| 181 |
|
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
本书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制度变迁、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区域、高技术产业、国家层面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制。第二,在微观层面,制度变迁、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与空间交互作用后的结果如何?第三,在区域层面与高技术产业层面,制度变迁、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有何影响?第四,国家层面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双边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 |
宋跃刚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F124.3 |
68 |
0 |
荐购
|
| 182 |
|
中国资源报告:新时期中国资源安全透视 |
本书以国家资源安全为主题。众所周知,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
谷树忠,成升魁等著 |
商务印书馆 |
F124.5 |
60 |
0 |
荐购
|
| 183 |
|
我们这样做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金准案例与思考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我国已有超过30年实践和探索。自2014年以来,PPP已上升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和管理领域的国家战略。本书主要收录汇集了金准咨询刊载于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期刊和发表于其他场合的若干文章40余篇。这些文章涉及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PPP模式后开展的项目,相关理念方法和案例对于业内有一定参考作用。 |
北京金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著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F124.7 |
78 |
0 |
荐购
|
| 184 |
|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 |
该书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并结合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现实背景,对区域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和区域产业周期、区域投资周期、区域出口周期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作了经验研究,得到一系列新的结论。为宏观调控政策在区域层面细化和区域经济周期理论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事实,进而有助于协调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和谐社会构建。 |
张文彬著 |
商务印书馆 |
F124.8 |
28 |
0 |
荐购
|
| 185 |
|
新时期沿边开放发展方略研究 |
本书对1949年建国以后沿边开放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沿边开放的整体框架。笔者认为,积极推动沿边开放,构筑沿边开放新格局,对于实施“十四五”时期的兴边富民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在对沿边开放相关政策历程、成就、问题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并非闭关锁国并且也可由沿边开放证明,同时梳理了沿边开放推进的主要政策、取得的主要成就、积累的主要经验和遇到的诸多现实问题。在新的国际形势背景下,推动沿边开放也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沿边开放的五大定位:抓手、纽带、部署、保障、依托,明确了在“十四五”期间,在沿边开放主要任务实现上应采取六个“积极推动”,在区域布局上应该构筑“双层推进”模式,在具体措施上实施“30条”。 |
周民良主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5 |
78 |
0 |
荐购
|
| 186 |
|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外交 |
重大选题备案文号:国新出审[2019]1946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外交》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研究员赵明昊博士的新作。该书从外交学的角度阐述“一带一路”倡议,论述“一带一路”核心是“通”,关键在“共”。全书除绪论和余论外,共分为八章,从“一带一路”的战略意涵、民间外交、郭建海外安全保障体系、“印太亚洲”潜力、经略欧亚大陆、欧洲、中东、应对美国因素等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一带一路”是互联互通的新外交。从外交角度解读“一带一路”倡议。 |
赵明昊著 |
商务印书馆 |
F125.5 |
52 |
0 |
荐购
|
| 187 |
|
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发展工作者读本 |
本书分为四章,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背景、目标及理论演进;社会发展的概念及实践原则;社会发展的分析方法概述与应用;社会发展项目及项目管理。 |
韩嘉玲,张兰英,张婷婷编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126-62 |
89 |
0 |
荐购
|
| 188 |
|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
本书分为总报告、主题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我国区域发展回顾与效果简评等。 |
韩永文,马庆斌,陈妍等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F127 |
89 |
0 |
荐购
|
| 189 |
|
北京中关村 |
本书是《京华通览》在一个分册。中关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 |
徐建功,王锦编著 |
北京出版社 |
F127.13 |
45 |
0 |
荐购
|
| 190 |
|
京津冀跨域创新网络:生成、演化与协同 |
本书选择京津冀产学研跨域联合申请专利作为网络节点之间关联的依据。以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利合作数据的挖掘分析,拓扑技术合作关系,揭示了现存京津冀创新网络结构中母子网和传统联盟式创新造成新兴企业难以进入网络这一不利于合作创新的现象,从而确立有必要进行嵌入式演化的跨域创新网络协同发展研究;进而基于嵌入式演化和协同创新视角,提出了京津冀跨域创新网络结构优化策略,推动产研合作,突破合作壁垒。本书对于京津冀跨域创新网络结构优化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助于政府从政策层面进行规划管理,引导京津冀跨域创新网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组件优势,介入核心合作圈,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激发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 |
李晨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2 |
68 |
0 |
荐购
|
| 191 |
|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
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两大战略部署。东北地区临近京津冀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辐射效用,助力东北再振兴。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具有巨大的互融空间,而产业协同发展是融合互动的主要领域,也是重大难点。基于两大国家战略背景,本课题拟剖析东北地区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性,基于两大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解析其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及面临的障碍,探索科学的协同战略模式,提出切实科学的对策建议,促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
陈俊龙,吕士斌主编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F127.2 |
32 |
0 |
荐购
|
| 192 |
|
西部地区生态绩效评估研究:新疆的实践与发展 |
本书从新疆生态脆弱的原因出发,分别对新疆生态绩效的影响因素、绩效评估方法(生态足迹、能值法、数据包络法)、新疆生态空间关联情况、资源环境承载力、土地与生态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对新疆生态绩效展开了实证研究,旨在建立一套新疆生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提高路径。本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新疆生态绩效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有利于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良性发展,为提高生态绩效提供政策参考。 |
李伟,杜伟,翟少红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45 |
68 |
0 |
荐购
|
| 193 |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 |
本书是陈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机理及优化研究”系列成果的汇集,也是区域一体化和长三角研究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书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内与跨国区域一体化的异同,特别指出国内区域一体化更加体现经济社会核心边缘格局,提出“经济集中、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这一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空间逻辑。作者认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是非均等,往往呈现城市群的布局形态,需要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公众、NGO等各利益主体合作红利(收益)和障碍(成本)博弈关系中把握一体化的内在合作逻辑。这一理论分析框架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与和谐性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可以为研究国内区域一体化提供理论指引。 |
陈雯,孙伟,袁丰著 |
商务印书馆 |
F127.5 |
88 |
0 |
荐购
|
| 194 |
|
产业结构视域下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与提升路径研究 |
本书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的基础上,考察其时序演进和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探析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门槛效应,最后提出驱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一)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测度(二)产业结构与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三)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四)驱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建议。 |
乔美华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52 |
88 |
0 |
荐购
|
| 195 |
|
生态区域品牌资产研究:创出21世纪最大财富 |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理论背景;研究对象——中国第一批生产经济区;生态区域品牌资产扎根研究;概念化模型与效标预测;实证检验;结果分析;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等。 |
赵卫宏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56 |
78 |
0 |
荐购
|
| 196 |
|
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 |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首先在理论背景下了解国内外学者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业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提炼出可能影响南昌市科技成果创业转化的因素。鉴于此,本研究以南昌市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科技成果创业转化的对比为切入点,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到南昌市科技成果创业转化的特征、模式及基本状况。此外,基于交易视角系统地分析科技成果创业转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假设,再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题目进行归因,提炼出了推进南昌市科技成果创业转化关键问题。最终,我们提出南昌市科技成果创业转化战略思想及有效模式,并为推动其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
刘荣春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56 |
58 |
0 |
荐购
|
| 197 |
|
敢教日月换新天: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全景录 |
为对“十三五”以来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历史进行整体回顾和系统梳理,客观再现三湘大地搬迁脱贫的重大举措、重要事件、辉煌成就、宝贵经验,该书稿重点收录“十三五”以来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具有代表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决策部署、政策文件、历史事件、会议活动等内容,全面回顾“十三五”搬迁脱贫走过的壮阔历程、进行的成功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该书图文并茂、图表结合,采用纪事本末体,突出政治性、体现权威性,能够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讲述湖南精准扶贫故事、特别是讲好易地扶贫搬迁生动故事,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正向激励。 |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著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F127.64 |
118 |
0 |
荐购
|
| 198 |
|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贵州省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实践,充分结合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既有理论分析,也有案例介绍,同时也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全书主要涵盖了九方面研究内容:一是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实现五大转变;二是贵州省概况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三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理论蕴含;四是大数据产业生态及创新模式;五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模式与路径;六是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大数据产业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七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国际经验;八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分析;九是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策建议。本书全景式勾画了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以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产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李平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73 |
88 |
0 |
荐购
|
| 199 |
|
西部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
本书在对已有相关代表性成果及观点做出科学、客观、切实的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领域仍有许多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本书针对怎样界定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含义、其概念内涵包括哪些元素、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本质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和构成要素、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制是什么、生成主体包括什么、生成动力和生成条件有哪些、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评价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水平、针对能力短板,应采取哪些对策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构建了由“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概念”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制”构成的理论分析框架。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概念包括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含义、本质、特征、构成要素等4个元素。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制包括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主体、生成动力、生成条件、生成影响因素等4个元素。根据理论分析框架,遵循新发展观思想,突出区域“特色” 和区域主体地位,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全国31个省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水平,得出结论:即依据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 |
王秀艳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8 |
88 |
0 |
荐购
|
| 200 |
|
中国近代经济史探微 |
本书共分为中国工业近代化研究、资源委员会研究、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物研究、中国煤矿史研究、英国福公司研究六个部分。 |
薛毅著 |
商务印书馆 |
F129.5 |
2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