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
|
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本书以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为主线,首先阐述了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并提出了高职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方案及课程思政的策略;其次,在总结数学文化的内涵与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与策略,并对数学文化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哲学思想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体现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呈现;最后,从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的角度,对教师职业能力内涵及构成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职数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结合职业能力竞赛对教学设计、教案的要求,提供了案例进行分享。 |
谢金云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13 |
78 |
0 |
荐购
|
| 2022 |
|
高等数学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
本书在直观、形象地解析高等数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列举并分析了大量的应用实例,突出应用特色。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基础,无穷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简介。既可以帮助读者清楚把握高等数学的核心理论,又可以使读者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强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语言简明、逻辑条理、结构完整、图文并茂,将高等数学及其应用完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
朱青春,荆素风,郭伟伟著 |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O13 |
96 |
0 |
荐购
|
| 2023 |
|
线性回归模型应用及判别 |
本书介绍利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的各种主题,讨论和演示如何处理数据,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如何诊断模型,如何解释计算结果等。具体包括线性回归模型,SAS软件工具的基础知识及用SAS作回归分析,预测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模型诊断,广义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与协方差分析的一般模型,重复测量模型等8章。 |
李元章,何春雄著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O212.1 |
41 |
0 |
荐购
|
| 2024 |
|
高等应用数学:计算机、电子、通信类 |
全书共分为13章,第1~5章主要介绍一元微积分的基本内容;第6~9章主要介绍线性代数内容;第10—13章主要介绍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每章均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白测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
李伟平,要卫丽,廖扬主编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O29 |
32 |
0 |
荐购
|
| 2025 |
|
福音:物理学的佯谬 |
本书以科普形式,讲述物理学中的20个促进物理学发展的佯谬。 |
杨建邺编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O4-49 |
39.5 |
0 |
荐购
|
| 2026 |
|
风景园林测绘学 |
本书遵照“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来精选教材内容,着重介绍4D产品和信息化测绘的内涵、特征及在风景园林科学中的应用,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表达上做到简明通俗,重点突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
李星照,胡希军主编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P2 |
48 |
0 |
荐购
|
| 2027 |
|
基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珠三角地形和形变监测 |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灾害监测技术,在珠三角地区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书主要研究了珠三角地区地表沉降和城市设施监测。首先系统介绍了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关键技术难题,以及时序InSAR技术在地形和形变监测领域的进展。然后,针对TSX/TDX高精度DEM生成中多几何DEM融合和水体探测问题,时序InSAR形变分析中外部DEM质量对形变监测结果的影响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建模和分析。最后,利用时序InSAR技术对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形变概查,并对广州市地铁沿线,深圳市填海区等人工构筑物设施进行了稳定性评估,给出了具体的应用示范,为不同应用领域的读者提供参考。 |
冯光财,李志伟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217 |
110 |
0 |
荐购
|
| 2028 |
|
基于胞腔复形链的地下空间对象三维表达与分析计算统一数据模型研究 |
本书作者以代数拓扑为理论依据,基于胞腔复形链实现复杂地下空间对象几何、拓扑和属性的统一表达和形式化定义,在此基础上,实现地下空间对象三维表达与分析计算统一数据模型的构建。利用胞腔复形链实现对复杂地下空间对象的三维表达,降低了数据结构、几何拓扑关系描述及相应算法的复杂程度,为复杂地下空间对象的三维表达与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构建地下空间对象三维表达与分析计算统一数据模型,增强数值模拟软件三维建模功能,为其提供准确有效的计算模型,提高数值模拟与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将胞腔复形链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地下空间对象三维表达与分析计算中,对完善3D GIS的理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
王永志编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228 |
88 |
0 |
荐购
|
| 2029 |
|
形变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 |
依据中震测函[2014]55号和中震测函[2014]70号文件有关规定,形变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于2015年启动了基于震例总结的GNSS形变场、重力场资料的预测指标梳理,基于异常判识与效能检验的定点形变、跨断层形变连续观测资料分析技术方法的清理工作。2019-2020年形变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历经数次修订,最终汇编为集分析方法、预测指标、效能评估为一体的形变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为形变连续观测异常标准化判识与效能检验方法提供借鉴,与震例总结获得的GNSS形变场、重力场的经验性预测指标,共同构建形变学科地震危险性综合判定技术方法。本书为《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为定点形变分析方法与震例总结,第三章为断层形变分析方法与效能评估,第四章为重力分析方法与震例总结,第五章为GNSS形变资料分析方法与震例总结,第六章为综合分析与地震危险性判定,附录为数值计算在形变干扰分析中的应用。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著 |
地震出版社 |
P315.4-62 |
80 |
0 |
荐购
|
| 2030 |
|
面向对象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数据结构及数据分析 |
本书主要介绍虚拟振动台试验的教学平台,此平台由数据库和数据后处理应用程序组成。数据库中可共享振动台完成的试验项目,将结构的情况和振动台试验响应的时程、图像等数据以结构化的数据格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共享;数据后处理应用程序则可进行数据异常检测、结构模态分析、数据同步性检测、结构性能评估等功能,并对振动台试验的响应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结果以图像、图表的形式返回至客户端。本书在介绍平台原理和构成的同时,讲述了平台的使用,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使用平台。 |
谢丽宇著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P315.8 |
68 |
0 |
荐购
|
| 2031 |
|
突发性洪水预报预警 |
通过大量水库大坝病险和溃坝的案例,研究了土石坝老化过程和评估方法,分析了水库溃坝机理和规律,总结了土石坝渗流安全、大坝抗震安全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介绍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和水库大坝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较系统地总结了病险水库和溃坝防治经验和成果。 |
(英)凯文·塞内著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P338 |
160 |
0 |
荐购
|
| 2032 |
|
沙尘暴灾害风险管理 |
本书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灾害风险评估原理,在分析沙尘暴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的基础上,研究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沙尘暴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进行沙尘暴灾害风险区划,并依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常规预防等应对措施。 |
张钛仁等编著 |
气象出版社 |
P425.5 |
60 |
0 |
荐购
|
| 2033 |
|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 |
本书从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践;其次是基于系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思路,从开放的复杂系统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方法论和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第三,通过从系统论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基于自组织理论研讨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系统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内容;从管理与资源利用的耦合,深入探讨构成要素包含了人的社会活动,有人的意识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系统的发展演化,如何实施人为的“管理”来实现对系统动态过程的有效制约和控制。 |
杨涛编著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P5 |
45 |
0 |
荐购
|
| 2034 |
|
地下流体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 |
为了提高对地下流体异常识别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程度,保持异常判定方法的继承性,明确异常判定指标的意义,自2015年以来,地下流体学科逐步完善了学科预测业务体系。地下流体预测业务体系几乎涵盖了地下流体学科所有业务环节,主要通过梳理各类异常核实报告、年度会商报告、《中国震例》、论文论著等,整理成相关数据库供学科分析预报人员在日常震情跟踪分析和年度会商工作中参考使用。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学科异常特征库,为异常性质和信度判定提供参考依据和实例;(2)建立学科异常方法库,为异常核实与分析提供方法支撑和案例;(3)建立学科异常指标库,为异常识别和震情判定提供分析指标和依据。2019-2020年地下流体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历经数次修订,最终汇编为集理论基础、观测技术、异常识别、效能评估、预测指标体系成果为一体的地下流体学科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本书为《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共九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与地震地下流体相关的基础理论,第四章介绍地下流体观测技术,第五章至第八章介绍地下流体数据处理、异常提取、动态分析、异常核实和效能检验的方法,第九章总结梳理地下流体指标体系相关成果。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著 |
地震出版社 |
P542.5-62 |
160 |
0 |
荐购
|
| 2035 |
|
新老造山带的深部结构特征:以华南和青藏高原西部为例 |
本书在综述华南及南海地区以及青藏高原西部的科学问题、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两新老造山带的典型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着重对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开展了面波层析成像,及其对青藏高原西部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数据,开展了有限频远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 |
王敏玲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548.2 |
40 |
0 |
荐购
|
| 2036 |
|
能源实验与页岩气技术图册 |
本书主要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实验室介绍本类型实验室在研究页岩气成藏及开采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及研究方法。本书定位于实验室和页岩气的诉说,将能源实验中心与页岩气实验技术融合在一起,采用图册的方式概括能源实验中心的历史、特色及现状,以画面的风格展现我国早期的页岩气发现、发展及技术,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实验室与页岩气的设备、图像及关联,是一部集历史梳理、科学应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效果分析及摄影艺术与一体的图册。 |
张金川主编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P618.12-64 |
118 |
0 |
荐购
|
| 2037 |
|
用于油气藏勘探的井筒电磁法成像技术 |
本书采用最小二乘反演理论对井间三维油气藏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多井激发电磁场分量叠加信号的多分量约束反演;详细推导了基于多场源多频率电磁场的对比源反演算法,实现了适用于复杂油气藏模型多场源二维地井垂直电磁剖面的快速反演;通过对油气藏模型反演试算,并与地面电磁法反演结果对比,分析该反演方法重构油气藏深部边界的有效性。 |
李静和等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618.130.8 |
35 |
0 |
荐购
|
| 2038 |
|
层状介质中瑞利波频散特性 |
本书作者在以往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层状弹性半空间中瑞利波的频散特性开展研究。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对国内外瑞利波法的发展历史概况进行了简述,简述前人主要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成果。第2章从应力、应变及波动方程出发,研究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理论,求解层状介质中的弹性波波场,获得瑞利导波的频散方程及其在自由表面的激发强度表达式。第3章~第6章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分别从瑞利波的相速度、群速度、垂直位移、泄漏模式的特征等方面研究瑞利波的频散和传播特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瑞利波“之”字形频散曲线的成因;在研究过程中,作者针对道路结构这种特殊的模型,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求解方法——附加层法,使泄漏模式波的求解问题变得简洁方便。第7章分别采用表面波谱最大值(或极大值)、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瑞利波合并化频散曲线,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此研究多层介质(即四层以上介质)中的瑞利波频散特性。第8章中,对Abo-Zena、Menke和张碧星等提出的传递矩阵法、矩阵法中的快速标量传递矩阵法开展对比研究,分析它们模拟计算的速度、精度等问题第9章中,研究瑞利波法频散曲线的神经网络反演,以及瑞利波法勘 |
杨天春,何继善,易伟建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631 |
48 |
0 |
荐购
|
| 2039 |
|
直流激电反演成像理论与方法应用 |
本书介绍直流激电反演成像理论与方法应用。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直流激电法的基本原理与观测方法;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直流激电反演的线性与非线性反演理论与方法,包括广义线性反演及正则化技术、混合范数下的最优化反演方法、直流激电的一维、二维和三维反演成像方法等;第五章介绍直流激电反演方法在矿产和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
刘海飞,柳建新,麻昌英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631.3 |
95 |
0 |
荐购
|
| 2040 |
|
地-井、井-地激发极化法三维正反演研究 |
本书从电场满足的微分方程出发,推导了三维复杂条件下四面体剖分的三维激发法有限元正演计算方法,在正演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井旁不同形态异常体(盲矿体)的地-井五方位IP异常特征,总结出依据不同方位观测激电异常特征快速定位盲矿体的方法;针对常见的侵染状矿体等非等位体,讨论了立方体、板状体等典型非等位体的充电激电异常特征和异常体埋深、充电点位置变化对充电异常的影响等;针对当前地-井、井-地IP的实测和模拟数据,开发了地-井五方位IP人机交互正演拟合反演解释和成像软件,实现了地-井、井-地IP的三维可视化正反演。 |
吕玉增,韦柳椰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P631.3 |
5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