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
|
转型升级 |
本书试图解释中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逻辑, 助力读者全方位把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具体而言, 中国经济要从数量型增长转向效率型增长, 从旧动能升级为新动能,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调了创新中耐心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紧密联系; 从投资-出口导向拓展到消费驱动; 从单一的商业银行体系扩展到投资银行-资本市场体系, 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 从出口经济进阶到出海经济。 |
智本社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F12 |
65 |
0 |
荐购
|
202 |
|
中国新质生产力构建体系及操作指南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 结合中国社会内部特征和外部形势, 探讨中国新质生产力构建体系及实现路径。本书主要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新质生产力出台背景, 介绍全球宏观形势、国家发展环境、发展痛点堵点、高质量发展要求。第二章为中央及国家部委新质生产力政策文件及院士学者解读要点。第三章为新质生产力内涵及特征, 介绍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及与新动能、科技强国、工业强国、农业强国、一带一路的关系。第四章为新质生产力构建体系, 介绍1318体系, 即一个目标三大特征十大强国战略八大体系等。 |
吴维海, 吴志强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120.2 |
88 |
0 |
荐购
|
203 |
|
结构动态视角下的长期增长 |
本书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出发, 与线性生产理论的基础模型相结合, 构建了从结构视角考察长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特征和结构变化趋势进行考察。理论层面上, 从静态均衡和结构动态两方面扩展了线性生产理论。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了结构动态情况下均衡增长的不可持续, 并探讨了可行的相对稳定增长路径及其实现条件。经验层面上, 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的潜在增长率和最优增长结构, 分析了不同时期制约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以及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 并给出了相应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
赵奕菡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124.1 |
98 |
0 |
荐购
|
204 |
|
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研究 |
本书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 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碳资源及环境资源生产率为重点研究对象,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进行投入产出测算, 实现各省、各设区市以及三次产业 (水资源) 的排行, 并进行结果解读和分析, 深入研究各类自然资源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 是“亩均论英雄”自然延伸与拓展, 具有极强的政策应用价值。 |
顾光同等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F124.5 |
110 |
0 |
荐购
|
205 |
|
论单边开放:全球剧变下的中国开放新命题与新思考 |
本书从理论与国际经验的角度, 对单边开放的内涵、逻辑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并结合中国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 探讨了单边开放如何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 最后聚焦于单边开放面临的现实挑战, 提出了深化单边开放的政策建议, 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提供新的思路。书中强调, 单边开放不仅是对全球化逆流的回应, 更是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实现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辩证统一的战略选择。单边开放不是对多边合作的替代, 而是为国际合作创造新条件、注入新动力的战略工具, 体现了中国文明传统中“以己为本、兼容并蓄”的智慧。 |
郑永年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F125 |
98 |
0 |
荐购
|
206 |
|
中国住户调查主要数据:2025 |
本书包括2024年住户调查的主要数据, 主要年份的居民收支数据, 分省、分区域数据以及与居民收支相关的其他统计数据等。 |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编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F126.2 |
20 |
0 |
荐购
|
207 |
|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3~2024 |
本书是长江经济带蓝皮书系列的第9部,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团队组织研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果之一。本书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指数篇、产业篇三大部分,重点对2023~2024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发展情况及态势做全面梳理与跟踪研究。本书运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数据,采用指数评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一方面对全流域126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等维度进行连续多年的综合评估,另一方面对农业、工业、数字经济、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产业进行年度发展分析。这些指数的发布和对主要产业及城市发展的研究,对于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
王振,杨昕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127.5 |
128 |
0 |
荐购
|
208 |
|
长三角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报告:2024 |
本年度蓝皮书以“长三角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深入探讨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总报告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指出除了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长三角现代化还具有跨行政区域现代化、民营经济为主体现代化的特征,进而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关键着力点,构思了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产业深度融合、高水平开放合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共享的共同富裕五方面先行的重要路径。四个分报告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分别聚焦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率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担当和安徽角色,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专题报告主要从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人口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数字经济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开放经济与出口高质量发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群空间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本书对政府决策部门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长三角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进 |
王四清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127.5 |
128 |
0 |
荐购
|
209 |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基于东京湾区的经验借鉴 |
本书对全球各大湾区的发展历史和经验进行了回顾; 本书从产业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重点研究了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状况, 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地, 本书从创新集群的角度对东京-横滨和深圳-香港两大创新圈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讨如何将深圳-香港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最后, 本书借鉴东京湾区发展, 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
尹曼琳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127.65 |
98 |
0 |
荐购
|
210 |
|
武陵山区制度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本书以武陵山区历史时间为脉络, 分析改土归流、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三个重要时期制度变迁事件, 涉及制度变迁的背景、过程、绩效和对区域融合的作用。具体而言, 改土归流制度变迁分析分析改土归流制度变迁产生的前提即土司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土司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分析改土归流制度变迁的背景过程, 最后论述制度变迁产生的制度绩效以及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时期同样先阐述晚清民国时期的近代时期武陵山区的早期现代化发展和该时期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背景, 论述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制度变迁彻底终结了农奴与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剥削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背景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 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与发展, 最后阐述制度变迁的绩效及对地区融合影响。改革开放制度变迁时期分析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引入市场机制, 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 武陵山区各民族社会表征更加交融, 语言与衣食住行上高度趋同, 文化整合达到较高程度。区域融合表现为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习俗不断地进行变迁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和开发。 |
章成林, 甘泗群著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F127.7 |
78 |
0 |
荐购
|
211 |
|
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启示 |
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折、探讨、研究了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 从历史上巴、蜀从先秦到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国时期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线建设与成渝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成渝地区总体加快发展、重庆直辖后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历史变迁的现实启示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探究, 涵盖了成渝地区分合变幻的不同历史阶段, 突出了研究重点和现实价值,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和四川省委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的初衷和前景, 从而更好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速推动西南地区的崛起与发展。 |
黄辉等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127.711 |
78 |
0 |
荐购
|
212 |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背景下川渝协同创新研究 |
本书立足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背景, 以川渝地区协同创新为研究对象, 旨在从总体上构建一个促进川渝地区创新协同发展, 提升协同发展能力和水平系统的理论框架, 以适应“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建设“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的需要, 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 在分析双城经济圈战略与川渝协同创新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 对川渝协同创新发展概况、SWOT形势、运行机制与模式、协同创新水平与发展绩效等展开研究; 总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经验, 系统剖析川渝地区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优化新的对策和建议。 |
邱爽著 |
人民出版社 |
F127.711 |
120 |
0 |
荐购
|
213 |
|
黔东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
本书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至二章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 具体介县域经济的含义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三至第五章黔东南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分析黔东南县域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历程。第六章讨论黔东南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分别探讨农业、工业、城镇化、旅游发展问题。第七章分析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式, 工业主导的江苏昆山模式、农业主导的山东寿光模式、旅游主导的浙江安吉模式。第八章至第十三章, 探讨黔东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深入推进工业产业集群链条化发展, 加快推进黔东南企业挂牌上市; 高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化提质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深化三社联建改革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
杨政宁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127.732 |
88 |
0 |
荐购
|
214 |
|
曲折的现代性:扩充近代天津经济社会史的面相 |
本书作者通过挖掘大量档案、报刊等资料, 对近代天津的经济与社会变迁进行了多维度的梳理和探讨, 包括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以及市民群体与日常生活等三个方面。本书以近代不同时期天津经济社会的变迁的个案来呈现近代中国城市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曲折历程。所述内容, 补益了近代天津经济社会史的面相, 有助于深化读者对近代天津乃至中国城市史的认识, 对当今城市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金铮主编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F129.5 |
88 |
0 |
荐购
|
215 |
|
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监测报告:2023 |
本书从总览、国土空间安全、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效率、国土空间品质五个方面, 基于2023年以前的国土调查、自然资源管理及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从全国、重点区域和省市多尺度角度, 对国土空间自然和人文状况十余年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重点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指标、2020-2023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总结取得的成效,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并提出政策建议。 |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等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F129.9 |
128 |
0 |
荐购
|
216 |
|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 |
本书主要介绍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 (标准) 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新要求的学习、解读、感受, 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不动产登记、国土空间规划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现实案例, 从法律法规及政策解析和延伸解决类似问题应当采取的手段、方法入手, 提出处理方案。 |
李森编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F129.9 |
89 |
0 |
荐购
|
217 |
|
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
本书针对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迫切需求, 系统阐述了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关键技术与实际应用, 对当前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式与主要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 重点介绍了生态修复格局划分、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同时, 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 详细阐述了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步骤与成效评估, 为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全面解析了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 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
赵存维等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F129.9 |
35 |
0 |
荐购
|
218 |
|
国际发展合作与非洲国家发展道路探索 |
本书旨在通过系统性梳理影响非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想之争、实践之争, 研究非洲自主探索现代化的历程, 揭示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为其提供的启示和选项。为实现该目标, 本书致力于回答如下关键问题: 为何非洲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 非洲国家面临哪些发展赤字? 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思想如何影响了非洲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思想与西方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中国与西方在非洲的实践对非洲现代化道路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 非洲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哪些自主探索, 非洲不同类型的国家对现代化的自主探索有何经验和教训?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非洲现代化提供何种启示和借鉴? 对于这些重大问题的深切关注, 构成了本书写作的初衷。 |
周瑾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14 |
128 |
0 |
荐购
|
219 |
|
数理经济学:第2版 |
本书是以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 建立数学模型, 对经济学进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本书主要是从基础高等数学的角度阐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其主要内容包括数学与经济学基本思想、微分学与经济学基本理论、线性代数与静态均衡分析、微分学与比较静态均衡分析、积分学与动态经济分析、数学规划与最优化经济理论等。本书循序渐进地展示出数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对经济学的定量化处理。 |
李勇, 张敏, 骆琳等编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224.0 |
29.8 |
0 |
荐购
|
220 |
|
基于R的计量经济学应用:基础篇 |
本教材以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为基础, 但不拘泥于细节推导, 更多强调计量模型及方法与R软件的结合以及模型输出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基础薄弱的读者可以追踪阅读书后的参考文献予以弥补。书中R代码全部基于tidyR, 且大部分计量模型采取包含手工编写代码在内的多种方法实现, 使读者根据需要进行学习、拓展和延伸。 |
李忠武, 程胜, 李奇明编著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F224.0-39 |
42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