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 |
|
刑法应试一小本:法考主客观题背诵手册 |
本书与前作《刑法观点展示问题梳理: 法考主客观题应对手册》《刑法客观模拟180题: 法考客观题精炼手册》共同构建法考刑法备考闭环。前两部深耕知识梳理与实战演练, 本书专注冲刺阶段体系整合与高效记忆, 形成”学-练-背”三维备考矩阵。突出系列书的完整性与互补性, 全程陪伴支持学生的复习的整个流程。为完整辅助考生备考法考刑法, 一本便于携带、聚焦高效背诵且能快速回顾核心知识的总结性书籍, 便成为考前冲刺的“刚需”。本书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打造的刑法冲刺背诵专册, 旨在以简洁结构、清晰逻辑和深度提炼, 助力考生在短时间内实现知识点的精准记忆与体系重构。 |
徐光华编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D924.04 |
49 |
0 |
荐购
|
| 222 |
|
犯罪论问题解释的新构想 |
本书基于客观主义刑法学的基本立场, 结合我国《刑法》近年来的新修正, 采用刑法解释学的方法积极应对理论上的经典问题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 试图构建起应对本土问题意识的犯罪论解释方案。 |
曾文科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24.05 |
22.8 |
0 |
荐购
|
| 223 |
|
刑法解释动态观 |
本书内容讲述刑法解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它贯穿于刑法理论研究始终和司法实践全过程。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 存在着基本观念上将刑法注释和立法性解释等同于刑法解释、将解释对象限定为刑法文本、将解释主体限定为有权机关、将解释过程视为对刑法条文的静态释义、机械遵循文本而忽视文本背后的情理价值等误区, 以静态和动态划分, 可以称之为静态观。刑法解释静态观不利于争议案件的解决, 脱离情理价值, 与实践不符, 且给理论研究带来桎梏。刑法解释动态观, 把刑法解释视为一种将刑法规定运用到具体案件中的适用活动, 认为所有主体均具有刑法解释的权利 (而不是权力), 且解释者应当遵循主体间性。 |
王东海著 |
法律出版社 |
D924.05 |
69 |
0 |
荐购
|
| 224 |
|
刑法的私塾:之四 |
本书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面市以来, 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法学院学生和公检法等实践部门人士的好评。第一部收录的是2010-2013年讨论的案例, 第二部收录的是2014-2016年讨论的案例, 第三部收录的是2017-2020年的讨论内容。本书收录的是2021-2023年的讨论内容, 并删除了与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重合的部分。 |
张明楷编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D924.05 |
99 |
0 |
荐购
|
| 225 |
|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原理与实战方法 |
本书结合新时期加强和规范检察侦查工作的任务部署, 紧扣新工作机制下的规范要求, 深入分析检察机关侦查讯问工作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一方面着眼于规范办案、科学讯问, 从更深层面介绍侦查讯问的内在规律和心理学原理; 另一方面立足于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 结合实践中的疑难案例, 讲解具体的讯问方法和技巧。本书以从事检察侦查业务的检察官为受众, 能够让读者系统了解侦查讯问的目的、根本要求, 准确把握侦查讯问的相关心理学原理和操作技巧, 对一线办案人员培养讯问技能、提升讯问质效、促进检察侦查规范化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
上官春光著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4.114 |
69 |
0 |
荐购
|
| 226 |
|
轻罪制裁体系研究 |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结构合理, 层层深入。第一章轻罪制裁体系的概念界定。本部分共分为两节, 具体内容包括: (1) 轻罪的概念解析, 即轻罪的本质考察与轻罪的范围划定。(2) 轻罪制裁体系的概念解析, 即轻罪制裁体系的基本内涵与轻罪制裁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二章健全轻罪制裁体系的现实依据。第三章轻罪制裁理念的确立。第四章轻罪制裁范围的划定。第五章轻罪制裁方法的优化。第六章轻罪制裁程序的调整。 |
于鸿峣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24.134 |
89 |
0 |
荐购
|
| 227 |
|
中国刑罚执行制度完善实证研究 |
本书稿力图以刑事执行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体系性研究, 通过实证观察、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等实证分析方法, 归纳和总结当前刑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相关问题为导向, 在发掘影响刑罚执行实效的内在制约因素的同时, 向刑事法的前端溯源, 寻求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层面上存在着外在制约因素, 从刑事一体化的整体刑法学的角度, 提出相关典型问题的应因之策。 |
徐然等著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4.134 |
98 |
0 |
荐购
|
| 228 |
|
南粤职务犯罪检察文萃:2023 |
本书是广东省职务犯罪检察 (深圳) 研究中心的首批课题成果, 动员组织了全省22个市分院申报课题, 邀请了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专家担任这批成果的评审, 使这批成果的质量有所保证。最终收录的30篇成果是从44个课题中精选出来的, 成果紧密结合广东职务犯罪检察工作实际, 覆盖到诸多犯罪检察热点问题, 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广东作为职务犯罪检察的大省, 案件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 且毗邻港澳, 有很多新形式的职务犯罪。 |
广东省职务犯罪检察 (深圳) 研究中心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4.304-53 |
85 |
0 |
荐购
|
| 229 |
|
偏差:证券犯罪的辩护逻辑与规范缝隙 |
本书即意在从证券犯罪的实践视角出发, 通过“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双重互动, 原创性提出“信息-交易”要素的二元分析框架, 意在尝试推动解决证券犯罪领域的规范逻辑与司法实践之间的“悖论困境”, 弥合两者之间的缝隙“偏差”, 从而实现针对证券市场的社会治理, 实现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
周致力著 |
法律出版社 |
D924.334 |
119 |
0 |
荐购
|
| 230 |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问题研究 |
本书以刑法教义学为视角, 重点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适用问题, 全面评估立法效果、立法作用, 意义重大。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学理阐释, 二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证研究, 三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益研究, 四是关系密切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行为的认定, 五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相关罪名的界定。 |
张致铭著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D924.392.4 |
59 |
0 |
荐购
|
| 231 |
|
司法文明的底线: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
本书通过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国际规则及国内实践研究, 对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实施进行分析, 并立足于我国实践对我国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 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提供理论支持,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 促进司法公正。 |
李学勤著 |
燕山大学出版社 |
D925.013.4 |
75.5 |
0 |
荐购
|
| 232 |
|
检察公益诉讼实践与思考 |
本书不仅回顾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过程, 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和发展空间, 又从实践出发, 对于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中各个关键环节如线索发现与立案、办案机制与组织、调查权运用、起诉前置程序、公益诉讼的提起与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的配套制度等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分析论述, 本书在总结了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的经验和要点的基础上, 还随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
杨学飞著 |
法律出版社 |
D925.04 |
85 |
0 |
荐购
|
| 233 |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汇编:2025年版 |
本书所有指导性案例均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的权威版本。本书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至2023年发布的第一批至第三十九批指导性案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部分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的通知》(法〔2020〕343号) 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部分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 但该指导性案例的裁判以及参照该指导性案例作出的裁判仍然有效。我们以脚注形式对涉及的具体案例作了注释, 以便读者及时了解参照适用情况。 |
人民法院出版社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D925.05 |
168 |
0 |
荐购
|
| 234 |
|
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3年 |
本书以指导民事案件办理为中心, 及时回应办案一线新情况新问题, 传递中央、高检决策部署, 既是对地方的指导, 也是工作的总结和记录。突出理论性与实务性、指导性与交流性相统一, 贯彻民事检察工作政策, 突出民事检察业务特色, 传递民事检察发展方向, 探讨民事理论前沿成果, 交流民事检察实务经验。按照本书定位, 设置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栏目, 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全面指导。 |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104 |
60 |
0 |
荐购
|
| 235 |
|
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5年 |
本书以指导民事案件办理为中心, 及时回应办案一线新情况新问题, 传递中央、高检决策部署, 既是对地方的指导, 也是工作的总结和记录。突出理论性与实务性、指导性与交流性相统一, 贯彻民事检察工作政策, 突出民事检察业务特色, 传递民事检察发展方向, 探讨民事理论前沿成果, 交流民事检察实务经验。按照本书定位, 设置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栏目, 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全面指导。 |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104 |
60 |
0 |
荐购
|
| 236 |
|
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4年 |
本书以指导民事案件办理为中心, 及时回应办案一线新情况新问题, 传递中央、高检决策部署, 既是对地方的指导, 也是工作的总结和记录。突出理论性与实务性、指导性与交流性相统一, 贯彻民事检察工作政策, 突出民事检察业务特色, 传递民事检察发展方向, 探讨民事理论前沿成果, 交流民事检察实务经验。按照本书定位, 设置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栏目, 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全面指导。 |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104 |
60 |
0 |
荐购
|
| 237 |
|
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4年 |
本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编的业务指导性系列读物, 以指导民事案件办理为中心, 及时回应办案一线新情况新问题, 传递中央、高检决策部署, 既是对地方的指导, 也是工作的总结和记录。突出理论性与实务性、指导性与交流性相统一, 贯彻民事检察工作政策, 突出民事检察业务特色, 传递民事检察发展方向, 探讨民事理论前沿成果, 交流民事检察实务经验。按照本书定位, 设置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栏目, 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全面指导。 |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104 |
60 |
0 |
荐购
|
| 238 |
|
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4年 |
本书以指导民事案件办理为中心, 及时回应办案一线新情况新问题, 传递中央、高检决策部署, 既是对地方的指导, 也是工作的总结和记录。突出理论性与实务性、指导性与交流性相统一, 贯彻民事检察工作政策, 突出民事检察业务特色, 传递民事检察发展方向, 探讨民事理论前沿成果, 交流民事检察实务经验。按照本书定位, 设置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栏目, 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全面指导。 |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104 |
60 |
0 |
荐购
|
| 239 |
|
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4年 |
本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编的业务指导性系列读物, 以指导民事案件办理为中心, 及时回应办案一线新情况新问题, 传递中央、高检决策部署, 既是对地方的指导, 也是工作的总结和记录。突出理论性与实务性、指导性与交流性相统一, 贯彻民事检察工作政策, 突出民事检察业务特色, 传递民事检察发展方向, 探讨民事理论前沿成果, 交流民事检察实务经验。按照本书定位, 设置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栏目, 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全面指导。 |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104 |
60 |
0 |
荐购
|
| 240 |
|
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研究 |
本书分三编, 分别是上编“民事诉权的中国图景”、中编“民事诉权的时代挑战”、下编“民法典时代的诉权勃兴”。上编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作者从民事诉权理论、学说、规范的角度, 并且从我国重要文件、立法、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中的民事诉权规定, 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的民事诉权问题。中编主要聚焦民事诉权在民事司法中的实际运作, 包括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保全程序中民事诉权的实际运作, 以期通过民事诉权解决我国民事诉讼中突出的案多人少的问题。下编进一步聚焦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中的民事诉权的问题, 以期通过民事诉权实现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
任重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D925.104 |
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