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 |
|
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数研究 |
本书内容包括: 第一章题为“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数创建的基础理论”, 主要从刑事司法公信力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入手, 全面回答了“刑事司法公信力何为可加以客观评估测量”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第二章题为“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数研究方法”, 主要从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研究二种不同类型方法入手, 准确回答了“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估测量刑事司法公信力”这一重大实践问题。第三章题为“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数创建的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研究的检验和统计分析, 提出了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数的创建必须满足有效性与准确性二个基本要求。第四章题为“刑事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数模型的创建”, 主要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客观回答了“究竟哪些评估指标可以据以测量刑事司法公信力”这一重大实验研究问题。 |
曾赟著 |
法律出版社 |
D925.210.4 |
88 |
0 |
荐购
|
| 222 |
|
刑事卷证制度研究 |
本书围绕刑事卷证制度体系优化助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展开研究。首先阐述刑事卷证制度的概念、功能与运行理性, 其包含制作、移送及运用制度, 运用制度的证据性功能至关重要。其次考察域外刑事卷证移送、运用制度及背景, 制作模式有诉讼式等三种, 移送模式有卷证不并送等三种, 运用存在否定证据能力等三种模式。接着梳理我国刑事卷证制度演变与实践, 其经历历史变迁, 司法实践中法官遵循“四步法”, 且现有良好运行环境。然后反思我国刑事卷证制度及运用问题, 制作、移送、运用法律规范有不足, 实践中存在卷证依赖度高、证人出庭难等问题, 还存在消极运行环境。最后提出优化建议, 包括完善立法、建立协同措施、强化法律解释方法, 以实现刑事卷证制度良性运行, 推动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
孔德伦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D925.213.4 |
89 |
0 |
荐购
|
| 223 |
|
中国刑事公诉制度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 |
本书是对2022-2023年期间中国刑事公诉制度前沿研究动态和实践进展状况的研究报告。在与检察实务专家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重点选取了刑事公诉权基本理论、刑事公诉权运行、轻伤害案件审查起诉、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调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等作为“研究综述”部分的主题, 同时将检察机关审查轻伤害案件、职务犯罪案件自行补充侦查、羁押必要性审查、不起诉、大数据赋能刑事检察办案高质效等作为“实践进展”部分的考察领域。 |
周长军主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D925.214 |
70 |
0 |
荐购
|
| 224 |
|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43辑 |
本书自1999年4月创办以来, 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 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 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本书收录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和裁量刑罚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 详细阐明裁判理由。本书分发挥了总结审判经验、强化审判指导、教学科研参考、释法说理引领、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作用。 |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编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D925.218.4 |
68 |
0 |
荐购
|
| 225 |
|
刑事审查起诉制度研究 |
本书提出确立分步式的审查顺位, 遵循诉讼条件事项审查在先, 然后进行证据审查, 最后再进行起诉必要性审查的顺序; 完善审查起诉中的证据审查规则; 扩张起诉必要性审查的内容; 实现程序正当化等。 |
严林雅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925.218.4 |
88 |
0 |
荐购
|
| 22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新旧对照与重点解读 |
本书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 使《仲裁法》的新旧修改一目了然, 并辅之以重点解读, 提炼要点, 突出理解《仲裁法》的变化点、重点等。此外, 本书在附录部分收录了与之有关的法规文件, 提高本书的实用性。 |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著 |
法律出版社 |
D925.705 |
16 |
0 |
荐购
|
| 227 |
|
最新仲裁法律法规全编:含劳动仲裁 |
本书立足读者的法律需求, 全面收录核心法律、相关司法解释、配套法规标准文本; 对核心法律的每一个条文附加“条文主旨”, 指引读者迅速找到想要查找的条文; 针对修法过程中引起的配套规定中援引的条文序号的变迁调整导致读者在学习时难以对应正确条文的问题, 设置条文序号变动提示, 不用查证, 一秒定位最新条文序号; 附录历年条文序号对照表或新旧内容对照表, 方便读者查阅学习; 附录精选指导案例和典型案例, 以案释法。 |
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
中国法治出版社 |
D925.709 |
36 |
0 |
荐购
|
| 228 |
|
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研究 |
本书基于法官角色的不同定位, 以不同路径展开结果导向司法决策的研究。基于法官作为“法律适用者”的角色定位, 探讨法官作为“法律人”进行结果导向司法裁判的思维与方法, 证成了规则后果主义的裁判立场; 基于法官作为“制度行动者”的角色定位, 探讨法官作为“理性人”进行结果导向司法决策的行为逻辑, 分析激励法官追求有利后果、规避不利后果的制度因素, 从而为防范法官决策中的行为偏差寻找对策。1.本书以法的发现与证立之二分作为逻辑前提, 本书研究了后果发现的心理机制和后果证立的推理机制。 |
王彬著 |
法律出版社 |
D926 |
98 |
0 |
荐购
|
| 229 |
|
司法改革中司法形象的公共媒介再现研究 |
本书运用新闻学场域理论, 开展了大量文本分析和定向访谈, 对再现司法形象的公共媒体展开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 司法领域各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 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与此同时, 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 给司法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 并显著聚焦于司法形象的媒介再现这一关键环节。 |
王黎鹏著 |
华文出版社 |
D926.04 |
78 |
0 |
荐购
|
| 230 |
|
上海审判实践:2025年 |
本书是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编写的法律应用实务类图书, 文章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更新较快, 深受司法实务界人士的欢迎。作者主要为法官及法学专家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 内容主要包含司法实务、数字法院建设、学术讨论会、案例精解等多个方面, 本书收入文章二十八篇, 针对司法实践, 进行复盘、分析, 提出专业见解, 以期对提升法官的审判水准、推进对司法新问题的研究有益, 对司法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
王光贤主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926.22 |
95 |
0 |
荐购
|
| 231 |
|
捕务制度及其在晚清时期的转型:1644-1911 |
本书主要围绕捕务制度及其在晚清时期的转型 (1644-1911) 开展研究, 它包括清代捕务制度和捕务制度的转型两个大的方面。本书介绍了清代捕务制度以及与军事制度、行政制度的关系, 并在清代捕务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效能, 捕务主体官治、民治和官民共治之间的关系, 其向近代转型, 特别是晚清时期清代捕务制度做出的具体变革和变革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的主旨是通过重点考察清代捕务制度及其转型, 在具体分析捕务制度及其运行的基础上, 洞察专制朝代执政理念、执政特征和执政规律, 从捕务制度角度深刻认识社会变迁及社会转型的必然性、进步性和局限性。 |
肖宗志著 |
岳麓书社 |
D929.49 |
88 |
0 |
荐购
|
| 232 |
|
英国法入门 |
本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法律是什么、英国法的渊源及如何学习法律, 随后分七章介绍了英国法学院必学的七个科目: 刑法、合同法、侵权法、土地法、衡平和信托、宪法, 以及欧盟法、英国脱欧与国际贸易。每一章都围绕该学科的一个经典案例展开, 对相应法律理念、原则及法官判案思路进行介绍, 深入浅出, 使深奥的法律不再难懂, 展示普通法国家独特的法律技艺。 |
(英) 凯瑟琳·巴纳德, 珍妮特·奥沙利文, 格雷厄姆·维尔戈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956.1 |
68 |
0 |
荐购
|
| 233 |
|
共同海损法律适用研究 |
本书着重强调了规范共同海损理算的特别国际惯例--《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并提出了判断共同海损纠纷中法律适用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我国《海商法》的相关修改建议。 |
董水清著 |
法律出版社 |
D996.1 |
68 |
0 |
荐购
|
| 234 |
|
全球国防工业经济学 |
本书在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技术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 对世界主要武器生产国的国防工业提供了专业、详细的分析。全书共28章, 分析了26个国家的国防工业基本情况、特点和发展趋势。本书不仅涵盖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等传统武器生产国, 还分析了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以色列、南非和朝鲜等一些独特的案例。 |
(英) 基斯·哈特利, (法) 简·贝林主编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E0-054 |
198 |
0 |
荐购
|
| 235 |
|
装备保修数据分析与决策 |
本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 系统介绍了装备保修相关概念、装备保修特点以及装备保修与维修的关系; 第二章归纳了装备保修决策理论基础, 包括装备保修类型分析、装备保修模式分析、装备保修策略及建模理论; 第三章为保修数据收集、分析与建模, 包括装备保修数据分类、来源、收集方法、分析及建模方法等, 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研究了装备保修决策中计划维修策略的运用、视情维修策略和预测维修策略的运用问题。 |
董恩志, 荣丽卿主编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E145-39 |
92 |
0 |
荐购
|
| 236 |
|
1937-1947:战争世界 |
本书中明确指出, 这场殃及世界的战争实际开始时间远早于1939年9月纳粹入侵波兰, 即1931年在中国东北, 1935年在埃塞俄比亚, 特别是1937年中国爆发的全面、大规模的抗击日本入侵的战争。这在西方史学界比较罕见。书中界定的战争结束时间略有延长, 确定为1947年2月10日, 苏、美、英、法等战胜国与战败轴心国成员, 在巴黎签署有关领土、经济赔偿的和平条约。之后, 从同年3月宣布的杜鲁门主义到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出台战后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 盟国被视为由此而分裂成两个集团。 |
(法) 罗伯特·弗兰克等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E19 |
256 |
0 |
荐购
|
| 237 |
|
古代战争史 |
本书以时间为序, 以战争为线索, 详细地回顾了过去两千年来世界上所有的重大战役, 并对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战争背后的政治、社会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由点到线再到面地展现了两千年的世界历史全景图, 堪称一本“战争词典”。书中用简明有力的文字描述各种残酷的战争, 淋漓尽致地呈现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帮助读者明白战争的邪恶与危害, 感知生命和和平的可贵, 启发对周遭世界的思考, 在读者的心中播下和平的种子。 |
(英) 凯利·德弗里斯等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E192 |
98 |
0 |
荐购
|
| 238 |
|
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发生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十三次战役。它们分别是董卓与关东诸侯之战, 孙策攻夺江东之战, 袁曹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操夺取关中之战, 刘备攻取益州之战, 孙刘争夺南三郡之战, 刘备攻取汉中之战, 孙权袭取荆州之战等。书中讲述了这些战役的背景、过程, 以及胜败原因、特点与重要影响, 将其来龙去脉梳理清楚, 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作者还总结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具体的一些鲜明特点, 比如地理形势转变为南北抗衡, 战争持续的时间很长, 决定南北战争最终胜负的是水战等。 |
宋杰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E293.5 |
68 |
0 |
荐购
|
| 239 |
|
元代江南镇戍体系研究 |
本书即是在详细研究江南各地镇戍军万户府的基础上, 试图重构元代江南军事镇戍体系并总结其特点。成果认为, 元代江南镇戍布局, 与行省一样, 可归纳为“重点在北、以北制南”。其中淮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下游为“密集型”镇戍区, 由此向南逐次递减, 到南端的八番广海 (今湘西、贵州、广西、广东、海南) 则属更戍区范围。这种布局与元朝统治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元世祖末年, 随着大规模海外征伐的结束, 江南镇戍军功能已转为稳定江南统治秩序。因南方国境没有出现西北那样的巨大军事压力, 元朝无需抽调重兵至南方国境防守, 相反, 富庶的江浙地区是元朝经济命脉所在, 反倒成为元廷重点布控对象。如放眼整个元朝军事镇戍体系, 则不难发现, 江南镇戍只是元朝军事镇戍体系的最外围一环。元朝在淮江镇戍区以北设置的蒙古军都万户府 (探马赤军) 及更北面的宿卫组织--卫军与怯薛, 使元朝的军事控制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环环相扣的严密布局。 |
刘晓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E294.7 |
279 |
0 |
荐购
|
| 240 |
|
两浙海防类考 |
本书内容讲述明刘见嵩编纂, “凡四卷, 目三十又五, 条首具, 舆图明, 阨塞次之, 建制又次之, 兵额凡其粮饷军需之所, 自出哨守。修营之所, 必先钜及功赏, 细及占候, 无不条分缕布于其中”(《两浙海防类考续编》), 是对浙江海防叙述得比较详备的一部兵书, 其中蕴含的练兵、巡探等海防思想, 具有较高的经世价值。 |
(明) 刘翾编纂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E294.8 |
20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