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 |
|
从草根到木本:浙商发展的图谱与路径 |
本书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原创性, 彰显浙商发展过程的本土价值和时代背景, 以大量第一手案例,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浙商的鲜活元素进行具象化呈现与阐释。贯彻落实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 盘活浙商的独特资源, 系统分类总结浙商发展的规律与经验, 转化为学生可以学懂、弄通的思想资源; 在中国民企500强排行榜中, 提取浙商榜单, 总结浙商群体的精神特性, 发掘背后历史演进的精神逻辑, 并融入到教材体系建设中。 |
杨轶清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F279.275.5 |
49.8 |
0 |
荐购
|
| 262 |
|
经济决策与项目管理 |
本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 经济管理基本理论, 主要介绍经济管理的理论发展历史和相关理念的概念等。第二章, 工程与项目管理, 主要介绍工程项目评估、工程投资决策等知识。第三章, 生产运营管理, 主要包括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有效的库存管理、优化物料搬运和存储流程等内容。第四章, 经济分析与决策, 主要包括经济分析的原则、经济分析的内容、做出决策的依据等内容。第五章, 营销与商务沟通, 主要包括营销技巧、商务沟通原则等内容。第六章, 企业运营管理综合模拟实践, 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 以提升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经济决策与项目管理能力。 |
主编王小兰, 张桃梅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284 |
39.8 |
0 |
荐购
|
| 263 |
|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下卷 |
本书从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解决方案、高碳化石能源向零碳可再生能源的转轨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等视阈, 对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并以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耦合互动为例, 探讨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的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提升路径, 可为超大城市探索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
潘家华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299.21 |
58 |
0 |
荐购
|
| 264 |
|
农村自卫研究 |
本书为山东社会科学院《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第3批书目“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前期由知识分子主导的积理论好实验于一体的社会建设运动。1932年, 河南村治学院同学会编印了王怡柯著《农村自卫研究》, 分析了当时历史背景下农村自卫的组织、设备、运作, 汇总了农村自卫的相关法律法规等。1935年, 农村经济月刊社出版蓝名诂著《中国农村建设之途径》, 分析了农村破产和危机的现状, 讨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
王怡柯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299.21 |
78 |
0 |
荐购
|
| 265 |
|
城市更新投融资策略与风险管理 |
本书旨在通过对城市更新政策和市场的深刻洞察, 为政府及相关实施主体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帮助其在变化莫测的经济环境中提高城市更新的实施效果, 降低风险并最大化项目成功率。通过本书, 您将能够理解: 当前和未来城市更新形势, 识别并应对潜在的风险与机会; 策略组合提升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效果, 促进工作成果; 创新投融资工具与政策框架, 增强城市更新项目的可持续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化成本/收益、回报流与风险管理, 促进投资回报最大化; 应对债务周期的城市更新操作框架。 |
赖行健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F299.23 |
88 |
0 |
荐购
|
| 266 |
|
自然化城市研究 |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理论向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样本案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示范价值等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进行研究, 旨在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本质特点与基本规律, 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
姜建成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299.23 |
98 |
0 |
荐购
|
| 267 |
|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能力与效果协同研究 |
本书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求与城市土地利用有机结合, 提出“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研究命题, 从“能力一效果”协同提升视域下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主要观点包括资源型城市在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是自组织和他组织共同作用下的系统工程;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能力与效果的协同格局采取差异化的调控策略, 实现转型能力与效果的同向同行、协同提升。 |
匡兵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F299.232 |
89 |
0 |
荐购
|
| 268 |
|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理论与实践 |
本书是我国首部关于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基本知识的书籍, 主要内容分为九章, 具体包括我国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产生与发展、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维修资金缴存、维修资金提取与使用、维修资金管理、维修资金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典型城市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维修资金制度。本书特点: 一是系统介绍我国维修资金的基本知识; 二是基于维修资金实操层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答。 |
陈淑云, 刘红萍编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F299.233.3 |
59.8 |
0 |
荐购
|
| 269 |
|
碳中和目标下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本书是国家“双碳”战略范畴热点问题,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 从2001-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视角, 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对其产生碳源、碳汇进行定量核算, 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碳排放效应;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探讨碳中和目标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本书形成了一套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碳核算-效应分析-减排潜力-结构优化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研究, 为北京市未来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杨博著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F299.271 |
56 |
0 |
荐购
|
| 270 |
|
农业经济学:第3版 |
本书重点介绍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与食品产业链、农产品国际贸易以及农业支持政策五大模块。课程通过采用音视频资源等教学工具, 互动式、启发式、实验式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
林雯, 张忠根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F30 |
49 |
0 |
荐购
|
| 271 |
|
三农中国:第35辑 |
本书集刊自创刊以来, 立时代之潮头, 发思想之先声, 持续办刊之今的重要原因在于: 期望通过搭建《三农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学术阵地或平台, 集大家、名家之深邃洞见, 青年新锐之深刻见解, 基层干部和农民之客观见地, 立足基本国情农情, 结合时代要求,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国“三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 多维度提出可用管用能用的见解和建议, 为全面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成农业强国提供指导, 发挥重要参考价值。 |
宋亚平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32 |
89 |
0 |
荐购
|
| 272 |
|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国之路 |
本书立足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 围绕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国道路这一主题, 在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科学内涵与意义基础上, 总结归纳世界农业强国的基本类型、发展特征和经验启示, 全面阐释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逻辑基础和道路选择, 从中国建成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出发,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和研判, 并深入探讨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保障、重点任务和双轮驱动力, 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路径和支撑体系。 |
魏后凯, 崔凯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F320.1 |
48 |
0 |
荐购
|
| 273 |
|
行动者网络、资源要素与资产建设:政策驱动下社会支持与乡村建设 |
本书内容讲述从2020年以来, 作者及其团队在上海、湖北、云南等地开展大规模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作者调研了上海的奉贤、崇明、宝山等地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 “百村”模式, 新村乡稻米文化旅游, 宝山“社区通”, 调研了云南、浙江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促进西部农民就业等现象。基于调查问卷等资料, 作者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 分析了地方政府、乡村,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党员干部, 村民等要素在村庄土地资源盘活, 优质土地、文化资源整合等环节的地位与作用。只有各资源要素密切配合, 才能使更多村庄从更大范围的建设用地资源整合和抱团发展产业园区等创新实践中获益。 |
赵德余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F320.3 |
78 |
0 |
荐购
|
| 274 |
|
中国艺术造乡:艺术场景如何重塑乡土文化 |
本书以“场景营造”为核心视角, 系统研究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探讨艺术乡建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通过梳理艺术乡建的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及典型案例, 构建了涵盖地方区位、实践要素与文化特征的分析框架, 揭示其多主体协同、文化驱动、场景重塑的内在机制, 并提出优化发展方向。全书旨在推动艺术乡建从碎片化实践走向系统化发展, 为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
陆梓欣齐骥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F320.3 |
78 |
0 |
荐购
|
| 275 |
|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乡村治理转型 |
本书侧重讨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给现有乡村治理带来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 是新时代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政策创新, 意图通过土地所有权管理功能、承包权保障功能、经营权财产功能三重复合功能定位, 为农民与农民集体赋权增能, 以实现乡村社会的长期发展与稳定。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中, 在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后, 土地的财产属性进一步得到释放, 由其引发的土地流转与农地规模经营, 为乡村社会带来了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与资源,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深度介入与相关资源的大量投入, 势必会对现有乡村治理造成影响。 |
田代洪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321.1 |
89 |
0 |
荐购
|
| 276 |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初探:必要性、特征与实现路径 |
本书基于农业合作化理论,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必要性进行了梳理, 探究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同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新特征。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 提炼总结了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大典型模式, 以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困境。同时, 对组织一切力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阐释, 并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举措。 |
陈瑞伞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F321.32 |
78 |
0 |
荐购
|
| 277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组织化路径探索:基于天津市的实践 |
本书基于天津市农民组织化实践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组织化路径, 其理论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组织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本研究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系统探究农民的组织化问题, 避免了以往研究仅限于经济层面研究农民组织化的缺陷, 拓展了研究视角, 丰富了农民组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 第二, 进一步拓展了农民组织化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探究天津市农民组织化程度, 基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综合考量设置衡量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全面系统量化天津市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丰富了组织化的实证研究; 第三, 进一步促进了不同学科农民组织化理论的交叉融合。 |
张洪霞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1.42 |
45 |
0 |
荐购
|
| 278 |
|
产业实践中的农民组织化研究 |
本书以山西J县为典型案例, 从农户协作出发, 分析并讨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发展间的互构关系及实践过程。J县苹果作为地方农业产业化的特殊实践, 为我们展现出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组织路径。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过程中, 不同层次及深度的嵌入与融合, 表现为农民主体的不断卷入与协作, 最终使得农村农业产业实践走上了多元化、组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农民正是在不断深入的农业产业实践中, 通过与市场、国家等外部力量的互动, 完成了自身组织化的最终实现。 |
乔文俊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F323 |
68 |
0 |
荐购
|
| 279 |
|
有机农产品品牌典范 |
本书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权威、客观的品牌参考指南。本书力求可以提高消费者对有机品牌的认知度, 让消费者更加了解有机产品的价值和重要性; 有助于推动有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展示有机品牌的地域资源禀赋和传统文化特色, 促进有机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 |
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组织编写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3 |
98 |
0 |
荐购
|
| 280 |
|
从生产到流通:农业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效、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
本书立足生产-流通双环节协同视角, 构建了农业绿色转型的多维分析框架: 在生产端, 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约束下农用化学品减量的差异化路径, 探析小农户行为激励与绿色技术扩散的微观机制; 在流通端, 识别流通环节中制约绿色转型的关键因素, 聚焦物流体系低碳化与数字化升级; 在协同层, 解析流通环节对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逆向影响,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利益联结机制设计, 打通农业产业链的“绿色断点”。在农业生产端,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虽支撑起粮食安全, 但其过量使用已导致环境成本负担; 在流通环节, 碳排放量持续增长暴露出高能耗、多级迂回等结构性矛盾, 中部及东北地区转型滞后尤为突出。 |
王欢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3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