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6期237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41 温道撷萃:思想的自觉 本书主标题“温道撷萃”源于温铁军团队学生组建的学习讨论群。全书展示了近三年温铁军团队关于农村经济及乡村振兴的讨论成果。书中第一部分不仅总结了中国万年文明的农业发展思想, 更创新性地提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不仅要关注本国的命运, 更要从天下或者国际的角度理解乃至承担改变现状的历史责任”。第二部分分享了团队成员在“三新”指导下参与乡村振兴的经验。第三部分对过去二十年的乡建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第四部分展示的是温铁军团队师生在“做好中国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心得体会。 严晓辉, 温铁军主编 东方出版社 F323 72 0 荐购
442 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 洞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不足之处, 并进一步阐释农业绿色发展的丰富内涵。然后在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揭示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 解析其发展的深层次逻辑。接着全面评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成效及面临的现实障碍, 并结合部分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成功案例, 提炼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模式和主要特点。最后, 对加快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提出相应建议,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许艳芳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323 99 0 荐购
443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本书系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资助 (二十大专项) 工作的通知》要求, 经学校申报推荐、专家评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定立项的22种图书之一。本书以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 定性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逻辑机理和时代要求, 实证分析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考量及成效测度, 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压舱石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多维探讨, 同时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提出路径建议。 关浩杰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F323 38 0 荐购
444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粮食生产多元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本书基于齐河县“吨半粮”高产稳产的农业经营经验, 总结了“让种粮农民有钱挣、让农业生产简单化”的实践路径。前四章依次揭示了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多元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社会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四大机制, 总结了齐河县粮食产能高企的秘笈。第五章讨论了适度规模化与社会化服务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 描述小农户以及专业大户、种植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高技术平台上的稳产高产, 以及地方政府对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高质量农业发展的更高追求。 李蹊, 董磊明著 人民出版社 F323 88 0 荐购
445 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2025 本书全面梳理了国家和省市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行动与成效, 提出了农业低碳科技创新最新进展, 构建了低碳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进行了典型作物碳足迹核算与评价, 最后列举了农业农村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编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F323 98 0 荐购
446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头雁”实践 本书分为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两大篇章。紧贴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统阐释为理论遵循, 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阐释生产力诸要素在知识化、数字化、绿色化进程中的深刻变革与协同进化逻辑。聚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核心命题, 深入探讨了新型生产力如何有效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分析了大数据科学、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型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基础与使用价值。同时, 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实践, 分析了新要素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机式和新动力形成的机制, 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大驱动力和案例支撑。 苏小菱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F323 128 0 荐购
447 农业绿色转型下中国耕地绿色利用与韧性实践研究 本书针对农业绿色转型下我国耕地保护与绿色利用的现实问题, 在耕地保护制度和执行绩效分析基础上, 阐述我国耕地系统韧性、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耕地绿色碳源汇和耕地利用转型, 围绕耕地轮作休养、乡村数字转型和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与绿色利用的策略与韧性工具选择, 为理解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改革推动耕地保护和绿色利用的宏微观过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吕添贵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F323.211 88 0 荐购
448 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编制与未来估算:以张掖市为例 本书选取张掖市为研究区, 以土地资源资产负债研究为突破口, 在对2012~2017年张掖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资源资产负债实物量统计、分析与计量的基础上, 利用各类价值化方法, 详细计量分析了土地资源资产负债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服务价值, 建立了研究区土地资源资产负债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账户, 编制了研究期间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运用“定量+定性”方法, 对张掖市未来土地资源数量与结构进行了模拟, 并试编了2030年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 探讨了未来土地资源资产负债变化的各种可能性, 提出了未来土地资源规划、发展和保护等对策措施。 朱前涛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323.211 68 0 荐购
449 产业示范科技扶贫模式研究:运行机理、减贫效应与长效机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构建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已成为迫切需要。本书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聚焦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产业示范科技扶贫模式,深刻剖析该模式的要素构成、主要特征和运行机理,从收人、可行能力和内生动力多维视域,理论刚释并实证检验科技扶贫模式的减贫效应,提出产业示范科技模式可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本书的研究结论将为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兴旺科技支撑体系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 郎亮明,陆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323.3 128 0 荐购
450 中国农业科技减贫经验案例及国际合作 本书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励称号的科研人员及中国农业科学院 (CAAS) 科研人员从事中国科技减贫工作的良好案例。受众主要为: 1.前来中国培训的外国官员, 向其推荐、介绍国内农业科技的成果和成功案例, 探寻合作空间; 2.国际社会的农业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与其分享、交流优秀经验; 3.发展中国家科技减贫关联者, 向其提供较为全面的科技减贫典型案例总结归纳; 4.中国国内的农业科技机构, 如“走出去”联盟, 共商共建、知识共享; 5.中国农科院其他的研究所, 在CAAS内部促进交流、互相借鉴。 金轲等编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F323.3 98 0 荐购
451 中国农村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英文版 本书首先详细阐述了中国的农村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背景、适用对象、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次, 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农村产业扶贫政策保障要素、如何提升农村产业扶贫成效、如何建立农村产业联贫带贫机制、如何防范农村产业扶贫风险。最后总结了中国农村产业扶贫发展成效, 并总结了产业扶贫对象、扶贫产业选择、带贫益贫机制、增收稳收能力四方面的经验启示。 中国国际减贫中心编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F323.8 78 0 荐购
452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本书以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为研究对象, 总结我国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状, 从政策驱动、数字化驱动、绿色生态发展驱动、融资需求驱动和消费升级驱动五方面阐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动因, 创新大规模机械化、生态绿色、电商参与融资、智慧订单农业在内的四类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结合典型案例, 从政府引导、技术支持、主体培育等角度设计保障措施, 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趋势, 为后续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白世贞等著 科学出版社 F324 128 0 荐购
453 我国农业产业供应链韧性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本书以“我国农业产业供应链韧性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为题, 系统探讨了我国农业供应链韧性的评估方法与提升策略, 致力于为我国农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提供系统性指导。全书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 涵盖供应链基础知识、现状分析、韧性提升策略以及案例分析与对策建议。 吕晶晶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324 55 0 荐购
454 北大荒农垦集团现代化农业企业标准:2021-2024 本书对2021-2024年新编制的37项标准进行收录, 旨在发挥新编制标准的引领性、指导性作用, 不断打造北大荒标准、输出北大荒标准, 推动标准全面落地,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标准体系建设, 筑牢粮食生产“大基地”, 构建技术驱动型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任传军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F324.1-65 198 0 荐购
455 至2050年中国种植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分析了至2050年的总体和分阶段 (2030年、2040和年2050年) 中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竞争力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展望种植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如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社会就业、农民收入和农业多功能等); 判断了未来中国种植业科技领域 (特别是现代生物、信息、智能和资源等领域) 的重大创新方向和应用前景; 判断了未来分阶段中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的变动趋势。 邓秀新, 青平, 罗小锋主编 科学出版社 F326.1 150 0 荐购
456 “藏粮于技”:走向集成化与规范化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 本书将关注齐河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实践历程, 基于详实的调研与资料, 聚焦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主体以及技术引入、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实践、技术规范化等不同阶段, 深入探析齐河实现高技术农业的经验所在, 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呈现一个有故事、有深度、有意义的扎实个案。其中, 序章将介绍齐河农业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并提出问题: 齐河何以可能; 第一章探讨政府如何建立顶层设计, 引入外部技术; 第三章探讨政府如何推广技术并保障供给; 第四章探讨社会化服务如何搭载技术送达农户; 第四章探讨农户在生产实践中的技术获得与技术再造。第五章探讨政府推动农业生产规范化所做的努力。 吕虹, 李欣灿, 刘硕著 人民出版社 F326.11 80 0 荐购
457 南阳市玉米产业发展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记述了玉米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南阳市玉米生产的整体情况, 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玉米品种更换及品种培育、品种利用情况, 玉米综合栽培技术,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收获及贮藏技术, 以及作者在长期玉米生产中的试验报告、实践感悟, 玉米种植基本科技常识。 李成焕 ... [等] 主编 黄河水利出版社 F326.11 96 0 荐购
458 全方位夯实中国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体系研究 本书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一重大命题, 首先阐述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继而针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难点痛点问题, 从保障安全急促、破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长期稳定生产和确保粮食稳定供应、国际经验借鉴的5个方面阐述了夯实中国粮食安全根基的路径和实施措施, 最后对如何化挑战为机遇, 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刘岳著 人民出版社 F326.11 96 0 荐购
459 “藏粮于地”的县域实践 本书围绕农业经济、农村发展, 通过实地调查, 研究齐河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聚焦2008年以来, 政府和各类耕地利用主体是如何共同努力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持续提升。既分析了发扬耕地建设的历史传统、执行国家政策、优化项目制执行方式和设计激励机制对“藏粮于地”的作用, 又分析了村集体在各类主体之间所起的居间协调作用。本书展现了“藏粮于地”重大战略的县域落实路径, 对全国粮食主产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仝志辉, 杜佳信, 郭长宁著 人民出版社 F326.11 70 0 荐购
460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与模式研究 本书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与模式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对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的赎买机制进行了着重研究阐述。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概况分析、“两山”论视角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问题分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参与主体行为博弈分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需求分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供给分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供求机制分析以及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商品林赎买机制与模式选择等。 张美艳, 董建军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F326.2 59 0 荐购
页码:23/100页  每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