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特价251010(807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801 玉米地方标准汇编 本书主要对通辽地区制定的玉米地方标准进行汇编, 共计19例。内容包括: 玉米生产用种选择准则、肥料施用技术、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小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平原灌区玉米膜下滴灌生产技术、旱作区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生产技术、青贮玉米生产技术、各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脱粒前果穗晾晒技术、农田废弃物回收规范等。 叶建全, 李金琴, 张福胜等编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3-65 98 0 荐购
4802 常用玉米自交系SSR指纹图谱 本书涉及了30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 基本涵盖了历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过的亲本材料, 每个样品均提供了40个SSR核心引物位点的完整的指纹图谱, 对这些样品的真实性鉴定和纯度鉴定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3.035.1-64 100 0 荐购
4803 绿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绿豆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作物, 它具有生育期短抗千旱、耐瘠薄, 适应性强的特点, 而且营养丰富为了进一步提高绿豆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种植绿豆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选地应选择土壤肥力好; 耕层疏松、活土层深、透气性好、蓄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本书稿先是介绍了绿豆的分布、生产区划, 绿豆品种资源与品种, 绿豆的综合利用, 绿豆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本着实用的原则, 重点对绿豆的栽培技术、横山大明绿豆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 胡云宇, 许彦蓉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S522 75 0 荐购
4804 绿豆免疫活性肽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书以绿豆肽为原料, 研究绿豆肽结构与其免疫活性的关系, 找出具备较高免疫活性的绿豆肽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及关键组分; 探讨绿豆肽在机体中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 并将其应用于免疫低下、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 探讨其在机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从而为绿豆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应用基础。 刁静静, 陈洪生, 李朝阳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S522.01 98 0 荐购
4805 四川主要优质饲草种植生产指南 本书将四川划分为川西北高原牧区、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及盆周中浅丘区、川东北深丘区、川南山地区5个饲草种植生产区域。结合各生产区域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特征详细介绍了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饲草及配套的饲草生产利用方式和类型。同时, 依据饲草分类介绍了主要优质饲草的特质特性、主要品种、适宜区域、种植利用技术和营养成分。特别地, 针对四川雨热同期不宜调制干草进行储备的自然条件, 着重介绍了各类适宜在川内推广应用的饲草青贮技术。 付建勇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S54-62 60 0 荐购
4806 草业良种良法配套手册:2019 本书收录了29个优良饲草品种, 涉及豆科、禾本科 、菊科、荨麻科、廖科、十字花科6个科, 苜蓿属、胡枝子属、距瓣豆属、柱花草属、孔颖草属、披碱草属、黑麦草属、羊茅属、狼尾草属、高粱属、鸭茅属、偃麦草属、燕麦属、赖草属、薏苡属、摩擦禾属、苎麻属、翅果菊属、荞麦属、萝卜属20个属。以品种申报单位提供素材为主要依据, 按照品种特点、适宜区域、栽培技术、生产利用和营养成分等内容进行编写, 每个品种配有照片或插图, 以便读者查阅。 全国畜牧总站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4-62 48 0 荐购
4807 苜蓿燕麦科普系列丛书:燕麦种植篇 发展苜蓿和燕麦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包括苜蓿和燕麦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科学饲喂等环节; 也包括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根据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需求, 开展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的创新集成和普及应用, 对于促进苜蓿和燕麦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书主要介绍燕麦品种选择, 土地准备, 播种, 施肥及灌溉等苜蓿种植生产实用技术。本书内容精炼、图文并茂, 语言通俗易懂,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畜牧总站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41 25 0 荐购
4808 苜蓿燕麦科普系列丛书:苜蓿加工篇 发展苜蓿和燕麦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包括苜蓿和燕麦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科学饲喂等环节; 也包括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根据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需求, 开展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的创新集成和普及应用, 对于促进苜蓿和燕麦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书主要介绍苜蓿收获、干草调制、青贮饲料、其他饲料用苜蓿草产品、食用苜蓿草产品及储藏技术。本书内容精炼、图文并茂, 语言通俗易懂,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畜牧总站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41 25 0 荐购
4809 转基因棉花 本书系统全面介绍了棉花的用途和生产史、危害棉花的主要病虫草害、转基因棉花的研发过程与现状、转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测, 以及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应用等。试图从科普性、知识性和专业性的角度, 较为全面客观地揭示转基因棉花的“前世和今生”, 为能使读者从中获得对转基因棉花的研发、评价与推广, 尤其是生产应用价值等相关信息的获取以及安全性问题等系列疑问的解答。 陆宴辉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2 58 0 荐购
4810 棉花图鉴 本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棉花的一生, 从棉花的传入到应用、从棉花的播种到收获、从棉花的加工到纺织等, 让我们追溯历史, 纵观棉花的发展历程; 放眼现代, 浏览丰富的棉花文化。 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2-49 168 0 荐购
4811 汉麻育种与栽培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 分别是绪论、汉麻的种质资源、汉麻育种及育种技术要点、汉麻育种试验技术、汉麻无性繁殖、汉麻种子生产与管理、汉麻的生物学特性、汉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汉麻常见栽培模式、纤用/籽纤兼用汉麻的栽培技术、籽用汉麻的栽培技术、花叶用汉麻大田栽培技术、汉麻的种植收获机械、汉麻活性成分提取纯化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孙宇峰, 张晓艳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3 90 0 荐购
4812 麻类作物栽培利用新技术 本书共分十章, 主要介绍了麻类作物的种类、分布、用途、产业化、繁育技术等, 对主要麻类作物苎麻、亚麻、红麻、黄麻、汉麻的品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机械收获技术、脱胶技术、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主编揭雨成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3 38 0 荐购
4813 材饲兼用型构树新品种特性及其应用 当前, 林-料-畜 (饲料林-饲料-畜牧业) 是构树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 构树产业前端和产业后端发展不均衡, 规模化种植的结果是既不能按应有的次数采收, 也不能按应有的时间采收, 种植收益与预测收益相去甚远, 生产与市场严重脱节, 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林-木-加 (材饲兼用林-木材饲料-加工) 构树产业发展路径刚刚起步, 推广面积不大, 但发展势头良好, 生命力较强, 为构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和经营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同产业发展路径的存在都离不开适合它的土壤, 充分了解和认知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扬长避短, 才能在商机和风险并存中获得永生; 不同产业发展路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完善, 使其价值充分发挥, 形成生产-消耗-再生产-再消耗的产业闭环和良性循环, 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目的。多年来林木资源利用的实践表明, 一个优良的品种, 能够兴起一个产业, 造福一方百姓。油茶良种带动力木本粮油的发展, 杨树和桉树良种带动了工业用材林的发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材饲兼用型构树良种一定会大有作为, 助推构树产业再上一层楼。 邓华平 ... [等] 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4 118 0 荐购
4814 新疆特色油料作物栽培 本书以新疆为覆盖外面, 共分三章, 依次对红花、向日葵、胡麻在新疆的布局和生产形势; 新疆红花、向日葵、胡麻种质资源; 红花、向日葵、胡麻的生长发育; 新疆红花、向日葵、胡麻实用栽培技术; 环境胁迫及应对; 新疆红花、向日葵、胡麻的品质和利用进行了阐述。 向理军 ... [等] 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5 80 0 荐购
4815 花生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本书针对花生品种抗黄曲霉能力低、田间生防菌适应力弱、贮藏中抑制黄曲霉菌生长和产毒技术落后、加工中黄曲霉毒素绿色消除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 开展抗黄曲霉花生品种的创制, 研发绿色生防菌剂; 阐明植物精油抑制黄曲霉毒素的机理, 建立花生黄曲霉毒素高效防控及去除技术, 实现花生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的绿色防控, 促进花生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保障花生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张初署, 曲春娟, 王通等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65.201 88 0 荐购
4816 花生抗土壤紧实胁迫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九章。包括我国花生栽培生产发展现状、土壤紧实研究概况与总体变化特征、花生田土壤紧实胁迫的危害与消减、花生营养与生理生态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特征、花生田外源调节物质对土壤紧实胁迫等消减作用等。 沈浦, 王才斌, 王月福等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5.206 128 0 荐购
4817 甜高粱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高粱, 禾本科高粱属二倍体植物 (2n=2x=20)。高粱是是世界上第五大禾本科作物, 是固碳效率高, 抗逆性强的C4单子叶植物, 适应高温、干旱、水渍、盐碱等逆境环境。随着籽实高粱BTx623测序完成, 高粱成为禾本科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作物之一。全球有5亿公顷土地上生产约7亿吨高粱, 这解决了在土壤贫瘠地区30多个国家的粮食问题, 并且高粱还可用做饲料、纤维以及生物质能源原料。高粱是远缘杂交不亲和作物, 传统遗传育种已不能满足我们对培育高粱新品种的要求; 通过遗传转化方法将控制优良农艺学性状的基因转进高粱植株, 同时结合杂交育种技术, 可创制适应性广, 产量高的高粱优良新种质。因此, 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加速高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高粱是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之一, 主要是外植体在再生过程中容易褐化, 再生效率低, 且具有很强的基因型依赖性, 绝大多数基因型难以获得再生苗或转基因植株。这制约了高粱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新品种的培育。本书围绕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开发与应用作出归纳总结, 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 高粱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第二章, 高粱再生体系建立; 第三章, 张玉苗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6.5 86 0 荐购
4818 中药材栽培技术 本书基于长株潭地区和湖南省种植较广泛、目前市场前景较好的13种药用植物, 在简述特征特性、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几年来研发的成果, 重点叙述了13种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包括种植制度、栽培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及产地初加工技术等。 主编朱校奇, 周佳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S567 45 0 荐购
4819 中药材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轻松学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基本概况、中药材生产基础知识、贵州省中药材产区概况、贵州省部分中药材栽培与初加工技术要点等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内容丰富, 通俗易懂, 科学严谨, 资料翔实, 对工作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67 35 0 荐购
4820 中国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书是介绍中国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图书, 分为绪论和各论两部分。绪论介绍了中国药食同源的概念及其文化传承特点 (包括食养、食疗和药膳)、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药食同源资源及其废渣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各论介绍了110种药食同源资源的来源及产地、植物形态、药材简明特征、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功效、代表性中药制剂与方剂、食品及其他应用等内容; 本书注重经典传承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 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 可为相关专业人士、从业人员、爱好者提供参考。 田建平, 胡远艳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S567 92 0 荐购
页码:241/289页  每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