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1 |
|
弯曲微纳通道内的流体流动 |
本书从微纳通道内流体流动领域的前沿视角出发, 深入探讨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弯曲微纳通道内的流体流动现象。书中系统介绍了几种主要流动机制, 包括弯曲微纳通道内的电渗流动、磁流体动力学流动以及压力驱动流动。这些流动现象不仅是微流体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还与热传递、物质传输及电动能量转换等一系列关键主题密切相关。微纳通道流体动力学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理解弯曲微纳通道内流体流动特性对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本书深入研究这些流动机制, 为学术界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设计参考, 促进微纳通道内流体流动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
刘勇波, 菅永军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O351.2 |
98 |
0 |
荐购
|
| 1162 |
|
大学基础物理学:下:第4版 |
本书内容包括电磁学、波动与光学、量子物理基础。电磁学篇按传统体系讲述了电场、电势、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还说明了电场和磁场的相对性。波动与光学篇介绍了振动与波的基本特征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规律。量子物理基础篇介绍了波粒二象性、概率波、不确定关系和能量量子化等基本概念以及原子和固体中电子的状态和分布的规律, 最后还介绍了原子核的结合能、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基本知识。 |
张三慧, 阮东, 安宇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O4 |
62 |
0 |
荐购
|
| 1163 |
|
大学物理:下册:第2版 |
本书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简介等。 |
陈春彩, 骆明辉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O4 |
42 |
0 |
荐购
|
| 1164 |
|
基础物理学 |
本书分为4篇, 共13章。第1篇力学, 第2篇电磁学, 第3篇光学, 第4篇量子理论基础。第1篇力学中第1章质点和刚体力学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先修内容; 第3篇光学中的第11章现代光学和第四篇量子理论基础中第13章量子信息科学基础是用于选讲或自学的内容。 |
白炳莲, 张凤琴主编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O4 |
68 |
0 |
荐购
|
| 1165 |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3版 |
本书分为6章, 简明而系统地讲述了经典力学、狭义相对论、热力学、电磁学、波动学、量子物理基础中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其内容涵盖了大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
吕金钟, 邱红梅, 赵长春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O4 |
62 |
0 |
荐购
|
| 1166 |
|
大学基础物理学:上:第4版 |
本书内容包括力学和热学。力学篇讲述经典的质点力学、理想流体的运动规律、刚体转动的基本内容和狭义相对论基础知识等。热学篇着重在分子论的基础上用统计概念说明温度、气体的压强以及麦克斯韦分布率。 |
张三慧, 阮东, 安宇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O4 |
42 |
0 |
荐购
|
| 1167 |
|
大学物理:上册:第2版 |
本书内容包括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和热学。 |
陈源福, 施一峰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O4 |
40 |
0 |
荐购
|
| 1168 |
|
层析成像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电阻及电阻/超声双模态融合 |
本书从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入手, 逐步深入探讨了单模态与多模态层析成像技术的原理、数学模型及图像重建方法。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电阻层析成像和超声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 还通过对比分析, 阐述了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本书还特别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层析成像图像重建中的应用。通过构建V型网络、Landweber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模型等先进方法, 展示了深度学习在提升图像质量、增强抗噪性能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
李峰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O441.1-39 |
69 |
0 |
荐购
|
| 1169 |
|
半导体物理 |
本书分为九章, 分别是: 量子力学与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晶体结构与电子状态、半导体中的热平衡载流子、载流子在电场下的电输运性质、半导体中的非平衡载流子、PN结、金属半导体接触、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异质结构。 |
刘斌, 余林蔚, 庄喆等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O47 |
39.8 |
0 |
荐购
|
| 1170 |
|
固体物理学:第2版 |
本书概念准确、讲解透彻, 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固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全书分为十三章, 包括晶体结构、固体的结合、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能带理论、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金属电子论、半导体电子论、固体的磁性、固体中的光吸收、超导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固体中的元激发、晶体中的缺陷和扩散、相图等内容。本书对固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础部分, 如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固体能带论、半导体电子论和固体磁性等作了详细阐述。 |
黄昆, 韩汝琦原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O48 |
58 |
0 |
荐购
|
| 1171 |
|
螺旋波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及其机理分析 |
本书深入探讨螺旋波等离子体这一前沿课题, 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在放电特性方面, 书中详细解析了螺旋波等离子体的各项关键参数, 如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温度、等离子体电势等, 阐述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与精准分析, 揭示了螺旋波等离子体放电的稳定性、均匀性、放电模式的转换以及不同模式下的空间分布特性, 为实际应用中的参数调控提供了坚实依据。 |
崔瑞林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O53 |
98 |
0 |
荐购
|
| 1172 |
|
无机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第2版 |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系列教材《无机化学》(周旭光)的配套教材。全书分实验篇与学习指导篇。无机化学实验部分讲述实验的基本常识, 介绍实验试剂和仪器, 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 选入了18项23个实验。内容涉及无机合成、组分提纯、相关化学常数及物质组成测定、无机离子分离与鉴定和趣味实验等。实验内容的选择注重绿色环保以及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实验药品的用量注重节能减排, 符合节约型、半微型实验的发展方向。 |
许金霞, 周旭光, 于洺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O61-33 |
49 |
0 |
荐购
|
| 1173 |
|
无机化学实验 |
本书分为实验室安全知识、无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无机化学实验项目3章。第1章主要讲述实验室化学试剂、水、电、废弃物的安全知识及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 第2章主要讲述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3章讲述了二十个无机化学实验项目, 包括六个一般性操作实验、五个验证性实验、五个综合性实验和四个设计性实验, 实验项目后配有思考题。书后配有附录。 |
赵娟娟主编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O61-33 |
20 |
0 |
荐购
|
| 1174 |
|
有机化学:下册:第7版 |
本书分上、下两册, 仍按官能团体系分三部分叙述: 第一部分为烃类; 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 第三部分为专论, 主要叙述天然和生物有机化合物。第七版删减了部分内容, 个别章节进行了精简、调整和合并, 侧重于调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
李景宁, 汪朝阳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O62 |
46 |
0 |
荐购
|
| 1175 |
|
有机化学:上册:第7版 |
本书分上、下两册, 仍按官能团体系分三部分叙述: 第一部分为烃类; 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 第三部分为专论, 主要叙述天然和生物有机化合物。第七版删减了部分内容, 个别章节进行了精简、调整和合并, 侧重于调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
李景宁, 汪朝阳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O62 |
57 |
0 |
荐购
|
| 1176 |
|
材料表界面科学及应用:第2版 |
本书以材料表界面为核心, 全面阐述了气液界面、液液界面、单分子不溶膜、固液界面润湿现象、固液及固气界面吸附原理, 以及表面活性剂和吸附剂的基本原理, 同时探讨了这些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前沿进展。 |
邹美帅, 翟进贤, 郭晓燕编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O647 |
86 |
0 |
荐购
|
| 1177 |
|
Ⅲ族氮化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Ⅲ族氮化物薄膜及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进行的各种性能表征。首先回顾了Ⅲ族氮化物薄膜的特性应用和晶体结构, 介绍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简单概括了其在Ⅲ族氮化物薄膜分析中的简单应用; 然后按照薄膜材料的生长制备顺序对X射线衍射技术在Ⅲ族氮化物薄膜中的各种表征分析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从薄膜制备前的取向关系分析、生长监测的原位分析, 到对制得薄膜晶格常数、应力、缺陷和厚度的分析, 涵盖了Ⅲ族氮化物薄膜质量分析的各个方面, 介绍了各项技术的具体原理和常见的优化方法, 配有详细常见的例子供读者参考, 有助于读者充分理解掌握。 |
王文樑著 |
科学出版社 |
O657.39 |
128 |
0 |
荐购
|
| 1178 |
|
储能化学基础与应用 |
本书共分为11章。每章均”本章导读”, 每一节均写有“本节导读”“学习目标”“知识要点”, 帮助读者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
赵天寿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O69 |
68 |
0 |
荐购
|
| 1179 |
|
伽玛射线暴的分类和起源研究 |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伽玛暴的理论基础、基于单卫星样本下的能量分类研究、基于双卫星样本下的能量分类研究、基于一维的时标分类研究、基于二维的时标-光谱分类研究、伽玛暴与超新星的联系、伽玛暴的事件率与恒星形成率关系、伽玛暴余晖的可能物理模型等, 更好地确定长、短暴的能量关系, 分析了部分伽玛暴和超新星之间的关联, 深入探讨了长暴的物理起源, 逐渐深化伽玛暴的能量分类研究、时标-光谱分类研究、伽玛暴的物理起源研究等。 |
骆娟娟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P14 |
69 |
0 |
荐购
|
| 1180 |
|
GeoScene Pro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程 |
本书分为4篇17章, 主要内容包括GeoScenePro概述、软件应用基础、数据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编辑、空间参考与变换、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地图制图、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与ModelBuilder、三维建模与分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空间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 |
齐志新, 刘小平, 陈逸敏编著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P208.2-33 |
76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