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4期2066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201 儿童舌诊:看舌象调体质 本书介绍了通过舌诊诊断小儿健康状态的知识, 全书共十章, 分别从舌诊的基础知识、看舌的方法、小儿体质辨析和日常养护、不同小儿脾胃虚弱的舌象与调养、小儿积食的判断与处理、小儿阴虚与阳虚体质的调理、小儿痰湿质的特征与调养、湿热质的辨析与调养、气郁质的特征与调养、健康宝宝的养生指南等方面论述,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为读者提供了儿童舌诊的基本技巧。 孟莹主编 云南科技出版社 R272.04 59 0 荐购
1202 大肠癌中医治疗学 本书从中西医角度分而论述大肠癌防与治。上篇为西医方面的论述, 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预防、诊断、综合治疗和复发后治疗等; 中篇为中医方面的论述, 包括中医体质、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析方式 (从不同辨证方式入手分析)、中医预防、治疗、并发症的中医干预治疗等; 下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包括10则典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案例, 并附分析、文献依据等, 为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提供中医诊疗参考。 侯风刚, 殷晓聆主编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R273.53 139 0 荐购
1203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证治实录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朱立国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 包括其医家背景、学术成果及经验传承与创新; 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分别聚焦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见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 从疾病概述、治疗经验与策略到疗效评价与经验总结, 全面展现了朱立国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的独到见解与有效疗法。 冯敏山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74 69 0 荐购
1204 脑卒中中医古籍病脉证并治研究 本书主要包括概述、病脉证并治知识体系、医案举隅、附录四部分, 共六章内容。第一部分, 即第一章概述, 主要介绍脑卒中源流与“病脉证并治”临床诊疗思维, 脑卒中源流通过以时代为轴纵向梳理古籍内容, 反映疾病认识的发展演变。第二部分为属于脑卒中“辨病-平脉析证-定治”知识体系, 是将古籍中脑卒中内容进行横向梳理、归纳。第三部分医案举隅, 医案是医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现, 并充分反应临证思路, 本章共纳入医案103则, 每则医案下均撰写“病脉证并治”思路解析要点, 提供医案阅览可读性。第四部分为附录, 古籍索引、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快速定位查阅相关信息; 脑卒中古籍名词术语集参照《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古籍名词术语精华辞典》等现代权威注释, 古今相证, 有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术语, 有利于加深专病古籍内容认识; 古今度量衡对照为方剂使用提供现代换算标准, 提供使用便利性。 常静玲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77.73 98 0 荐购
1205 药中繁花录 本书从浩如烟海、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典籍中, 精心撷取了36种兼具药用价值与美学韵味的代表性花类药, 以花为引, 采用中国传统笔记体“录”的形式, 从花之寓意、花之疗愈、花开忘忧、花之语录等多个维度, 全方位、深层次展现其多元价值, 勾勒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传承脉络。全书巧妙地从花类药的自然特性及文化属性出发, 深入挖掘花类药背后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从药用源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理研究等方面展开多重剖析, 深入解读其综合药用机理, 力求还原中国古人用药智慧; 从花类药在茶饮、食疗、芳疗、美容等现代生活领域创新应用的探讨, 挖掘其时代价值, 让中医药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蒋元烨, 贺雪, 殷佩浩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R28 198 0 荐购
1206 临床中药学 本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 (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剂量、煎服法) 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了全国各地常用中药220余种, 全书共收载了500余种中药, 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加以介绍。每章先列概述, 后详细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 张金莲, 毛晓健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R28 79.8 0 荐购
1207 本草四字歌诀 本书把常用本草药物按照主要功能分成宫集 (脾脏)、商集 (肺脏)、角集 (肝脏)、征集 (心脏)、羽集 (肾脏) 5类, 用四字一句的歌诀形式介绍各类代表性药物的性能、功效等, 便于读者阅读和学习。本书不仅注重药性功效, 还间或介绍药物的其他内容, 与一些仅注重药性功能和主治的歌诀相比, 内容更为全面。 周晓欢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R281 89 0 荐购
1208 本草经疏辑要 本书收载药物427种。乃是清代吴世铠将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撷其精要, 按石金土水部、草部、木部、人兽部、禽虫介鱼部、果部分类, 重整增补, 分为十卷。卷一总论病理与用药宜忌之法; 卷二至卷八所述本草, 先录《本经》原文, 详论药性理论, 并引录诸家学说。卷九附朱紫垣《痘疹秘要》, 卷十附吴氏自撰《集效方》一卷。 (清) 吴世铠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2 49 0 荐购
1209 神农本经校注 本书是清末时期研究《神农本草经》有特色的一部专著, 收载药物365种。清代医家莫枚士, 擅长训诂, 针对《神农本草经》年代久远, 字义深奥, 语义难明的现状, 对其药名、病名、证名、方药、医理、产地、形态等, 引经据典, 考证阐释, 尤其是对药名文字的形、声、义训释结合紧密, 同时还吸收了方言与民俗相结合的训诂方法, 对本草的文字学及地域性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是研究《神农本草经》必备工具。 (清) 莫枚士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2 25 0 荐购
1210 本草凡例 本书为清代名医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之《本草凡例》。收载药物480种, 分为上中下三编, 涵盖草部、竹木部、谷部、果部、菜部、金石水土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共九部。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 次于有毒者标之, 后著所入经络, 乃为发明其功用, 而以主治之症具列于后, 其所以主治之理, 字笺句释, 明体辨用, 俾阅者朗然。并详述产于异域遐僻药品地道形色。 (清) 罗国纲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3 29 0 荐购
1211 本草思辨录 本书收载药物126种。分为4卷。周氏引经据典, 集采名家之说, 着重阐发药性理论, 结合仲景经方举例, 剖析病因病机, 配伍应用规律, 并解释经方方名。作者披览医著, 精研医药。为人疗病, 亦获良效。且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祁县、安徽舒城、江苏盱眙县令, 但盱眙县令未赴任, 因病辞归。晚年专志攻医, 研究《内经》、《伤寒》、《金匮》诸书, 辨证处方, 主崇仲景之旨。历时六载, 撰成《本草思辨录》。此外还著有《六气感证要义》一书。 (清) 周岩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3 25 0 荐购
1212 本草害利 本书收载常用中药251种。按脏腑分为心部药队、肝部药队、脾部药队、肺部药队、肾部药队、胃部药队、膀胱部药队、胆部药队、大肠部药队、小肠部药队、三焦部药队十一大类。以补泻凉温为序, 又分猛将、次将概括功效强弱; 先陈其害, 后叙其利, 并详述其产地、形状、炮制方法及主治病证。编写体裁别具一格, 重点强调药害, 旨在提醒正确用药。 (清) 凌奂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3 25 0 荐购
1213 本草求真 本书收载药物520种, 分上下两编, 共十卷分。其中上编七卷分列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食物七大类, 详述药物形态、性味、功效、主治以及禁忌。下编三卷分列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药物总义概述。全书“无不搜剔靡尽, 牵引混说, 概为删除, 俾令真处悉见”, 故冠以“求真”之名。 (清) 黄宫绣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3 49 0 荐购
1214 本草撮要 本书收载常用中药654种。仿杨时泰《本草述构元》体例, 分为草部、木部、果部、蔬部、五谷部、金石部、人部、禽兽部、虫鱼鳞介部、水火土部十大类。以药为经, 以方为纬, 重视配伍, 撮其大要, 突出实用。每药之下, 某药某味某性, 入某经专治某病, 与某药同用治某病, 并将治某病, 宜生用熟用, 炙用炒用, 研用独用, 以及某药与某药, 相佐相恶, 相畏相反, 相须相杀, 逐一注明。 (清) 陈其瑞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1.3 29 0 荐购
1215 新编中草药彩色图鉴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00余种常用的药用植物, 收录了其中文名、别名、来源、识别特征、生长习性、采集加工、药材性状、性味、药用功效、使用方法与药用宜忌等。书中文字简洁, 且每种中草药都有野外实拍大图及成品药材图可供参考, 图片清晰、准确、真实, 指导性强, 近距离展示了中草药的真实面目, 突出中草药野外实地与药材的识别。 张明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R282.7-64 58 0 荐购
1216 香菊全方位养护及现代药理研究 本书是关于香菊全方位养护及其现代药理研究的专著, 首先从香菊的历史文化、生物分类、地理分布及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性的介绍,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 本书深入探讨了香菊的种植技术、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后的处理方法, 详细阐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接着, 通过分析香菊的药理作用, 特别是其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功能, 强调了香菊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对香菊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以及在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 展示了香菊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广泛潜力。 杨中州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R282.71 59 0 荐购
1217 防城港市十万大山常见药用植物图鉴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植物科普佳作。十万大山, 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宝库, 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本书精选该地区常见且具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 通过精美高清图片, 直观呈现其形态特征, 辨识一目了然。书中不仅详述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 更深入解析其功能主治及入药部位。无论您是专业的中医药工作者, 还是植物爱好者或养生保健人士, 都能从中收获实用知识。这不仅是一本识别药用植物的实用指南, 更是一扇通往十万大山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的大门, 引领读者探索植物宝藏的神奇奥秘, 感受其独特的生命智慧与魅力。 孙余丹主编 气象出版社 R282.71-64 98 0 荐购
1218 要药分剂补正 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刘鹗 (字铁云, 江苏丹徒人) 对医家沈金鳌《要药分剂》补订而成的一部本草专著, 收载常用中药384种。按照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分为十卷。每药从其药性、功效主治、经络循行、合化配伍、名家论说、用药禁忌、道地出产、炮制贮存等, 进行阐发, 方便实用。供中医药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参阅。按照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分为十卷。每药从其药性、功效主治、经络循行、合化配伍、名家论说、用药禁忌、道地出产、炮制贮存等, 进行阐发, 方便实用。 (清) 沈金鳌原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3.6 59 0 荐购
1219 天然产物活性分子及药物靶标发现 本书聚焦中药活性成分和靶点蛋白的发现方法, 运用现代科学解读中药发挥药效物质基础的原理, 并以康君教授发表过的多篇代表性论文为例, 对中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标的发现和验证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天然活性成分: 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中药天然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天然活性成分靶标蛋白垂钓方法; 天然活性成分靶标蛋白的验证方法; 天然活性成分靶标蛋白垂钓和验证实例; 中药靶点识别与涌现机制阐释的挑战与展望。 康君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R284 49.8 0 荐购
1220 天然药物化学 本书分为四篇共20章。第一篇为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 共4章, 分别为绪论, 天然药物的提取方法, 分离方法, 结构研究法; 第二篇为各类天然药物的研究, 共11章, 分别为天然产物生源途径与结构类型, 糖和苷, 苯丙素, 醌,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三萜及其苷, 甾体及其苷, 生物碱, 海洋天然药物, 微生物天然药物; 第三篇为天然药物创新药的研究策略, 共2章, 分别为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与改造, 创新药的研究; 第四篇为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 共3章, 分别为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概述, 天然药物靶点发现方法学, 天然药物调控靶点结构、功能及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教材图文并茂、内容精炼。 宋少江, 林厚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R284 79.8 0 荐购
页码:61/86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