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1 |
|
AI服装设计实战速查手册 |
本书是一本将AI技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的实用教程, 分为理念构建、工具矩阵和设计实战三大篇章, 覆盖20多个服装品类设计模块、13款主流AI服装设计软件, 通过图文详解操作步骤与真实设计案例讲解, 构建完整的AI服装设计流程; 通过关键词构建、Prompt生成逻辑与实战示范, 读者可快速掌握AI赋能下的服装设计创作, 实现从创意生成到成品落地。 |
沈雷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TS941.2-39 |
99 |
0 |
荐购
|
| 1602 |
|
亲子装创意元素研究 |
本书主要围绕亲子装设计中的创意元素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书中阐述了亲子装创意元素的概念与分类, 并从人为化的角度分析元素的分级。接着, 讨论了元素在亲子装设计中的代谢和协同作用, 以及如何越过服装的边界, 从看得见的创意到看不见的思维, 提炼时代文化中的元素。书中进一步探索了自然元素在亲子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括自然元素的采集、应用与表现, 以及如何通过元素的形状、影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同时, 书中还从孩童的视角出发, 探讨了富有童趣的创意元素, 如动画片元素、动植物元素等。在情感传递方面, 本书分析了创意元素在亲子装中的角色内涵和个性表达, 以及如何通过服装传递关怀和爱意。 |
蒋韪鲔, 文红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TS941.716 |
78 |
0 |
荐购
|
| 1603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八辑:茶商账簿 |
本书着重选取奇村三益公司茶庄账簿的相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随着祁门红茶融入国际茶叶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 茶业经济结构的近代化发展也在逐步推进, 通过这些茶庄账簿, 可以窥探茶业经济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面貌。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41.6 |
0 |
荐购
|
| 1604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五辑 |
本书从1936年的官方档案以及民间报纸、杂志、茶叶账簿中, 系统整理祁门红茶史料, 着重选取祁门红茶统制资料、祁门茶业合作化运动资料和祁门红茶对外贸易的资料。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72.8 |
0 |
荐购
|
| 1605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七辑:1941-1949 |
本书从1941-1949年的官方档案以及分家书、商业合同、茶叶账簿中, 系统整理祁门红茶史料, 按时间及刊物刊期顺序编排。内容主要包括七年来皖南茶业之管制、皖南外销茶叶之产销概况、祁门茶业改良场概况等。此一时期横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 茶业界有识之士努力保全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成果, 使它得以延续下来, 从而为在新时期焕发生机奠定基础。本书稿的出版将为从事历史学、茶学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史料。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42.4 |
0 |
荐购
|
| 1606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六辑:1937-1940 |
本书从1937-1940年的官方档案以及商业文书、茶叶账簿中, 系统整理祁门红茶史料, 按时间及刊物刊期顺序编排。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振兴皖赣红茶、红茶运委会贷款浮梁商人、改良的红茶制造法、红茶制造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此一时期, 处在转型期的徽州茶商更具有国际眼光, 以红茶的广泛种植为契机, 从采用制茶机器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 铺设近代交通运输网络; 推进保险 (火险、行动险) 制度的全方位覆盖; 完善金融制度的建设等多方面深入推进改革。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39.2 |
0 |
荐购
|
| 1607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一辑 |
本书从1912-1919年间的官方档案以及民间报纸、杂志、茶叶账簿中, 系统整理了有关祁门红茶史料, 按时间及刊物刊期顺序编排。内容主要包括茶叶政策之规划、皖南之茶、调查祁浮建红茶报告书、中英茶业盛衰考等。20世纪初中国茶叶贸易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之中, 茶业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茶业改良 (包括采用机器制茶、改善运输工具、加强保险金融制度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等), 迎来了思想观念上的解放, 互通各国茶业贸易的相关消息, 尤其是英国茶业贸易对中国茶业影响巨大。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52.8 |
0 |
荐购
|
| 1608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二辑:1920-1924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安徽茶叶之调查、皖省统制祁茶说、红茶移汉贸易之动议等。适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中国茶业迎来短暂繁荣, 经过前期对各项技术的深入了解及学习, 开始深入推进各项改良事业, 同时除了英国外, 美国、俄国等深入中国内陆地区参与茶业竞争, 中国茶业不仅参与世界茶业市场, 各国之间也产生激烈竞争。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51.2 |
0 |
荐购
|
| 1609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三辑:1925-1929 |
本书系统整理了1925-1929年官方档案以及民间报纸、杂志、茶叶账簿中的祁门红茶史料, 按时间及刊物刊期顺序编排, 主要包括皖南产茶之状况、茶叶复兴之希望、茶叶之盈余、汉口茶行整顿货银之通告等内容。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46.4 |
0 |
荐购
|
| 1610 |
|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续编:第四辑:1930-1935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青茶改制红茶、皖省改良茶产、皖南茶业现状、祁红茶产制运销意见书等。此一时期, 在全球茶叶贸易竞争中徽州茶商敏锐捕捉到国际饮茶品味的变化, 立足本土, 培育出优良的红茶品种, 实现了徽州茶业格局的新规划。 |
康健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TS971.21 |
68 |
0 |
荐购
|
| 1611 |
|
川菜东征记 |
本书作为全国美食的代表, 川菜走出四川后如何遍布全国进而成为“标准国菜”? 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翻开这本饮食史著作, 你会发现食物不仅是味觉的享受, 更是文化的传承。作者广搜史料, 借助晚清民国时期的私人日记、报章杂志、公家档案、书籍著作等文献资料, 以治史之法写饮食文章, 描述了晚清民国时期川菜从四川东扩至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历程, 再现了那些先后落地于武汉、北京、上海、南京、昆明、广州等城市的大小川菜馆的风貌, 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当时的人们尤其是文化界人士日常饮食和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谭延闿、王伯祥、刘承幹等文化名人的日记, 我们不仅了解了美食, 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诗酒风流。 |
周松芳著 |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TS972.182.71 |
69 |
0 |
荐购
|
| 1612 |
|
建筑技术文化:地域建筑的底层逻辑 |
本书深入探讨了建筑外部文化形态与其背后技术逻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面对乡土文化传承和地域文化发展的设计师来说, 本文或许能提供逻辑推演上的帮助。至少对我个人的实践而言, 这种逻辑推演过程及其相关思考一直支撑着我本人的设计思维和判断。近年提及建筑文化的论文颇多, 但从建筑技术视角, 系统分析表象与背后支撑逻辑的论著甚少, 这也是笔者试图阐述的内容。 |
高静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TU-092 |
68 |
0 |
荐购
|
| 1613 |
|
西藏罗布林卡世界遗产地文物建筑安全性评估技术 |
本书主要介绍罗布林卡世界遗产地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评估工作。针对罗布林卡遗产地藏式建筑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实地勘察, 对全园区的建筑进行了安全排查, 全面掌握其病害特征。根据排查结果, 对罗布林卡世界遗产地内的重点文物建筑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鉴定, 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并对病害进行原因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针对不同文物建筑的病害问题, 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为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
哈比布, 达珍, 吴婧姝主编 |
中国建设科技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TU-092.2 |
128 |
0 |
荐购
|
| 1614 |
|
了不起的建筑黄河之旅四色彩印:黄河之旅 |
本书聚焦黄河两岸的传统古建筑, 详细介绍它们神韵与风采。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古建筑的起源与特点, 然后解析了黄河流域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庙观建筑、桥塔建筑的形制、特点以及这些建筑背后的精彩故事。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旨在让读者领略黄河岸边的古建传奇, 感受深邃的古建筑文化, 加深对黄河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是很有启发和收获的一本著作。 |
陆莎著 |
九州出版社 |
TU-092.2 |
86 |
0 |
荐购
|
| 1615 |
|
云中门廊:万国屋檐下的庐山 |
本书分庐山建筑文化概述、庐山近代别墅建筑、庐山近代公共建筑三篇, 共17个章节, 全面展现了庐山近代别墅建筑的风采。在概述庐山近代牯岭建筑群的发展源起、历程, 早期规划与建筑风格特点等的基础上, 本书遴选了具有代表性的60处别墅及公共建筑, 基于别墅建筑空间的显著特征, 分敞开式外廊别墅、日光化式别墅、古堡风格别墅、中西合璧式建筑、丰富的屋顶形制、多样化窗户形制、雨淋板材质、其他显著特征等进行解读, 而对公共建筑的剖析则从旅馆、宗教、医院、教育、文化五个方面展述。 |
钟艳, 徐荫, 唐云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TU-092.956 |
78 |
0 |
荐购
|
| 1616 |
|
永春传统建筑解析 |
本书通过永春地区地域建筑的样式分析和比对, 梳理典型特征和文化特性。永春传统建筑维承了闽南传统建筑的材料和工艺特色, 有着鲜明的地城特征。永春地区传统建筑类型多样, 有规模宏大的红砖建筑, 也有土堡和民居聚落。这些建筑依山傍水, 环境优美, 布局灵活, 细部精致。永春传统建筑深深扎根于民间, 从布局到细部, 展现了红砖建筑过渡区城的建筑特色和审美, 集中了当地传统营造的经验和智慧。此外, 建筑还受佛教文化、华侨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多元融合。本书对传统建筑布局、营造手法及细部特征的深人剖析与总结, 对于当代新建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其有重要的传承与借鉴价值。 |
郑慧铭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TU-092.957.4 |
98 |
0 |
荐购
|
| 1617 |
|
浦江筑梦:为建广厦千万间 |
本书稿通过文章汇编和故事访谈的形式, 以作者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为主线, 展现了上海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头二十年在城市规划、住宅建设的方方面面, 对保留上海城市规划建设记忆, 回首上海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史, 记录上海当代城市史, 展示上海城市建设成就, 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住宅建设篇”聚焦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上海的住宅建设, 系统梳理包括“住友名人花园”、“平改坡”工程、老公房综合改造及配套商品房基地建设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项目, 并把住房发展历程记录下来。 |
毛佳樑著 |
学林出版社 |
TU-098.12 |
168 |
0 |
荐购
|
| 1618 |
|
重识徽音:林徽因建筑笔记 |
本书独创性地以“原载书刊”分章节, 用新颖的选编方式、详细的人物生平、独到的文章评述、科普性的注释配图、珍贵鲜活的历史照片、精准的文字校注, 以及富有创意的大师书装设计, 使读者充分了解感知建筑学家林徽因, 带读者领略真实的建筑先贤和美轮美奂的中国建筑。 |
林徽因著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TU-53 |
168 |
0 |
荐购
|
| 1619 |
|
环艺人 |
本书收录了多篇苏丹老师针对环境艺术的哲思文章, 其间对环境艺术各个角度的分拆, 包括“环”“艺术”“设计”等, 在引领行业发展和指导方向等方面都有重要得意义。本书特意收录了14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工作的设计师事例, 以自述的方式展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和发展的各个方面, 形成为完整的历史叙事。 |
苏丹编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TU-856 |
98 |
0 |
荐购
|
| 1620 |
|
流派纷呈:哈尔滨建筑风格纵览 |
本书精心且系统地梳理了自哈尔滨开埠以来建筑风格的发展脉络, 那是一部各种建筑风格相互交织、碰撞融合的宏伟史诗。在长达120年的岁月长河中, 建筑风格从古典主义的典雅庄重到现代主义的简洁明快, 从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到典雅的欧洲韵味, 应有尽有。这些风格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共同生长, 呈现出多元并蓄、流派纷呈的壮丽画卷。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 仿佛穿梭于历史的时空隧道, 能近距离领略每一种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 如同璀璨的明珠, 镶嵌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 生动地展现出哈尔滨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那举世无双的非凡魅力, 令人沉醉其中。 |
卜冲, 高虹, 于秋月编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TU-862 |
4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