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 |
|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2版 |
本书共分为7章, 分别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 第二章经济波动; 第三章财政政策; 第四章投资和利率的决定; 第五章货币政策; 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七章经济增长。本书以宏观经济学的六大核心问题为导向, 以“课程思政”为改革和创新引领, 主要涵盖每章“学习目的”、“内容概要”、“重要概念”、“习题演练”、“课程思政”等板块, 从每章学习目的视角进行导学, 从每章重点知识视角进行概括, 同时辅以每章练习题、“课程思政”阅读材料及思考题, 帮助学生学好宏观经济学,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 |
李星林, 李政军主编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015 |
39.8 |
0 |
荐购
|
| 202 |
|
宏观经济学 |
本书从当代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将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囊括进来。在编写中, 本书按照以下原则: 从古典宏观理论到凯恩斯宏观理论这一历史顺序来组织宏观经济分析,均集中讨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经济主体行为的相互作用; 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 从宏观经济运行到宏观经济政策; 从基本原理到深入研究的问题。针对成人教育特点, 实现教材系统性和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
张远超, 张亦工主编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F015 |
31 |
0 |
荐购
|
| 203 |
|
超智能与未来 |
本书内容是基于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前沿理论, 将自然科学与人类创新相结合, 以数据驱动方式 (结合160位专家洞见, 16,000项历史创新和4,000项未来预测) 描绘了技术与智能的指数级增长路径, 通过“复杂性级联”“临界密度”“创造脉动”三个核心概念, 拆解了宇宙从虚无到超智能的10大突破 (从氢原子的组合形成恒星, 到DNA编码生命; 从人类技术革命 (火、语言、贸易) 到AI集群的崛起, 预测了未来人类的工作、健康和生活场景; 最后, 展望“全智时代”的合成文明、星际远征与宇宙殖民)。 |
(丹) 拉斯·特维德, 雅各布·博克·阿克塞尔森, 丹尼尔·凯弗著 |
中信出版社 |
F061.3 |
78 |
0 |
荐购
|
| 204 |
|
经济追赶的艺术:创新体系中的障碍、迂回与跨越 |
本书是李根教授《经济追赶与技术跨越》一书的通俗版。本书建立在从发展中国家通向发达国家的梯子被踢开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建议后发者尝试其他路径 (如跨越式发展), 这样就能追上先行者。李根富有洞见和创意地用托寓手法来构建理论框架, 用通俗的语言为发展中遇到的挑战提供政策性解决方案。同时, 他还解释了追赶悖论, 即后发者如果不断地一味追随先行者的路径, 到头来就无法实现追赶。李根认为, 最终实现追赶和超越需要另辟一条不同于先行者的路径。 |
(韩) 李根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F061.3 |
58 |
0 |
荐购
|
| 205 |
|
知识技能型共享经济双边参与研究 |
本书首先对知识技能型共享经济的内在逻辑进行知识经济学分析, 厘清其核心特征, 接着区分知识技能的提供方与需求方, 开展大规模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工作。首先, 聚焦双边参与者知识技能共享的参与动机和参与行为; 接着, 进一步研究基于信任的知识技能型共享经济平台用户的持续参与, 以及知识技能型共享经济平台活跃度的影响机理; 此外, 还探讨了知识技能型共享经济的影响效应; 最后, 基于对以上不同视角的研究结果从不同层面提出管理建议。 |
李梅芳著 |
科学出版社 |
F062.3 |
156 |
0 |
荐购
|
| 206 |
|
公共经济学:第3版 |
本书共分5篇16章, 系统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性的基本知识架构。第一部分, 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第二部分, 公共支出与效益;第三部分, 公共收入与效应; 第四部分, 宏观调控与机制; 第五部分政府规制与改革; 第六部分公共经济前沿问题。 |
李春根, 廖清成主编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F062.6 |
58 |
0 |
荐购
|
| 207 |
|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5年第2期 (总第八十八辑) |
本书主要选取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主办、中山大学岭南 (大学) 学院承办的“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 (2019)”上的部分主体报告内容。 |
黄少安主编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091.349-53 |
98 |
0 |
荐购
|
| 208 |
|
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4 |
本书围绕“国际大变局下的世界湾区发展”这一宏观背景, 充分考虑风起云涌的地缘政治影响下, 中国将如何更好发挥大国应有责任; 充分考虑日益勃兴的新产业革命带来颠覆式的变革,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世界范围内加速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应对等问题。该著作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世界湾区数字化发展, 并对世界湾区发展指数开展详实的量化分析研究, 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三大国际湾区进行横向对比。进而从微观处着眼, 围绕世界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世界湾区基础科学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世界湾区人才集聚效应、世界湾区关键企业发展研究、世界湾区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开展研究, 每个分论点均包含对粤港澳大湾区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国际湾区比较研究及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等三个板块的内容。 |
陈金海, 范伟军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113.4 |
139 |
0 |
荐购
|
| 209 |
|
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的角色研究 |
本书立足于全球贫困治理的体系变化, 从国际-国内互动的视角, 审视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的角色变化。通过综合分析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的角色观念、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角色预期, 界定了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的丰富角色内涵, 包括国际减贫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全球贫困治理机制的完善者、全球贫困治理理念的引领者; 通过中非减贫合作、澜湄减贫合作的具体案例, 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在全球贫困治理中的角色实践; 并探讨了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角色优化面临的挑战, 提出其角色优化的路径思考, 体现了年轻学者勤于思考的特点及责任感、使命感。 |
熊鑫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F113.9 |
95 |
0 |
荐购
|
| 210 |
|
读懂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 |
本书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详细解读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重点任务, 包括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外贸、稳外资;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金仲文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F12 |
48 |
0 |
荐购
|
| 211 |
|
新质生产力、产业趋势与科技革命 |
本书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起源和诞生说起, 详细介绍了其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二是掌握和用好新型生产工具,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指标度量、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跟踪方式及相关支持政策, 尤其重点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 八大新兴产业、九大未来产业。为了能更好地度量和跟踪新质生产力政策举措带来的实际效果, 笔者构建了潜力指标、供给指标、生产指标和分配指标四大类指标进行评估。 |
李超著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F120.2 |
68 |
0 |
荐购
|
| 212 |
|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
本书以构建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为导向, 在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逻辑关系、构成要素与形成机制、历史演进与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论述等进行充分理解、深刻阐述的基础上, 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由整体及部分再到整体, 以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切入点, 展开了后续财政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四个维度的论述, 同时引出了新质生产力对金融强国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 |
程鹏著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F120.2 |
79 |
0 |
荐购
|
| 213 |
|
改革发展纵论 |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求是》《理论动态》《中国人大》《中国国情国力》《中外管理导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信息报》《新京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发表的文章, 以及在全国各种公开论坛、会议上的发言, 内容包括宏观经济与调控、收入分配、小康社会、金融与房地产、统计工作等。主要围绕政策解读、产业机遇挖掘、企业转型升级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
贺铿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F124-53 |
80 |
0 |
荐购
|
| 214 |
|
导向性技术创新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 |
本书以环境经济学、经济增长及相关理论为基础, 针对环境规制对绿色增长的影响, 从导向性技术创新的视角, 重点探讨了环境规制如何通过导向性技术创新影响经济活动和社会福利, 其中导向性技术创新的两个技术方向分别为能够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偏向生产技术创新方向和能够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的偏向减排技术创新方向。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DICE模型, 融合环境质量和非可再生资源作为环境资源要素, 在构建了社会福利、经济活动、导向性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四个模块的绿色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 按照环境规制演进的顺序, 深入剖析四种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理, 并就这一过程进行了数理模型测算与分析。 |
周晶淼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4.5 |
92 |
0 |
荐购
|
| 215 |
|
面向2035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战略研究 |
本书研究理清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逻辑 (即美丽中国视域下VREP基本逻辑、共同富裕背景下VREP基本逻辑、“双碳”愿景下VREP基本逻辑), 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战略 (即1个战略目标, 3大战略行动, 4大战略重点) 和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5大策略举措 (即创新改革资源产权制度、以VREP推进共同富裕、通过VREP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促进“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以及以生态产品总值 (GEP) 核算应用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可为国家细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路线图提供有力参考。 |
王金南等著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F124.5 |
128 |
0 |
荐购
|
| 216 |
|
技术创新对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 |
本文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 研究技术创新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强可持续发展”范式, 构建包含“直接-间接-门槛效应”的理论框架,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1) 技术创新通过要素利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直接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 且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东部地区效应尤为突出; (2)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与消费结构优化构成重要传导路径; (3) 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和财政分权形成差异化门槛效应。研究创新在于构建以社会福利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系统揭示技术创新的多维作用机制, 综合运用时空计量方法克服传统研究局限, 为创新驱动生态福利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
王朝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4.5 |
62 |
0 |
荐购
|
| 217 |
|
2024中德 (太仓) 产业合作影响力 |
本书分四部分, 包括中德经贸合作、中德合作产业园、中德(太仓)产业合作、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展望。报告分别回顾了中国和德国的对外贸易与投资情况, 以及中德双边经贸合作情况; 梳理了中国国内中德产业园发展现状, 提炼出包括太仓在内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德产业园的发展特点; 构建了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太仓中德产业合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姚铃, 夏传信等著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F125.551.6 |
88 |
0 |
荐购
|
| 218 |
|
劳动收入风险与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
本书基于Angerer&Lam (2009) 劳动收入风险测度方法, 引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 对劳动收入风险测度方法进行修正, 进而考察体制内外单位工作劳动收入风险的差异, 为识别城镇家庭劳动收入风险来源, 针对性的制定家庭稳就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同时, 本研究将人力资本纳入多期均值-方差资产组合模型, 分析了人力资本风险和家庭其他资产风险之间的替代效应。本书也分析了近年来城镇家庭“铁饭碗”的代际传递带来的劳动收入风险代际传递对城镇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以期为新时期稳就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政策实施提供借鉴。 |
贺茂斌著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F126.2 |
56 |
0 |
荐购
|
| 219 |
|
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研究 |
本书全面阐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城市与区域的相关政策, 以加深读者对于中国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印象, 进而研究我国区域与城市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在新征程的背景下, 作者结合国家最新的政策要求和进展, 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认为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应强调区域、产业和城镇的和谐互动发展, 从而实现区域产业功能、城市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的融合, 构建出宜业宜居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
孙久文 ... [等]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F127.223 |
49 |
0 |
荐购
|
| 220 |
|
统分治理:县域脱贫治理机制研究 |
本书共六章, 内容包括: “绪论”“历史回顾: 中国脱贫治理的脉络分析”“政治统合: 县域脱贫治理的运行机制”“行政科层: 县域脱贫治理的分类实践”“社会吸纳: 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基层样态”“结论与讨论”。 |
刘洋著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F127.224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