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 |
|
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关系研究 |
本书立足武陵山片区区情, 系统研究了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作用规律和影响机理, 基于现实情况, 着眼未来发展, 提出实现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蓝图。 |
邵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299.277 |
68 |
0 |
荐购
|
| 322 |
|
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
本书理论分析、现状梳理和案例总结相结合, 在回顾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演进的基础上, 从农业产业、农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五个方面归纳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基于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和治理体系等多维视角, 从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子系统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框架, 重点围绕产业融合、制度改革、绿色发展、城乡协同、开放共享等方面, 提出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 包括创新赋能持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协调联动凝聚农业高质量发展合力、绿色引领坚守发展底线、高水平开放助力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共建共享切实保障农民根本利益, 由此, 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多举措强化科技支撑、高效率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多样化打造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为协同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案,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智敏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320.1 |
89 |
0 |
荐购
|
| 323 |
|
中国农村生活条件研究报告:2024 |
本书聚焦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国家战略目标, 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四个维度出发, 综合考量农村生活条件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历史政策梳理、当前形势分析、发展水平测度和案例研究, 反映了中国农村生活条件的演进, 并针对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多元化投入格局、完善人才培养和参与机制、实施有效监管等政策建议, 旨在促进农村与城市生活条件的“等值化”。 |
胡向东,陈静,韦文珊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F320.3 |
158 |
0 |
荐购
|
| 324 |
|
农地三权分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书第一篇分析城乡中国背景下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土地问题的现实表征; 第二篇详细讨论农地三权分置的权利基础、合约安排与制度结构; 第三篇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经营模式的特征和现状; 第四篇结合民法典物权编、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论证农地三权分置的法理基础; 第五篇论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路径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基础。 |
刘守英等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160 |
0 |
荐购
|
| 325 |
|
农村的这些事情之土地政策 |
本书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为核心, 系统解析当前土地管理的关键议题, 深入探讨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策略、土地确权、宅基地政策、补贴机制及农户权益保障等核心内容。全书涵盖土地承包续期试点经验 (如黑龙江方正县、安徽等地“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与实践)、整户消亡认定规则、确权证与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地补与粮补发放标准及争议处理、房屋宅基地“一户一宅”的政策边界、土地流转规范与管理, 以及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运营流程等热点问题。书中结合典型案例与政策依据 (如《农村土地承包法》《民法典》及中央文件) , 解答“外嫁女土地权益”“进城落户农民承包权保障”“开荒地权属争议”等复杂场景的应对策略。同时, 附录收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全文及常用合同范本, 提供实务操作指南。 |
赵永兵编著 |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1.1 |
58 |
0 |
荐购
|
| 326 |
|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维透视 |
本书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论述。第一章搭建了农村金融的基本框架, 从农村金融的基础知识讲起, 介绍了其定义、特征等。第二章分析了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然后借助金融深化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揭示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内在作用机理。第三章研究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探讨了农村金融约束的现状及向有效支持转化的路径, 分析了农村金融供需主体的特点, 构建了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 并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创新制度设想。第四章探索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 明确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五章探究了金融创新形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分别阐述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数字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支持方式。第六章研究了金融支持下的农村经济贸易转型发展, 提出了农村经济贸易转型的有效措施, 分析了农村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探讨了农村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新质生产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
郭航著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F323 |
75 |
0 |
荐购
|
| 327 |
|
智慧生态农业赋能农产品的机制研究 |
本书深入研究了智慧生态农业的多个方面, 包括智慧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定义、融合及发展, 探讨了其技术体系与支撑; 阐述了智慧技术在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供应链管理、营销、品牌建设等环节的应用; 分析了智慧生态农业在促进农产品产业融合、优化市场对接机制、赋能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方面的策略; 还强调了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的重要性, 以及智慧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
王红梅, 卢雨欣, 潘颍芳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F323.2 |
58 |
0 |
荐购
|
| 328 |
|
西北粮仓:河西走廊 |
本书通过考察研究西北粮仓--河西走廊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历史状况及其在西北粮食生产方面的独特地位, 揭示了粮食对促进政权巩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兴起和文明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书分七个专题: 专题一论述了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及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专题二至专题七以时间为主线, 分述各个历史时期粮食对国家政权、经济贸易、国家安全、艺术文化、对外交流、农业科技的影响。 |
陶兴华著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F326.11 |
98 |
0 |
荐购
|
| 329 |
|
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 |
本书围绕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展开实证研究。作者在文献梳理与评述、理论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空间统计分析、计量分析模型、GIS技术等方法, 以2000-2018年33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 重点详细分析了城镇化与粮食生产交互关系及动态响应、城镇化影响粮食生产的空间效应与非线性特征。进一步, 作者构建“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气候条件-粮食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 考察在耕地集约利用中介作用与气候条件调节作用的双重效应下城镇化影响粮食生产的传导路径。根据以上内容的全面分析, 作者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 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
侯孟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6.11 |
50 |
0 |
荐购
|
| 330 |
|
新发展格局下云南省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
本书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系统研究云南省粮食生产及供应等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因素等有关问题, 并从云南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与周边国家比较两个纬度, 重点围绕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相关的调整结构、产区布局、主攻单产、良种先行、粮田提质、耕作改制、绿色增产、提高水效、升级装备、适度替代、综合防灾、政策调控等战略路径, 进行具体分析; 探索提出“夯实藏粮于地基础”“丰富藏粮于技手段”“完善藏粮于策保障”“打通藏粮于邻通道”“提高藏粮于民途径”等5个方面提升云南粮食产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对策建议。 |
杜春燕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6.11 |
45 |
0 |
荐购
|
| 331 |
|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 |
本书共五章, 包括油茶产业现状、市场情况分析、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及产业预测等内容, 主要从油茶产业的政策、投融资、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等角度全景分析我国油茶产业的现状与趋势。本书旨在立足系统分析, 全景透析产业发展状况, 希望为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产业相关政策、研究机构的科技研发和企业经验提供参考。 |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编写 |
研究出版社 |
F326.12 |
65 |
0 |
荐购
|
| 332 |
|
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 |
本书是落实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 是发挥乡村振兴优势的具体探索, 对我国油橄榄的产业现状、国内外油橄榄的市场情况、油橄榄产业的技术创新、我国油橄榄的发展规划及趋势等方面展开了分析, 旨在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问题和基本面, 分析中国油橄榄产业存在问题, 探讨中国油橄榄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编写 |
研究出版社 |
F326.12 |
56 |
0 |
荐购
|
| 333 |
|
中国牦牛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 |
本书内容讲述牦牛生产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羊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 更是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必需品。实现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牛肉有效供给, 对保障居民菜篮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两年, 国家十分重视牦牛产业发展, 出台了相关文件予以大力支持, 提出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 在巩固提升传统主产区的基础上, 挖掘潜力发展区, 拓展增产空间, 多渠道增加牛肉供给。编写组成员通力合作。 |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编写 |
研究出版社 |
F326.33 |
59 |
0 |
荐购
|
| 334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 |
本书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概述出发,详细阐述内涵、外延、时代特征与重要性,深度剖析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技术管理、流通销售等多方面影响因素;接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加工、贮藏、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逐一讲解,结合先进的检测技术、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以及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全方位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聚焦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策略,为产业发展注入内核动力;最后落脚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从定位规划、塑造推广到维护提升,展现品牌打造全流程,探寻质量安全与品牌塑造的融合共生之道。 |
逄锦超, 吴春英, 张志允等主编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6.5 |
39.8 |
0 |
荐购
|
| 335 |
|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辽西蒙古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及发展研究 |
本书对辽西蒙古族营屯的生成与演化、营屯内海青格热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及其营造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营屯案例, 梳理了营屯及其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演化轨迹, 对其近年来的更新实践及其呈现出的问题予以了剖析, 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利弊, 前瞻其可持续性的发展趋势, 以期能为相类的传统村落更新提供可资借鉴及可操作的模式。 |
孙心乙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F327.31 |
88 |
0 |
荐购
|
| 336 |
|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以辽东满族特色村寨为例 |
本书以乡村振兴战略在辽东地区实施过程为背景, 以特色村寨的文化构建为切入点,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 运用民族学、文化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多学科交叉、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按照“背景现状研究-文献理论研究-村寨实地调研-多方咨询交流-重点突破”的思路, 采用“理论研究-样本分析-田野案例”的程序, 以“县市层级-典型村寨-村寨个案”三个层级角度, 选取辽东地区9个县市、16个典型满族特色村寨和3个满族特色村寨个案的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 深入描述了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在文化建设中的表现特征, 对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与做法进行了归纳与对比, 精炼其发展特色。 |
李钢著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F327.31 |
80 |
0 |
荐购
|
| 337 |
|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绿色发展的庆阳实践 |
本书共分理论篇、实践篇、技术篇、成果篇、案例篇5个篇章、18章、55节。 |
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F327.423 |
95 |
0 |
荐购
|
| 338 |
|
彭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
本书为经济类理论专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而且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践形式。本书以彭州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为线索, 系统地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征、发展演进、改革创新经典案例等方面, 力求做到内容充实, 简明易懂, 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
白云峰, 杨熙玲, 王亚敏著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7.714 |
78 |
0 |
荐购
|
| 339 |
|
何处是乡土?:近代中国的乡村经济话语 |
本书既有对清末民国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学者对中国乡村经济的综合认识, 也包括对其中某一方面的专门讨论,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可为深入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认识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脉络与轨迹提供有益的借鉴。 |
李金铮著 |
中华书局 |
F329.05 |
98 |
0 |
荐购
|
| 340 |
|
管理系统模型与决策 |
本书响应了新时代硕士培养的数字化能力要求, 创新性地采用了集聚式数字教材形式, 可实现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高效教学互动。具体而言, 设置了层次化知识结构, 并针对每一层次配套了相应的模块化程序包与软件平台, 可满足不同类型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想开展学术研究的学生, 配套的程序包可以为其提供学习的方向和路径; 对于侧重实践的专业研究生, 软件平台可支撑其在实践中快速、可靠地应用所学方法。 |
王磊编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F40 |
37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