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
妥协与对抗:日本知识人的战时与战败 |
本书从战争史中的“个人”这一角度出发, 聚焦于二战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个体命运, 深入历史的细节, 试图在时代境况、政治境况中感知“人的境况”, 剖析战时日本知识分子微妙而复杂的思想, 探问历史与个人的关系。作者在战争史的宏大叙事之外, 从底层世界与周边视角, 注视那些丰富、具体的生命, 倾听那些被主流叙事压抑的悲戚之声, 感知渺小的知识分子个体在二战时期这种“极端语境下”看待战争的态度。是逃避、服从、沉默, 还是对抗? 不同选择导致了个体所承担历史责任的差异。 |
王升远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B313 |
68 |
0 |
荐购
|
| 22 |
|
德国观念论:第三辑 |
本书聚焦康德及其后继者的德国观念论哲学研究, 旁及同时代或相关思想谱系的哲学研究, 深入展开理性讨论和学术争鸣, 坚持高学术品位, 高学术标准, 致力于为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前沿学术资讯和深度学术研究成果。本书汇集了国内学界关于德国观念论的优秀学术文章, 如北京大学潘楚璇的《灵魂何以为意识奠基 基于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习惯理论》、复旦大学武杨的《人具有理性抑或理性具有人? --论雅可比的直接认识》, 同时经授权组织翻译了国外知名学者在德国观念论领域的代表作品, 如罗森茨维格《黑格尔与国家 (上卷) 第六章: “法兰克福”》、比格特·珊特考伦《“个体不可言说”, 莱布尼茨进路中个体性概念化的问题》, 并整理录入了张东荪先生所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手稿。 |
张汝伦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B516 |
80 |
0 |
荐购
|
| 23 |
|
启蒙时代的莱辛和他的友人 |
本书是一本探讨18世纪启蒙时代思想家莱辛及其友人思想交流与哲学辩论的学术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莱辛在启蒙运动背景下, 对政治理想、自然法、人性差异等议题的深入思考和见解。通过莱辛与富兰克林、尼柯莱等时代人物的书信往来, 揭示了莱辛对现代政制、自由、道德活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同时, 书中也涵盖了莱辛的意大利之旅, 以及他对当时文化、艺术和科学发展的吸收和反思。通过这些内容,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启蒙时代思想交流和哲学辩论情况的窗口。 |
温玉伟编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B516.39 |
82 |
0 |
荐购
|
| 24 |
|
图像的肉身:在绘画与电影之间 |
本书从“可见性”的角度对肉身的解读, 不仅是对概念本身的梳理与明析, 更是对梅洛-庞蒂感性哲学的进一步深化, 尤其通过对新的观看方式的描述、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对图像在当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 一步步呈现出由艺术到政治、渗透于生存经验之中的肉身哲学亦即对存在之境的敏锐体悟。本书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于图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独特, 深刻又轻盈。 |
(法) 莫罗·卡波内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B565.59 |
48 |
0 |
荐购
|
| 25 |
|
走进道德建设 |
本书以道德建设的历史发展为主线, 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新时代道德建设为重点, 在介绍道德建设相关概念、历史演进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道德建设、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内容及推进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 重点讲述了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 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点任务, 并对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路线图”以及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
杨春娟编著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B82 |
56 |
0 |
荐购
|
| 26 |
|
道德偶然研究 |
本书内容: 当代伦理道德生活, 根本上在于激发具体个体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道德偶然论, 是具体个体的道德生活理论, 是当代的道德哲学理论。首先, 道德偶然论是一种道德世界观革命。道德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有四种可能: 道德是必然的、道德是偶然的、道德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道德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既不也不”的逻辑是道德虚无主义的表现, “既又”逻辑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总有诡辩论的嫌疑, 在黑格尔辩证法里是历史总体性的趋势。“非此即彼”的形上本性, 是客观世界里的世界观样态, 从道德必然论走向道德偶然论, 是“非此即彼”世界观的变革, 具有哥白尼式革命的性质。 |
庞俊来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B82 |
89 |
0 |
荐购
|
| 27 |
|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何所向与何所为 |
本书从学科高度 (现象学) 和问题深度 (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 对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所做的理论研究。全书从构建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可能性、生成论意义的角度出发, 并分析了类型学和发展哲学视域中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 从而探索构建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道路。 |
晏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B82-092 |
125 |
0 |
荐购
|
| 28 |
|
职业素养 |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的职业发展教材, 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尽快适应职场。本书内容丰富详尽, 项目及任务设置科学合理, 语言表述通俗易懂, 对学生培养基本素养,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培养职场所需的职业能力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不仅详细地阐述了职业素养的多维构成要素, 还从专业学习、校园活动、实习实训、社交沟通等多个维度探讨了职业素养的养成路径, 并结合具体案例, 提供了使用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
李浩平, 李敏, 刘玉华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B822.9 |
49 |
0 |
荐购
|
| 29 |
|
小窗幽记 |
本书十二卷, 分为: 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 其内容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 透露出哲人式的冷峻。 |
(明) 陈继儒著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B825 |
36 |
0 |
荐购
|
| 30 |
|
论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 |
本书内容包括幽默、诡辩和雄辩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幽默学科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时代就已经开始, 中经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柏格森, 到了当代, 已成为整个文艺学科的前沿阵地。孙绍振幽默理论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建构, 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打破国内外幽默研究的常规思路, 提出“二重错位复合”幽默理论, 为中国幽默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路。按照孙氏的幽默理论, 幽默是对常规逻辑的解构和超越, 幽默主要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逻辑。很显然, 这个理论适用于人们缓解生活中紧张的人际关系, 释放某种焦虑的情绪, 是一种用来排解紧张关系的缓冲剂或精神消毒剂。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B83 |
88 |
0 |
荐购
|
| 31 |
|
屏幕-哲学:从电影到数字革命 |
本书从二十世纪法国电影和美学思想中汲取营养, 探讨屏幕在当代科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哲学意义, 以及这种无处不在所要求的哲学变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光学仪器, 不仅影响着我们视觉体验, 也影响着思维和欲望。卡波内教授从前沿法国美学和哲学思想 (包括萨特、梅洛-庞蒂、利奥塔和德勒兹等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出发, 既以深厚的哲学思考为基础, 又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我们这个时代人与屏幕的全新联系。这本书不仅对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有启发性, 而且对身处屏幕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启迪意义, 受众广泛。 |
(法) 莫罗·卡波内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B83-095.65 |
58 |
0 |
荐购
|
| 32 |
|
精灵墨丘利 |
本书中, 荣格论述了炼金术的象征作用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炼金术文本及神话原型意象的解读, 揭秘了炼金术的神秘语言体系, 及其象征元素在心理学层面的投射, 引出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的存在。炼金术象征物的转换, 代表着分析心理学自性与自性化过程的目标。本书代表了荣格独辟蹊径的炼金术心理学研究方向, 开启了我们理解荣格无意识心理学之门。荣格的心理路径并非现代人本主义, 而是深层次的无意识层面。他的表述触摸着这层边缘, 间以对西方启蒙理性主义的反思。 |
(瑞士) C.G. 荣格著 |
译林出版社 |
B84 |
65 |
0 |
荐购
|
| 33 |
|
哲学树 |
本书中, 荣格呈现了出自病人的32幅有关树意象的绘画, 这些绘画表达了丰富的内心体验, 呈现了个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以及原型的魅力和深远寓意。在此基础上, 荣格进而分析了树意象的基本特征, 并在历史背景中对“哲学树”的性质与起源进行了说明。荣格的论述吸收了来自西方与东方文化的大量材料, 全面地展现了树意象中所蕴含的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
(瑞士) C.G. 荣格 (C.G. Jung) 著 |
译林出版社 |
B84-065 |
48 |
0 |
荐购
|
| 34 |
|
伊雍:自性现象学研究 |
本书围绕荣格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作者给出了自性原型及其原型意象的详尽阐释, 其中包含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积极想象和扩充技术的运用, 从而使得心理治疗过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穿透力。对于原型的各个方面进行详尽阐释和放大, 对现代人理解自性原型是至关重要的。在《伊雍: 自性现象学研究》中, 荣格借助炼金术中关于自性的象征, 将神话、哲学、文化融入对“自性”原型及其原型意象的分析与阐释, 以寻求阐明精神境界的变化过程。 |
(瑞士) C.G. 荣格著 |
译林出版社 |
B84-065 |
68 |
0 |
荐购
|
| 35 |
|
亲密密码:关系心理学实用指南 |
本书中, 作者基于丰富的临床咨询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研究, 探究了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两性关系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为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亲密关系提供了心理学指导。书中包含丰富的案例与练习, 它们将帮助每一位拿起这本指南的读者洞察自身隐藏在潜意识之下的真实需求, 从而建立、享受并维系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
(英) 约翰·卡特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B84-069 |
59 |
0 |
荐购
|
| 36 |
|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第2版 |
本书凸显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必要且适度的理论知识为支撑, 力图成为拓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得力助手。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幼儿行为观察概述, 行为观察的过程,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常用方法, 幼儿行为分析与指导的策略、行为观察在幼儿生活、游戏、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
王晓芬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B844.12 |
45 |
0 |
荐购
|
| 37 |
|
有关幸福的二三事:积极心理学实用指南 |
本书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 向读者展示如何寻找和灵活应用自己的性格优势, 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 如何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 以及如何变得更具心理韧性, 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逆境。 |
(英) 布里奇特·格伦维尔-克利夫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B848-62 |
59 |
0 |
荐购
|
| 38 |
|
禅宗心理健康教育意蕴与当代价值研究 |
本书阐释了禅宗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意蕴, 分析了禅宗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对心理治疗疗法的影响, 评析了禅宗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并在此基础上,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提出了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旨在以实现人的自性圆满, 幸福为旨归。本书从四个部分阐述了禅宗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从禅宗、心理健康的源流和发展入手, 分析其关联, 对比其异同, 着重分析了禅宗对两大心理学疗法的影响和心理治疗对禅宗的吸收和超越, 并落位挖掘当代意义, 以求得人的全面发展。 |
黎钰林著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B849.1 |
58 |
0 |
荐购
|
| 39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委托编撰世界人文报告:中国人文学科四十年:中国卷 |
本书共十章, 40万字, 从哲学与宗教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美学与艺术史研究、考古学与出土文献研究、人文领域的新潮流、通识教育与语言训练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管理机构等方面, 全面检阅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脉络、思考方向和研究成果, 这样的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 它既有国家层面的文化意义, 在学术界内部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全面阶段性总结。全书由不同领域的作者撰写, 每个大的学科类别由一位知名学者主持, 如哲学与宗教的主持人是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张志强; 史学研究的主持人是清华大学的侯旭东; 考古学与出土文献的主持人是社科院考古所陈星灿等等。 |
汪晖主编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C |
120 |
0 |
荐购
|
| 40 |
|
胡适文选 |
本书精选中国近现代思想家胡适的原创性、代表性的思想文章, 展现他对人生、哲学、历史、世界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独到思考。通过本文, 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激荡与变革, 还能深刻理解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化建设。无论是对于哲学研究还是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了解, 本书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独特的视角。 |
胡适著 |
泰山出版社 |
C52 |
3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