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21 |
|
刘半农传 |
本书作者齐芳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拥有一份爱国的热忱、一场孤独的旅程和一生洒脱的性情的语言大家刘半农的一生。有这样的一个人, 在其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 都能游刃有余地行走, 许多旁人望尘莫及之事, 他均可做到成绩斐然。这个人, 就是刘半农。也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此书后, 能感受刘半农先生的成长经历、求学历程、北大任教等艰辛过程, 能对自己的有所启迪, 能激发起自己的爱国热情、学习激情, 努力向上的情感。 |
齐芳编著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K825.6 |
68 |
0 |
荐购
|
| 4222 |
|
弱德之美:宋末七词人传 |
本书叙写了南宋末七位经历改朝换代和外族入侵、人生坎坷的词家 (文天祥、周密、刘辰翁、王沂孙、张炎、蒋捷、汪元量) 的生平, 兼赏析其词作, 可以让读者受到一种在绝境中顽强挣扎的鼓舞, 受到一种化悲痛为隐忍、却始终牢守底线的感动。从大的方面说, 他们延续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发扬了宋学的精神, 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创作既超越了晚唐五代隐逸诗家的偏狭和贫瘠, 也摆脱了南宋后期文风的琐屑与寒俗, 自然充实, 别有韵致; 从小的方面说, 则是为我们个人, 在面临时代考验时, 指引了一盏明灯。 |
非洲的青山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K825.6 |
39.8 |
0 |
荐购
|
| 4223 |
|
王之涣传 |
本书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人口相传、资料耙梳, 对王之涣的生存环境、家世、生平、人品、诗品进行了全面记录与透视。特别是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又挖掘出王之涣的遗作13首, 推翻了人们一直认为其传世诗作只有6首的定论, 其中一首写“莺莺”的诗, 将《西厢记》的故事又前推了87年。 |
糜果才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K825.6 |
48 |
0 |
荐购
|
| 4224 |
|
沉默的时候, 我很充实:鲁迅传 |
本书分为《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2篇。收录了《剪辫》《屈原和鲁迅》《杂谈名人》《仙台学医》《归国在杭州教书》等作品。 |
许寿裳著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K825.6 |
52.8 |
0 |
荐购
|
| 4225 |
|
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 |
本书是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木心前半生 (1927-1956) 的传记, 通过图文如实讲述他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 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 是如何从出生到求学再到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并以艺术为毕生志业的生命历程。内容涉及家世背景、古镇生活、开蒙与就学、为艺术而出走、负笈上海美专、投身学生运动、与夏承焘和林风眠的交往、山居生活、杭州与上海的教书生涯等。在呈展木心前半生生平经历的同时, 探索其最初几次人生选择的思想动机, 以及可能决定其后半生人生走向的必然与偶然因素。 |
夏春锦著 |
华文出版社 |
K825.6 |
48 |
0 |
荐购
|
| 4226 |
|
风前大树:彭燕郊诞辰百年纪念集 |
本书大致参照了作家研究资料集的编选方式, 主体框架包括四辑: 第一辑为彭燕郊先生的遗稿 (多数曾整理刊行) 和新搜集到的资料; 第二辑为相关印象记与回忆文; 第三辑为研究论文; 第四辑为综述、报道与资料索引。内容丰富, 体例完整, 多方面展现了彭燕郊先生的生平, 特别是第二辑、第三辑, 多位当代作家、研究者对一生追求真善美、追求光明、一生勤奋创作、一生为人磊落的彭燕郊先生表达了尊敬与怀念。 |
易彬, 龚旭东编 |
西苑出版社 |
K825.6-53 |
88 |
0 |
荐购
|
| 4227 |
|
滦东壮歌 |
本书主要介绍革命战争时期, 滦东的文艺工作者坚持在敌后开展文艺工作, 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文艺作品的史实。“滦东”是滦河以东地区的简称, 位于冀东东部。抗战爆发后, 东北军民流亡入关, 滦东民众最先听到《松花江上》《流亡曲》等流亡者的歌声。1933年长城抗战从山海关打响, 东北军在滦东浴血阻击日军。29军的《大刀进行曲》最早闻声于滦东长城各口。有了这些根植群众的文化基础, 文艺工作才能在滦东抗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群众的抗战热情才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爆发。 |
陈厉辞, 曹明迪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K825.7 |
99 |
0 |
荐购
|
| 4228 |
|
相见何妨共夕阳:大师刘海粟 |
本书通过“幼年启蒙 初露锋芒”“艺术叛徒”“旅欧, 架起中西艺术桥梁”“南洋义赈”“重扬艺术之帆”“解读刘海粟”六个章节介绍了艺术大师李苦禅的一生。 |
周瑞华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K825.72 |
48 |
0 |
荐购
|
| 4229 |
|
大美为真:杨晓阳传 |
本书是“政协委员传记丛书”之一, 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传记作品。杨晓阳先生绘画成就斐然, 《黄河艄公》《波斯迎亲》等作品深受国内外业界好评。他曾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后调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加强沟通国内外艺术交流。本书集中介绍了他的个人经历、艺术思想、工作成绩等。 |
梁腾著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825.72 |
65 |
0 |
荐购
|
| 4230 |
|
峰回路转现孟海:大师沙孟海 |
本书介绍了大师沙孟海的一生, 描述了大师的艺术人生。全书分“彷徨寻索”“转益多师”“江湖起伏”“大相甫定”“余韵不绝”五个篇章。 |
王卫华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K825.72 |
48 |
0 |
荐购
|
| 4231 |
|
水墨淋漓意磅礴:大师李苦禅 |
本书稿系《百年巨匠 (国际版)》丛书之一, 以叙事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国画大师李苦禅的艺术历程及传奇一生。李苦禅是20世纪中国绘画界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 擅画花鸟, 阔笔写意, 笔墨雄阔, 酣畅淋漓, 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本书稿采取历史文献、口述历史与真实再现三种呈现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对李苦禅的艺术生涯及心路历程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 |
隋肖左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K825.72 |
48 |
0 |
荐购
|
| 4232 |
|
耕石他山:海外沈周研究论文集 |
本书精选收录海外沈周研究论文十篇, 涉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相关研究成果, 无论是学术方法、研究路径还是史料的搜集运用, 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同时, 本书应该是国内第一本对专人进行研究的海外论文集, 无论是对充实沈周研究还是促进海外汉学交流, 都有一定的意义。 |
汤志波主编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K825.72-53 |
88 |
0 |
荐购
|
| 4233 |
|
沈周研究:第一辑 |
本书主要内容: 沈周 (1427-1509) , 字启南, 号石田, 晚号白石翁, 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苏州府长洲县相城里 (今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 人。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同时也是明中叶吴中文坛首位盟主, 吴中四才子同出其门下。本书收录研究沈周的最新论文十余篇, 涉及沈周美术、书法、文学、文献等多个领域, 是研究沈周及吴门画派、明代吴中文坛的重要资料。 |
主编屈玲妮 |
凤凰出版社 |
K825.72-53 |
88 |
0 |
荐购
|
| 4234 |
|
报国有心尤慷慨:大师程砚秋 |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 分别通过童年学艺、幸遇恩师、海上秋声、程派大成、登堂入室、高风亮节、壮心不已翔实地记述了程砚秋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轰轰烈烈的人生,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也酌选精彩而有历史价值的照片, 图文并茂, 赏心悦目。 |
蔺虹霞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K825.78 |
48 |
0 |
荐购
|
| 4235 |
|
黄竹三先生学术年谱:第2版 |
黄竹三先生是中国戏曲文物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的戏剧研究涉及戏曲文本、戏曲文物、祭祀戏剧等, 并以其丰硕的成果和研究贡献展现在世人面前。本书收录了黄竹三先生学术年谱、访谈录, 及祝贺先生八十寿诞的文章。 |
张勇风, 黄河编著 |
三晋出版社 |
K825.78 |
120 |
0 |
荐购
|
| 4236 |
|
地面飞行 |
本书是演员吴磊的一本写真集。全书收录了吴磊的一百多张精美照片, 以及他关于生活、学习的个人新的随笔, 让观众读懂真实的吴磊。 |
吴磊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K825.78-64 |
68 |
0 |
荐购
|
| 4237 |
|
心之历程:夏求明传 |
在我国胸心外科初建的年代, 夏求明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二尖瓣闭式分离手术, 两年内无一例死亡病例。20世纪60年代, 他在体外循环机器设备尚不过关的条件下, 寻找最佳心肺转流方案, 使体外循坏下心内直视手术顺利开展, 并率先应用于先心病患儿治疗。在他的领导下, 黑龙江省胸心外科从无到有, 再到学术的顶峰, 救治了无数相关疾病的患者。夏求明开展了黑龙江省第一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患者术后存活18年, 创造了当时我国大陆地区时间最长、生存质量最佳的心脏移植术后存活记录。 |
李华虹, 方若冰, 王培军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K826.1 |
88 |
0 |
荐购
|
| 4238 |
|
科学家励志故事系列丛书:第一册 |
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 自2014年10月起, 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 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 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 既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 又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同时也成为采集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本丛书选编“印刻”集结出版。旨在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 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 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宣传优秀科技人物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原始素材。 |
丛书主编任福君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K826.1 |
90 |
0 |
荐购
|
| 4239 |
|
科技报国:对话白春礼院士 |
本书以对话录的形式, 展现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科技报国的初心、人生历程和科技思想。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要强盛,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 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本书中, 白院士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 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祖国同行,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的故事, 他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 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本书对激励年轻读者热爱祖国、献身科技事业有积极的意义。 |
庄恩岳编著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K826.13 |
79 |
0 |
荐购
|
| 4240 |
|
夸父逐日:方成传 |
本书介绍了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在炮火硝烟中诞生, 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 为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经历。他严谨踏实的学术风格、谦虚诚实的生活态度与不断向未知探索、不知疲倦的前进精神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
呼延宗泊, 李芝婵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K826.14 |
24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