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批判创造性研究 |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中国化实践内容为马尔库塞之问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突破传统研究框架, 提出“新感性解放”的中国式创造性路径, 为打破技术霸权、重构主体性提供理论启示。本书的出版,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为中国解决科技创新的理论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
蔡甜甜著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B712.59 |
79 |
0 |
荐购
|
| 42 |
|
趣味逻辑 |
本书精选100个引人入胜的有趣故事及精彩点评, 引导读者学习逻辑的基本概念、推理过程、逻辑原理, 深度剖析其中蕴含的逻辑哲理, 进入一个极其精彩且烧脑的逻辑世界, 体会妙趣横生的思考之美。以“预判了你的预判”的逆向逻辑思维优势, 摆脱常规思维, 不走寻常路线, 洞悉未来、看破人心,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重塑逻辑思维方式。逻辑学的读者群体既是相对稳定的, 又是流动的, 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的。 |
刘润泽著 |
金城出版社 |
B81 |
58 |
0 |
荐购
|
| 43 |
|
吉年陀罗菩提《集量论广大清净疏》第六章 |
本书稿仅对吉年陀罗菩提《集量论注》中第六品所作的校勘研究。此品名为“观过类品”, 主要集中考察在因明辩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驳论 (似能破), 其中特别列举了在推论式可能存在的十四种“相似”过失, 并加以解说、分析。 |
(日) 小野基, 室屋安孝, 渡边俊和校勘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B81-093.51 |
42 |
0 |
荐购
|
| 44 |
|
人生与幸福 |
本书针对时代和社会变迁过程中大学生日益复杂、多样的思想状况, 引导当代大学生对人生、对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生价值的本质, 深入理解人生价值自我肯定的价值论意蕴和不同境界; 深刻反思事业、金钱、权利、爱情、婚姻、家庭, 以及生老病死等问题, 辨析欲望、快乐、幸福和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 注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我认同危机, 帮助大学生走出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 尽可能防止抑郁、自杀等悲剧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
孙伟平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B82 |
78 |
0 |
荐购
|
| 45 |
|
技术伦理实现的内在路径研究 |
本书在对传统“后思式”“悲观式”的技术伦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立足于当代技术伦理的研究范式转向, 提出技术伦理实现的内在路径。这一路径肯定技术物的内在伦理意蕴, 重构人类在技术时代的伦理责任, 关注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全过程、多层次互动, 从而形成了更为积极审慎的伦理态度和更具建构性的技术伦理实践方案。此外, 本书进一步探讨了内在路径在新兴技术伦理治理中的应用, 以及在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表达, 以增强内在路径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本书对技术伦理实现内在路径的界定, 有助于明确技术物的内在伦理意蕴, 通过对技术-伦理互嵌机制的探讨与构建, 有助于增强技术伦理的实践有效性, 为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增加合理的路径选择。 |
贾璐萌著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B82-057 |
60 |
0 |
荐购
|
| 46 |
|
科学与工程伦理 |
本书是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成果, 作者团队在编写过程中以基本伦理概念与伦理原则为主线, 以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社会反馈为对象, 以现代工程科技活动引发的伦理争论为场景展开讨论。作者首先梳理了科学与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 随后讨论了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之后按照理论成熟度、技术应用成熟度与风险可控度将技术工程划分为常规技术工程、新兴技术工程和未来技术工程三大类, 重点分析了这些工程实践中产生的伦理问题。 |
刘科, 王凌宇编著 |
格致出版社 |
B82-057 |
88 |
0 |
荐购
|
| 47 |
|
共同体美学引论:从卢梭到席勒 |
本书以卢梭的《论戏剧书》和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为主线, 分析了两部作品中的开场部分, 借此凸显18世纪启蒙时期有关审美的讨论同政治生活的关系, 揭示启蒙时期经典作品中的审美政治主题。本书不仅丰富了对于启蒙时期政治哲学的研究, 而且对于研究启蒙时期哲学美学也有价值。本书广泛涉及启蒙时期不同的美学思想家。在卢梭和席勒的美学思想之外, 尤其是对于康德和莱辛的美学思想作了较为集中而丰富的讨论。也注意到了启蒙时期美学思想同古希腊美学思想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联, 对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也作了勾勒和概括。 |
黄涛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B83-02 |
88 |
0 |
荐购
|
| 48 |
|
信任心理学 |
本书是一门研究个体信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信任问题的学科。本书向读者系统介绍了当前信任心理学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 同时介绍了相关的脑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更为重要的是, 本书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和人机协同所涉及的人机信任问题, 并且突出介绍了国内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 |
王益文著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B84 |
129 |
0 |
荐购
|
| 49 |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
本书辑录了荣格的十一篇专题论文, 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东西方宗教等方面, 都是荣格研究相关主题的代表作。荣格对精神和心理活动的阐述分析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 进入了哲学的领域, 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荣格也十分推崇东方哲学, 他对东方哲学和宗教的独到阐述对今日的东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瑞士)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
译林出版社 |
B84-065 |
49.8 |
0 |
荐购
|
| 50 |
|
像弗洛伊德一样思考 |
本书以弗洛伊德不凡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讨论其一生中提出的众多具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 并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位思想家的性格、灵感来源、内在动力及思想方法。作者从心理学、哲学、科学等角度重新审视弗洛伊德的研究成果, 鼓励读者运用心理学原理看清现实与理想, 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兴趣所在。阅读本书, 你将更深刻地理解现代心理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并从中找到看待世界和自我的崭新观点, 以更积极、更合理的方式思考, 进而找到获得美满人生的独特路径。 |
(英) 丹尼尔·史密斯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B84-065 |
59 |
0 |
荐购
|
| 51 |
|
在魔鬼与天使之间: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导读 |
本书紧扣他的性本能、无意识和白日梦理论, 从生命美学的视角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研究。上编就他人生体验的悲剧感、艺术理论的升华说和美学思想的生命论三个方面梳理了他的美学思想; 下编围绕《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一书, 阐发了其中的艺术学、审美论和生命美的美学见解。本书努力做到了内容详实而有新意, 学术严谨而讲规范, 构架完整而有创意, 行文流畅而有美感。 |
范藻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B84-065 |
48 |
0 |
荐购
|
| 52 |
|
现代克莱因精神分析技术:临床实例分析 |
本书阐述了当代从业者如何治疗各类严重紊乱且难以触及的患者。这些患者虽常出现激烈行动化表现并易过早终止治疗, 却亟需深层次的心理重构。由于病理性冲突和破坏性幻想导致自我-客体联结极度脆弱, 许多案例甚至难以顺利开展治疗。然而, 现代克莱因学派的方法即便在最混乱的临床情境中也能建立分析性接触, 创造具有深刻意义的治疗体验。通过这种方式, 治愈过程得以开启, 新的客体关系体验与人际互动模式由此诞生。罗伯特·瓦斯卡详细阐述了一种更灵活的精神分析方法--”分析性接触”。 |
(美) 罗伯特·瓦斯卡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B841 |
69 |
0 |
荐购
|
| 53 |
|
高级心理统计:第2版 |
本书不仅包括多元回归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而且对结构方程模型 (因素分析、路径分析) 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尤其是对一些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主题如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还包含了多层线性模型基础部分的内容。 |
刘红云编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B841.2 |
69 |
0 |
荐购
|
| 54 |
|
人工意识与人类意识 |
本书深入人工意识与人类意识的前沿领域, 开启一场引人深思的探索之旅。开篇即点明研究人工意识的重要意义, 随后从多维度深度剖析人类意识, 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书中详细阐述信息论等理论基础, 介绍IIT、GNWT等主流理论与DIKWP模型, 助力读者理解意识研究的理论框架。在人工意识构建方面, 探讨了相关框架、算法以及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展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哲学与伦理角度, 分析了人工意识面临的问题与社会影响, 引发读者对科技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 |
段玉聪, 徐鹤军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B842.7 |
79 |
0 |
荐购
|
| 55 |
|
青春不迷茫: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与预防 |
本书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分析到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与思维预防, 系统解析了青春期常见的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问题, 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 提出科学实用的应对策略。书中穿插丰富的育人故事与案例, 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倡导家校社合力, 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
刘颖著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B844.2 |
60 |
0 |
荐购
|
| 56 |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本书内容讲述很多女性不知道如何在妻子、母亲、女儿、下属等多重女性身份之间求取平衡, 常常因为一个角色而牺牲另外的角色, 甚至牺牲自己的真实需求, 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突, 因此陷入焦虑、抑郁之中, 严重者甚至罹患身心疾病。作者从自己几十年咨询中总结经验, 结合自己的典型个案进行梳理, 指出了一条帮助女性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内在冲突的路径……一页页扭转困境、追寻自我的故事, 鼓舞着现代女性聚集自己的心理能量, 为自己而活, 真实地做自己--只有立足自我, 才能在多重冲突的女性角色间获得平衡。 |
马思恩著 |
东方出版社 |
B844.5 |
59.8 |
0 |
荐购
|
| 57 |
|
社会科学定量研究与SPSS应用 |
本书由社会科学定量研究、变量与数据、社会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SPSS概述、数据文件的建立与数据的录入、分析的准备工作、SPSS里的基本统计分析、多选变量分析、平均数分析 (Means) 与T检验、一元方差分析 (One-WayANOVA)、相关分析 (Correlate)、回归分析 (Regression)、非参数检验 (Nonparametric) 共十三个部分组成, 在这些部分里, 读者可以了解到社会研究、定量研究 (Quantitativeresearch)、变量在研究中的应用、单变量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多选变量的概念与分类、多选变量的频次分析、多选变量的交叉分析等内容。 |
陆卫群, 田昆著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C91-03 |
72 |
0 |
荐购
|
| 58 |
|
人际传播教程 |
本教材系统梳理了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与前沿实践, 内容涵盖印象管理、信息生成与处理、意义建构、非言语交流、关系维护及跨文化沟通等重要领域, 兼顾全球视野与中国本土经验, 突出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
潘文静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C912.11 |
49.8 |
0 |
荐购
|
| 59 |
|
老年群体社交媒体使用困境及其社会支持研究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开展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具体阐释了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正文分为三篇, 共十一章。上篇聚焦于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困境问题。中篇聚焦于我国流行的社交媒体环境中老年群体的形象塑造、参与实践和身份认同。下篇聚焦于数字社会中“老年发展与智慧养老”的社会支持问题, 结语部分从“发现自我意义、建构老年身份、培育数字公民”三个方面对本研究得出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石晋阳著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C912.3-39 |
68 |
0 |
荐购
|
| 60 |
|
财政教育支出与社会代际流动 |
本书拟从财政教育支出面临的三个问题--规模、结构、责任分担出发, 系统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社会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 以期得到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政策启示: 政府部门应该如何配置财政教育支出, 才能更好的改善社会流动性, 促进社会公平。基于此, 本文立足于财政, 在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和社会代际流动现状的基础上, 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基于规模、结构、责任分担三个视角, 深入探讨了财政教育支出对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以及背后的作用机制。 |
郝晓婧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C912.8 |
76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