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1 |
|
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后摩尔时代微纳新器件电磁场专题 |
本书涵盖所有参与撰写的作者以及相关科学家近年电磁学及其在纳米尺度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针对极小特征尺寸的电子光子信息器件及系统的微观电磁特性, 系统地描述量子修正的电磁学模型, 并辅以实验验证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具体内容从微纳尺度电磁理论基础出发, 涉及到量子电磁学、计算电磁学、纳米尺度电子和光学器件的仿真设计及应用等方面, 为极小特征尺寸的电子光子器件及系统工程设计提供非经典的微观电磁计算设计实用性框架。 |
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G203 |
109 |
0 |
荐购
|
| 582 |
|
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MATLAB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第5版 |
本书共8章, 第1、2章为基础部分, 主要介绍MATLAB语言的工作环境、基本语法和基本计算功能及图形功能等内容; 第3章着重介绍MATLAB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主要涉及矩阵分析、函数分析、数值积分等内容; 第4、5、6章详细讨论MATLAB在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及数字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第7章着重介绍Simulink的应用; 第8章介绍MATLAB在电路及电子线路等课程中的应用。 |
应娜, 胡淼, 唐向宏编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G203 |
85.9 |
0 |
荐购
|
| 583 |
|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新纪元 |
本书以当下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治理为研究对象, 结合习近平新闻思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理论、信息获取相关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等理论和观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当前网络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动因进行深入研究, 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 |
孟艳芳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G206 |
68 |
0 |
荐购
|
| 584 |
|
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数字重塑与多维影响 |
本书聚焦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重塑与影响, 深入且系统地展开剖析。第一章深入剖析社交媒体与人际关系的基础理论, 从社交媒体平台的构成要素到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方面, 再到人际关系网络的初始形成与社交行为驱动因素, 为后续论述奠定根基。第二章探讨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在内容、速度、范围以及失真问题上对人际关系的深度塑造, 展现其多元效应。第三章聚焦互动方式对人际关系的重构作用, 详细阐述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私信交流和群组互动如何重构人际关系。第四章探讨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结构, 分析其核心节点、强弱关系、网络层次与密度的变化机制。第五章从情感维度揭示社交媒体中情感表达、共鸣激发、距离调控及冲突处理方式。第六章探讨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信任构建与危机, 梳理从建立条件到危机根源及修复策略的全过程。第七章深入研究了社交资本的积累、运用、竞争与风险防范。第八章着眼于未来, 探讨技术演进、社会文化变迁、用户行为改变以及行业规范治理对社交媒体人际关系的潜在走向影响, 全面且系统地展现这一领域的复杂图景, 为读者理解新媒体时代人际关系的新态势提供深度洞察与理论支撑。 |
章磊著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G206.2 |
79 |
0 |
荐购
|
| 585 |
|
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 |
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智能传播的理论基础、核心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为读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价值的教材。本书首先介绍了智能传播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接着通过深入探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认知科学等理论基础, 为智能传播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在此基础上, 本书进一步介绍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智能传播的核心技术基础, 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廖秉宜著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G206.2 |
59.8 |
0 |
荐购
|
| 586 |
|
AI传媒学:大模型助力传媒行业应用与创新 |
本书深入探索了人工智能 (AI) 技术, 特别是大模型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详细阐述了AI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大模型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分析, 本书展示了AI技术如何助力传媒行业实现内容创作自动化、个性化传媒服务、智能审校与排版、多渠道发行等创新应用。同时, 也探讨了AI技术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包括技术瓶颈、数据安全风险、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问题。 |
刘志红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G206.2-39 |
98 |
0 |
荐购
|
| 587 |
|
视角、方法与立场:“知沟”假说的多学科观照 |
本书通过梳理“知沟”假说中外的研究史, 认为该假说之所以解释力有限, 关键在其“社会学”研究方法。专著考察了社会学的创建史, 认为是孔德、涂尔干、韦伯等人在创建社会学时摒弃了生物学研究方法, 导致了社会学长期以来“跛脚走路”。专著随后考察了哲学、信息论、认知科学、心理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生物学等视角下的知识与知识占有差异, 认为考察知沟要使用综合的范式。然后在综合范式的视角下考察了知识与知沟的产生, 并对知沟弥合做出了回应。 |
杨孟尧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G206.3 |
99 |
0 |
荐购
|
| 588 |
|
新闻视听实践新范式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 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视听理论基础、新技术赋能新闻视听语言发展创新、全媒体时代新闻视听类型的再延伸、智能化新闻视听拍摄协同与新趋向来探究新闻视听带来的深刻变革, 以及创作实践新范式。全书首先从新闻摄像的内涵与特点、专业性要求、技术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应用等四个方面, 全面梳理其发展历程、核心要素及未来趋势。然后从新技术的引入, 为传统新闻视听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和创新空间。再从新闻消息、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等类型, 系统分析其新闻影像特点、具体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从智能化新闻视听的范式重塑及表征、技术基础与应用、协同运作与新生态三个方面, 阐述硬件技术迭代发展下新闻领域内容生产所发生的联动变革。 |
申林著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G21-39 |
78 |
0 |
荐购
|
| 589 |
|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研究与应用 |
本书是一本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的学术著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也深刻重塑了新闻行业的生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 社交媒体、移动应用以及各种新兴传播平台的涌现, 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研究与应用》一书旨在系统地探讨这一转型期中的关键问题, 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本书聚焦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力求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的梳理, 揭示出未来新闻业发展的方向。 |
康应祥著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G210 |
88 |
0 |
荐购
|
| 590 |
|
英语新闻评论写作十讲 |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的英语新闻评论写作指导书籍, 用十讲 (新闻评论概说、思想源泉与思维方式、思想的要素、评论的结构和布局、导语的构思、细节的刻画、平实的文风、怎样练笔、新闻编译、行走的评论) 对英语新闻评论的基础理论、思维方式、写作技巧等做了细致梳理, 同时通过例文分析和案例讲解, 为英文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写作指导。案例包括了国内外主要媒体的范文和作者本人在报社工作时发表的文章, 为方便教学, 每讲后附有教学提示和思考题。 |
王勇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G210 |
58 |
0 |
荐购
|
| 591 |
|
敬畏:时事评论员的价值与修养 |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新闻宣传领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培养媒体评论员的角色自觉、身份认知和敬畏感, 特别强调了责任心、保持清醒头脑和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书中精选了徐锋老师近年来发表的优秀评论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经济发展、反哺农业、学生教育等诸多领域, 不仅展现了高度的代表性与原创性, 更体现了作者多年从事时评研究与实践的深厚积累。 |
徐锋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G210 |
88 |
0 |
荐购
|
| 592 |
|
新闻表征:理论辨正与建构 |
新闻表征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主体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立足于新闻表征的三组核心概念: 符号与真实、话语与权力、隐喻与文化, 全面系统地对新闻表征进行了概念辨正和理论建构。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 符号是新闻表征的载体, 话语是符号载体中最为经常使用和影响广泛的一种, 隐喻以文化为依托, 是新闻表征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在对新闻表征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的同时, 对目前新闻学中表征使用的问题进行了辨正, 用较为详实的论据来建立规范的新闻表征概念, 同时尝试对新闻表征的理论进行建构, 试图为新闻表征建立较为清晰的学科边界和理论框架。 |
屈会超, 王艳丽著 |
新华出版社 |
G210 |
36 |
0 |
荐购
|
| 593 |
|
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创新与应用实践 |
本书是一本关于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创新的学术著作。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 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躬行实践, 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2022年在全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本书深入探讨了融媒体技术如何影响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 从新闻采集、编辑到传播效果评估, 再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本书不仅分析了融媒体技术与新闻报道融合的理论基础, 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 揭示了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同时, 本书也关注了融媒体新闻报道在版权、法律、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
何强著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G212.2 |
88 |
0 |
荐购
|
| 594 |
|
2025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
本书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及其实践, 根据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定位, 参考现行主要新闻基础知识类和新闻采编实务类图书的内容设置, 结合当前新闻专业教学和业务培训的重点, 就“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编实务”两个科目提出整体的框架结构、知识模块和具体内容要点, 从“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明确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资格标准, 按知识模块清晰列出考试内容范围, 并针对相应知识点提出具体考核要求。 |
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 |
人民出版社 |
G214.2-41 |
26 |
0 |
荐购
|
| 595 |
|
记忆的赓续:青年认同与文化实践 |
本书为浙江传媒学院王润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 采用了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跨学科研究的方式, 探索青年群体、数字互动和记忆实践的动态交织, 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文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出发, 重点对短视频、文化消费、亚文化产生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青年在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培育的状况、方式、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 |
王润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G219.2 |
68 |
0 |
荐购
|
| 596 |
|
智能传播时代全媒体素养 |
本书共分为八章, 章节设置合理, 逻辑清晰。从全媒体素养的概述、内外变化到五大技术应用领域的探讨, 层层递进, 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本书以教材类丛书为设计目标, 将为智能传播时代全媒体素养教材的创新提供借鉴意义。作为课程讲授的参考与辅助书籍, 帮助不同专业的师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提高智能传播时代的信息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系统性提升全媒体素养。 |
周敏, 郅慧, 赵秀丽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G219.2 |
58 |
0 |
荐购
|
| 597 |
|
近代中文报纸副刊文献丛编:第一辑:综合卷 |
本书从500余种报纸中辑录综合性副刊副刊800余种。 |
苏全有编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G219.295 |
37000 |
0 |
荐购
|
| 598 |
|
近代中文报纸副刊文献丛编:艺术卷 |
本书从500余种报纸中辑录艺术理论、艺术活动、电影、美术、音乐、戏曲等方面的副刊600余种。 |
苏全有编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G219.295 |
19800 |
0 |
荐购
|
| 599 |
|
近代中文报纸副刊文献汇编:文教、科技卷 |
本书从500余种报纸中辑录文化研究、各类教育、科学常识、工业技术、农业技术、生活技术等方面的副刊200余种。 |
苏全有编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G219.295 |
15200 |
0 |
荐购
|
| 600 |
|
青岛官报:1906-1907 |
本书创办于1900年7月7日, 由德国胶澳督署主办, 面向青岛中国民众、德国侨民以及德国本土发行。作为官方报纸, 报纸以德文为主, 在刊登需要华人知晓的文告时, 以中德文对照刊出, 刊登各种法令、法规、市政建设、人事任免、政务活动、船舶消息、天气报告等内容。本书即是对1906年和1907年《青岛官报》做的影印资料, 并转录为中文。本书内容为国内首次披露, 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青岛城市发展史研究、青岛城市文保、中德关系史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青岛市市南区档案馆编译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G219.295.2 |
312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