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特价251010(807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801 新时期沿边开放发展方略研究 本书对1949年建国以后沿边开放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沿边开放的整体框架。笔者认为, 积极推动沿边开放, 构筑沿边开放新格局, 对于实施“十四五”时期的兴边富民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在对沿边开放相关政策历程、成就、问题等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并非闭关锁国并且也可由沿边开放证明, 同时梳理了沿边开放推进的主要政策、取得的主要成就、积累的主要经验和遇到的诸多现实问题。在新的国际形势背景下, 推动沿边开放也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新时期沿边开放的五大定位: 抓手、纽带、部署、保障、依托, 明确了在“十四五”期间, 在沿边开放主要任务实现上应采取六个“积极推动”, 在区域布局上应该构筑“双层推进”模式, 在具体措施上实施“30条”。 周民良主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5 78 0 荐购
802 “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与战略对接 本书全面论述了如何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落地与战略对接。在面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更为复杂, 国内宏观决策体系构建仍不完善、企业微观管理运营模式有待加强等外部与内部的严峻形势下, 建立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和产业园区等主要类别项目的落地风险把控体系和帮助沿线国家搭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完备的支撑体系, 是新时代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可以发挥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为经济全球化贡献更多推动力量, 还有助于培育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增长引擎, 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全球化均衡发展, 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 (深圳) 综合开发研究院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F125 68 0 荐购
803 国别区域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陆钢教授主编的论文集, 其中收录了“大国在中亚问题与政策”第一届中亚学术论坛的部分优秀论文, 从政治、经济、新媒体等各方面对中亚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不同的议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中亚的相关问题, 反映了各位青年论文作者对中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展现了作者们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优秀的学术能力, 对深入探究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中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前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陆钢主编 时事出版社 F125-53 78 0 荐购
804 西南临边省区企业跨境合作的绩效提升:价值创造的视角 本书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 运用价值链理论、国际战略联盟理论、企业绩效管理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平衡计分卡, 深入研究西南临边省区企业跨境合作的现状、特点与问题, 揭示跨境合作的关键成功因素, 剖析跨国合作的价值创造机理, 构建跨境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并提出西南临边省区企业跨境合作的绩效提升路径与策略, 为西南临边省区企业提高跨境合作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论支持, 以便提高跨境合作的成功率。 潘思谕, 陈柳源, 张骞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5.4 88 0 荐购
805 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研究 该书在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引用大量的经济、贸易与投资数据, 系统总结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历史, 研究了中国与中亚五国每个阶段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及障碍, 并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发展的建议, 对我国持续开展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青松著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F125.5 80 0 荐购
80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合作研究:以俄罗斯为例 本书共分8章, 内容包括: 绪论、中俄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中俄经济合作的历史基础、中俄经济合作的外交战略基础、中俄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中俄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王晓光, 张雨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F125.551.2 75 0 荐购
807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下的减贫研究 深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下的减贫研究, 对中国乃至全球减贫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也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国际机构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 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贡献, 为共同推进全球减贫作出新贡献。本书在回顾中国城市贫困发展阶段、类型、规模测算的基础上, 研究了城市贫困的重要表现形式--城市贫困集聚现象, 总结了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特征与成因, 分析了中国城乡融合与贫困治理现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探讨了后2020时代中国城乡减贫的核心思路与对策, 同时以大同市云州区“小黄花 大产业”发展和大同市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建设为案例, 展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减贫成效。 主编谭卫平, 王宏新 中国城市出版社 F126 38 0 荐购
808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本书首先对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情况综述, 然后分专题展示了各地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 第一章, 健康扶贫: 力阻“病根”变“穷根”; 第二章, 教育扶贫: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章, 就业扶贫: 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第四章, 旅游扶贫: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第五章, 保障兜底: 全面小康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第六章,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公共服务: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F126 88 0 荐购
809 中国绿色减贫发展报告:2018 本书内容有: 主题报告: 新时代中国绿色减贫的理论和实践, 指数研究报告: 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中国绿色减贫专题研究报告, 绿色减贫案例研究报告, 趋势报告: 2020年后中国绿色扶贫研究报告, 专家研究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编 研究出版社 F126 86 0 荐购
810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反贫困:统计评价与政策选择 本书通过对社会资本、贫困与反贫困内涵、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等进行概念界定和文献梳理, 并对社会资本与反贫困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剖析, 探讨社会资本所发挥“穷人资本”的作用, 并从微观扩展到社区层次,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探究社会资本的减贫效果。基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反贫困思想的演变, 结合当下的精准扶贫政策, 分析精准扶贫区域的差异化特征, 构建精准扶贫指标体系, 对中西部省份精准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 对加强我国精准扶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左宇晓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 68 0 荐购
811 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与总体效果及方向 本书全部章节来自南开大学中国财富济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成果, 集中讨论的是涉及中国特色扶贫减贫的经验做法和理论总结; 按照内容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 另有附录对扶贫减贫工作从制度、现实和宏观时代背景上进行了补充和说明。 陈宗胜, 张小鹿, 黄云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 75 0 荐购
812 中国共产党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百年奋战 本书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出发, 阐述了建党百年来,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谱写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史诗, 从带动论、动力论、发展论、阶段论四个方面科学构建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理论框架。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实践演进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是由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集中全党智慧提出并在扶贫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 扶贫所处的阶段、特点、目标、任务重点等存在明显差异, 从而使以实践为导向形成的扶贫思想, 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指导扶贫事业。 张丽君, 吴本健, 巩蓉蓉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 96 0 荐购
813 祖国不会忘记:青年学生参加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调研感想 本书收录了《乌恰--帕米尔高原上的乌托邦》《美乌恰, 感恩同行》《霞恋之地, 美好永驻》《我的柯尔克孜族兄弟》《往后余生, 一起守护你》《给你一面红旗, 便是一生的守候》等感想。 主编宋敏, 闫团结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 88 0 荐购
814 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中国证据及启示 本书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 一是中国精准扶贫研究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与全球影响; 二是, 精准扶贫的学术史梳理与中国精准扶贫理论创新的特异性; 三是中国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的结构化解析; 四是中国精准扶贫成效的实证检验; 五是相对贫困治理中的瞄准与施策; 六是精准扶贫的制度优势与全球影响力。在梳理精准扶贫相关文献基础上, 聚焦扶贫瞄准与施策效率进行精准扶贫范式的结构性解析, 进而选择产业扶贫、搬迁扶贫、信贷扶贫等几种典型扶贫方式, 进行中国精准扶贫方略之瞄准精确度与施策效率的实证考察, 找到扶贫有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为新时期贫困治理瞄准机制优化与施策效率提升, 提出方向路径与对策, 为全球精准扶贫提供中国智慧, 彰显“中国之治”制度优势。 贺立龙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 98 0 荐购
815 新型社会保障对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及消费效应比较研究:基于耐用品消费与需求预测的视角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匹配时, 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以“新农合”、“新农保”为代表的新型社会保障分别实施于2003年和2009年, 时间上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 所以, 新型社会保障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书以中国农民耐用品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 综合应用实证分析型、灰色预测模型等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收入、新型社会保障、社会关系网、消费观念等相关重要因素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 并预测中国农民未来对汽车、电脑等耐用品消费情况。 李树良, 王晓颖, 曾波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1 60 0 荐购
816 中国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力研究 本书界定了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力的概念, 拓展了其内涵; 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力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 归纳它们的发展特征; 对我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力进行测算, 定量化比较他们消费力的变化历程和区域差异, 并比较城镇不同收入组的居民消费力值, 度量了我国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力的不足; 基于西方主流消费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 从收入 (收入水平、收入不确定性) 的视角和支出 (支出不确定性、消费习惯) 的视角出发, 在预防性储蓄模型和缓冲存货模型的框架基础上, 构建扩展模型, 考察这些因素对我国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力的具体影响, 据此分析他们消费力不足的原因。 姜宝华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6.1 59 0 荐购
8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扩大服务消费制度联动研究 本书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展如何扩大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问题的研究, 探讨新型城镇化驱动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机制与路径, 分析了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产业等基础制度的现状, 提出了可行的制度联动机制设想, 同时对联动接口进行了规范论证, 为新时期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顶层设计改革贡献理论思路和方案。 张颖熙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6.1 58 0 荐购
818 退休居民消费研究 本书借鉴与吸收了家庭生命周期假说等有关消费研究成果, 结合“退休消费困境”现象, 依托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结果, 重点分析退休冲击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 梳理并诠释上海市居民退休冲击与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现实相关性, 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研究既彰显经济学的视角, 又体现社会学的关切,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经济转型背景下, 对于深化我国居民消费理论研究, 促进老龄社会居民家庭消费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钱婷婷著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F126.1 45 0 荐购
819 收入与制度视阈下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本书沿着“理论--实证--政策”的基本逻辑思路, 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总需求结构、消费投资结构、居民消费不足的基本特征事实, 以及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与体制机制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作用机理。然后设伏如何增强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释放潜在消费能力两条研究主线, 构建了基于“收入分配-提高实际消费能力”和“体制机制-提高消费意愿-释放潜在消费能力”传导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 拟就收入分配偏态、体制机制偏态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 分别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 收入结构与服务消费需求; 城市化水平与消费需求; 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消费需求; 退休养老制度与消费需求; 政府支出结构与消费需求共七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最后从完善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的宏微观视角, 分析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关键、主要内容、主要目标、重点难点, 并建立了可操作性的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 以及构建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体系。 邹红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1 88 0 荐购
820 土地要素平等交换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路径研究 本书通过收集大量统计数据和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 从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化、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等因素出发, 剖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利用相关数据, 从我国北部、中部和东部抽取样本, 从征地范围、征地程序、征地用途、征地补偿等方面, 研究我国农村土地要素的交换现状; 从产权、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市场体制等因素入手, 探求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平等交换的影响因素。 吴杨, 王亮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F126.2 50 0 荐购
页码:41/289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