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1 |
|
走近世界顶尖科学家 |
本书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在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走近科学大咖”为基础框架, 增加了采写手记、大咖说等板块, 旨在向读者介绍科学家们与科学共同成长的故事, 以及科学家在专业研究领域的精深洞见。书中涉及多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 上海市委、市政府主办, 迄今已举办七届, 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学交流平台。 |
李泓冰主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K816.1 |
79 |
0 |
荐购
|
| 842 |
|
蚕丝锦绣:浙江理工大学校友芳华 |
本书志在搜集整理散见于各类机构、图书、网络之中的校友信息和史料, 一方面是整理学校办学早期 (1897-1949) 的校友名录 (包括教师和毕业生), 传承学校文脉、弘扬办学精神, 另一方面是对既往研究的总结, 为未来的校史、丝绸史研究打下基础。本书暂分两个部分: 一是1897-1949年间的校友名录, 表格形式, 5万余字; 二是关于部分知名校友的介绍文章, 文本形式, 15万余字。 |
高山, 黄晓勤, 赵陈刚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K820.7 |
98 |
0 |
荐购
|
| 843 |
|
榜样的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 |
本书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31个模范集体及个人的事迹汇编成册, 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宣传好内蒙古自治区获得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 深度讲好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在全区乃至全国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
民族出版社 |
K820.826 |
68 |
0 |
荐购
|
| 844 |
|
两代人的红色岁月:父亲叶挺与我们 |
本书围绕叶挺将军在军事、军队建设、家庭教育等方面, 从子女、军队领导的独特角度, 以深情且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对党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 以及叶挺将军同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作了精彩梳理。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及补白新解, 可谓追忆先辈著述中独树一帜的精品力作。 |
叶正光, 朱紫墨著 |
人民出版社 |
K825.2 |
72 |
0 |
荐购
|
| 845 |
|
黄敬文集 |
本书分上下两卷, 主要按照不同历史时期 (上册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同的工作经历 (下册分在天津工作时期和北京工作时期) 收录了黄敬在不同会议和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报告、发言和其他相关文稿共计102篇, 通过文稿中所反映的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对敌斗争、民主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思想, 突出了主人公思想的开创性和创造性, 以及对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国家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K825.2-53 |
140 |
0 |
荐购
|
| 846 |
|
超越 |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性质的励志读物, 作者通过个人的经历, 讲述了有关梦想、勇气、奋斗与坚持的一个个故事。作者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 从小性格积极乐观, 热爱读书, 奋发向上, 通过个人努力, 从机关干部, 到下海经商, 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成为知名企业家后, 仍然不断开拓进取, 于62岁取得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66岁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古稀之年尚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挑战, 对于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有深入的探索研究。 |
陈燮中著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825.38 |
78 |
0 |
荐购
|
| 847 |
|
教育强国 奋斗有我:“读懂中国”优秀征文集 |
本书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倾力打造的“读懂中国”活动, 已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大型特色思政教育活动。自2018年启动以来, 该活动每年围绕一个核心主题, 先后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以及党的二十大等关键历史时刻, 并紧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部署, 循序渐进地推进。在2024年, 教育部关工委以“教育强国, 奋斗有我”为主题, 继续深入推进“读懂中国”活动。经过精心评选, 挑选出181篇汇集成书。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党的事业, 与党的百年历程共同成长。他们的事迹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也成为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 |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K825.46 |
78 |
0 |
荐购
|
| 848 |
|
潜精积思, 兢兢乾乾:方积乾教授治学光影录 |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内容丰富详实, 不仅记述了方积乾教授的个人经历, 更是一部微观的中国生物统计学发展史。第一部分详述方教授从复旦求学到医学领域探索, 再到国际学术舞台的治学之路, 展现他在生物统计、卫生统计等领域的卓越成就, 亦串联起学科从引进到本土化的关键节点; 第二部分通过师友、学生及家人的回忆, 勾勒出方教授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其中提及“全国卫生统计师资培训班”细节, 具象化了学科人才培养的早期实践; 第三部分媒体报道里的学术会议记录, 则折射出学科国际话语权的逐步提升。 |
周旭毓, 杨梦茹, 张晋昕编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K825.46 |
128 |
0 |
荐购
|
| 849 |
|
天大风范:老教授为人为学风采录 |
本书从国务院专门拟定批准的前五批博士生导师中选取了彭泽民、蔡其恕、孟广喆等18位天津大学老教授, 整理记录他们求学立志、潜心学术、刻苦攻关、挚爱学生的人生故事, 展现老一代教学科研工作者学成报国、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本书既是对一代学人为学为人的深情致敬, 更是一曲感召后来者继往开来的时代长歌, 在弘扬老一代教学科研工作者的教育家精神的同时, 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师生秉承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兴学强国”的使命担当, 为建设教育强国而不懈奋斗。 |
雷鸣主编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K825.46 |
86 |
0 |
荐购
|
| 850 |
|
第七代批评家 |
本书主编周明全2022年在《名作欣赏》开设“第七代批评家”访谈, 是重新回望第七代批评家 (含70后、80后两个年龄代际的批评家) 的这十年的成长之路, 亦是对此前访谈的一个深化和拓展。多年前的访谈和今年的访谈, 形成了一个张力场。在这两个对话形成的张力之间, 我们能窥见这代批评家的成长和进步。首次树立了“第七代批评家”这个概念, 第七代批评家是青年批评家周明全2022年最新提出的概念。本书选取的这些批评家本身自带流量, 能引起读者市场的广泛响应。 |
周明全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K825.6 |
78 |
0 |
荐购
|
| 851 |
|
鲁迅传:挚友笔下的鲁迅真貌 |
本书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
许寿裳著 |
济南出版社 |
K825.6 |
58 |
0 |
荐购
|
| 852 |
|
唐琏的世界 |
本书以乾隆、道光时期陇上艺术创作为背景, 以唐琏的著作和艺术作品为叙述主线, 从全新角度述评了唐琏的生平经历、艺术思想、治学精神和处世哲学, 还原了唐琏的艺术世界和精神追求, 评价了其对清代中后期陇上书画艺术的影响和贡献。文后附有作者整理的唐琏的部分著作、画作、书法作品、篆刻作品, 可作为读者了解唐琏艺术创作的参考资料。 |
戴恩来编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K825.72 |
99 |
0 |
荐购
|
| 853 |
|
海上墨林:沪上书画家的艺术与生活 |
本书选择以《海上墨林》里沪上书画家的艺术与生活为线索, 阐述沪上画坛不同阶段的文化特征, 剖析上海书画群体在由传统文人生态向近代商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生存境遇、艺术创作与审美取向, 以期对海上画派的发展脉络形成全新的解读视角。书中通过对杨逸《海上墨林》所录画人情况进行梳理折射出晚清文人的“思想价值取向”。这种“思想价值取向”的内在核心是一种自我的坚守与突破, 即对于传统文人“仕途理想”与“隐逸情怀”的向往, 以及置身社会形态变迁下, 晚清文人“心态重构”与“身份转变”的有机统一。 |
王菡薇, 宋自腾著 |
商务印书馆 |
K825.72 |
68 |
0 |
荐购
|
| 854 |
|
旧时儒风:溥心畬先生影集 |
本书稿集得溥心畬先生旧照一百三十幅, 基本以纪年为主线, 又将生活、展览、课徒、揽胜、余事诸多方面内容相同者归类, 展现溥心畬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册首刊有旧文五篇, 以不同人视角展开讲述溥心畬先生一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 |
高岩编 |
文物出版社 |
K825.72-64 |
98 |
0 |
荐购
|
| 855 |
|
昔言求是 蔚然成林:杨士林先生纪念文集 |
本书稿主要包含了杨士林先生生平简介、采访实录、杨先生学生及同事采访实录。一是详细记述了杨士林先生的求学经历、在浙大的工作经历、个人简历和获得成就, 二是记录了十篇杨士林先生的学生及同事的采访实录。本书反映了杨士林先生这样的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科研工作者的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 孜孜不倦、爱护学生的教育者精神, 有较好的出版价值。 |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K826.13-53 |
98 |
0 |
荐购
|
| 856 |
|
女子采油队之歌 |
本书讲述了女子采油队的十年奋斗历程, 讲述了1970年-1980年十年间, 女子采油队风华正茂的341名年轻姑娘奋战在荒原上, 管理43口油水井、3座计量增压站, 艰苦奋斗、矢志奋斗的经历。书中分享了许多队友们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女子采油队十年奋斗历程, 是青年人砥砺前行的榜样, 是巾帼不让须眉为中国妇女争光的缩影, 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的实践典型。女子采油队十年奋斗的历程铸成的女子采油队传统和铁姑娘作风, 是对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有力诠释, 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女子采油队之歌》编辑工作组编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K826.16 |
88 |
0 |
荐购
|
| 857 |
|
诗词光武:刘秀的千古风华 |
本书作者通过整理历代诗人作品中有关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事迹以及评价内容, 按照主题分类展现历史人物的勤政、品行以及为后人称道的优秀事迹。此作品以此发掘枣阳地区优秀历史文化, 纪念刘秀登极2000周年暨东汉史学会年会献礼作品。作者翻阅大量典籍史料, 以诗词展示人物的特点, 符合当代审美, 让读者在读诗中学史, 在品赋中自修, 是一部值得大力推广的、老幼皆宜的历史读物。 |
毛羽翼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K827=342 |
98 |
0 |
荐购
|
| 858 |
|
诸葛亮 |
本书内容讲述汉末乱世, 诸侯割据, 南阳草庐中走出一位布衣书生--诸葛亮。他以寒微之躯, 怀揣匡扶天下的宏愿, 毕生心血皆倾注于此。他以“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 为弱小的蜀汉劈开生路, 在“益州疲敝”的绝境中, 以一己之力续写弱国存续的传奇。他屯田垦荒、治蜀以法、安民以德, 将蜀地化为乱世中的“天府粮仓”, 开辟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治世。然而, 他的北伐之路艰难坎坷, 六出祁山却功败垂成, 最终星陨五丈原, 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憾。翻开本书, 你将“亲历”隆中对策的运筹帷幄, 感受北伐路上的风霜铁马, 见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征程。 |
欧阳絮著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K827=362 |
59 |
0 |
荐购
|
| 859 |
|
左光斗传 |
本书共分十章, 每章又分若干节。第一章围绕左光斗青少年时的成长、家庭、求学生活展开。第二、三章围绕左光斗为官生涯展开。他深知民间疾苦, 提出“三因十四议”, 倡议北方应效仿南方, 兴修水利, 开荒屯田, 引进水稻种植等。第四章围绕明末“移宫”案中左光斗的力挽狂澜展开。作为御史。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与以魏忠贤为首的权贵的斗争中, 展现出可歌可泣的精神。第五章展现了左光斗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在其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 其诗文、尺牍、奏疏等字里行间充满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对父母、恩师、亲朋好友的深厚情谊, “狱中血书”中则有对后辈的殷切期望。第六章展现了左光斗在武学上的造诣。 |
吴纯生著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K827=48 |
52 |
0 |
荐购
|
| 860 |
|
曾国藩传 |
本书描述了曾国藩的一生, 他虽没有显赫的家世、极高的禀赋, 却能坚持不懈, 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 最终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这与他孜孜不倦、勤奋不辍的品格有很大的关系。曾国藩眼光长远, 审时度势, 面对清朝的衰弱国情, 率先抛弃落后观念, 倡导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中国近代化变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当其陷入人生低谷时, 曾国藩能澄净内心, 深刻自省, 严格自律, 终脱胎换骨, 完成人生转折, 给予后世以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芒。曾国藩是封建王朝的重臣, 效忠腐朽的晚清, 有其历史局限性, 但他的品格、精神、智慧、眼光是超脱时代的, 也是本书着墨的重点。 |
原炜飞著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827=52 |
3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