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121 普惠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普惠金融相关主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研究主题鲜明。围绕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开展研究,主要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等专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报告)。(2)理论结合实践。书稿内容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前沿性,同时也与普惠金融发展实践相结合。(3)紧扣时代特色。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特色,形成了一系列广覆盖、有聚焦的研究成果。 吴胜,姚星垣主编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F832 56 0 荐购
1122 2024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本书以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会议释放的重要信息为主线,由总论、策论和大事记三部分组成。总论篇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策论篇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小切面”支撑“大格局”。大事记介绍了2023年金融领域的重点政策,理清理顺金融监管的发展脉络。 朱新蓉,李志生,吕勇斌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F832 59 0 荐购
1123 社交金融:理论、方法与应用 本书通过“自我强化偏差传递”模型构建社交金融理论模型,厘清社交对金融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搜集相关研究数据,在(1)社交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2)社交对投资结果的影响以及(3)社交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研究,并得出了结论。对推进新时代金融市场相关建设有着较为深远政策意义。 金雪军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F832 78 0 荐购
1124 绿色金融促进低碳发展的效应、路径与政策优化研究 本书在充分借鉴前人相关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绿色金融、碳减排两大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本书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在充分认识两者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均衡分析构建了本书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厘清了绿色金融发展促进碳减排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约束;综合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中介效应分析、调节效应分析、门槛效应分析对绿色金融发展促进碳减排的效应、路径进行一系列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结合中国现实国情,从做大绿色金融、优化绿色金融结构、强化环境规制三个维度出发,从政府支持和市场激励两种手段协调配合的层面提出绿色金融发展促进碳减排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张梓榆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832 98 0 荐购
1125 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与实践:青年、女性、中小微企业 本书是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结合当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从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有关青年、女性、中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最新研究报告中精选的5篇报告翻译而成,为推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该书全面介绍了青年、女性、中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前沿理论与实践,以及精华经验。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F832-39 110 0 荐购
1126 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影响研究 本书基于“基本事实与研究现状→理论分析→总量效应与机制识别→异质效应与机理拓展→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详细考察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效果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基于企业异质,信息异质和银行异质的角度考察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影响差异及路径,最后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卢垚,战明华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832-39 78 0 荐购
1127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书是全国地方金融第二十八次论坛的成果汇编,分“专家解读篇”“高质量发展篇”“党建融合篇”“乡村普惠篇”“数字科技篇”“风控治理篇”“转型创新篇”七部分,重点探讨了“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路径”“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筑牢行稳致远根本保障”“厚植根魂扬优势党建赋能普新篇”“推动金融与科技有机融合谱写数字金融大文章”“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打造绿色投资闭环”“立足本土奋力写好金融服务文章”“发挥地方银行独特优势助力民营经济向新而行”等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张宏伟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F832-39 68 0 荐购
1128 金融结构演化与企业融资选择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从金融结构演化到金融资产供需的理论评述,中国金融结构的演化趋势分析:多维度视角,金融结构演化视角下的金融资产供给问题分析,金融结构演化特征与企业融资选择分析,企业融资选择的双边匹配机制设计,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陈余磊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F832.1 69 0 荐购
1129 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理论、实践与政策 本书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深入剖析科技金融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书中并未简单套用西方科技金融理论,而是基于中国制度优势与实践经验,提出“政府协同资源作用”“政策工具非常态化”等原创观点,凸显了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的独特逻辑。全书以科技、金融、产业三者的互动关系为理论内核,构建了“规律认知—历史演进—现状分析—国际比较—政策设计”的完整逻辑链条。理论篇从新形势、新要求切入,明确提出科技金融需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国家需求,体现了研究定位的前瞻性。 张俊芳等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F832.1 68 0 荐购
1130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银行企业网站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 本书聚焦于企业网站中身份的话语建构,回顾现有身份话语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中美银行企业网站为研究对象,综合语用身份理论、企业沟通理论等建构了适用于考察企业网站身份话语建构的研究框架,对比中美两国企业网站身份的话语建构异同并探讨文化语境对其影响。并结合相关跨文化理论对两国企业网站身份话语策略的异同性进行了阐释,同时为提升中国企业网站外宣身份话语建构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提供了参考借鉴。研究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建构了适用于考察企业网站身份话语建构的研究框架,体现了理论突破性。对企业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和商务英语教学层面都有借鉴意义。 程霞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F832.2 58 0 荐购
1131 碳金融时代:碳交易的发展与机遇 本书系统回顾了全球和中国碳金融和碳市场的发展进程、面临的挑战和碳减排未来的技术潜力及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碳市场参与机构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最后,本书提出了碳金融和碳市场未来发展的政策启示,为建立统一的全球碳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胡宇晨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832.2 98 0 荐购
1132 中央对手清算:理论发展和中国实践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中央对手清算的理论发展共包含六章,梳理分析了中央对手清算的概念、发展脉络、关键法律规制、核心风险管理职能和国际发展趋势等,并开展了理论基础探讨。下篇中央对手清算的中国实践共十章,阐述我国中央对手方在场外市场快速发展、法律制度基础日益完善的积极发展成果,重点展现我国唯一场外中央对手方——上海清算所在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国际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对我国中央对手清算在场外市场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展望了广阔发展前景。 马贱阳编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F832.2 98 0 荐购
1133 农户创业与金融服务创新的协同机理及有效性测度 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相关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农户创业、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协同三大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本文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在充分认识二者协同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均衡分析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在理论框架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户创业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协同的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厘清了二者有效协同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约束;综合运用双元Probit法、工具变量法并通过对创业农户传统金融服务供求关系的检验,验证农户创业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协调的合理性;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创业与金融服务创新的相互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判断二者协同的有效性;运用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分位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供求两端绩效的影响,全方位地检验二者协同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结合中国现实国情,从鼓励农户创业、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以及促进二者有效协同三个维度出发,从政府支持和市场激励两种手段协调配合的层面提出促进农户创业与农村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协同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张梓榆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832.35 78 0 荐购
1134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社会资本变迁、成员异质性为视角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及问题分析。系统回顾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特征及经验教训;重点对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社会资本变迁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影响。构建社会资本分析的理论框架,系统总结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特征,分析我国社会资本变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生成与运行的影响,揭示社会资本对合作金融的核心作用,进而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困境提供了社会资本角度的解释。三是成员异质性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影响。成员异质性是农村合作金融异化的主要原因,对成员异质性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刻画成员异质性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治理和合作行为的演化过程,为探索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路径提供了更清晰的微观视角。四是多种形式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路径的典型案例。对项目组实地调研的三个农村合作金融典型案例展开剖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本项目研究结论提供经验证据。五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未来发展,应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方向,顺应社会资本重 付琼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832.35 88 0 荐购
1135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理论、模式与监管,以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路径。在第一章中,我们详细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和数字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种模式以及相应的风控和监管措施,展现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三章全面介绍了乡村振兴的内涵、战略政策、意义重点、运行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使读者对乡村振兴有更深入的了解。第四章则着重介绍了乡村振兴的实践,包括体系建设、规划方法、实施路径以及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第五章进一步探讨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发展背景、理论支撑、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耦合性、减贫逻辑以及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分析,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最后,第六章详细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包括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以及典型案例,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严翠玲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F832.35-39 66 0 荐购
1136 中国典当业监管制度研究 本书以中国典当业监管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法解释学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法等开展典当业监管制度完善的原因、路径的分析。首先,探讨典当业监管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法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以及典当业监管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现存的典当业监管制度的问题进行检视,着重探析在监管立法、司法实践、执法操作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再次,开展典当业监管制度域内外比较研究,明确根据中国实情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明确中国典当业监管制度的完善路径。 陈敬之,王影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832.38 78 0 荐购
1137 贷款中介健康发展研究 本书全书共分六章,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文献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聚焦于不法贷款中介乱象,分析其表现形式、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以及监管当局的专项治理措施。第三章对贷款中介进行了概述,包括定义、分类、必要性、功能及服务类型。第四章从市场需求、供给、业务模式及监管政策等方面阐述了贷款中介的发展概况。第五章对比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的贷款中介监管政策,为我国监管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参考。第六章则从政策层面出发提出了政策建议,从发展自身角度,探讨了贷款中介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彭爱美,林锋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F832.4 58 0 荐购
1138 中国PPP新机制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 本书分为总报告、PPP新机制应用研究报告和PPP存量项目专题研究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紧扣PPP新机制政策要求,结合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系统分析了全国PPP项目的发展现状,重点从区域分布、行业结构和运作模式等维度对中标项目进行深度剖析;PPP新机制应用研究报告系统剖析了PPP新机制在项目全流程管理中的创新实践,重点研究了新机制在政府债务管理、投融资、商业模式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突破,并针对政策过渡期提出差异化管理方案,为项目规范实施与风险防控提供决策参考;PPP存量项目专题研究报告围绕PPP新机制下存量项目的核心问题,从履约管理和应急管理切入,重点探讨再融资创新、协议优化及退出机制等关键环节,提出合同完善、收益调整和监管强化等操作性建议,为存量项目平稳过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聚焦隐性债务防控与纠纷化解机制,为项目风险管控和争议处置提供实践指引。 马海涛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832.48 158 0 荐购
1139 优化营商环境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大概阐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理论定义营商环境,探讨其对经济要素吸引力、资源配置力、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强调其重要性。梳理国内外营商环境理论演进,聚焦中国特别是近年来的实践探索。选取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分析改革经验和策略。阐述评价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和比较分析,提出优化建议。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创新力度、健全工作机制、落细落实举措等建议,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该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理论与实践,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周玲著 研究出版社 F832.48 68 0 荐购
1140 外部冲击下中国主要金融市场稳定性研究: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视角 本书聚焦于外部冲击下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问题。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显著增加,多样化的外部冲击对我国日益开放的金融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面临新的考验。本书从资本流动渠道、情绪传导渠道和信息传播渠道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外部冲击对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外部冲击指标体系,并结合多种复杂网络模型,深入研究了外部冲击下汇市、股市和债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增强金融系统抗冲击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王怡,张仟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F832.5 88 0 荐购
页码:57/166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