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1 |
|
中医药学基础:第5版 |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中医学基础理论, 中篇介绍了中药的常识与基础理论, 下篇介绍了方剂学基础理论。在本版教材每章篇首“学习目标”处, 将课程思政目标纳入其中。并新增“知识拓展”“思考题”“重点小结”等部分内容,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使用。 |
周蓓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R2 |
79 |
0 |
荐购
|
| 1142 |
|
江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供需状况研究 |
本书从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内涵及其行业构成研究出发, 确定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状况指标及调查对象, 明确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分析指标及样本选择, 对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需求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同时, 对江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环境, 特别是经济社会环境、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及中医药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明确江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章德林, 王军永, 王素珍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 |
70 |
0 |
荐购
|
| 1143 |
|
中医学 |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总论, 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和体系结构,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的伟大成就,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篇主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原则、方药及针灸。下篇为中医疾病诊疗, 全部为中医优势病种, 涵盖内科 (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和营养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外科、妇科、儿科、男科、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肿瘤、急诊危重病等各科共计69个优势病种。 |
王琦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 |
79 |
0 |
荐购
|
| 1144 |
|
中西医英语阅读教程:6 |
本书基于泛读教学模式, 更新医学界最新原版文献, 调整练习设计, 将各类医学英语词汇、术语融入素材, 在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医学专业文献能力的同时, 拓宽专业知识, 为将来从事医疗服务和学术交流奠定良好的医学英语基础。本书特色为含有中医方面的文章, 强调中西医结合, 也对中西医在诊治上的特色进行对比, 在满足西医类医学院校教学的同时, 也可以满足中医药类医学院校的教学需求。 |
余静, 何燕, 韩露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R2-031 |
58 |
0 |
荐购
|
| 1145 |
|
中西医英语阅读教程:4 |
本书基于泛读教学模式, 更新医学界最新原版文献, 调整练习设计, 将各类医学英语词汇、术语融入素材, 在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医学专业文献能力的同时, 拓宽专业知识, 为将来从事医疗服务和学术交流奠定良好的医学英语基础。本书特色为含有中医方面的文章, 强调中西医结合, 也对中西医在诊治上的特色进行对比, 在满足西医类医学院校教学的同时, 也可以满足中医药类医学院校的教学需求。 |
万莉莉, 周榕, 陈骥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R2-031 |
58 |
0 |
荐购
|
| 1146 |
|
中医药文化选读:汉英对照 |
本书分单元对中国医药名家传记、医药经典要辑、传统文化与医药、医德药德经典、医药制度文化、涉医涉药文学原典进行中英文对照节选, 引领学生原汁原味读原典。通过中英文对照的方式, 该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中医药文化的中文解读, 还为读者提供了英文对照,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的英文表达。 |
章梁, 谢文兴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R2-05 |
48 |
0 |
荐购
|
| 1147 |
|
逆转炎性体质 终结寒湿痰瘀 |
本书作者为中医医生, 书中结合其近2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 解析了六大体质的成因及症状, 详细描述了各个体质的特征, 帮助读者判断自己的体质, 并从生活习惯、运动建议、饮食保健、中药调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法, 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改善体质, 从根本上找回健康与活力, 减少生病及药物治疗, 拥有健康生活。书中提供的量表与描述, 以及舌象判读方法, 可以帮助读者判断自身体质, 再从中药、针灸、运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等方面提供调理和改善建议, 使读者减少生病及药物治疗, 拥有健康生活。 |
陈俊如著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R212 |
58 |
0 |
荐购
|
| 1148 |
|
老祖宗传下来不生病的智慧 |
本书是一部后疫情时代利用自查和预防进行全方位保养的健康养生指南。本书通过解读古人传授下来的“健康生命密码”, 介绍疾病从何而来, 引导大众如何对症下药,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动手调理好身体。后疫情时代,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个人健康管理策略必将从“头痛医头”“病来用药”向“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转变。 |
张灿著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12 |
58 |
0 |
荐购
|
| 1149 |
|
六字诀应用与研究 |
本书共分3章, 分别为“导论”“六字诀主要功法套路”“六字诀临床应用”。全书对六字诀的历史渊源、功法特点、现代研究、主要功法套路、临床应用等做了全面系统的阐释, 有助于研究者和习练者更好地了解六字诀。本书对六字诀的渊源、流派、版本进行整理和挖掘; 对现存的功法的技术进行筛选, 从而挑选出对大众健康有益的六字诀功法, 从而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刘晓丹, 王振伟, 吴卫兵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R214 |
48 |
0 |
荐购
|
| 1150 |
|
黄帝外经 |
本书是黄帝、岐伯与二十五位大臣在“宫廷外”探讨养生修真和中医学的专著。书中运用阴阳五行的哲理, 畅论了顺逆、天癸、月经、子嗣、寿天、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六气、八风、伤寒、春温、移寒、善养、寒热等, 重点对养生和五行理论以及临证应用进行了阐发, 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 肺金篇、肝木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 所有可能发生的天、地、人之间的互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 |
(清) 陈士铎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2 |
58 |
0 |
荐购
|
| 1151 |
|
《伤寒论》方 |
本书特选取《伤寒论》中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且从古至今研究深入的6首脾胃病名方作为研究对象, 以时间为序, 从古到今整理中医药典籍及非医药典籍中的经典名方内容, 考证关键信息, 系统梳理经典名方的古代临床应用的变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考证精神, 尊古而不泥古, 正视经典名方的历史沿革, 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认识经典名方中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煎煮法等关键共性问题, 为脾胃病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同时梳理经典名方的学术史, 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并得出结论。 |
罗彦慧, 郎燕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22.29 |
70 |
0 |
荐购
|
| 1152 |
|
黑膏药最新制作技术 |
本书主要内容为黑膏药传统与最新现代制作技术, 其编排按照历史沿革、膏药分类、吸收机理、场所器材、处方结构、基质研究、制作工艺、质控标准、存在问题、现代改进、使用注意及商业之路的顺序进行编写, 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
刘明乐, 皮红林, 李克荣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R244.9 |
69 |
0 |
荐购
|
| 1153 |
|
针医百论:第2版 |
本书共分针灸理论、针灸技术、针灸临床、针灸效应四部分, 总计100论。主要论述经络与腧穴起源的先后、腧穴配伍规律、腧穴配伍效应、疾病选穴规律等理论内容, 其中本书对各种特定穴的配伍都做了详尽的描述, 介绍了相关针灸技术, 并且对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机制及动物实验等内容进行论述。 |
周丹, 赵树明主编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R245 |
58 |
0 |
荐购
|
| 1154 |
|
单双穴特效疗法 |
本书共分三章, 第一章为读者提供了穴位的基础知识, 以及穴位对缓解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作用, 同时介绍了科学选穴的原则, 让读者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穴位。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单个穴位进行治疗, 强调了单穴疗法的简便性和有效性。第三章则探讨了两个穴位组合使用时的增效作用, 突出了穴位搭配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李哲编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45.9 |
25 |
0 |
荐购
|
| 1155 |
|
针灸临证实录 |
本书稿分为特色技术篇、思辨新探篇、临证精要篇、薪火传承篇4个篇章, 详细介绍了特色针灸技术, 并记录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案例, 每一个案例都配以详尽的病情描述、诊断思路、治疗方案及疗效反馈。书稿深入地剖析了部分治疗过程中的挑战与反思, 以及学术理论上的思辨, 可为针灸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此外, 书稿还围绕针灸作用机制、穴位特异性、针刺手法创新等课题展开论述, 旨在提供多视角、多维度的学习路径, 促进针灸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
陈宏伟主编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46 |
120 |
0 |
荐购
|
| 1156 |
|
中国膳食与养生研究 |
本书针对中国膳食与养生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概述了中国饮食的传统模式以及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的模板, 然后分析了食物与人体免疫力、营养素与消化吸收以及营养学观念的转变, 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与膳食改革以及不同群体的食疗养生, 最后重点对安顺地方特色菜肴进行详细的介绍和举例。 |
汪妮妮, 陆青著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47.1 |
80 |
0 |
荐购
|
| 1157 |
|
训法规正 |
本书主要内容介绍了杨言三对《内经》五运六气的认识, 以医易同源说、五行阴阳分卦论、遂年主气歌、遂年客气歌、察天干地支以治病说、六气辨、五运六气辨、六气玄机、每岁大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图说、五运总论、六气交节等篇介绍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基本理论, 强调气候变化规律与疾病的关系特点。总结并提出了疫病 (热症) 初起宜升散、清解, 病疫日久, 神昏若死, 脉大而有力者宜攻下, 小而无力者宜清补的治疗原则。介绍了水洗疗法--疫症高热用水洗 (物理降温) 的辅助治疗方法;强调疫病伏热, 俱忌温补等观点。 |
周自立, 罗熙林, 唐林主编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49 |
48 |
0 |
荐购
|
| 1158 |
|
彭荣琛中医临证体悟十讲 |
本书以十讲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医临证的精髓和体悟。从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 从疾病诊断到治疗方案, 彭荣琛先生都一一细致剖析, 并结合自身多年经验, 分享了诸多宝贵的医案和心得。全书文字通俗易懂, 内容丰富实用, 对于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 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读物。 |
彭荣琛著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R249.7 |
59 |
0 |
荐购
|
| 1159 |
|
仁心妙术:罗忠义经典医案精选 |
本书由其学生搜集整理罗老多年行医的经典案例甄选汇集而成, 并经罗老亲自批改, 涉及内科、妇科、皮肤科等多科系疾病, 成书共10章, 174篇, 近20万字, 旨在撷取中医精粹, 传承名老中医经验, 以供同道及后辈交流借鉴, 亦彰中医之妙验。 |
罗忠义, 王蒲宁主编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49.7 |
128 |
0 |
荐购
|
| 1160 |
|
脉生痰核论 |
本书籍系统介绍“脉生痰核论”的理论基础、古今源流、病理机制、治法核心及创新观点; 介绍了痰核的传变规律, 并分别详述了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病机特点以及遣方用药的经验, 介绍书中方药治疗其他内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总结宿痰所致全身其他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经验; 并介绍日常饮食调护内容。本书籍将系统总结并详细介绍作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辨证用药特点与治疗特色。此外, 书中附有试用“汤液经法图”解析《辅行诀》五脏补泻诸汤“用药制方之法”, 为探索中医制方奥秘投石问路。 |
吴圣贤编著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R255.8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