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1 |
|
董作宾《甲骨丛编 (第一集)》校读 |
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图版: 对甲骨摹本图版的整理, 包括甲骨的原文摹写本、释文摹本、拓本, 三位一体, 图版总计约3000幅。因书稿中的摹写本材料来源均为早期甲骨著录, 历经70余年甲骨学的发展与研究, 大部分的甲骨材料都已经重新整理或研究过。为了便于读者的利用与研究, 整理本从《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等大型汇编著录工具书中, 将书稿中列举的每版甲骨摹本对应的甲骨拓本都尽可能地查找出来, 将摹本与拓本的图版并列展现, 若学界对某片甲骨有最新缀合研究也一并展现缀合图版。 |
胡辉平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K877.14 |
240 |
0 |
荐购
|
| 1282 |
|
雪屐寻碑录 |
本书十六卷附一卷, 为清代宗室学者盛昱( 1850-1899) 所辑金石文献汇编。全书以盛昱晚年于北京及近郊寻访、拓制清代碑刻为基础, 收录自崇德至光绪年间满洲贵族及八旗子弟墓碑、诰命、谕祭文等, 内容涵盖八旗世系、典章制度、人物传记等, 堪称清代八旗文献集成。盛昱系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后裔, 其广觅拓工, 遍访京畿碑刻, 积拓本万余件。其逝世后, 原拓散佚, 仅存副本由表弟杨钟羲整理编次, 并据盛昱词作“年年雪屐寻碑”定名。 |
(清) 爱新觉罗·盛昱编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K877.2 |
305 |
0 |
荐购
|
| 1283 |
|
茅山碑刻 |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及图录, 上编为碑刻目录, 汇集自秦以后历代茅山碑刻资料, 在碑目后大多附有题记等, 收集资料齐全, 其中大部分资料采自文献, 还有一些是新发现的碑刻考证资料。在每条碑目下, 列有撰者、书者的姓名, 碑文出处、立碑时间等, 具有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下编汇集了作者对茅山部分名碑的考述性质的文章。在考述文章中, 既有对碑刻书法艺术的探析, 也有对于碑刻历史的溯源。 |
陈世华著 |
南京出版社 |
K877.42 |
90 |
0 |
荐购
|
| 1284 |
|
锲镂集:台州历代墓志选录 |
本书内容涵盖了台州地区180余位历史人物的墓志铭, 其中包括南宋著名诗人、宰辅王之望, 《诸蕃志》的作者赵汝适, 还有元代方国珍, 状元秦鸣雷等, 墓志的撰文者不乏有朱熹、叶适、宋濂等当时的书法大家和文人, 书稿对台州地方史料的研究是一种补充与解读, 同时对了解台州地方的历史人文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
何薇薇著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K877.45 |
180 |
0 |
荐购
|
| 1285 |
|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个案研究 |
本书探讨了秦汉简牍中的“刺类文书”和杮文书。“刺类文书”方面, 重点考察了名刺的产生时间、谒的来源、爵里刺存在的例证, 并按照文书集成的理论和方法, 对以“刺”为名的9种文书进行了新的归类和命名。杮文书方面, 讨论了文书杮的尺寸、材质及判别方法, 归纳了杮文书涉及的具体文书类别, 并以附表的形式, 对《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地湾汉简》《居延汉简》四批材料中收录的杮片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
刘国庆著 |
上海三联书店 |
K877.54 |
98 |
0 |
荐购
|
| 1286 |
|
赤峰宁城小塘山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
本书是对小塘山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首次全面总结。遗址内部发现了一条龙制陶流程, 对于进一步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小塘土沟村南约300米处。2021-2022年, 为了配合508国道工程建设,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宁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对小塘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目前发掘已结束。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房址50余座、窖穴与灰坑30余座、墓葬7座, 及城门、马面等, 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蚌器等各类器物标本1000余件。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K878.05 |
258 |
0 |
荐购
|
| 1287 |
|
档纪:红色沂蒙 |
本书以档案资料为依托, 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讲述沂蒙地区革命星火的传播、党的组织建设、党领导沂蒙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建设革命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大生产运动、全力拥军支前、发展红色文化的历史故事, 以及伟人将帅情系沂蒙, 领导指挥沂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斗经历, 旨在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 传承沂蒙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 |
临沂市档案馆编 |
济南出版社 |
K878.2 |
68 |
0 |
荐购
|
| 1288 |
|
敦煌莫高窟中唐时期毗沙门天王服饰研究 |
本书聚焦于中唐时期出现的毗沙门天王造像, 这些造像以其鲜明的异域风格、立体的五官刻画以及丰富的服饰纹样, 与中国传统的造像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不仅是唐代敦煌地区开放性文化交流的实证, 也展示了当地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多元性。本书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综合分析, 专注于探讨敦煌莫高窟中唐时期毗沙门天王服饰的样式变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
董昳云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79.414 |
198 |
0 |
荐购
|
| 1289 |
|
汉代画像石纹样:第一辑 |
本书对汉代画像石的内涵特点、性质特征和审美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梳理, 细致阐述相关图像和纹样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特色。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祠堂等丧葬礼制性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自产生以来以刻画精美, 构图新颖、题材丰富等风格特征而为人熟知, 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宝贵的艺术结晶, 更与商周青铜器、南北朝石窟艺术等一样, 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汉代画像石涉及范围广泛, 并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历经种种演变, 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 |
贾玺增主编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K879.422 |
98 |
0 |
荐购
|
| 1290 |
|
礼记通释 |
本书据温州市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影印。戴礼以为“欲救末流之弊, 必自学《礼》始”。在撰成《大戴礼记集注》后, 遍考诸家说礼之言, 经十余载刻苦钻研, 终成《礼记通释》一部。该书为戴礼毕生精力所萃之巨著, 博观约取, 折中至当。“遵汉儒解诂, 只取贯通; 仿唐人义疏, 不资辩难。”( 戴礼《自叙》) 是书解经, 先引郑注、孔疏, 旁征宋元以来诸家, 后以“礼案”通释经义。陈衍言“礼素服膺程朱之学, 治经用宋法, 根据义理, 多采宋元名家之说”。观书中引吕大临、朱熹、戴溪、陈澔之说, 实为确论。 |
戴礼撰 |
中华书局 |
K892.9 |
780 |
0 |
荐购
|
| 1291 |
|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
本书中内容包括宫廷与民间祭祀的多种仪式, 如朝祭、夕祭、祭天等。为使其信仰习俗能保留久远, 乾隆帝特敕庄亲王等人, 将满族各种祭祀仪式、祝辞进行收集、诠释、整理, 详细考订, 汇编成文, 并将祭祀中使用的祭器等绘成图画, 于乾隆十二年 (1747年) 成书。乾隆帝钦定书名, 为之作序, 用满文印刷出版。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 大学士阿桂、于敏中奉谕旨将其译成汉文, 四十五年收入《四库全书》。 |
(清) 爱新觉罗·胤禄等修纂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K892.98 |
125 |
0 |
荐购
|
| 1292 |
|
新时代地方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优化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中国地理科学类专业改革时代背景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新时代“四新”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地理科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 OBE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地理科学类各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深化科教产教融合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培养地理科学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卢远 ... [等] 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K90 |
48 |
0 |
荐购
|
| 1293 |
|
吉林舆地略 |
本书为吉林将军咨送会典馆之作。光绪吉林舆地略按地名列目次, 分述沿革疆域、山镇、水道、乡镇、职官、驿站各类情况。上卷包括吉林统部、宁古塔城; 三姓城(富克锦附)、珲春城、吉林府、伊通州 (磨盘山州同附)、敦化县。下卷包括长春府、农安县、伯都讷厅 (伯都讷城附)、宾州厅 (阿勒楚喀城附)、五常等。藏于吉林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 |
(清) 杨同桂等纂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K923.4 |
75 |
0 |
荐购
|
| 1294 |
|
吉林地理记要 |
本书以简明体例记述了清末民初吉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 主要内容包括: (1) 行政沿革: 梳理吉林府、县建置历史及疆域变迁; (2) 山川地貌: 记载长白山、松花江等主要山川水系; (3) 物产经济: 详述矿产 (如金、煤)、林业、农业等资源分布; (4) 交通边防: 标注驿道、商路及中俄边境要地; (5) 民族风俗: 涉及满、汉等民族聚居与社会习俗。 |
(清) 魏声龢编撰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K923.4 |
78 |
0 |
荐购
|
| 1295 |
|
山阳志:1990-2009 |
本书内容: 山阳镇位于金山区东南部, 是区治所在地。境内地势平坦, 气候宜人。山阳历史悠久, 早再春秋战国前就有先民聚集, 有戚家墩、南阳港和柘山等古文化遗址。送审稿记载的历史, 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山阳发展日新月异时期的这段非凡的历史, 该志将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了解、研究山阳提供基本资料, 也为编纂各类志书积累丰厚史料。 |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志》编纂委员会编 |
方志出版社 |
K925.15 |
188 |
0 |
荐购
|
| 1296 |
|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 |
本书以古籍史料、地方志书、民间文献为基础, 结合实地调查、口述访谈等, 对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地名遗产现状及其遗产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 同时探讨大运河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在研究资料上, 全面搜集整理各类文献中所涉大运河聊城段地名资料; 在研究方法上, 利用文化地理学的方法, 同时结合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 在研究内容上, 系统梳理和总结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形成与发展脉络, 在类型学视野下对其进行空间上的“区域性”考察与时间上的“长时段”考察, 实现对地名文化的整体史研究; 在传承发展上, 为大运河地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
周嘉, 布乃静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925.23 |
128 |
0 |
荐购
|
| 1297 |
|
泰安市乡镇概览:2016-2020 |
本书是一部详尽记述泰安市乡镇街道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资料工具书。该志书旨在全面、系统、翔实地载录泰安市乡镇在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期间历史发展和进程,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研究泰安市乡镇情况提供基本资料, 也为编纂各类志书积累丰厚史料。 |
中共泰安市委党史研究院, 泰安市地方史志研究院编 |
方志出版社 |
K925.25 |
369 |
0 |
荐购
|
| 1298 |
|
城东街道志 |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城东街道发展历史的资料性著述, 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更是记述城东街道文化的志书。本书分为街道概览、产业经济、教卫文体、街道建设、和谐街道、红色记忆、民俗风情、人物等章节, 着重展示了城东街道人民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创新拼搏, 街道经济快速发展, 街道建设日新月异, 人民生活富裕美满, 生态环境优美的成果。 |
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志编纂委员会编 |
南京出版社 |
K925.35 |
168 |
0 |
荐购
|
| 1299 |
|
美丽城厢:城厢区地情资料 |
本书共设7篇: 地理篇、新城篇、历史篇、文化篇、旅游篇、工业篇特产篇。从不同角度介绍城厢的地形地势、历史人文、物候特产、时代风貌: 它是东南要塞, 闽中通衢; 它有着大气的山水格局, 美丽风光, 人杰地灵, 是文献名邦、旅游胜地; 它曾经历沧海桑田, 史耀中华, 而今鲲鹏展翅, 换发勃勃生机; 它沃土厚藏, 是花果之乡。向世人展示了城厢灿烂的历史, 也展望了美好未来。 |
中共莆田市城厢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 |
德宏民族出版社 |
K925.74 |
95 |
0 |
荐购
|
| 1300 |
|
小河淌水 |
本书是一本文化散文, 作者以体验式的手法, 新颖独特的视觉, 温润淡雅、鲜活有味的笔触, 明白晓畅地写出了在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念、所感所想。其中, 围绕承载了几代人情感记忆与心灵慰藉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历史人文、风情故事等展开, 重点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弥渡民歌、赶花街唱折子戏, 名闻遐迩、影响力广泛的弥渡花灯, 历史文化的根脉与维系, 古街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 舌尖上的乡愁--弥渡美食, 世外桃源务本村, 别具魅力的红岩, 文化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书写。视野开阔, 内涵丰富, 文笔优美, 饱含深情与真情。是一本发现弥渡, 了解弥渡, 爱上弥渡的好书, 值得细细品味。 |
陈泽著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K927.44 |
4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