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5期2094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321 针灸资生经 本书为宋代王执中所著, 分为七卷, 系王氏广泛采集《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宋代以前的针灸文献, 加之个人见解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本书既有引录医著原文, 又有撰者注文; 既有理论探讨, 又有临床实践; 资料丰富, 图文并茂; 既总结了宋以前的针灸腧穴学和灸法学成就, 又为后世针灸腧穴学和灸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针灸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了后世针灸腧穴学和灸法学的发展, 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宋) 王执中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45 28 0 荐购
1322 针经指南 本书共收录窦汉卿针灸论著十二篇, 即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气血问答、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流注八穴序、补泻法、夫妇配合、古法流注、杂忌法。虽然字数不多, 但是内容丰富, 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腧穴、针刺方法、得气和针刺宜忌等做了重要阐述, 在针灸学术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元) 窦汉卿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45-62 15 0 荐购
1323 备急灸法 本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治疗心痛、牙痛、痈疽等22种急性病证的灸治方法, 书中还附简明图说。其灸法处方均出自历代名医之手, 为后世了解和研究这些医家提供了宝贵线索。淳祐五年 (1245年) 孙炬卿附加《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 仍以《备急灸法》为名, 重刊传世。《骑竹马灸法》主要介绍骑竹马灸的操作。《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 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1890) 本为底本进行校注。 (南宋) 闻人耆年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45.8 20 0 荐购
1324 管氏针灸临床治验 本书共八章, 第一章概述管氏针灸传承脉络与学术思想, 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管氏针灸特色疗法与配穴处方特色, 第四章介绍了管氏针灸特殊诊疗技术规范,第五章介绍了管氏特殊针法的临床治疗病案, 第六章介绍了管氏特殊针法针灸配穴经验发挥, 第七章则是管氏针灸临床论文选, 第八章为工作室部分传承人学习管氏针灸的感悟。本书是管老结合自身多年针灸治疗多发病、疑难病临床经验, 发扬管氏针灸治疗经验的集合著作。 李莉, 管遵惠, 王苏娜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46 49 0 荐购
1325 马王堆导引术 本书的功法动作选取了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17个动作。整套动作柔和缓慢, 舒展连绵, 形意相随, 典雅柔美。其集历史功法之精华, 融入现代相关学科理论,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本书预备势、十二个式子和收势, 以及马王堆导引术的呼吸要求、学习建议以及马王堆导引术意念流注路线等独特板块。本书中英对照、图文结合的形式, 从功法源流、特点、技术要领等方面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在倡导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 本书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孙佐枫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R247.4 29 0 荐购
1326 辨证录:中医方剂精选 本书共14卷, 包括内、外、妇等各科病证, 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 76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 并说明方药作用及配伍关系。 (清) 陈士铎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9.49 58 0 荐购
1327 李学麟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撷萃 本书是福建省名老中医李学麟教授的学术经验集萃, 详细介绍了李学麟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及在内科、儿科等方面的临床治疗经验, 阐述了李学麟教授对每一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诊疗经验, 并以验案选析; 同时介绍了李学麟教授经验方的临床应用以及经典经方、时方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学习借鉴。 赖长沙主编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9.7 88 0 荐购
1328 齐昌菊名中医学术经验集 本书介绍了齐昌菊教授的诊疗理念与学术经验, 强调平衡协调、养治结合、调心为重、病证辨识及针药并用的原则。书中分享了冬病夏治、远近取穴和注重督脉等临床经验, 并通过具体医案展示了针药并用在痛证、妇科病、慢性病、皮肤病及情绪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特别介绍了齐氏一针疗法、平衡针法和巨刺针法等实用技术, 以及齐教授的医话, 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独特优势, 是中医药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宝贵资源。此外, 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以供学习参考。 齐昌菊, 葛谈主编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R249.7 89 0 荐购
1329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扬荣学术精要:肾病篇 本书为陈扬荣教授从医、执教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总结。全书内容: 学术思想多为陈老亲笔遗墨, 其学术思想与临床融为一体, 善于从临床中总结出规律并加以阐述, 再用以指导临床。临床验案主要为陈老临床诊治的具体病案或由侍诊者笔记与收集的病案整理而成, 体现了陈老独特的辨治思路和遣方用药特点。学术传承为陈杨荣教授学术传承部分, 包括陈老及其传承工作室成员的的学术论文精选。 朱为坤, 鲁玉辉主编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9.7 68 0 荐购
1330 浙派中医内科学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总论”分为概论 (包括浙派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浙派中医内科学学术发展源流; 浙派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特点) 和浙派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 (包括浙派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中医内科疾病的辨治原则), 重点突出浙派中医的学术特色和思维方法。“各论”分为木系--肝与胆系病证、火系--心与小肠系病证、土系--脾与胃系病证、金系--肺与大肠系病证、水系--肾与膀胱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七大类疾病, 汇集了浙派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突出了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思维和方法。 夏永良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5 98 0 荐购
1331 杂病治疗大法 本书专述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氏论辩编写, 国医学院曾采为病理教本, 故又名病理学。共分二十二章, 其秩序仍依《金匮要略》原文, 并不增减一字。就仲圣原文, 分章标节, 提要钩元, 加列题名, 各章皆标症状、脉象、主治, 或脉证合参等, 以便览阅。采选各家注释, 对原文多有归纳整理。每方加药解一项, 既省翻阅本草之烦, 且易识仲圣用药之妙。后附特效医案, 遇有紧张及隐讳疑似之点, 悉为区别辨正, 或附以按语。 左季云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5 69 0 荐购
1332 《温病条辨》白话精解 本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 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 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 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 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 卷五为“解产难”, 卷六为“解儿难”, 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鲁?坪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4.2 78 0 荐购
1333 渝南心病医派临证心法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呈现心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与养生智慧。上篇·临床思想及医案聚焦胸痹、眩晕、心力衰竭、心悸, 从经典理论溯源到临床经验凝练, 涵盖急性心衰急救策略、心悸分型论治等实用内容, 突出辨证思维与经典活用。中篇·名医医论深挖“中西医汇通学派”源流, 解析张锡纯“衷中参西”思想, 提炼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衰的辨证用药规律, 并创新性提出“一气周流”治胸痹、冠心病PCI术后中医干预等现代方案, 辅以芪附消肿汤等经典方剂临床案例。下篇·医学科普立足大众健康, 详解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的中西医调护技巧, 普及冬病夏治、子午觉、节气养生等传统智慧, 并解析药对方剂, 助力家庭健康管理。 李芳琼 ... [等] 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6.2 58 0 荐购
1334 谈肾论治:从东汉到数字时代的孟河 本书论述了孟河医派形成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渊源, 提出“孟河医派的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葛洪医药的余绪。”介绍了其时代背景及对后世的影响, 介绍了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及临床特点, 与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学术渊源, 并分别介绍孟河医派对水肿、尿浊、淋证、癃闭、消渴、遗精、关格等疾病的论述, 解析巢氏、马氏、丁氏等诸多孟河医家治疗肾病特点。着重介绍叶景华作为孟河医派传人, 开创了沪上丸、散、膏、丹、酊等外治法治疗肾脏疾病的先河。最后论述了肾脏病的微观生物学基础和人工智能在诊治肾脏病中的实际应用。 米秀华编著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R256.5 138 0 荐购
1335 张良英妇科临证心悟 本书系统反映了由张良英教授创立的云南地方流派--张氏助孕安胎流派的学术特色和用药经验。 张良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71.1 79 0 荐购
1336 王昌俊辨治恶性肿瘤心得 本书深入整理王昌俊名中医历年发表学术文章、日常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病例讨论、临证师带徒情况, 总结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专业特色鲜明, 实为肿瘤专业的中西医同道提供良好实践案例。全书分为四章, 第一二章为王昌俊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常用治则治法, 第三章为本书重点, 系统介绍19种临床常见肿瘤的论治心得, 并附医案与点评。第四章介绍中医论治颇具特殊的肿瘤并发症论治心得。 林举择, 黄旭晖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73 39 0 荐购
1337 中医治疗不寐新论 本书中详细论述了脏腑功能、经络运行及营卫之气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通过对比古今生活方式, 本书揭示了现代生活中诸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及熬夜等不良习惯, 已经成为引发失眠的重要因素。然而, 这些表象背后的根本病机, 依然遵循着“阳不入阴, 神气不和”等中医理论。全书共九章, 内容涵盖不寐的总论、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辨证治疗、历代医家治疗特点、常用方药、体质、养生、特殊类型的中医治疗等。本书从理论阐述、治疗方法、方剂药物、针灸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并列举了古代医家及作者本人的经典医案。同时, 本书还介绍了养神、饮食调节、适量运动、中药足浴及改善睡眠环境等多种养生方法, 旨在指导读者通过调整不良生活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 魏肖禹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77.797 59 0 荐购
1338 中药学临床实践研究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重点探讨了常用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工艺及辨别方法等核心内容, 并结合临床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全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清晰的知识架构和通俗的语言表达, 全面展现了中医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与研究进展。 李玉 ... [等] 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R28 62 0 荐购
1339 本草药证原理 本书尊重《药物学讲义》原貌, 对中药 (本草) 的药性、功效、各家论述、宜忌、炮制等进行整理, 通过梳理、分类以进一步突出中药 (本草) 药性、功效与人体证候 (疾病表现) 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同时彰显中药 (本草) 中的哲学思想、理论基础、核心逻辑, 并结合各家之论、经典名方解析证-药关系, 更好呈现本草应用的要点和特色。通过整理发掘, 既致敬经典也为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孟仲三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8 48 0 荐购
1340 抗肿瘤药神经毒性中西医防治与康复 本书融汇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方灿途教授团队十余年在抗肿瘤药物相关神经毒性诊治的经验, 是化疗后快速康复理论的具体实践, 是方灿途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重要传承创新成果。该书从抗肿瘤治疗相关神经毒性基本概念、流行病学、中西医诊断思路、毫火针在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毒性治疗中的应用、抗肿瘤药物神经毒性患者的饮食建议, 到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毒性的典型病例及分析等, 有着多方面的内容, 并结合科室具体实践内容汇编成此书, 在其中提到了科室经验方、科室科研内容、快速康复具体实践等丰富的内容。 方灿途, 孟金成, 陈婷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R286.91 48 0 荐购
页码:67/90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