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5期2094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看, 这就是青年恩格斯! 本书由四大部分构成: 一、第一章至第三章, 青年恩格斯的文学之旅, 描述了青年恩格斯的文学观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历程, 进一步阐述这种转向体现在他对青年德意志的态度上, 基于此揭示恩格斯在文学创作和批判中所隐藏的思想底蕴; 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青年恩格斯在柏林时期的经历, 主要探讨了恩格斯在服兵役期间的现实经历和军事思想的萌芽, 以及作为一名哲学旁听生、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所做的哲学思考; 三、第六章至第八章, 阐述青年恩格斯如何一步步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分别探讨他对贫困问题的思考, 在曼彻斯特时期的现实经历以及由此走向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四、第九章, 回顾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和转变的历程, 探索其中的唯物史观萌芽. 李志主编 人民出版社 A722 78 0 荐购
2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生哲学 本书深入挖掘马克思与恩格斯著作中有关人生哲学的论述。从逻辑框架看, 开篇探讨人生的本质, 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塑造自身; 进而阐述人生的意义, 并非抽象的精神追求, 而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 接着剖析人生价值观, 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 倡导建立公平、正义, 符合人性发展的价值体系。本书结合社会现实, 从历史发展视角, 为读者呈现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生的多样可能。通过阅读本书, 读者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见解中汲取智慧, 重新审视自我人生, 思考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找准定位, 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郑庆生, 郑历兰著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A811.63 48 0 荐购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 本书包括: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道路、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内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A811.691 88 0 荐购
4 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导论 本书是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的入门参考书, 通过使用横跨这三个学科的方法, 阐明研究社会的经济学路径的基本原理。本书以“理性经济人”为核心, 探讨了“理性”“效率”等关键概念并澄清相关的误解, 进而提出对社会中的理性互动的解释, 重点分析了博弈论的基础形式及进阶主题。同时, 本书还讨论了社会规范如何影响理性行动、集体选择如何形成社会决策等问题, 充分展现了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的整合性学科路径对于理解个人理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美) 杰拉尔德·高斯, 约翰·思拉舍著 格致出版社 B 102 0 荐购
5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三十六辑 本书的主题文章来自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和广东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近代哲学与现象学--第六届全国近代哲学会议”。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 (原名“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 由倪梁康先生创建于2002年。在中心负责人倪梁康的引领下, 国内现象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钱捷、方向红、陈立胜、朱刚、张伟等) 汇聚于此, 在对经典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把现象学精神和方法与东方心性哲学传统相结合的共同研究方向, 从而使一种崭新的现象学流派--心性现象学--渐趋成形。本辑《评论》的主题是“现象学与近代哲学”, 就近代哲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 B-55 128 0 荐购
6 事件哲学:世界的逻辑演变考察 本书以考察传统逻辑中的存在论为起点, 指出既有逻辑体系是一种显值逻辑, 这种逻辑构造注定人们无法用之解释当前科学世界中的认知疑难。因而, 本书旨在构造一种能够涵盖隐值逻辑的事件哲学, 人们可以借之重新理解并推演与存在相关的基本科学概念。从隐值逻辑出发, 事件具有褶皱、分量、演进、坍缩、稳态、联络、逃逸、循环等形式, 这些形式贯穿并塑造一切存有。其最终结果是, 人在事件中被生成。 毕聪聪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B0 48 0 荐购
7 共同体与价值共识:基于马克思价值哲学的考察 本书聚焦“共同生存何以可能”的共在存在论命题、立足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基本视域, 在“共同体与价值”互释性的阐释视界内, 引入自然共同体-价值合一、理性共同体-价值分离和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的分析框架, 从共识型价值主体培育共识型价值视界开显、共识型价值情境构塑、价值共识论出场四个维度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基础构建的公共性理路。 马瑞科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B018 128 0 荐购
8 悖论阐释学 本书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中国传统“和而不同”哲学智慧的结合对文学阐释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悖论阐释学这一新命题。它梳理文学注释学、普遍阐释学、现象学阐释学、批判阐释学、后现代阐释学等文学阐释学的基本形态, 对哈贝马斯的审美规范性阐释学进行批判, 对卢曼的差异性交往的文艺理论展开讨论, 对赫勒的后现代阐释学进行仔细辨析, 从而对西方当代阐释学的悖论性呈现进行深刻揭示。通过批判性研究西方当代阐释学的悖论, 对新时代以来的中国阐释学的基本命题“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进行批判性对话, 在中西阐释学的视野中揭示所谓中国阐释学的内在悖论, 从而为文学阐释的悖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阐释的悖论孕育着悖论阐释学, 这种阐释学是文学性的阐释学, 是包含人的存在性限度与人类的历史性限度的阐释学, 是蕴含复杂性因素和丰富性意义的阐释学。 傅其林著 人民出版社 B089.2 66 0 荐购
9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本书分为16讲, 大致包含四个部分: 一、通过传统目录学的讲解, 说明传统中国的知识系统及演化, 然后按照经传、诸子、史籍、文集的顺序, 进入庞杂的知识传统内部; 二、佛教和道教的哲学史史料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不可绕过的一环; 三、宋代以后受佛道影响而衍生出的中国哲学, 在史料形式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四、对于研读中国哲学来说, 传统书籍编刻里的类书和丛书同样具有史料价值, 当然还包括出土文献以及域外新见史料。本书致力于帮助学生在基本了解传统知识系统的基础上, 有效找到分散在系统中的想要研读的史料, 因此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专门性。每一讲后附相关的研读材料, 针对性强, 便于学生理解和发散思维。 何俊编著 商务印书馆 B2 108 0 荐购
10 论语:汉语-豪萨语对照 本书是一部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豪萨语的双语对照书籍, 全书将《论语》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等20篇的每一条语录, 通过原文、现代文和豪萨语译文对照的体例统一编排, 结构简明清晰,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学习《论语》、了解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核心价值的宝贵平台。 刘丽编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B222.2 68 0 荐购
11 论语与书法 本书是著名演讲培训师马克老师十多年研习《论语》和书法的作品。本书从一万多字的《论语》中精心选取二十六句, 希冀以点带面, 总结《论语》之精神和整体轮廓。每一句《论语》句子下, 作者先从义理层面详细分析该语句的多层涵义, 尤其注重个人体悟, 以《论语》照应个人的真实生命, 这是孔曾思孟、程朱陆王以来儒家学问的正统解读方法; 其次, 作者从《论语》精神出发, 以《论语》为体, 以书法为用, 详细阐述该语句在书法上的启发和妙用, 将《论语》与书法融合无间, 相得益彰。本书实为近年来《论语》研习书籍中的独特之作, 甚见传统文化体用一源、蕴用于体的优秀尝试, 对广大《论语》学习者和书法爱好者, 必定大有启迪和裨益。 马复之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222.25 78 0 荐购
12 论语本解 本书对《论语》原文既有逐字逐句的注释和今译, 又有在此基础上所作的思想内容阐释; 既参考、吸收了前人的成果, 更有其个人的独立研究所得, 力求做到语言文字的解释与思想义理的辨析相结合, 思想义理的辨析与时代背景的考述相结合, 尽量对《论语》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 进而对孔子和《论语》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 故书名为《论语本解》。所谓“本解”, 即求其本义而解说之的意思, 揭示了本书的要旨。 孙钦善著 中华书局 B222.25 68 0 荐购
13 孟子学:第三辑 本书通过设定孟子与孟子学、经典研究、儒典讲义、孟府讲儒、学者访谈、文物撷英、圣迹人文等栏目, 广收海内外学界翘楚之佳作, 注重研究与普及并重, 以期推动孟子学研究, 彰显其当代价值与意义。专注孟子思想研究, 从孟子心性论、政治哲学、教育理念等多维度深入挖掘, 结合古今学术观点, 以严谨考证、新颖视角展现孟子学的深厚内涵与当代价值。 邹城博物馆组编 齐鲁书社 B222.55 88 0 荐购
14 诸真源流 本书摘选了黄帝《阴符经》、老子《道德经》《常清静经》、庄子《南华经》、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吕祖《道乡集》《百字碑》《指玄篇》、紫阳真人《悟真篇》等诸真著作中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经典句段, 包括道家注重身心统一和平衡, 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安宁是相辅相成的;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强调个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愈能力。通过修炼身心, 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能量和免疫力, 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更加注重自身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更加注重环保以及关注自然节气和饮食等方面; 强调身心的和谐与宁静, 注重内在精神的满足。 曾庆余著 华龄出版社 B223.05 68 0 荐购
15 庄子说 说庄子 本次出版的《庄子》外篇, 每篇设“题解”“庄子说”“简注”“今译”“说庄子”几个部分。“题解”是对整篇文章主旨的解读, 明篇名之要义。“庄子说”重点对原文点校。“简注”对字句的注音、解析, 除个别辨正外, 力求简明扼要, 不做旁征博引。“今译”是对原文的白话翻译。“说庄子”系统阐发作者的庄学研究成果和思想, 力求明庄子之心, 留时代印记。本书对《庄子》的解析深入浅出又入木三分, 文字顺畅干净, 适于轻松阅读, 对理解庄子的思想与文学价值极有帮助。 王景琳, 徐匋编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B223.55 89 0 荐购
16 渔樵问对:白话解读版 本书通过樵夫和渔夫对话的方式, 探讨社会、天地、人事、万物等主题, 并将其纳入易理范畴进行阐释, 展现了作者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 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宏观的哲学视野,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 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 万物之道备于身, 众妙之道备于神, 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北宋) 邵雍著 国文出版社 B244.31 45 0 荐购
17 天地清宁高下:象山心学发微 本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 研究和探讨陆九渊 (即陆象山) 心学思想的有关内容, 并对同时期的朱熹、二程、张载、王阳明等学者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取“先立其大”“发明本心”“辨志”“简易”“心即理”“存养”等六端, 以文献考据、文字训诂、寻幽探赜之法, 将象山因不自著书, 从而导致思想史上历来面目不清之处, 致条析而阐明, 予梳理而一贯。 吴哲著 东北大学出版社 B244.85 48 0 荐购
18 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主要介绍了王守仁 (王阳明) 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再现了他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 如何成为明朝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 是酱缸文化的最后一剂解药。王守仁 (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汉族, 幼名云, 字伯安, 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今属宁波余姚) 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 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 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 (阳明学), 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 立德、立言于一身, 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吴新华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B248.2 88 0 荐购
19 王阳明传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爬树史料和文献, 从明人的别集、总集、史志, 以及王阳明逸诗、逸文中, 全面还原了王阳明的生平行事与创作经历。这些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王阳明的《传习录》《大学问》中包含的哲学思想。 周月亮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B248.2 86 0 荐购
20 中国现代性的起点:戴震的新古典世界 本书以戴震为中心, 展开清代中期政治文化的相关论述, 以儒学士人与耶稣会士的斗争为主要线索, 解释戴震如何以理性主义的方式重构儒家经典与耶稣会士传入的数理天文学。康熙朝有系统、有目的地选择了耶稣会士送来的欧洲数理天文学, 在宫廷中形成一个科学派。科学派历经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斗争和雍正朝的贬斥, 最后在乾隆朝初年复兴。正是此时, 戴震的天文历算与经学方法为乾隆朝科学派提供了一种在儒学的符号系统内研究科学的可能, 有效地卸除了耶稣会士的文化威胁, 使西学产生了一种类似本土化的改变。这种对于儒家经典与科学知识的重构整合, 堪称中国现代性的起点, 在思想上启动了至今约250年的变动。 (美) 胡明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249.65 109 0 荐购
页码:1/90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