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5期19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21 供需与结构: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 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概念解析与现状分析、养老服务体系供需结构现状及其个案回顾、养老服务体系供需结构的实证分析、养老服务供需结构的供给主体分析、养老服务体系寻求供需结构平衡发展、供需平衡: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的逻辑等。 赵一红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D669.6 128 0 荐购
122 中国中老年人工作与家庭照顾角色研究 本书以承担工作和家庭照护双重责任的中国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使用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最新纵向数据, 分析中国中老年人平衡工作和家庭照护责任的现状、原因、后果, 希望达到减轻中老年人的工作与家庭照护负担, 优化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促进中国中老年人的工作与家庭平衡, 实现中老年人的全面、平等、均衡发展的研究目标。 叶菁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669.6 65 0 荐购
123 数字化时代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 本书共分为6章, 主要介绍了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描述、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因素解读路径、纾解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困境的因应策略等内容。 陈继著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D669.6 42 0 荐购
124 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金融观察与创新方略 本书系系作者获批2018年度“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 带领团队成员在湖北区域协同发展、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优势产业超常规发展、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领域所完成的系列研究成果。其阶段性成果和系列决策咨询报告得到了省部级领导批示, 为推动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许传华等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D676.3 99 0 荐购
125 空间视角下的县制:清代县级政区调整机制研究 本书以清代县级政区的调整过程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了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学科视角和方法, 揭示有清一代中国县级政区调整的时空格局, 梳理县级政区体系的总体演变脉络与规律, 分析县级政区调整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目标是丰富和完善历史政区地理的解释框架与理论建构, 促进政区研究实现古今无缝衔接。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 梳理清代县级政区调整的程序、主要模式与侧重, 分析县级政区调整的模式选择。(2) 选取典型案例, 剖析不同调整模式对县级政区层级规范、边界厘定、幅员塑造、行政中心定位等方面的作用机理。(3) 综合ArcGIS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 总结清代县级政区调整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4) 分析和总结县级政区设置与变动的影响因素。 赵逸才著 科学出版社 D691.2 98 0 荐购
126 秦汉时期郡县制的社会基础生成研究 本书探讨的学术问题是秦汉时期郡县制的社会基础是怎样生成的。为了让研究做到正本清源, 本书追溯了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比发现春秋时期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的一种形式, 走的是一条先国外后国内的中央集权道路。同时运用比较法, 深入分析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产生的文化基础, 进一步揭示了受学界长期忽视的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国家转型是中央集权军事国家转变为中央集权行政国家。此外, 本书还运用组织社会学理论揭示了郡县政府增税下, 汉代百姓的社会行为组织根源。并且揭示了古代中国郡县制组织与其塑造的乡土社会在结构上的高度契合性。经过分析, 书中得出了以下结论: 秦朝郡县制只有乡土社会的结构基础而无社会认同基础; 汉朝郡县制既有乡土社会的结构基础, 又有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同基础。 晏功明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D691.2 68 0 荐购
127 东南亚国家能力建设研究 本书除导论和结语外, 共分五章。导论的任务是说明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相关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基本框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第一章“国家能力、公共权威与族际整合的理论解析”。第二章“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基础与历程”的基本内容是: 东南亚国家的国家能力建设的基础来自于民族独立运动前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条件。第三章“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中政治吸纳能力与族际整合”的基本内容是: 政治吸纳能力是以公共性为价值取向的国家能力建设水平得以提升的政治基础等。 赵海英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733 78 0 荐购
128 全球中国: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探索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探讨了区域国别学的相关理论, 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必要性, 以及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科学定位、方法论创新和全球意义。第一部分“跨学科探索”收录了吴小安、谢湜和欧阳琳浩、梁永佳、谢韬、刘少楠和许亮等学人的五篇论文, 指明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特色, 不仅从宏观的全球化视角梳理了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处境。第二部分为历史学的探讨。第三部分为圆桌讨论和个人访谈, 收入了针对吴小安2023年作品《区域与国别之间》的相关研讨会实录和部分访谈, 有相关学人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的观点上的交流, 也有作为学者的吴小安个人的学术成长和研究方法。 吴小安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D81 79 0 荐购
129 区域国别学年鉴:2023 本书由高盟名誉理事长钱乘旦教授和张蕴岭教授、杨洁勉教授、常晨光教授担纲荣誉主编, 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大事、新事和要事, 汇集100余家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成果, 主要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机构建设、高级别课题、高级别奖励、重要论文、重要著作、重要研讨会及其他重要事件等。 罗林, 陈杰, 吴承义主编 商务印书馆 D81 98 0 荐购
130 成都国际交往发展报告:2024 本书是由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成都市经济信心中心) 编著的智库产品, 重点对成都推进国际交往年度情况进行总体回顾, 分为“综合篇”“他山之石篇”“专家建言篇”。“综合篇”对2024年成都推进国际交往情况进行了回顾, 并结合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下一步的展望。“他山之石篇”提炼总结了国内个别城市国际交往的特质和优势, 为成都深化国际交往提供借鉴。“专家建言篇”则聚焦于专家为推动成都国际交往实践走深走实所提出的建议。 《成都国际交往发展报告》编委会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D827.711 80 0 荐购
131 法大法律评论:[2024年 第1辑 总第39卷] 本书收录的学术成果涉及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几乎所有法学二级学科, 以论文、译作、书评、访谈、随笔等多种形式展现, 既有对经典学术命题的新回应, 又有法律新修改、技术新发展背景下的应对之策, 作者涵盖了知名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 汪雄 法律出版社 D9-53 80 0 荐购
132 法学教育评论:第七辑: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书是《法学教育评论》第七辑, 旨在探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新时代法学教育的内涵建设、新文科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法学教育改革、数字经济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拓展、法律诊所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等问题, 展示与交流法学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夏锦文主编 法律出版社 D90 69 0 荐购
133 光华法学:第十四辑 本书共三个专题14篇文章, 在经济刑法、刑法程序两方面的不同方向进行了探讨, 同时站在比较法与海外法学立场也对相关学说进行了探讨。通过整合中外法学家的观点和著作, 传达了世界先进的法学制度和观点, 分析了时下热点和最具争议之法律论点, 为我国的法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助推。除此之外还对经济刑法的不同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部分内容重在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以此引发更深层次的讨论。另外, 还对相关刑事程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光华法学》编委会编 法律出版社 D90-53 79 0 荐购
134 浙大法律评论:2024年第2辑·总第11辑 本书以文章集结的形式, 通过书面交流, 传播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推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沟通与交流、促进法学教学和科研发展。本书以光华法学院学者为核心, 以优秀青年学者为主要力量, 汇聚中外法学名家, 围绕法学前沿与热点问题、法学理论与实务等展开全面的研究写作。本辑以“交叉法学”为主题, 设置“专题策划”“论文特稿”“读书时间”“教学随笔”“交叉法语”等栏目, 以论文、译文、书评、讲演、随笔等形式介绍国内及域外法学学科、法律实务发展的即时动态, 展现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促进法学共同体的健康生长。 霍海红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D90-53 98 0 荐购
135 法律与理性:西塞罗《论法律》解读 本书共收录了7篇研究文章, 最后还有一篇《西塞罗哲学著述年谱》。其中, 《西塞罗<论法律>的疏解》一文从考据的角度探讨了《论法律》的成书日期、对话形式、哲学背景和罗马政治; 《柏拉图的<法义>和西塞罗的<论法律>》一文从思想承续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论法律》对柏拉图《法律篇》的超越之处; 《西塞罗论自然法和制定法》一文立足于西塞罗的整体法思想, 对比了其自然法与实定法; 《看似朴实的开场: 西塞罗<论法律>》一文聚焦于《论法律》的开篇, 对西塞罗的笔法进行了解读; 《西塞罗的<论法律>: 法律与面向正义国家的正当论辩》一文讨论获得法律与正义的方式。 汪雄, 娄林选编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D903 79 0 荐购
136 学说汇纂:第三十二卷:遗赠和遗产信托 本书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 关于遗赠和遗产信托的本体。第二部分: 关于遗赠和遗嘱信托的解释, 以及所有最终意愿处分的解释。第三部分关于遗赠和遗产信托的效果。第四部分遗赠和遗产信托的消灭方式。第五部分在遗赠或者遗产信托消灭或者自始无效时, 物应该归属于谁, 此时也要考虑关于遗产落空的法律 (leggiCaducarie) 和增添权 (dirittodiaccrescimento)。第六部分关于遗赠或遗产信托的一些特别类型。 (古罗马) 优士丁尼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904.1 36 0 荐购
137 开放与可控之间: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研究 本书是顺应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从国际法学研究视角对网络安全合作国际规范进行详尽的梳理与解析, 深入剖析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法律制度运行的障碍及其根源, 提出对制度完善的建议以及对中国方案的建议, 以此来增添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刻性。此前相关研究更集中于国际关系学或者国内法研究等领域, 本书更注重在网络安全问题中国际合作的历史演进分析, 针对现行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法律制度中存在法律路径选择困惑、决策机制混乱以及制度推广不畅的一系列问题, 剖析其中所蕴含复杂的利益集团博弈与理念殊异, 揭示其形成根源并把握革新方向。 林婧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D912.174 88 0 荐购
138 国际数据法学 本书旨在以多维视角阐释国际数据法这一新兴领域, 内容涵盖国际数据法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以及全球治理等多个层面, 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剖析了国际数据法的根基。第二章就介绍了作为国际数据法渊源之一的全球性多边国际条约, 分析全球性多边国际条约在国际数据法中的作用。第三章将介绍作为国际数据法渊源之二的区域性国际条约及重要的双边协议。第四章深入分析了国际数据法的前沿问题, 探讨人权、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知识产权、气候环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国际数据法的交叉问题及其挑战与应对。本书第五章介绍了国际数据争端解决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分别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投资协议、区域性人权法院及其他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 总结国际数据争端解决机制的特征和趋势。第六章则将视野拉回我国, 概述我国在全球数据治理中的角色和贡献, 讨论全球数据治理的中国理念, 介绍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行动、以我国为核心的区域性条约以及我国的涉外数据法治, 并概括我国在国际数据法中的地位和影响。 马忠法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D912.8 98 0 荐购
139 司法裁量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厘定了司法裁量的本质, 第二部分论述了司法裁量的限制问题。首先, 在巴拉克看来, 即便司法 (自由) 裁量 (权) 几乎成了理论家与实践者们的共识, 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谈论着相同的事物。具体来说, 司法裁量是一种在多个合法性选项之间进行抉择的有限权力, 它从不意味着恣意妄为。其次, 法官进行裁量的原因有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 前一方面是指, 由于制定法或判例法中整体规划、解释规则的情境、内容与效力的不确定等实质性要素, 法官不得不进行裁量; 后一方面是指, 由于某些规范明示或默示授予了法官裁量的权力或权威, 所以法官需要进行裁量。 (以) 阿哈隆·巴拉克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D915.180.4 79 0 荐购
140 法官如何裁判 本书中所集中处理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他着重讨论了三种司法裁决程序, 第一种和第二种分别是先例裁决程序核衡平程序, 它们自身都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比之下瓦瑟斯特罗姆教授重构出了一种建立在有限功利主义 (法律体系总会有着功利性的目标或功能) 基础之上的二阶证立程序。 (美) 理查德·瓦瑟斯特罗姆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D915.182.04 79 0 荐购
页码:7/8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