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
|
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 |
本书主要探讨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创新。书中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详细剖析了深圳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本选题将深圳的实践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典型城市实践, 用典型案例, 描述深圳“用四十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 |
夏文斌主编 |
深圳出版社 |
D676.53 |
98 |
0 |
荐购
|
| 142 |
|
严宽之变:清代科场罢考问题研究 |
本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梳理清代士子群体科场罢考事件, 并与前代士子群体事件做对比, 强调科场罢考是清代特有的士子群体行为。第二章着重强调清前期 (1646-1795) 朝廷对于士子群体罢考事件的态度逐步严厉, 由顺治、康熙年间的革除功名, 未对罢考问题予以管控, 转向18世纪雍乾时期的强硬措施。第三章侧重书写在面对一系列危机的乾隆、嘉庆两朝交替之际, 嘉庆帝采用软化的态度处理士子科场罢考问题, 为19世纪朝廷处理士子罢考事件树立了新的典范。第四章揭示出, 随着朝廷触手在19世纪回缩, 对地方统治力的下降, 地方士人开始以多种媒介发声支持罢考士子, 展现出了不同于18世纪的画面。第五章论述地方精英能动性随着朝廷触手的回缩而增强, 从而在发声支持罢考士子之外更为直接地介入士子罢考案的判罚过程。 |
王学深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691.349 |
68 |
0 |
荐购
|
| 143 |
|
金榜题名:中国历代状元文章 |
本书精选了唐代至清代19位状元的殿试文章, 既有诗、赋, 又有策论, 题材覆盖面广, 时间跨度大, 是当下读者了解古代状元及其文采的一个窗口。将那些于科举征脱颖而出的才俊之士的经典力作, 呈现给当下读者面前, 同时贴心地附上了生僻字词的注解, 并将文词背后蕴含的文化常识做了拓展说明。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下万里挑一的精英, 他们的文章是才情与学识的结晶, 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明珠。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到对治国平天下的独特感悟, 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
华胥编 |
现代出版社 |
D691.46 |
59.8 |
0 |
荐购
|
| 144 |
|
中国历代状元文章赏析 |
本书是一本汇集了中国历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所作文章的精选集, 旨在展现古代文人学士的智慧与才华, 同时为现代读者提供了解和研究古代科举制度、文学发展及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在内容编排上, 本书主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排, 每部分独立成篇, 先简要列出状元中榜年代, 接着介绍皇帝的策问, 随后介绍状元的对策, 也即状元文章。如此编排, 既丰富了页面, 又增加了易读性和趣味性,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
丁燕杰编著 |
孔学堂书局 |
D691.46 |
59.8 |
0 |
荐购
|
| 145 |
|
近代绅士:一个阶层的历史命运 |
本书自中国绅士的起源梳理切入, 依次介绍了近代绅士阶层的构成、属性及其演变, 绅士阶层在近代社会中的多重作用, 社会结构错动中绅士阶层内部的转化, 大时代背景下绅士阶层的逐渐消亡等诸多命题。经由本书, 王先明教授试图由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动去探寻绅士阶层演变的历程, 从绅士阶层的历史轨迹去把握近代社会结构变动的过程, 通过对绅士阶层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以及他们所行使的社会权利的考察, 总结出其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原因。 |
王先明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D691.7 |
118 |
0 |
荐购
|
| 146 |
|
情为何物:明清两代的性别、情感与社会风气研究 |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文学史研究著作, 2000年首版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存存教授根植于明清两朝家规、闺训、文人笔记、世情小说等大量文献, 论述了明清社会两性关系的总体特征及旁支现象。作者认为, 情欲和性别的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 而是社会文化结构的产物, 明清两朝封建制度的极致发展加剧了社会上层对底层男女的挤压与迫害, 对节烈观的揄扬、钱权阶级的逞欲均为其中表现。 |
吴存存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D691.91 |
88 |
0 |
荐购
|
| 147 |
|
亚非研究:第23辑 |
本书包含语言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在“语言研究”一章中, 作者基于破读的视角, 对汉越语素同音异调现象与汉越词进行探析, 并对越南学者的语义学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 总结主要研究领域的成果与观点并提出当前越南语义学研究应集中发展的若干方向; “历史文化研究”一章关注中国知识对黎贵惇的类书《圣谟贤范录》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全球化视角下的越南胡志明市华人餐饮的流动和多样化; 在“文学研究”一章中, 作者对《风俗金鱼传》和阮攸《翘传》进行比较研究, 凸显了两部作品的特点和独特价值。 |
苏莹莹主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D73-55 |
78 |
0 |
荐购
|
| 148 |
|
俄国近代行政制度与社会发展 |
本书深入剖析了彼得大帝人头税改革背后的行政逻辑、改革进程中的行政挑战与社会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本的精细解读, 进一步探讨了俄国传统赠予习俗在近代国家构建过程中的转型与适应, 映射出官员阶层内部隐秘的受贿行为与利益纠葛; 巧借乌拉尔矿区工厂的独特视角, 详细勾勒出普加乔夫起义在该地区的发展轨迹。本书通过上述四个独特视角, 生动刻画了18世纪俄国社会的复杂面貌。尽管全书所涉议题广泛且各章节相对独立, 但保持了“形散而神聚”的特质, 即多样性叙述的背后, 始终紧密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 探讨在复杂地理环境、多元精神世界、变动的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环境剧烈变迁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背景下, 俄国人民所展现出的非凡适应能力与应对智慧, 为探讨18世纪俄国社会变迁中的个体与集体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
(俄) 徳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列金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751.269 |
98 |
0 |
荐购
|
| 149 |
|
论英格兰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的政府或政体形式 |
本书共3卷58章。第一卷主要一般性地论述了国家的形式与本质, 以及具体地论述了英格兰国家的形式及构成。第二卷主要论述了议会的权威以及在英格兰包括议会在内的若干种法院的诉讼与审判程序。第三卷讨论了一些特殊的诉讼制度, 例如英格兰的上诉制度, 不采用陪审制审判的星室法院、监护法院以及教会法院等。通过三卷论述, 史密斯认为自己“几乎完整地描述了我们国家的政制形式, 尤其是在它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那些方面”。 |
(英) 托马斯·史密斯著 |
商务印书馆 |
D756.12 |
52 |
0 |
荐购
|
| 150 |
|
英格兰乡村的消亡:1900年以来的乡村社会史 |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 记忆中的蓝色山峦, 介绍“一战”前后的英国乡村。第二章: 困难时期, 探讨1921-1937年英国乡村地区遭受的种种困境以及生活在乡村地区的土地拥有者、农场主、农场工人们和新农村人的生活。第三章: 第二次农业革命, 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乡村和农业的影响以及“二战”以后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变化。第四章: 我们要乡村干什么, 探讨了乡村的种种功能, 以及英国乡村面临的种种危机。 |
(英) 阿伦·霍金斯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D756.183 |
89 |
0 |
荐购
|
| 151 |
|
帝王总统 |
本书为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小阿瑟·M.施莱辛格史学经典”中的一本。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地研究了过去两百年间美国总统制度发生的一系列变革, 概述了从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至理查德·尼克松数位总统任期内的政策。施莱辛格用翔实的史实以及批判性的学术视角在书中分析了美国总统制的两大关切: 一是美国的总统制度已经失控, 背离了总统制度创立的初衷; 二是美国总统权利已超出宪法规定的范围, 如何制衡已成为一大问题。 |
(美) 小阿瑟·M. 施莱辛格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771.221 |
128 |
0 |
荐购
|
| 152 |
|
法律硕士背诵逻辑:法理学、宪法学 |
本书以《考试分析》的体例为脉络, 内容全面覆盖了法理学、宪法学的核心考点, 旨在帮助考生高效掌握法理学、宪法学知识, 提升应试能力。本书包括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体系, 以及宪法学的宪法概述、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宪法原则、宪法规范等核心内容。李彬老师运用其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拆解和逻辑重构, 使考生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此外, 本书还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帮助考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提升对法理学和宪法学的整体把握能力。 |
李彬编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D9 |
58 |
0 |
荐购
|
| 153 |
|
法律硕士背诵逻辑:法制史 |
本书内容全面覆盖了法制史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两部分。古代史部分严格依据《考试分析》的体例和内容, 确保知识点准确无误; 近代史部分则对知识点进行了分类讲解, 方便考生归纳总结记忆。李彬老师运用其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将法制史中琐碎复杂的内容进行逻辑拆分和精细化处理, 使考生能够轻松理解并快速记忆。 |
李彬编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D9 |
33 |
0 |
荐购
|
| 154 |
|
法律硕士背诵逻辑 |
本书以《考试分析》的体例为脉络, 内容全面覆盖了考试内容, 并对新大纲作出了预测性删除或修改, 确保考生能够放心使用至考前。书中采用了逻辑拆分的方法, 逐题进行精细化背诵, 明确指出了每题需要背诵的关键信息, 使考生能够精准背诵。本书通过大量图表、案例和实例, 帮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提高解题能力。此外, 本书还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帮助考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提升对学科的整体把握能力。 |
戴寰宇, 孙自立, 李彬编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D9 |
139.8 |
0 |
荐购
|
| 155 |
|
法律硕士背诵逻辑:刑法学 |
本书以《考试分析》的体例为脉络, 内容全面覆盖了刑法学的核心考点, 旨在帮助考生高效掌握刑法知识, 提升应试能力。本书采用了逻辑拆分的方法, 逐题进行精细化背诵指导, 明确指出了每题需要背诵的关键信息, 避免了无效记忆。孙自立老师凭借其对考点的精准把握和深厚的法学功底, 将复杂的刑法知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考生, 使考生能够迅速掌握核心考点。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真题解析, 帮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提高解题能力。孙自立老师以其独特的授课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考生提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背诵逻辑和方法, 使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事半功倍。此外, 本书还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帮助考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提升对刑法学科的整体把握能力。 |
孙自立编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D9 |
36 |
0 |
荐购
|
| 156 |
|
法律人的智能体:ChatGPT与DeepSeek |
本书深入探讨ChatGPT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对法律行业的冲击, 如改变法律检索与咨询模式。明确法律应用领域, 包括法律检索、法律咨询、文书辅助撰写等。探讨其成为法律智能体的可能性与发展路径, 以及催生的“AI律师”和“AI律所”等新兴模式。同时, 重点关注法律应用的风险防范, 如数据隐私、伦理合规等。通过对ChatGPT与DeepSeek在法律领域全方位的剖析, 助力法律人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脉搏, 实现法律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张力行编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39 |
56 |
0 |
荐购
|
| 157 |
|
法学通论 |
本书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本研通用型法学教材,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系统、深入、全面地阐释法学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发展, 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法学体系、塑造法学思维、提升法学素养。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 体系清晰完整。各章节按照法学二级学科门类展开, 以法理学为开篇, 依宪法以及民法、刑法等各部门法为序展开, 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和风貌。第二, 内容全面丰富。各章节以对各学科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阐释为主, 同时紧密结合新近出台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等,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成果。第三, 语言练达规范。各章节表述均注重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并做到要言不烦、易读易懂。 |
主编姚建龙 |
法律出版社 |
D90 |
69 |
0 |
荐购
|
| 158 |
|
法律论证的逻辑研究 |
本书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总体阐述法律论证的程序方面与实质方面; 第二章介绍法律概念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梳理了道义逻辑的基本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提出了关于法律规范推理的一个逻辑系统; 第五章探讨了涵摄-三段论以及处理法律规范冲突与例外的非单调推理; 第六章和第七章探讨填补法律漏洞的两种方法, 分别是类推论证与判例类比论证、反向论证。 |
孔红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0-051 |
56 |
0 |
荐购
|
| 159 |
|
法律职业伦理:第2版 |
本书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原理、规范建设、律师职业伦理、法官职业伦理、检察官职业伦理、公证员职业伦理、仲裁员职业伦理、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等进行了阐述。除正文外, 每章还设置了“本章导读”“本章知识结构图”“思考题”等, 并以二维码链接了延伸阅读材料, 便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性教学, 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参与讨论。 |
许身健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D90-053 |
53 |
0 |
荐购
|
| 160 |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22卷第1辑·总第43辑:司法制度的域外经验与本土创新 |
本书以“司法制度的域外经验与本土创新”为主题, 包括相关成果4篇, 分别为石磊对美国权重案件工作量法及中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 卢奕达关于债权人代位权功能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林洧就争点效理论的司法实践与体系建构的探讨, 以及杨焘关于非法实物证据认定与排除二元分野的论证。主题论文以外, “部门法史研究”栏目刊载相关论文2篇, 分别为汤岩关于国家海洋主权的法理演变的回溯, 以及付瑞对1934年民国刑法通奸罪修改和争论过程的考察。“评论”栏目收录了一组具有跨学科色彩的作品, 即丁利对博弈论解概念的基础及解释的评述, 莫志关于人机协同下智能董事会的二律背反与治理框架的讨论。本辑“译作”栏目推出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的长文《通过社会涵义的规制》, 由刘诚和赖紫峰翻译。 |
杜金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90-53 |
12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