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 |
|
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和内部治理自查指导手册:2025年 |
本书共六章十七节, 分别为: 资产评估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内部治理及质量控制体系、企业价值评估业务自查要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业务自查要点、无形资产评估业务自查要点及单项资产评估业务自查要点。 |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3.7-62 |
62 |
0 |
荐购
|
| 262 |
|
通向市场经济之路 |
本书是一本讨论我国经济改革要义和实际措施的著作, 全书共13章。作者吴敬琏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 近年来又参与我国经济改革的设计与实施的领导工作, 是近年来关于改革问题的争论中“市场取向派”的代表。他在本书中将经济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 论证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变革经济体制, 由传统的计划体制, 转变为市场经济。本书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
吴敬琏著 |
东方出版中心 |
F123.9 |
108 |
0 |
荐购
|
| 263 |
|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
本书详细地讨论了诸如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如何通过改革建立实现这一转型所需的制度环境等相关问题。但是, 在那次大辩论看似已经取得共识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转型的问题, 至今仍然困扰着中国。 |
吴敬琏著 |
东方出版中心 |
F124.1 |
118 |
0 |
荐购
|
| 264 |
|
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研究与京津冀实践 |
本书在系统论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总体现状基础上, 梳理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 厘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演进脉络和前沿热点, 结合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新动向与经验模式, 准确识别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归纳和总结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经验模式, 尝试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多主体演化博弈分析框架和科技成果转化效应政策体系, 对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总体评价和分类评价, 并提出推进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建议。 |
洪帅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F124.3 |
108 |
0 |
荐购
|
| 265 |
|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本书首先测度了全要素碳生产率, 在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和用能权交易这两类正式环境规制以及环境信息公开这一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碳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 本书还分析了以上三种环境规制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的贡献度, 以期为中国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优化环境规制工具组合、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
谢云飞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4.5 |
78 |
0 |
荐购
|
| 266 |
|
基于非洲城镇化发展的中非合作机遇研究 |
本书从中非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破解非洲城镇化现存困境的角度, 探讨中国如何为提升非洲城镇化发展质量提供动力, 同时对非洲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中非可持续合作机遇进行研究。从提升非洲城镇化质量和避免走中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弯路的视角进行分析。同时助力于中非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以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中非逐梦现代化。 |
杨莉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F125.4 |
98 |
0 |
荐购
|
| 267 |
|
新型城镇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研究 |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七章, 分别是绪论、文献综述、我国传统城镇化实践分析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理论研究、新型城镇化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
桂河清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6.1 |
68 |
0 |
荐购
|
| 268 |
|
中国消费政策演变与发展研究 |
本书主要研究消费政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互动, 就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借助史学视角来对消费及其政策的变迁进行分析, 探讨国家如何通过消费政策安排来影响消费发展, 消费发展又如何作用于国家经济, 再随着经济的变动不断对消费政策进行调整。本书以1998-2019年中国消费发展的过程及成效为研究对象, 剖析我国扩大消费的政策效应, 以判断当下中国消费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而为进一步提振消费, 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和“加速器”作用。 |
韩煚华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6.1 |
69 |
0 |
荐购
|
| 269 |
|
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
本书研究成果, 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进一步建构以经济绿色发展为主轴的区域优势, 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为其它类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也可为区域内企业引进提供参考。资源和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绿色发展是区域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当前, 国内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以资本积累作为主要动力的粗放资源开发型增长模式。由于过度开发资源使资源消耗与损失增大, 这种粗放资源开发型增长模式将会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
刘明洋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F127 |
85 |
0 |
荐购
|
| 270 |
|
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
本书从我国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成就、经验、问题与路径出发,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数据模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 系统展开了关于我国区域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示范区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创新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实现对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全方面分析, 提出因地制宜推动我国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以期为中国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应用支撑。 |
成金华等著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F127 |
80 |
0 |
荐购
|
| 271 |
|
能源效率、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
本书的主要内容、重要发现、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包括: (1) 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2) 改进并测算了2000年到2016年中国分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 (3) 建立”知识-生产”两部门模型, 利用中国转型期经验数据, 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 实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利于减少贫困; (5) 开通高铁能够加速经济落后城市的经济增长, 通过城市经济增长收敛逆转中国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
康继军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F127 |
148 |
0 |
荐购
|
| 272 |
|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与治理研究:第1辑 |
本书系该丛书的第一辑, 分为“基层治理篇”、“发展篇”和“案例篇”三部分, 共十九章, 具有案例丰富、实践性强、跨学科性等特点。其中, “基层治理篇”深入探讨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发展篇”探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协调进步; “案例篇”选取了五个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实现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涌现出的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以总结提炼具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 |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研究基地编著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F127.13 |
98 |
0 |
荐购
|
| 273 |
|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山西之路 |
本书围绕“构建山西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命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研究。全书梳理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 总结了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指出山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与路径选择, 并提出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本书还设置制造业振兴升级、能源革命、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特优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等六个专题, 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
张峻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F127.25 |
98 |
0 |
荐购
|
| 274 |
|
通道经济协同与区域开放格局构建: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 |
本书研究立足于长江上游道网络体系与内陆开放型经济空间格局, 构建基于通道网络的经济协同理论, 从历史长河中发掘通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长江上游进行通道经济系统构建与仿真模拟, 基于流量经济对长江上游地区通道经济进行时空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上游地区通道经济协同机制与影响因素, 基于全球价值链网络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嵌入与协同发展策略, 基于多维邻近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现代经济集聚进行系统研究, 以重庆为案例分析通道经济发展与内陆区域开放格局构建。 |
张瑞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F127.5 |
78 |
0 |
荐购
|
| 275 |
|
系统耦合: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能级提升 |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与实证篇, 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背景下, 通过介绍耦合发展理论框架和发展现状, 结合全球城市中心功能的建设经验, 论述了上海的重要项目和重大活动是如何对“五个中心”耦合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下篇为路径与实践篇, 从科技创新、金融、产业链、文化创意、绿色生态等方面阐述了耦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实践。 |
周振华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F127.51 |
88 |
0 |
荐购
|
| 276 |
|
先行先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上海创新探索 |
本书基于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国家战略定位, 分析上海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的具体实践, 以此探讨目前上海在资金、数据、人员的跨境流动, 服务业开放、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创新探索以及面临的瓶颈, 最后就上海构建制度型开放体系和具体领域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
王中美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F127.51 |
72 |
0 |
荐购
|
| 277 |
|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研究:浙江探索与实践 |
本书围绕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主线, 拟从三个维度即机遇和挑战、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 展示浙江近十年来如何破解发展困境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道路的图景, 进而为各地乃至全国提供浙江实践、浙江方案、浙江经验。 |
杜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F127.55 |
118 |
0 |
荐购
|
| 278 |
|
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 |
本书从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路径入手, 分为理论与实践上下两篇, 系统阐述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理论篇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共同富裕的多重内涵、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共同富裕、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中国逻辑”、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 实践篇主要从浙江、杭州经验成就, 及企业家参与路径等角度来阐述。 |
王永昌等著 |
人民出版社 |
F127.55 |
68 |
0 |
荐购
|
| 279 |
|
数字化赋能开发区治理:基于网络嵌入的视角 |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开发区治理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特别聚焦于数字化赋能在此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意义。首先, 梳理了中国开发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脉络, 揭示其生命周期特征。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嵌入理论的数字化赋能开发区治理分析框架, 旨在解析网络嵌入对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 验证了数字化赋能对提升开发区治理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
徐优丽, 闫洪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F127.9-39 |
78 |
0 |
荐购
|
| 280 |
|
华中地域乡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
本书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逻辑框架, 结合国家提出的村庄类型和湖北省、市、县等上位规划确定的职能分工, 以及乡村地域自身特色与发展条件, 构建了乡镇的分类指标体系, 明确了不同类型的乡镇发展目标和战略指引。乡镇村国土空间规划在传导落实上位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的同时, 结合乡镇村自身发展条件, 提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等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目标, 协调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
张力文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F129.9 |
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