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 |
|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诗歌卷 |
本书从叙事角度切入,将中西诗歌置于异质文化及其冲突融合的语境中进行比较,既历时性地描述中西诗歌叙事传统演变的历程,剖析各自生成的文化背景,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诗歌叙事的不同范式。本书立足中国诗歌叙事传统,以西方诗歌叙事传统为参照,考察两大叙事传统的异同及相互影响,目的在于彰显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本土特色,由此印证中国文学存在抒情叙事两大传统交响共鸣的景象,而这对于讲好当今中国故事无疑是有裨益的。 |
傅修延总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0-03 |
116 |
0 |
荐购
|
| 262 |
|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神话卷 |
本书汇集多学科知识与视角,分十章从神话文本存在形态、讲述者类型、话语组织向度、形象的角色化程度、行动元类型与故事模式、创世神话的时空优势意识、神秘数字的组织作用等方面,对中西上古神话叙事特征和传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上古神话叙事具有空间优势型特征,西方神话叙事具有时间优势型特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作者从思维、语言、以经济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导致中西神话叙事和思维特征时空类型差异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层次探讨,并勾勒出其各自对后世叙事传统的深远影响。 |
傅修延总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0-03 |
178 |
0 |
荐购
|
| 263 |
|
穿越诗歌的星空:60位中法诗人双语诗选 |
本诗集精心编选了中国和法国从古至今60位知名诗人的代表诗作,并撰写诗人简介与进行中法文互译。这60位诗人中,中国古代诗人主要是唐宋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15位,中国现当代诗人如李金发、戴望舒、艾青、舒婷、海子等15位,法国古代及近现代诗人如伏尔泰、维克多·雨果等共30位。具体内容包括:山居秋暝;宣州谢朓楼栈别校书书云;黄鹤楼;登高;江雪;江南春绝句等。 |
高峰,张如凌主编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122 |
2888 |
0 |
荐购
|
| 264 |
|
中国古代文学的脉络梳理与创作解读 |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文学创作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北宋文学、南宋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等。本书在结合具体的作家与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突出了每个时期创作的特点。 |
程海涛著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I206.2 |
68 |
0 |
荐购
|
| 265 |
|
香港文学与中国现代传统和世界文学的关系: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文学刊物为中心 |
本书在较为阔大的文学空间,通过香港文学与同时代其他地区文学的对比,来认识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学在香港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并由此深化对战后香港地区文学转型的认识,从而为大文学史观念下的“中国文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和建设性经验。书中通过对香港五六十年代诸多青年文学报刊的专题、专刊专栏和特刊等详细解读,梳理当时青年文学刊物的编辑方针、文学观念审美取向等演变过程,探讨文学新人的培养与文学转型、文学传统建构等关系,同时也探讨现代社会刊物如何在文坛中发挥作用。 |
王艳丽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I206.6 |
59 |
0 |
荐购
|
| 266 |
|
正音声律启蒙 |
本书以清人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为底本,依据清人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和近人周祖谟的《广韵校本》,还原了原书创作时平仄协调、前后对仗的本真面目,读来平仄协调、对仗严谨、朗朗上口。全书注重对于部分古音的还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出每一句的平仄相反相对的基本关系,从而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句中平仄相反相对的和谐之美。 |
张英庶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207.21 |
36 |
0 |
荐购
|
| 267 |
|
巴蜀诗学文献汇编 |
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汉之司马相如、扬雄,唐之李、杜,宋之三苏,明之杨慎,清之“绵州三李”,耀眼璀璨。巴蜀诗歌一脉相承,与辉煌的诗歌创作相对应的是愈渐成熟的诗学著作,从汉代开始,巴蜀文人就颇为重视诗学评论,诗学文献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诗学文献最初散见于文人们的别集中,后来,更有专门创作诗学著作者,宋有王灼之《碧鸡漫志》,明有杨慎之《升庵诗话》,清有李调元之《雨村诗话》等,这些著作都反映了巴蜀诗学之发达与灿烂。本书收录巴蜀籍学人诗学文献十七种,另外,毛大瀛等虽非巴蜀籍,但居蜀颇久,故亦择此类学者五种诗学文献入编。 |
陆有富主编 |
巴蜀书社 |
I207.22 |
9600 |
0 |
荐购
|
| 268 |
|
回首向来萧瑟处:23首帝王诗词背后的历史与悲情 |
本书通过二十三篇古代帝王的诗词解析走进这些帝王的世界,挖掘他们身为天下至尊,高处不胜寒却深藏在诗篇之中凡人的悲苦。中国是诗词的王国,而这与中国古代帝王率先作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诗词促进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繁荣发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虽然古代帝王们常自称“孤”,然而帝王们并不是真的“神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怨。所以很多时,帝王们会把自己的喜怒哀怨寄赋于诗词之中。所以中国古代帝王诗词,既是古代帝王文治武功的产物,也是帝王们丰富感情世界的结晶。 |
薛刚著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I207.22 |
32 |
0 |
荐购
|
| 269 |
|
唐诗阐释史摭论 |
全书分为八章,构成三个单元。第一章“盛唐气象与唐诗阐释”、第二章“平淮西与唐诗经典的生成”为一个单元,乃是阐释背景研究。以唐诗文本为中心围绕“盛唐气象”“元和中兴”分别就《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忆昔》《琵琶行》阐释史进行考察;第三章“唐诗文本与心灵世界”;第四章“唐诗阅读与文学批评”;第五章“唐诗故事与诗人形象”;第六章“叙事传统与唐诗经典”为一个单元,乃是唐诗文本与形象书写研究。主要围绕唐诗文本与心灵世界、文学批评、诗人形象、叙事传统而展开研究;第七章“文本阐释与诗人研究”;第八章“唐诗阐释著作导读”为一个单元,乃是当代唐诗阐释研究,围绕以霍松林、赵昌平、尚永亮的唐代诗人研究成果切入文本阐释与诗人研究主题,凸显文本阐释在诗人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以《唐诗美学精读》《诗映大唐春》《晚唐钟声》《盛唐文化与诗人人格》《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等唐诗阐释著作而展开论述,进而梳理文化交流、文化背景与文本阐释的关系。 |
田恩铭著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I207.227.42 |
68 |
0 |
荐购
|
| 270 |
|
唐诗三百首讲疏 |
本书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分类,对唐诗三百首进行了详细讲解。文中既有对原诗的呈现,又有对作者生平的介绍;特别是作者对诗歌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解读,而是将其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心情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读来既可以欣赏诗歌本身的文学意蕴,又能够了解与诗歌写作相关的时代背景乃至诸多细节,富有趣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雷恩海著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I207.227.42 |
188 |
0 |
荐购
|
| 271 |
|
唐诗修辞史研究 |
本书包括绪论、本论(共八章)和结语三部分,以唐诗修辞现象的演变及其根源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修辞手法和言语风格用于(或见于)不同时期、不同诗体、不同流派、不同题材唐诗中的特点和变化进行了纵横相结合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考察主要着眼于不同历史阶段唐诗修辞现象的描述、分析和比较,对与前后朝代具有明显承传关系的某些修辞现象,如对偶(对仗)、语音修辞、“以文为诗”的修辞现象等,则做了一定的跨朝代比较,藉此探讨唐诗修辞在诗歌修辞史中的特色、地位和贡献。 |
段曹林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I207.227.42 |
88 |
0 |
荐购
|
| 272 |
|
赵进美诗注评 |
本书选取其中400余首诗歌进行注释和评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赵进美由明入清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变化。全书注释通俗简明,评析部分主要说明诗意、领会情感、揣摩意境,有时点明艺术特征。本书在对赵进美诗歌进行注释评析的基础上,较为完整地反映出清初山东诗坛的基本面貌,为清代诗歌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
(清)赵进美撰 |
齐鲁书社 |
I207.227.49 |
146 |
0 |
荐购
|
| 273 |
|
乐斋词话 |
本书分为两卷。分别为乐斋词学随笔、乐斋词品读。具体内容包括:词乃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形式;从业余爱好到结集出版;古典诗词是中国人绝佳的精神食粮;苏轼的“清欢”等。 |
纪宝成,侯书栋著 |
广陵书社 |
I207.23 |
85 |
0 |
荐购
|
| 274 |
|
《红楼梦》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与研究:1818-2018 |
本书为山东大学博士论文。研究范围从《红楼梦》被带入马来亚的可能性(1820年代)开始至2018年近两百年的时间。笔者通过文献记录,尝试呈现出《红楼梦》在某个时代如何传播,当时的传播主体是谁、传播了什么信息、其受众范围的大小,以及根据受众的反馈来探讨《红楼梦》传播的影响力。而后再对已出版的《红楼梦》相关文章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为马新红学做一个概括性的基础介绍。最后,总结马新红学的特点及不足,参照世界红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未来马新的红学研究的拓展提些建议。笔者将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按时间细细整理成表,其中有中文报章刊登过的文章(从1894年至今目前有917条)、英文报章(56条)、期刊(114篇)、学位论文(70本)、马新出版的《红楼梦》文本(包括改编22种)、译本(2种)、红学论集和专著(17种)、讲座研讨会(55条)、戏曲歌剧表演(59条)、影视上映记录(51条)、广播节目歌曲(37条)和音乐会(27场)。 |
(马来)谢依伦(Chia Jee Luen)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I207.411 |
98 |
0 |
荐购
|
| 275 |
|
《三国演义》的文学叙事艺术 |
本书主要从小说叙事和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首《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创作成就,而尤重于它在小说叙事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为后世小说创作所树立的叙事典范。 |
朱东根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I207.413 |
58 |
0 |
荐购
|
| 276 |
|
细品西游 |
本书是关于《西游记》的文学评论和研究,也是曲黎敏解读《西游记》系列的第一本。作者继解读《诗经》《黄帝内经》《伤寒论》《说文解字》之后,再次品读经典。在这本书里,作者按照《西游记》本身的章回顺序,从第一回至第三十二回中挑选若干话题或令人迷惑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从为何西游的故事以石头开始,到为何第一个渡沙僧,再到为何不能驮唐僧去西天,又到灵根到底指什么,等等,作者顺着西游取经的脉络,缓缓展开、细细拆解,带领读者打破迷盘,真正读懂《西游记》中的人情世故、人性幽微和人生智慧。 |
曲黎敏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207.414 |
88 |
0 |
荐购
|
| 277 |
|
诠释学视域下的《西游记》研究 |
本书运用诠释学理论,对《西游记》400多年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论证,细述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对《西游记》意义生成起到的重要作用,以作出科学、合理的诠释。全书共八章,前四章借鉴诠释学理论,对各个时期的《西游记》进行解读,并结合社会背景、研究者思想进行细致考察,以做出客观评价分析;后四章主要对历代研究者关于《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二郎神、观音的观点进行诠释分析。 |
臧慧远著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207.414 |
50 |
0 |
荐购
|
| 278 |
|
纸醉金迷:金庸武侠大系 |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金庸小说及相关研究著作书影,一是金庸小说版本钩沉及其历史叙述,这二者是本书主体;还有一部分即“收藏故事”。 |
杨晓斌著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I207.425 |
620 |
0 |
荐购
|
| 279 |
|
蒙古文学学科史:资料系统 |
本书主要讨论、甄别了蒙古文学学科史原始资料和再生资料搜集整理方式、资料汇编、思想体系、方法论等内容。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蒙古文学学科史的成果。丛书的出版将是蒙古文学学科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今后蒙古文学学科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
满全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I207.912 |
99 |
0 |
荐购
|
| 280 |
|
中国古代文体学史:第三卷:唐宋元文体学史 |
唐宋元时期,“辨体”进入文体学核心概念的范畴,文体分类辨析继续深化发展,文体类分形成新态势,文体类聚形成新格局。文学风格研讨从多个角度,用各种形式展开深入探索,“以时论体”“以人论体”“以派论体”成为风格研讨的重要范式。文体研究体式多有创新,文体学专著体式门类众多,各专类文体学分途发展,并逐渐构建起相应的文体谱系。唐宋元文体学在科举文体崛起、骈散交融、雅俗并兴的背景下,实现了古代文体学的创新转型,并为明清及近代文体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吴承学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209.2 |
12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