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 |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理论阐释与路径 |
本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为理论支撑,同时借鉴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时代要求为出发点,力图为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本书首先对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等重要概念的内涵进行厘定。在此基础上,按照“什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谁来开发”—“开发什么”—“如何开发”的逻辑展开阐述,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构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 |
吴笑韬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4 |
98 |
0 |
荐购
|
| 262 |
|
新时代思政引领力提升研究 |
本书紧紧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共分八章,从新时代思政引领力提升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学理阐释、实践总结、重大原则、实现理路、趋势发展方面全面展开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参考。 |
金国峰,王明雪,冯锐姿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D64 |
70 |
0 |
荐购
|
| 263 |
|
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传承研究 |
本书围绕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传承展开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华家国情怀的内涵、特征与理论体系,二是家国情怀如何实现历史的传承,三是家国情怀如何在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全书遵从“基于孝、荣于忠、尊于礼”到“平等、自由、和谐”的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传承主线,创新性地提出了“元初理论、结构理论、传承理论”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理论体系,指出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经历了性质转化、理论转化、制度转化和文化转化这四重时代转化,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家国情怀提供了理论指南。 |
刘松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D647 |
89 |
0 |
荐购
|
| 264 |
|
现当代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阐释 |
本书通过对现当代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历程、观念结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探究,阐明现当代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原则、规范与重点领域的要求及其内在关系等关键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不仅有益于明晰现当代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逻辑、具体内涵、时代特质,更有助于建立为广大公民喜闻乐见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价值规范体系和价值实践体系理论,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共有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道德基础。 |
许袖飞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D648 |
68 |
0 |
荐购
|
| 265 |
|
中华美德书 |
本书以仁义礼智信等42个中国传统美德的德目为纲,精心选择了五千年来影响中国人道德生活的美德故事三百余条。每个德目配有导言、名言以及若干美德故事。每个美德故事包含经典原文、注释、故事大意以及点评四个部分。这些美德故事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体现了在中国人道德生活中得以传承的美德传统,也是进行道德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
夏伟东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D648-49 |
99 |
0 |
荐购
|
| 266 |
|
走向公民素养的教育 |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对公民素养的认识,通过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确立了鲜明的学校文化。学校围绕着培育有“华夏根基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合格公民”,构建“四群三类”课程体系,打造“传统技艺、传统节日、修身、公民行动”四类特色课程,凸显“人人参与、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人人成长”的民主课堂文化,用多元评价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
王丹编著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D648.3 |
35 |
0 |
荐购
|
| 267 |
|
中国人类发展进程监测评估: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借鉴国际上关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开发了一套以HDI指数为核心、体现最新发展理念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体系;首次提出了地市级HDI指数的编制方法,实现了我国国家、省、地市三级HDI指数的全覆盖;研究提出了地区人类协调发展指数,拓展了性别发展指数、不平等调节指数在国家以下尺度的应用。本书系统评价了中国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区域差距和发展协调性,丰富了学术界关于HDI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
杨永恒,龚璞著 |
科学出版社 |
D668 |
132 |
0 |
荐购
|
| 268 |
|
田野里的中国:202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云南)笔记 |
本书由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罗强强、赵佳主编,书稿约21万字,共收录了19位高校学子的文章,记录了他们作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GeneralSocialSurvey,CGSS)云南项目督导员和访问员,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昆明市寻甸县、昭通市巧家县和玉溪市新平县参与的所见所闻所思。作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对社会调查研究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它不仅展示了当前大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心路历程,更体现了大学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为科学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罗强强,赵佳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68 |
89 |
0 |
荐购
|
| 269 |
|
就业创业与环境规制政策的协同运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
本书结合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中国环境经济研究框架,旨在探讨劳动力再配置与环境政策的互动关系,并对就业创业政策与环境规制政策的协同运用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例如,环境规制政策发挥减排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是激励创业活动和促进劳动力跨行业流动,促使整个经济的结构向更环保的方向转型。通过福利损失函数的推导和福利效应模拟,我们还发现了在政策组合方面的一些有益启示。例如,在保持环保税基础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就业促进政策和创业促进政策,可以相对较好地兼顾污染减排和经济效率。关停整顿政策与低污染行业创业促进政策的协同运用有助于在控制污染的同时减少福利损失、保障经济效率。低污染行业创业促进政策与环境事后治理的同步推进能够更好地实现污染减排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双赢。最终,本书以模拟结果为依据,提出了有益于就业创业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
王凯风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69.2 |
128 |
0 |
荐购
|
| 270 |
|
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的历史演变,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绩效,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论”、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优先安排论”、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效率评价的“双重逻辑论”等观点,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及对策建议。 |
胡扬名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D669.3 |
95 |
0 |
荐购
|
| 271 |
|
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一体化规划方法与实践 |
本书分为8章:绪论“西南山地乡村振兴与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别从历史视角介绍了西南山地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困境和从未来视角介绍了东亚乡村社区特征及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趋势;第1章“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介绍了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网络体系理论及规划实践,以及多元供需规划理论和三生场景规划理论;第2章“西南山地乡村及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介绍了县域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新阶段,并从供给不足、需求分异、空间分散三个方面具体展开;第3章“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一体化规划目标与策略”介绍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一体化规划目标、技术构成与规划策略;第4章“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区域网络一体化技术”介绍了区域网络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案例;第5章“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多元供给一体化技术”介绍了多元供给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案例;第6章“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三生场景一体化技术”介绍了三生场景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案例;第7章“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分别介绍了生活型、生产型、生态型公共服务设施与场景设计。 |
徐苗等著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D669.3 |
198 |
0 |
荐购
|
| 272 |
|
18-19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中广州口岸的社会生活 |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对象为生产于18、19世纪”广州贸易”时期的中国外销艺术品的图像。从艺术社会史的研究视角出发,主要使用图像学研究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外销艺术的”阅读”价值,分析图像中所反映的广州口岸的日常运作,并从图像理论和社会史结合的角度,探讨图像中广州口岸的社会生活。 |
范思婕著 |
九州出版社 |
D669.3 |
98 |
0 |
荐购
|
| 273 |
|
邻避设施公众接受性研究: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 |
本书以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一典型邻避设施为例,主要探讨了邻避设施公众接受性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以及驱动因素引发邻避设施公众高接受性的7个等效路径,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的制度安排建设和微观的政策工具设计两个层面提出提升邻避设施公众接受性的治理路径。 |
张彦波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D669.3 |
99.9 |
0 |
荐购
|
| 274 |
|
何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格员 |
本书中网格员培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通过定期组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现场演练等形式,让网格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培训内容涵盖社会治理、信息采集、风险防控、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确保网格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 |
徐岑琛[等]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D669.3 |
55 |
0 |
荐购
|
| 275 |
|
城乡社区建设与品质生活 |
本书涵盖四个主要版块:主题专访、技术思考、实践案例、他山之石。其中,“主题专访”密切关联时代语境,对业内专家进行主题访谈,从政策发展、管理与技术运营、设计营造的多个方面,为我们厘清思路、分享观点;“技术思考”则是基于多类型的技术分析、特色的技术手段、以及创新的管控举措等展开探讨;“城市设计与历史保护”聚焦重点内容,结合强实践特征的具体案例开展分析,进行探索;“他山之石”则从更广泛的经验借鉴视角,开阔专业视野、拓展思路启发,此外还有“主题介绍”这一版块作为总领。 |
莫霞等主编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D669.3 |
55 |
0 |
荐购
|
| 276 |
|
扶贫移民社区治理变迁研究:基于“三西地区”的田野调查 |
本研究着重考察“三西”移民搬迁后的社区治理问题。将移民社区的治理置于“国家—社会”视角下,从社区治理过程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考察甘肃省、宁夏省两个地区三个移民社区的形成历史、治理主体更替、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及治理典型经验,总结不同类型移民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从政府、组织以及移民三个层面提出社区治理优化的建议,以期解决移民社区治理的困境,推进移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郭占锋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69.3 |
79 |
0 |
荐购
|
| 277 |
|
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新时代的探索与观察 |
本书聚焦于“城乡基层治理创新”这一核心主题,既关注理论前沿,又探究经验事实,从不同层次(研究现状和实践进展)、多元视角(内卷化、组织吸纳、技术治理、韧性治理、政经分离、自治单元、政策试点等)对城乡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面向(基层政权建设、乡镇管理体制、项目制运作、数字乡村建设、基层数字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社区服务供需匹配、基层协商民主等)进行系统研究,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回应“如何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之问,以呈现近年来笔者对此议题的观察和思考。 |
韩瑞波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69.3 |
89 |
0 |
荐购
|
| 278 |
|
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研究 |
本书深刻地分析了公共创新治理创新网络战略的框架,增强公共服务部门创新——检验网络创新关系,创新网络中的组织学习:强化公共服务组织的代理;并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创新的协同模型视角,阐述了公共部门的协同创新,治理如何支持公共部门协同创新,如何管理公共部门协同创新。 |
程新章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D669.3 |
98 |
0 |
荐购
|
| 279 |
|
新时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研究 |
本书围绕农村和城市空间的重点实践领域——乡村振兴和城市社会治理,开展案例研究,总结经验,聚焦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此同时,本研究结合国家宏观统计数据,对青年社区参与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空间-制度”开展系统性研究,呈现新时代青年社会参与的新发展,从而为推动青年积极有序、理性合法的社会参与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为动员引领广大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提供智力支持。 |
马玉娜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69.5 |
118 |
0 |
荐购
|
| 280 |
|
社会创新视阈下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 |
本书基于社会创新的视阈,从“事”与“物”的深层次内涵、基本特性以及“事”与“物”之间的联系角度,在深度开展孝老、养老、为老服务到居家养老服务谱系研究基础上,以及问题、需求、体验、系统和服务设计思维的内在逻辑研究基础上,明确了社会创新与居家养老服务设计创新的原则、内容、两者的契合逻辑以及服务设计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系统机理,最终形成了系统性原则指导下的、多视角的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 |
宋瑞波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D669.6 |
13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