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6期3401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321 中国刑法再法典化研究 本书分六章: “现代刑法立法的道路”“当下中国刑法立法的三大理念”“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观之确立”“机能性预防立法的理论支柱”“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刑法立法价值的思考”“刑法分则内容立法完善”, 涉及刑法立法理念、刑法立法观、刑法立法价值等重要维度, 对刑法立法的传统与现代、理念与技术、规范与价值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对保守型刑法立法理念、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安全刑法观等进行了深刻反思, 并提出了稳健型立法理念、机能性预防立法理论等新思想、新学说。作者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详尽论证我国刑法立法现代化, 并将“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平衡”的现代刑法理念通贯全书。 童德华著 法律出版社 D924.04 128 0 荐购
322 交叉法视阈下刑事一体化的展开 本书内容讲述刑事一体化从狭义上而言是指刑事法学科内部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结构, 例如, 犯罪学通过对犯罪现象的深入研究, 把握既有犯罪的规律, 预测犯罪的具体走向, 挖掘犯罪现象生成和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犯罪预防对策, 从而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与此同时, 为监狱中不同类型罪犯改造标准的制定提供参照, 也为罪犯的再社会化指明可操作性的方向。不仅如此, 犯罪学的研究也必然为刑法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因为犯罪现象的生成与变化必然促发刑法解释规则的调整。当穷尽刑法解释学上的所有努力仍然无法为重大的破坏法益的行为匹配合适的构成要件时, 只能求助于刑事立法。 李世阳著 法律出版社 D924.114 78 0 荐购
323 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研究: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主题论文集 本书共收录公益诉讼主题论文13篇, 研究领域涉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文物保护、疫苗监管等多个公益诉讼领域。研究方向上既有行政公益诉讼, 也有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论文集研讨主题和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论文集所选的文章不仅对公益诉讼理论发展、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 也对公益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司法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不仅体现出近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可喜的成果积累, 也反映出新时代在校研究生对司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关注。 乌兰, 郝海燕主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D925.04-53 26 0 荐购
324 中国法院司法案例智能评价:体系、技术与模型 本书内容讲述案例质量评价体系是加强和规范审判质量管理和监督, 客观评价法官的办案质量, 落实错案责任, 促进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提高的重要依据。但是, 案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 对于评价体系的要件构成与结构、各评价指标的形成及其考核对象、考核目的等, 均需要做细致阐述与说明。本书围绕价体系的要件构成与结构、各评价指标的形成及其考核对象、考核目的等方面内容开展广泛走访, 在收集大量素材、访谈结果的基础上, 对法院案例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王锐主编 法律出版社 D925.05 68 0 荐购
325 被羁押人通讯权研究 本书以被羁押人权利保护为主旨, 对被羁押人通讯权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制度规划。在我国《宪法》第40条的框架下, 被羁押人的权利保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被羁押人通讯权如何实现为切入点研究被羁押人的权利保障体系, 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建国之初到现在, 社会经历万千变化, 法学理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给被羁押人权利保护提供了新的完善契机。通讯权作为被羁押人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 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情况的好坏都直接作用于被羁押人的日常生活。被羁押人对刑事程序的“容忍义务”仅限于人身自由权, 除此之外的基本人权, 尤其是宪法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不应当同时受到剥夺和限制。立法者有必要依据社会通讯方式和权利需求的变化, 尽快修改现有的通讯权及其相关规定。 刘婉婷著 上海三联书店 D925.204 68 0 荐购
326 刑事检察工作指导:2024年第1辑·总第21辑 本书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葛晓燕副检察长、陈国庆副检察长担任编委会主任, 苗生明专委、史卫忠专委担任副主任, 苗生明专委担任主编,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检察厅联合主办的全国刑事检察业务指导的重要书籍。本书栏目有: 本辑特稿、本辑聚焦、工作展望、典型案例、权威解读。重点有: 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从醉酒型危险驾驶的治罪与治理方面论述我国轻罪治理体系的完善, 专家学者围绕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进行的研讨, 最高检一至四厅对刑事检察工作的展望,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外汇管理局引发惩治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及解读等。 主编苗生明 中国检察出版社 D925.204 60 0 荐购
327 刑法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 本书挑选了作者从事刑事辩护时经常运用的12种刑法理论, 且都属于刑法总论部分的刑法理论。因此本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编排: 从宏观层面, 本书包括三编, 第一编基础理论、第二编违法理论、第三编责任理论; 从中观层面, 每一编下面包含四章, 第一编基础理论下包含: 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当然解释原则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 第二编违法理论下包含: 法益保护原则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被害人承诺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不真正不作为犯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 第三编责任理论下包含: 责任主义原则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监督过失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违法性意识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事辩护中的运用。从微观层面, 每一章下面大致包含三节内容, 分别是相关刑法理论的介绍, 相关刑法理论的构成或特点, 相关刑法理论与刑事辩护。此外, 在每章的后面附有一个作者办理的典型案例及本书作者运用相关刑法理论撰写的辩护意见或法律文书。 胡东平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925.215 89 0 荐购
328 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应用一本通 本书以行政诉讼法的具体条文为主线, 从法律应用的视角, 梳理各个条文对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并对重点条文的应用进行提示。每个具体条文之下根据实际的应用设置有对应司法解释、条文应用提示、典型案例参考、关联法律法规等栏目, 以方便广大法律工作者和普通读者查阅、学习、研究、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规定规定。其中, 对应司法解释是将最常用和最具有司法实践意义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文拆解到具体的行政诉讼法条文之下, 方便读者直接使用; 条文应用提示部分精炼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解释、解读或相关配套规定; “典型案例参考”为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委以及有关地方部门发布的指导案例、典型案例; “关联法律法规”收录了与之相对性的法律法律、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 帮助于读者更快、更清楚地查阅到有关规定。 王旭坤等编著 法律出版社 D925.305 49 0 荐购
3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本书内容讲述现行仲裁法于1994年公布, 并于2009年、2017年两次修改。仲裁法实施以来, 各仲裁委员会化解了大量民商事纠纷, 为服务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仲裁工作面临涉外制度薄弱、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亟需对仲裁法进行修改。对此, 2025年将对仲裁法进行修改完善。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完善总则制度规定; 二是完善仲裁机构制度; 三是完善仲裁员、中国仲裁协会规定; 四是完善仲裁协议规定; 五是完善仲裁程序规范; 六是完善撤销裁决及其重新仲裁制度; 七是完善裁决执行制度; 八是完善涉外仲裁规定, 增加临时仲裁制度; 九是对现行法中涉及民事诉讼法的“援引条款”全部改为直接表述内容。 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中国法治出版社 D925.7 4 0 荐购
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全部法条内容。《仲裁法》是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在该法中, 对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和仲裁协会, 仲裁协议, 仲裁的申请和受理, 仲裁庭的组成, 开庭和裁决, 申请撤销裁决, 仲裁的执行以及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等内容作了规定。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可以仲裁;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法律出版社 D925.7 5 0 荐购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含简明问答 本书内容讲述仲裁作为独特的纠纷处理机制, 对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仲裁法也显露出与形势发展和仲裁实践需要不适应的问题。急需通过修改完善仲裁法加以解决。仲裁法新修订通过, 本书以全新修订的《仲裁法》条文为基础, 对新修订内容配以部分简明问答, 便于读者学习, 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参阅和理解相关内容, 进而更好地行使相关权利和义务。 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中国法治出版社 D925.7 4 0 荐购
3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报核问题的有关规定:含典型案例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报核问题的有关规定》文本, 并在附录中收录仲裁典型案例, 帮助广大读者学习有关内容。全书内容完整, 框架清晰, 方便广大读者学习领会。 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中国法治出版社 D925.7 8 0 荐购
333 数字司法的中国模式 本书勾勒了中国法院从信息时代开始躬身入局, 在智能时代探索创新的实景, 全面系统展示中国法院近年来的数字化改革创新成果, 以总结经验、凝聚共识; 再从实践需求出发, 梳理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信息技术的原理、系统建设、应用场景与应用效果, 具体介绍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 探讨数字法院运行的程序、实体和技术规则, 同步推进数字法院理论创新, 梳理数字法院运行的程序、实体和技术规则; 探索纠纷在线处理、共享法庭、法护知产、法护营商等数字司法协同治理机制, 发挥司法功能, 通过数字司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司法的融合、未来数字法院的模式进行了展望。 姜伟, 李占国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D926.04-39 118 0 荐购
334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2024年第2辑 总第92辑 本书反映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法的精神和各类法律难题的权威司法观点。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编 法律出版社 D926.22 15 0 荐购
335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2024年第3辑 总第93辑 本书反映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法的精神和各类法律难题的权威司法观点。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编 法律出版社 D926.22 15 0 荐购
336 检察技术与信息化:2025年第1辑 本书坚持“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思路;旨在加强方向引导、促进学术交流、凝聚人心士气、弘扬科技文化, 助力“科技强检”, 阐释“智慧检务”。目的是通过阅读体验好、视觉效果佳的四色图书产品, 深研检察科技理论, 讲好检察科技故事, 为广大读者提供质量好、实用性强、可读性高的“智慧”作品。本辑是2025年第1辑书稿, 主要包括“工作展望”“检察长论坛”“人物风采”“检察官谈技术”“大数据监督”“技术性证据审查”“公益诉讼技术支持”“机制研究”“工作聚焦”“科技之光”“典型案例”以及“工作亮点”12个板块。 《检察技术与信息化》编委会编 中国检察出版社 D926.3-39 75 0 荐购
337 检察业务管理指导与参考:2024年第2辑 (总第26辑) 本书内容讲述2019年3月创刊, 检察业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专门期刊, 引领检察业务管理助推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旨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革除不合时宜的观念理念, 打破体制机制的制度性障碍, 聚焦案件管理的基础理论、重大课题和制约案件管理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与时俱进创新案件管理理论, 引领不断发展的案件管理工作实践。 《检察业务管理指导与参考》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组编, 本辑收录6个栏目16篇文章。 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编 中国检察出版社 D926.3-55 40 0 荐购
338 检察业务管理指导与参考:2025年第3辑 (总第33辑) 本书内容讲述2019年3月创刊, 检察业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专门期刊, 引领检察业务管理助推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旨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革除不合时宜的观念理念, 打破体制机制的制度性障碍, 聚焦案件管理的基础理论、重大课题和制约案件管理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与时俱进创新案件管理理论, 引领不断发展的案件管理工作实践。本书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组编, 本辑收录4个栏目12篇文章。 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编 中国检察出版社 D926.3-55 40 0 荐购
339 “四大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本书通篇以数据和案例说话, 在体例上, 主体部分均包括两大块内容: 分析说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知识产权、未成年人检察的办案情况和主要特点; 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检察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等不同角度, 全面展示各条线检察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编 中国检察出版社 D926.304 56 0 荐购
340 检察调研与指导:2025年第2辑 (总第53辑) 本书创刊于2014年, 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一级高级检察官高景峰主编,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和中国检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唯一综合性连续出版物。《检察调研与指导》服务检察, 面向基层, 内设特稿、专题研讨、调研聚焦、实务研究、案例剖析等栏目, 以指导开展检察理论研究工作以及检察业务调研工作为宗旨, 立足于新时代检察理论与实践, 秉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是广大检察干警了解检察工作重要部署, 学习交流办案和工作经验, 发表调研成果并参评“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的重要平台, 成为全国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的主要窗口和检察业务实践经验交流的重要阵地,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权威性。 高景峰主编 中国检察出版社 D926.304-53 60 0 荐购
页码:17/149页  每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