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6期3401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01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 本书旨在全面剖析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概况及相互关系, 构建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通过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企业转型、区域协调、制度创新等路径的研究, 探究数字经济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实践模式, 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借鉴。 李春娥著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F120.2 86 0 荐购
4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七讲 本书一共设七章, 主要阐释如何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主要包括: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经济思想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刻认识和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逄锦聚, 顾海良, 刘元春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F120.2 35 0 荐购
403 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本书作为2024浦江创新论坛的上册内容, 紧扣“共享创新共塑未来: 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核心主题, 与下册内容相互呼应、协同呈现论坛全貌。上册重点收录开幕式重要致辞、权威专家主题演讲及多场专题论坛的深度研讨内容, 既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科技伦理治理规范与负责任创新实践等关键领域, 也围绕全球健康与发展、合成生物学突破、前沿科技探索等前沿议题展开多维探讨, 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擘画新蓝图、探索实践新路径、贡献跨域新智慧。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F121-53 128 0 荐购
404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书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 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 系统阐释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全书首先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论述的全面梳理, 形成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主要构成、重要原则等若干方面的系统认识, 然后, 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等四个方面的重要命题, 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进行学理阐释, 并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制度保障体系。 郎旭华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F121.3 79 0 荐购
405 中国经济管理学科的演进与创新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 以写史的笔法, 发掘并厘清了各学科成长源头和脉络路线, 通过跟踪学科发展走势, 预见学科发展方向, 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建设。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学科体系较完整成熟、已列入国家正式学科分类目录的学科; 下篇为正在形成中、尚未正式列入国家学科分类目录的学科 (重要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 重点通过访谈法、文献梳理与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开展相关工作。研究团队重点访谈了各学科长期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专家, 以梳理学科发展线索、收集史料与证据、核对重要事件史实, 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可信性。同时, 也对不同时期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发展特征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新动向, 增强本研究的学术性与前沿性。 王海杰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3 128 0 荐购
406 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宏观债务结构性失衡的成因与协同治理 本书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发行与交易大数据, 系统讨论我国宏观债务问题治理所迫切需要明确的理论现实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我国宏观债务杠杆情况, 指出企业部门债务是我国宏观债务的结构矛盾所在; 揭示了“准财政职能”承担、“信贷潮汐”现象及两者对宏观债务的“双重驱动效应”; 构建了地方融资平台新名单和市场化转型评价体系, 提炼出四种市场化转型模式; 挖掘了融资担保公司有效缓释债务风险、稳定市场基本盘的专业力量, 为市场化处置债务问题提供可用政策工具。 贾君怡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F123.16 68 0 荐购
407 生产网络与经济韧性 本书以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与国内结构性挑战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核心, 重点分析了经济韧性与生产网络之间的关系。基于CiteSpace与Meta分析, 本书系统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经济韧性、生产网络中的微观冲击及宏观加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为基础, 本书构建了展现中国经济网络结构与经济韧性特征的分析框架。本书采用了空间计量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估计、GMM估计、门槛效应模型、多期DID估计等多种计量与实证分析方法, 对微观与宏观层面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全面考察。 钟敏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124 98 0 荐购
408 经济增长与环境约束目标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将经济增长目标和环境约束目标纳入同一分析框架, 探讨双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重点揭示环境约束目标在经济增长目标传导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基于经济效率、产业升级、城乡协调、污染减排四维指标体系,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系统解析双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并提出优化地方政府目标管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客观评价地方政府策略行为对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源配置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 为推动地方政府目标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石磊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F124 88 0 荐购
409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优势和潜力研究 本书收录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6年以来在重要报纸上发表的部分高水平研究成果三十余篇。全书汇编为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篇、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篇、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篇等四部分内容。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篇选录文章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国内需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要问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篇选录文章包括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篇选录文章包括科学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找准扩大内需关键点等重要方面。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篇选录文章包括了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 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扩大内需等相关文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4-53 66 0 荐购
410 中国突破性创新形成机制研究 本书遵循“什么是突破性创新-什么因素约束突破性创新-如何形成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思路, 共设11个章节, 重构了新形势下我国突破性创新的形成机制, 并将该机制拆解为“方向选择-研发突破-学习迭代-引导保障”的理论链条, 从局部子机制的运行规则和互动关系中, 寻找突破内外部壁垒和阻碍的路径, 提出政策建议。突破性创新是不连续、非累积性的技术变革, 与遵循既有技术轨道、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累积进步的渐进性创新相对立, 是我国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力量。在创新环境、发展条件、技术路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加快形成内生的突破性创新, 不仅保持部分产业领域领跑的突破性创新优势、自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还要实现全产业领域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 岳圣元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F124.3 88 0 荐购
411 双向FDI耦合协调的绿色经济效应 本书遵从“研究基础-理论分析-特征事实-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多维度研究双向FDI耦合协调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具体来看,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提出研究问题; 结合相关理论构建三层级理论分析框架, 分别探讨双向FDI耦合协调的理论路径、双向FDI耦合协调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理论机制、双向FDI耦合协调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机制; 基于双向FDI内在的互动效应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双向FDI耦合协调度, 选取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进行绿色经济效率测算, 并分析讨论双向FDI耦合协调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的特征事实; 利用2004-2019年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西藏自治区的3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16个行业大类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双向FDI耦合协调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总体和异质性影响, 检验宏观经济集聚、中观结构优化和微观绿色创新机制, 分析静态、动态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衰减边界; 根据研究结论, 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实现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和建议。 代沁雯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124.5 88 0 荐购
412 “双碳”战略与冶金流程创新 本书拟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双碳’战略与冶金流程创新”的配套教材, 系统阐述了双碳战略背景与内涵、碳排放核算与碳足迹分析、金属材料短流程制备技术、金属材料智能化生产节能技术以及高端制造领域关键节能技术等内容。本书对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基础参考; 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配套教材, 可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类教材建设、公选类特色课程培育、教改工作特色凝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提供素材支撑。 钱晓明主编 燕山大学出版社 F124.5 82 0 荐购
413 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与效应 本书以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逻辑主线, 在构建分析框架基础上,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时空格局分析和计量模型,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碳排放交易政策、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效应, 并探讨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绿色低碳的促进作用。最终, 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旨在为中国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张雪薇, 王锋正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5 98 0 荐购
414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与路 本书聚焦中国语境下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意涵, 分析了历史演进、时代方位、国际比较、原则遵循、现实挑战、实践进路、价值意蕴等多方面, 进而阐释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路、时代价值与实践价值。 王岩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F124.7 88 0 荐购
415 中国对外开放的自主发展研究 本书回顾了中心外围国家自主中心式积累的特点、运行逻辑及其理论局限性, 并总结出我国开放条件自主中心式积累模式的运行特点, 提出其关键在于我国以生产性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外开放促进了引进式技术进步。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为导论, 阐述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为发展中国家开放发展的理论研究及述评; 第3章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全球化挑战分析; 第4章为中国对外开放自主发展的演进历程; 第5章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自主发展模式; 第6章为中国对外开放自主发展的趋势。 郭义盟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125 68 0 荐购
416 地位寻求视角下农民工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本书从地位寻求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出发, 借鉴既有研究成果, 构建地位寻求视角下农民工住房投资对家庭消费影响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 同时结合各地区农民工住房投资与家庭消费的现状特征, 设计、选择和界定计量地位寻求视角下农民工住房投资对家庭消费影响的指标及其体系, 进而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2010至2020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并在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书基于地位寻求视角, 将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拓展到农民工这一流动群体, 以期能对家庭消费金融相关理论和文献有所补充, 同时也为有效促进农民工家庭消费、扩大内需, 进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余新平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F126.1 78 0 荐购
417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基于金融CGE模型 本书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其次, 构建中国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模并论述了金融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方法和平衡方法, 测算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各项调节工具的再分配效应并进行了分解分析; 再次, 模拟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税率调整、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率变动以及居民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变动等财政政策变化对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模拟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变动以及股票和债券收益率变动等货币政策变化对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最后, 基于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收入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建议。 段梦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F126.2 118 0 荐购
418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本书稿计划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内容为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包括相关构架界定、产教融合相关理论、产教融合相关功能、产业发展对产教融合的影响。第二章主要内容为国外产教融合的发展, 包括国外产教融合发展历史和现状、产教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发展, 包括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必要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生态系统分析, 包括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第五章主要内容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展示实现路径, 包括产业学院对接、行业学院建设、校地联合发展等内容。第六章主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包括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协同发展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定位分析等。第七章主要内容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包括国内相关地区, 如广东、浙江高校的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先进经验。 葛平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127 89 0 荐购
419 县域信用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 本书内容讲述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国内市场为主要导向兼顾国际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格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完备产业功能的一种区域经济, 是我国经济体系中处于最基础层面的行政区划型经济形态。全国比作一张数据网, 众多的县就像网上的数据节点, 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经济单元, 传递的数据信息既有农产品的供应, 也有工业品的生产、更有特色服务业的聚集。高质量发展是指以“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的三个转变“提质”, 开辟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 《县域信用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5)》课题组编著 团结出版社 F127 108 0 荐购
420 不充分不平衡的破解: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探索 本书稿立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状及其内在机理, 紧紧围绕推进西部地区破解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动力机制与路径的中心命题展开。书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现状, 从理论上揭示西部地区破解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动力机制, 并评价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模型和其影响因素模型, 提出推进西部地区破解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机制与路径体系和特色化措施; 力图有效推进西部地区破解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书稿通过测算得出结论, 要素投入、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将破解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加强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力度,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张忠杰著 人民出版社 F127 68 0 荐购
页码:21/149页  每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