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
传习录译注 |
本书内容讲述王阳明 (1472-1529), 明代大儒, 与朱子并为宋明八百年儒学两大祭酒, 心学的集大成者,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在王阳明的著作中, 影响最大的应属《传习录》, 它与《近思录》同为宋明儒学双璧。1967年, 钱穆先生在题为《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的演讲中, 列举国人必读的经典, 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其中, 《传习录》作为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一部哲学经典。 |
(明) 王阳明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B248.2 |
108 |
0 |
荐购
|
| 22 |
|
正学堂稿 |
本书有万历二十四年 (1596) 初刻本, 为二十六卷, 后其莆田弟子陈其志、方承郁续编为四十卷, 万历二十九年刻于莆田。李材著作后大半亡佚。清末, 丰城李氏族人李止学搜寻李材遗著, 获《正学堂稿》, 于民国元年 (1912) 刊刻, 凡四十卷; 民国十二年, 李止学又重印此版。此次校点, 以民国元年刻《正学堂稿》为底本, 校点者为刘经富。 |
(明) 李材撰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B248.99 |
138 |
0 |
荐购
|
| 23 |
|
黄道周生命哲学研究 |
本书致力于黄道周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黄道周一生处于晚明时代, 受家庭和闽南地域文化的熏陶, 以六经为本, 重新回到儒学经典寻找资源, 会通理学和心学, 并在方法论上积极借鉴西学、实学。黄道周继承了传统儒家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人之本性的确认, 主张气化生命观以及人是具有德性的生命, 并回归到子学时代对人性本善的坚守, 认为性贯通天地人, 至上、至善之性是万物的根本, 将性提高到本体论的地位。在经验层面上, 黄道周的生活观也展现出其作为大儒卓然不俗的另一面。黄道周作为东林之后明末公认的大儒, 自觉以儒家人格最高目标要求自己, 在明末转折的大时代背景下, 重归传统儒学寻求资源, 坚持着内圣外王的理想, 秉持其生命哲学并竭力践行之。他的一生正是秉持着儒家的生死智慧, 闻道、行道; 立德、立功、立言; 直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超越了死亡, 终成不朽。 |
杨中启著 |
人民出版社 |
B248.995 |
97 |
0 |
荐购
|
| 24 |
|
槐軒全書:正訛 |
本书是清末大儒刘沅所著《槐轩全书》中的一部分。该书乃是乾嘉学者对宋明理学反思批判的代表作之一。刘沅在《正讹》中, 对韩愈、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及朱熹都逐一进行了点评, 并在附录中的《约言》介绍了刘沅槐轩学说的主要思想观点。通过本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刘沅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 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 以指导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本书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学术价值, 是一本作为学术研究或对槐轩学说进行初步了解均具有实用性的图书。 |
(清) 劉沅著 |
巴蜀书社 |
B249.9-53 |
68 |
0 |
荐购
|
| 25 |
|
拔剑欲高歌:谭嗣同传 |
本书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和起点, 强化了谭嗣同作为那个动荡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引领者, 不屈于传统命运安排的那种桀骜不驯、绝尘拔俗的心理、情感和性格风范, 展示了谭嗣同的俊逸才华、深邃思想和高洁人品。同时还展现了梁启超、唐才常、陈宝箴、熊希龄等一批晚清知识分子的爱国志士群像。 |
彭晓玲著 |
作家出版社 |
B254.5 |
60 |
0 |
荐购
|
| 26 |
|
拔剑欲高歌:谭嗣同传 |
本书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和起点, 强化了谭嗣同作为那个动荡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引领者, 不屈于传统命运安排的那种桀骜不驯、绝尘拔俗的心理、情感和性格风范, 展示了谭嗣同的俊逸才华、深邃思想和高洁人品。同时还展现了梁启超、唐才常、陈宝箴、熊希龄等一批晚清知识分子的爱国志士群像。 |
彭晓玲著 |
作家出版社 |
B254.5 |
88 |
0 |
荐购
|
| 27 |
|
第一哲学, 最后的哲学:在形而上学与科学之间的西方知识 |
本书中, 作者解释了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发挥的战略作用。他假设, 在西方传统下, 所有哲学活动的命运都取决于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虽然从根本上说, “第一哲学”指的那个东西缺乏内容, 也不具备它所要求的那种原初性, 但它的功能依然至关重要。因为起作用的不是第一哲学的内容, 也不是第一哲学的“第一性”, 而是它对哲学的定义, 严格来说, 也就是它对哲学的界定--它通过设定边界, 把哲学和其他形式的知识分开了。在这个意义上说, 第一哲学实际上是“其次的”“最后的”, 它预设了其他形式的知识尤其是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并与这些知识相伴。 |
(意) 吉奥乔·阿甘本著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B5 |
56 |
0 |
荐购
|
| 28 |
|
求索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尤其关注写作方式的作用 |
本书提供了相关例证, 用以说明亚里士多德曾刻意伪装自己关于自然世界的部分思想, 他一面以其写作方式缓和来自权威的敌意, 一面仍然着眼于解决终极起源的问题。作者在证明亚氏自然科学的有效性这一进路上, 厘清了现代自然科学以及亚氏文本本身的艰涩复杂这两大障碍, 他指出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世界的真正看法并未遭到现代科学的驳斥: 亚里士多德的真正看法不但与现代发现一致, 更来源于对自然世界更广泛、更深入的把握, 时至今日仍然值得严肃对待。 |
(美) 大卫·波罗廷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B502.233 |
39 |
0 |
荐购
|
| 29 |
|
康德的判断理论:判断与判断力 |
本书以先验人类学的理念为线索, 以其中的核心问题为导向, 综合性地重构了康德的判断理论体系; 与此同时, 还采取了历时、共时相结合的方法, 追踪了其判断观的发展过程。在先验人类学的理念下, 判断可以被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理论判断、实践判断、反思判断。对于三者的探讨, 均是以作为命题的判断为出发点, 经“作判断”的思维活动, 最终揭示出体现人之本质的“判断的能力”。 |
潘文哲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B561.31 |
98 |
0 |
荐购
|
| 30 |
|
图尔敏论证思想的跨学科视域研究 |
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对图尔敏论证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被误读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澄清。第二章挖掘、梳理并论证了图尔敏思想对逻辑学、修辞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影响。第三章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分析了图尔敏论证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第四章将图尔敏论证思想与中国修辞论证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并阐释了中国修辞中的理性与论证思想。第五章将修辞学和逻辑学相结合进行跨学科实证研究。第六章是将语用学和修辞学相结合进行的实证研究。第七章从教育学视角对图尔敏论证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
刘东虹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B712.59 |
69 |
0 |
荐购
|
| 31 |
|
管理类、经济类联考逻辑:论证逻辑400题 |
本书全面总结了论证题模型及对应解题技巧, 体例结构优化升级, 本书适用于管理类、经济类联考备考考生, 是一本论证逻辑专项冲刺训练书。本书结合最新考试大纲和近十余年真题的命题趋势, 创新总结论证逻辑的两大方法论 (高分方法论+选项比较方法论), 并结合400道题目模考训练, 解决学生“读题困难、拿捏不准关键信息点”“时间不够, 做不完”“不会做, 没有思路”“错的多, 提分难”等问题, 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突破口, 进一步提高做题正确率、考取高分。 |
吕建刚, 任松主编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B81 |
79.8 |
0 |
荐购
|
| 32 |
|
西方当代伦理困境研究:以麦克尤恩小说为例 |
本书拟文学本体学角度出发, 围绕麦克尤恩小说中伦理困境展开体系化研究; 运用文学伦理学对小说中的伦理现象展开论述, 将小说中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并做出批判指向。本书中对麦克尤恩创作生涯的三个阶段主要小说从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性别伦理等分析视角进行解构, 通过解析小说所表现的伦理困境, 探讨英国现当代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
张洁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B82 |
88 |
0 |
荐购
|
| 33 |
|
事物的自然: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一部分导读 |
本书导读的内容是《伦理学》第一部分“论神”, 即斯宾诺莎通过三十六则命题及其证明、附释、绎理、补则所设想并论证的一元论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 (存在论)。斯宾诺莎的这一部分在《伦理学》全书中篇幅最短, 但其理论含量是高度凝缩的, 马舍雷的导读亦复如此。马舍雷的导读尤其澄清了这几个问题: 1.斯宾诺莎的哲学不是二元论的平行论; 2.“理性或原因”是斯宾诺莎区别于笛卡尔、区别于莱布尼茨的唯一理论基质, 这一理论基质使认识与存在之间是否符合的疑难、使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否统一的疑难在斯宾诺莎这里都失去了意义, 斯宾诺莎是绝对的一元论唯物主义者; 3.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使“决定”这个概念在《伦理学》中成为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在第五分册的导读中, 马舍雷依托原始文献, 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哲学中的伽利略, 一位由“被自然生产的自然”推出“生产自然的自然”的规律的哲学家。 |
(法) 皮埃尔·马舍雷著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B82 |
122 |
0 |
荐购
|
| 34 |
|
上海百位名人家训家教 |
本书分为“修身立德”“崇文重教”“敬业爱国”三个板块, 精选了上海自宋代以来百位名人的家训家教内容, 涵盖徐光启、钱学森、傅雷等历史与近现代名人, 展现“古今承续、海纳百川、中西融汇、多元并存”的特色。这些家训故事不仅反映了名人们在教育子女、传承家风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 而且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生动案例与历史文献, 本书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宝贵启示, 助力家风建设与道德传承。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编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B823.1 |
98 |
0 |
荐购
|
| 35 |
|
书斋养心录:一位心理学人的阅读札记 |
本书是一位高校教师后来转型为企业家的心理学人的读书感悟集。本书不仅是对作者自己多年阅读历程的一次深情回望, 更是对心理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梳理与生动演绎, 字里行间, 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本书共有六个篇章。“人生幸福哲理”与“修养积极心态”中, 既有学院派的严谨思辨, 又饱含着商海沉浮后的通透领悟; “越过心理障碍”与“走向成功之路”的书写, 既呈现心理咨询师般的共情视角, 又透射出企业家特有的务实锋芒; 而“勇敢面对衰老”的坦然与“阅读名家经典”的虔敬, 则让整部作品跳脱出功利主义的桎梏, 显露出智者在时间维度上的从容。 |
吴龙华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B84-53 |
89 |
0 |
荐购
|
| 36 |
|
婴幼儿心理发展 |
本书根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需求为依据, 以实用为宗旨, 设置了学习目标、项目导航、案例导入、任务要求、知识梳理、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内容板块,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体现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色。全书共包括6个项目20个任务, 内容涉及婴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婴幼儿言语的发展、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婴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等。在每一个项目的内容安排上, 先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 再探知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最后支持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层层递进, 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支持婴幼儿的发展, 并通过任务实施检验学习效果。 |
蒋珊珊, 周芝萍, 张鸿宇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B844.12 |
48 |
0 |
荐购
|
| 37 |
|
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 |
本书是关于0-3岁婴幼儿感觉统合教育的理论及实操教程, 共分为“感觉统合训练概述”“感觉统合器材与感觉统合功能室的创建”“婴幼儿触觉训练”“婴幼儿本体觉训练”“婴幼儿前庭觉训练”“婴幼儿视听觉训练”“婴幼儿味嗅觉训练”“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与指导”八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任务, 任务则从“任务要求”“知识梳理”“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四方面进行编写。 |
李鲜艳, 喻星美, 徐世芳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B844.12 |
48 |
0 |
荐购
|
| 38 |
|
那些不能告诉心理咨询师的事:卸下层层防御的41段动人故事 |
本书作者基于强化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 从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生动地还原了心理咨询的完整场景--咨询室里颤抖的手指、突然的沉默、夺眶而出的眼泪、逐步涌现的愤怒……每位读者都将在41段感人的故事中发现自己的缩影, 领悟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议题如何在生命中流动, 收获一步步卸下内心的层层防御的勇气, 进而与那些深藏在无意识中、自己都未曾发觉的秘密和解。在阅读此书后, 读者不仅能了解心理咨询的精髓与全貌, 而且将领悟如何处理自身心理问题与负面情绪的根源。如果你正在经历抑郁、焦虑、成瘾、孤独、内疚、完美主义的困扰, 本书将在每一个至暗时刻陪伴在你的左右。如果你深爱的人正在痛苦中挣扎, 这些故事会化作一束微光, 指引你用最温柔的坚持赋予他们开启自我蜕变之旅的勇气与希望。 |
(美) 米歇尔·M. 梅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B849.1 |
69 |
0 |
荐购
|
| 39 |
|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研究 |
本书以系统观的视角构建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系统及其实践运行模型, 厘清了系统要素构成及其运行机制, 并从学生、学术、学科三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入阐释, 为丰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
左文敬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C |
79 |
0 |
荐购
|
| 40 |
|
马林菲尔德的85天 |
本书稿社会学研究著作。是作者应德国某联邦研究机构的邀请, 作为客座科学家前往该机构从事三个月的工作交流的所见所闻。作者住在柏林西南郊的马林菲尔德。在此期间作者慢慢以更为开放的心态融入到当地生活中, 用细腻的心态观察着世间百态。在完全不同的维度上思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很多深埋于心底的感受被“此时此景”所触发。回国后, 整理了在德期间的心绪, 集结成了一本业余级的社会学研究集合成果。书稿中阐述了如何优雅老去, 如何面对死亡等问题。阅读过程中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正能量的思考, 促使人们更加乐观地生活下去, 更加积极的面对人生。 |
江丽著 |
团结出版社 |
C91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