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 |
|
中国古代监察法制简史 |
本书以中国古代朝代排序为经, 共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清朝八章, 每章以朝代背景、监察思想、监察法规、监察体制与监察特点为纬分为五个部分。简述各个朝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使读者对该时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有大体的了解; 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监察思想和政治思想, 呈现出“外儒内法”的特征; 解析了古代的监察法规及监察体制, 其中包括部门的条例准则、皇帝命令和诏书式特别立法、国家其他法规中的监察性条款等内容, 并详细说明古代“一体四足”的监察特点。 |
苟继楠著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D691.49 |
98 |
0 |
荐购
|
| 482 |
|
明代反腐史料编年 |
本书是在明代皇家“实录”基础之上, 参辑其他明代史书, 经过广泛搜录、剔抉与整理而成。全书分五个部分, 以年月顺序, 将有明一代的重大反贪举措与反腐案例, 甄录成史, 并进行必要的注解与阐释, 从而展示明代反腐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
陶明选编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D691.49 |
99 |
0 |
荐购
|
| 483 |
|
群书治要 |
本书是我国古代唐朝的治政书籍的选辑。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在贞观初年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 (599年-649年), 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 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 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
(唐) 魏徵等编撰 |
中国书店 |
D691.5 |
59 |
0 |
荐购
|
| 484 |
|
经济与文学 |
本书是考察明末清初遗民文人生活与谋生的学术专著。本书以方文和朱彝尊的经济活动为个案, 探讨易代之际, 社会矛盾复杂、文化多元的环境下遗民文士的不同选择及其社会影响。明清易代后, 桐城方文坚守遗民节操, 以行医授徒求取生存。他和许多遗民和入仕新朝的文化官员保持密切关联, 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文化归属。方文矢志不移, 用一生的代价完成了一个儒家士人的道德操守; 朱彝尊度过了三十余年的遗民生涯后, 为生存养家和研究学问而放弃遗民身份, 入仕清朝, 成为清代著名学问家。方文与朱彝尊, 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大批遗民分化后的走向和不同的谋生方式, 他们的创作成为十七世纪中期文学嬗变及文化走向的窗口。 |
朱丽霞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D691.71 |
85 |
0 |
荐购
|
| 485 |
|
两汉的长者政治 |
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论证了两汉长者的认定条件; (2) 梳理了两汉长者群体修身齐家、爱国亲民、清正廉洁的政治理想、从政理念、家国情怀及实践, 分析了其孕育、发展的社会因素, 阐述了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3) 分析了两汉长者对乡里基层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深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4) 附表、摘录部分对两汉长者的出现频率、分布, 及其出身、治学和任职情况作了精细统计, 并对出现“长者”词语的史书片段进行了摘录、编排和批注。 |
匡长用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D691.71 |
78 |
0 |
荐购
|
| 486 |
|
离形去智 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
隋唐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较高, 从她们的遗言中可以发现不同身份女性临终前的关注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及临终心态, 藉助亲人对她们遗言的执行情况, 可以对唐代社会及女性地位进行另一视角的考察。 |
么振华, 吕璐瑶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D691.968 |
78 |
0 |
荐购
|
| 487 |
|
第三领域:近代江苏地方自治研究 |
本书致力于近代江苏地方自治的研究, 并通过对地方自治的分析进一步观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社会、地方精英的角色变化。作者认为, 近代江苏地方自治推行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国家对第三领域和基层社会不断渗透的过程; 地方精英虽然有与国家博弈的现象, 但总体来看, 这种博弈是严重不对等的, 士绅阶层的分化及功能的异化, 导致其整体实力不断下降, 面对国家的强势渗透, 不得不以“缴械投降”而告终; 基层社会的广大民众因为智识不足等诸多因素, 对地方自治基本抱着排拒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在国家强势渗透的过程中, 往往扮演冷眼旁观的第三者。地方自治有名无实, 宪政民主理想破灭, 一党专制国家形成, 这一内在逻辑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地方精英、基层社会三种力量综合较量的结果。 |
陈明胜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D693.62 |
78 |
0 |
荐购
|
| 488 |
|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思潮研究 |
本书是研究民国政党政治的学术专著。书稿在介绍近代西方的政党与主要政治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介绍了清末政党与政党政治观念的传人与民初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和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 探讨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思潮的理论价值与局限。 |
姚琦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D693.74 |
85 |
0 |
荐购
|
| 489 |
|
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兴起:1897-1937 |
本书从整体上阐述了中国现代社会调查兴起的过程, 作者在系统搜索及一一鉴别的基础上, 对1897年到1937年间的社会调查报告的地域、内容、时间上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直观地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调查从产生到初兴再到活跃的情状。 |
李章鹏著 |
西苑出版社 |
D693.79 |
79.8 |
0 |
荐购
|
| 490 |
|
积极老龄化在东亚的发展 |
本书内容包括: 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发展趋势、“积极老龄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东亚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东亚国家的延迟退休和老龄就业、东亚国家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的资本运作等。 |
刘文等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D731.086 |
86 |
0 |
荐购
|
| 491 |
|
新型日本阶级社会 |
本书讲述人们因富裕程度的差异而处于分裂的状态。然而, 富人对自己的富有, 穷人对自己的贫穷, 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境况都非常清醒, 经营着各自的生活。至此, 现代日本社会已经不能再用“差距社会”这样含混暧昧的词, 应旗帜鲜明地亮出“阶级社会”的名号。作者桥本健二使用翔实的数据与分析, 向读者描绘现代日本社会阶层流动的现状。“即便是出于利己性的动机, 也请你们对阶级分化及贫困问题保持关注。”在全球化的当下, 如何面对社会结构的失衡导致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 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日) 桥本健二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731.361 |
68 |
0 |
荐购
|
| 492 |
|
价值选择视角下的印度行政改革研究:1947-2014 |
以行政价值选择为视角对印度独立以来的行政改革历程进行系统研究。阐释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改革的概念、基本内容和影响因素。分析印度行政改革的逻辑起点,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廓清1947年至2014年印度行政改革的基本轨迹, 详细阐释各历史阶段印度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改革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总结印度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改革的互动关系, 归纳价值选择与行政改革的一般关系。分析当代印度行政改革的影响因素, 对其做出总体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 |
方浩伟著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D735.13 |
68 |
0 |
荐购
|
| 493 |
|
如何成为拯救欧洲的英雄 |
本书是一本以欧洲为对象的时评文集, 作者通过常年研究国际问题尤其是欧洲问题的专业经验, 用浅显易懂、中肯且幽默的语言对欧洲过去几年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评述, 评述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 还涉及到社会热点、欧盟等。“时事+评述”的形式逻辑性强, 论述更具有深度, 既能满足对国际情势尤其是欧洲问题感兴趣的读者的需求,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普及积极正确的国际宏观视野。 |
赵柯著 |
西苑出版社 |
D750.09-53 |
48 |
0 |
荐购
|
| 494 |
|
识字的用途 |
本书考察了大众传媒如何改变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价值观。霍加特的文化分析方法将个人传记与社会历史和文化批判熔为一炉, 使这部开创性的著作读起来引人入胜。 |
(英) 理查德·霍加特著 |
商务印书馆 |
D756.161 |
55 |
0 |
荐购
|
| 495 |
|
振振公族:近代北美司徒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
本书以加拿大历史上著名华人移民司徒家族为线索, 并串连起与司徒家族有联姻关系的李氏、刘氏、雷氏等美洲西北地区的先驱家族和华商群体在加拿大的发展历史, 讲述了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到一九六七年一百多年间以广东开平为出发点, 北美洲为落脚点的司徒氏四代家族成员的经历, 展现了他们开拓的勇气、创业的智慧、爱国的行动, 描绘了一群鲜活、杰出、可敬的华人形象。其中很多人物、事件在历史上影响较为深远, 且由于其对中、加两国所做的贡献, 他们的家族历史、命运变迁也深刻影响了近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 |
(加) 刘静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D771.138 |
128 |
0 |
荐购
|
| 496 |
|
消失的安全 |
本书从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两条路径论述了美国20世纪30至50年代安全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一条路径通过分析影响美国国内安全体系构建的诸多要素, 例如美国国家安全考量、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形态、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民防机制的建立技术等, 对美国安全体系做出整体分析; 第二条路径分析冷战与国际安全环境变化, 同时分析美国主导建构的国际安全体系所包含的制度、思想、机构、规则以及秩序等。这段时期美国安全体系建设的两条建构路径, 不仅确定了其在国际社会的规则与秩序, 也为其后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安全体系确定了基本走向。 |
胡晔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D771.235 |
95 |
0 |
荐购
|
| 497 |
|
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构建:百年国际关系学的起源和演进 |
本书是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阿米塔·阿查亚和国际关系“英国学派”代表人物巴里·布赞合著的一本学术著作。阿查亚作为国际关系领域重要的非西方学者, 一直致力于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 突出东方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国际关系自身起源与两个多世纪以来形塑国际关系历史的反思, 两位作者在本书中呼吁关注非西方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提出发展中国家在未来构建全球国际关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挑战传统主导性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角, 提出建立南北方相互融合的后西方世界秩序, 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构建提供洞见, 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加) 阿米塔·阿查亚, (英) 巴里·布赞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80 |
98 |
0 |
荐购
|
| 498 |
|
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 |
本书作者以脱胎于古希腊人的动机与认同理论为基础, 提出政治秩序与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他的理论强调人类对自尊的需求, 并论证了其对各个层次社会集合体的政治行为的不同影响。 |
(德) 理查德·内德·勒博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80 |
138 |
0 |
荐购
|
| 499 |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秩序重构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
本书首先梳理了国际秩序重构及其理论, 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秩序重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全面阐述, 接着深入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秩序重构的历程及相关国家安全战略, 最后根据中国实际, 提出新时代中国参与国际秩序重构的理念、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 分别从多边、区域、双边等层面提出中国参与国际秩序重构及实现国家安全的战略及策略, 论述了中国参与国际秩序重构与实现国家安全的保障体系与评估机制。 |
张汉林等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D81 |
93 |
0 |
荐购
|
| 500 |
|
利益、制度与信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第3版 |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纯理论著作。它在理论建构上具有创造性, 在理论检验上具有代表性。作者全面考察了国内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并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 在双层博弈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新的关于国内政治和国际合作的理性选择模型, 来解释国内政治博弈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强调国内政治过程决定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内容。本书书名中的三个关键词: “利益”“制度”“信息”, 如今已成为分析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互动的核心变量和分析框架。 |
(美) 海伦·米尔纳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81 |
8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