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4期2066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1 现象学心理学与社会文化实在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定位舒茨的现象学思路, 阐明其“自然态度的构成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的关联, 并探讨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的区分及社会世界的结构; 第二部分, 分析生活世界与文化差异, 对比胡塞尔、舒茨与瓦尔登费尔斯的观点, 揭示现象学如何解释文化间性 (Interkulturalitat); 第三部分, 对比萨特与舒茨的自由、处境及人我关系理论, 展现两种现象学社会理论的冲突与互补。 游淙祺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B84-069 88 0 荐购
42 直觉陷阱:2:认知非理性消费偏好,避免成为聪明的傻瓜 本书以消费心理为主题, 提出12个常见的消费心理效应, 以消费者为出发点, 解析消费者的想法使其轻松避免消费场景中常遇见之直觉陷阱。帮助读者反思直觉式思考模式, 培养发掘事实真相的能力, 追求解决消费痛点, 避开直觉陷阱, 成为聪明的消费者。除此之外, 企业与厂商除了全力行销自己的产品, 也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心态、动机、偏好和决策过程, 才能调整并创新策略, 获得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的双赢。 高登第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B84-49 58 0 荐购
43 数理心理学:心身热机电化控制学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体生理、神经-生化代谢控制、中医整体理论, 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人体热机模型”。本书通过数理模型的构建, 将心理学与物理学、生理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 旨在揭示人体心身互动的深层原理。书中分为多个部分, 首先介绍了心身动力学的相关内容, 探讨了人体机械原理的热力系统、循环供能系统, 人体程控原理的电化通信、调谐控制和调谐叠加原理。接着, 作者提出了心身动力原理, 从行为调谐模式和心身驱力出发, 推导出人体热动原理, 具体包括生物热机、心身行为等。本书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 还引入了现代数理方法,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体的心身关系。通过这些数理模型的应用, 本书试图解析人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以及这些驱动力如何通过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健康。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理解人体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 高闯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B841.2 168 0 荐购
44 工作场所助人决策过程机制研究 本书聚焦于工作场所助人决策互动机制的研究, 共包括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研究一、研究二、研究三、研究四以及研究结论和展望等八章。第一章在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动因的基础上, 提出研究问题, 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图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 主要基于国内外助人领域的相关文献, 梳理助人行为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进展, 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挖掘出可能的理论缺口和空白点。第三章为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 以动态心理契约和旁观者介入决策模型为理论基础, 具体总结了心理契约及其动态性研究回顾、动态心理契约理论及其四阶段、旁观者介入决策模型、心理契约与助人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框架等。 郭晓虹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B842.5 88 0 荐购
45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人的毕生发展:第10版 本书是心理学领域的世界经典著作, 介绍了人类个体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结束这一毕生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已被20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广泛采用, 被译为近20种语言。以人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为主线, 介绍了大脑、运动、认知、言语、社会性和个性等发展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危机理论等), 并在经典和前沿研究基础上, 展现各个发展阶段中个体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所面临的发展任务。 Robert Feld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 B844 158 0 荐购
46 儿童心理行为指导手册 本书在集合国内外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深厚的理论基础上, 结合当前发展最前沿, 从儿童生长发育出发, 系统介绍了儿童各年龄段伴随的心理行为问题。内容丰富全面, 语言通俗易懂, 实用性强, 有助于家长及老师们及时掌握儿童的情绪特点与心理变化, 快速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避免进入教育误区。 郑玉婷, 廖云姗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B844.1 50 0 荐购
47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照护 本书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涵出发, 深入探讨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特征和生理基础, 对婴幼儿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婴幼儿发展图景。本教材设置了照护实务、资料拓展、典型案例、托育政策等模块和栏目, 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实践性和便捷性。 朱晓红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B844.12 49.8 0 荐购
48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宽恕研究 本书稿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积极心理学相关文献,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调研并探讨学生的宽恕心理、幸福感状态及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 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提出从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支持系统三方面提升学生宽恕心理的策略。 卢颖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B848 68 0 荐购
49 统计学:SPSS和Excel实现:第9版 本书共12章, 内容全面覆盖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非参数统计及一系列常用的统计方法, 且在附录中精心整理了SPSS和Excel的常用函数, 以供读者随时查阅。第1章作为开篇, 首先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数据的获取方式, 同时阐明了统计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第2章至第4章则聚焦于数据的展示与描述, 通过图表、统计量以及概率分布等多种方式, 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数据特征。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介绍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为读者提供了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工具。第7章则专门探讨了类别变量的推断, 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等。第8章至第10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 详细介绍了方差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等高级统计方法, 同时结合实验设计的内容, 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方法。第11章则时间序列预测, 介绍了平滑法、趋势外推预测和分解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 为读者提供了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有效手段。 贾俊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C8 49 0 荐购
50 数字社会学:AI时代生存法则与未来秩序 本书中首次提出了“TSN”模型, 分别以时间、空间、网络三个核心维度剖析数字社会运作机制, 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时间被压缩, 空间变模糊, 以及人际关系连接方式被重新定义。同时, 还提出“TESC”框架, 展示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在数字空间的互动作用, 推动数字世界持续进化。它揭示了数字时代的新秩序, 探讨“加速社会”现象, 解析新型社交法则, 前瞻新兴技术趋势, 剖析数字经济新范式, 解读数字文化演变。 唐兴通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C91-39 69.8 0 荐购
51 塑造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化研究 本书以制度性的个体化理论为基础, 分析中国社会个体化的具体过程及发生机制。第一章是总论, 文献回顾及研究主要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从教育制度、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社会个体化的转变。第三章讨论了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对个体化的影响及其风险。第四章分析群体在个体化的城市社会中的身体、心灵的体验以及他们的适应策略。第五章则是从社会整合角度, 分别从制度性和主体两个层面探讨再嵌入的机制和主体风险应对策略。第六章对本书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 李立文, 余冲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912.1 68 0 荐购
52 亲属·人格·构境:中日社会文化人类学结构假设之检验 本书全面梳理了自20世纪初期至今中日民族学和人类学主要结构论三大假设领域及其相关后续发展历程, 并首次从一般语言--人文传统逻辑和数理统计逻辑的结合角度总结了其得失经验。第一篇以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宗族组织-集合表象结构、村落传统-生活类型结构和单一社会的纵式场所为中心, 从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角度修正性地讨论了四种假设与以继嗣-继替为主的亲属制度论、后期的强弱关系结构及质性阐释之间的逻辑延续和内在对称性。第二篇聚焦于祖荫阶序--纵式伞形结构、“三层次均衡和谐”及语法结构、人格层次和县民性的地域结构等, 重新评估并阐释“表象-心智结构及其人格模式假设”背后的本质原理, 并从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维度修正并考证了其与欧美的相对主义-文化模式论、社会心理学和部分结构-功能主义等之间的对称逻辑及其内在关联性。第三篇紧扣聚落模型-行动和日本文化的基层和多重结构等, 用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法修正并论证了考古·自然·生态的“社会文化-地理学结构及其构境之网假设”与多线进化模式论、结构人类学和历史地理类型论之间的逻辑关联及其内在对称性。 阿拉德尔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912.4 138 0 荐购
53 Soical psychology:第11版 本书的第一作者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包揽了三项大奖的社会心理学家埃略特·阿伦森。与其他社会心理学著作相比, 本书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叙述风格使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享受。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诸如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自尊、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侵犯性、偏见等话题, 并强调了结合生活实践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每章开头的“小调查”与结尾的“思考题”首尾呼应, 鼓励学习者进行创新性的阅读与批判性的思考。 Elliot Aronson ... [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C912.6-0 108 0 荐购
54 社会心理学基础 本书共分为九个栏目, 分别为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角色、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群体与群体互动、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应用。 何竟, 王姝雯, 黄鑫艺主编 中国言实出版社 C912.6-0 39.8 0 荐购
55 观念的纠缠:从空间生产到城市传播 本书作为本世纪初兴起的传播学研究分支, 城市传播研究响应列斐伏尔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的生产”的呼吁, 其首倡者致力于将城市空间本身视作人类传播活动的中介或行动者, 而非大众传播的简单容器。在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论”视域下, 城市传播关系的本质也呈现为一种三元结构, 城市本身、城市管理者与城市使用者的纠缠是理解城市传播关系的关节所在。由此, 对空间生产理论与城市传播观念之间思想交汇点的挖掘, 既有助于在思想史层面夯实城市传播研究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 更可为推动城市传播研究所企盼的可沟通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经典理论支持。 郭旭东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C912.81 68 0 荐购
56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软实力建设 本书以历史主义的视角分析城市软实力的理论来源, 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测评城市软实力的指标体系, 剖析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路径。 胡键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C912.81 56 0 荐购
57 面试突围:AI时代求职通关实战手册 本书是专为求职者打造的面试实战指南, 内容涵盖从简历投递、面试准备、实战应对, 到offer选择、面试复盘等面试的全流程。面对AI技术主导的招聘趋势、复杂多变的面试场景, 以及高压高频的考察机制, 求职者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本书站在面试官的视角, 结合招聘面试的底层逻辑, 提供了结构化答题模型、高频问题拆解、实用表格工具, 并辅以多个真实岗位的面试案例, 帮助读者全面提升面试表现, 精准拿下理想offer。 张晨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C913.2-62 69.8 0 荐购
58 消费与消费社会 本书共有11个章节, 重点从消费者的欲望、炫耀性消费、功能性消费、符号消费等方面展开讨论, 指出在如今的消费社会,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消费商品的功能性需求, 而更多的是追寻产品的符号价值。消费者试图通过购买某一类商品, 期待获得他者的好评, 从而更深层次地揭露出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此外, 本书对当下某些享乐主义、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心理进行了介绍, 对提倡理性消费, 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起到一定的作用。 (英) 科林·坎贝尔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C913.3 45 0 荐购
59 老龄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本书对老龄化成本分担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共八章内容: 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老龄化成本的基本概念以及老龄化成本分担的基础理论; 第三章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第四章研究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政策现状;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分别探究老龄化成本的政府分担机制、个人分担机制和企业分担机制; 第八章以浙江省为例进行老龄化成本评估和分担的实践研究, 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老龄化成本分担机制。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924.24 68 0 荐购
60 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本书基于适应性协同风险管理框架与协同治理综合框架, 构建了由主体协同、层级协同和过程协同组成的三维立体式社会风险协同治理概念模型, 结合现实情境分析, 提出了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协同治理机制整合分析框架。该框架将协同治理机制视为随着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治理过程推移而形成的线性阶段, 包括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评估、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沟通与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应对三个环节, 既揭开了协同过程的神秘面纱, 又揭示了治理机制的构成要件和运行机理。 宋瑞霞, 李树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C924.24 128 0 荐购
页码:3/8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