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特价251010(807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781 增长之源: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研究 本书基于对国家宏观战略的认识和数据特征的分析, 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以及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未来划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为1978-2012年、2013-2020年、2021-2050年。据此, 除第一章为绪论以外, 本书按照四个部分展开研究, 具体分为四篇。第一篇主要分析1978-2012年的经济增长动力特征。第二篇主要分析2013-2020年的经济增长动力特征。第三篇主要展望2021-2050年的经济增长动力。第四篇主要讨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优化的战略和关键领域改革。 盛来运, 郑鑫等著 商务印书馆 F124.1 148 0 荐购
782 资产短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本书发现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短板--资产短缺, 是与过剩商品、过剩产能并存的不均衡不充分发展问题, 是长期存在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资产短缺是安全金融资产的供不应求, 反映了金融发展以及满足经济发展相对需求的程度, 也是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安全性或者风险程度的具体表现。资产短缺促使经济过度金融化, 使经济增长“快而脆弱”, 经济总量“大而脆弱”, 引起社会资金的“脱实向虚”, 是经济失衡增长与金融高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阳旸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1 69 0 荐购
783 协同创新初论:打开创新黑箱的钥匙 本书因存在“创新悖论”现象, 制度因素为主的社会过滤被提出, 说明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黑箱”, 需要构建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 解决创新悖论的自转换问题。 李婷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3 68 0 荐购
784 科技创新概说 本书共分为八章, 分别为科技创新的概念、路径、特点及社会意义, 科技创新的过程、要素分析及成果评价, 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的组织平台及支持体系, 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环境, 科技创新我们还缺些什么, 科技创新中的伦理问题, 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而奋斗。 杨剑波编著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F124.3 98 0 荐购
785 新兴技术的社会引入:冲突及治理策略 本文首先将新技术的社会引入概念化为一种技术社会实验。这一视角认为, 实验室研究以及理论探索, 并不能完整地代表技术或技术产品在社会环境中的真实表现。特别是对于缺乏相关数据和知识的新兴科技领域, 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越发明显, 新技术的社会引入具有明显的实验特征。这样, 新技术社会引入的冲突议题, 就可以概念化为多种实验假设之间的竞争, 而真实的社会环境就是实验假设的验证场所。在这一场所中, 技术引入的冲突得到了重新的建构, 社会也提高了冲突治理的能力。分析框架建构完成之后, 本文选取了核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为分析案例, 将其社会引入分别概念化为一种技术社会实验。这样技术社会引入过程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就可以看作是对技术实验假设的一种验证。本文分别将核技术引入过程中发生的系列事故, 转基因技术引入过程中的监管漏洞、生态环境事件, 以及关于纳米技术社会管理的辩论作为具体的分析资源。阐明了技术社会实验中“意外事件”的学习机制, 实验假设 (冲突) 的重构过程。最后, 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提出了技术社会实验中冲突治理策略的演进路径, 基于社会实验理念构建了新兴技术的监管框 刘玉强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3 68 0 荐购
786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评估方法体系与应用示范研究:evaluation system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本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评估方法体系与应用示范”课题, 首次系统设计了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核算的指标体系、计量模型、技术指南, 对全国及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近十年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率进行了系统核算与评估。选择贵州省、海南省等四个集成示范区及江苏省扬州市、辽宁省西丰县等五个重点示范区, 进行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应用示范研究, 并评估了四个集成示范区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绩效水平。核算表明, 我国近十年的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贡献率稳步提升, 由2006年的35.3%上升至2016年的45.5%, 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杨多贵 ... [等]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3 69 0 荐购
787 上海科技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变革 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 结合上海科技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情况与经验, 本书分政府职能转变、科研院所改革、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四个方面展开, 重点论述政府在创新治理中应定位为战略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创新服务者, 科研院所应经社会化、民主化、集群化和建制化改革而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转化等观点。 周海源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F124.3 49 0 荐购
788 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本书共六章, 包括强化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与绩效工资改革等内容。 刘凡丰, 董金华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F124.3 58 0 荐购
789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 本书通过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科技发展史的分析, 探讨了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的内在关系, 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 科技创新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和引领力量。作者从科技创新这个视角出发, 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战略高度, 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技解读, 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本书以我们党不懈探索、奋力推进和艰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宏观背景,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关键因素, 总结了我们党发展科技事业、推进科技创新的宝贵经验, 分析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及发展路径, 探讨了如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支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有学术价值及实践意义。 许先春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F124.3 128 0 荐购
790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2022版 本书是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合作推出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年度报告, 邀请多位省部级领导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知名专家, 聚焦“双碳”前沿动态和实现路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完善“双碳”政策体系、加强“双碳”国际合作等内容, 细致分析、科学建议, 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主编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4.5 158 0 荐购
791 现代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书共分九章, 内容包括: 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生态经济的基本原则、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经济等。 刘振剑著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F124.5 68 0 荐购
792 绿色发展与经济学分析研究 本书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入手, 系统阐述了绿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创建背景以及分析方法, 为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书中不仅探讨了绿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还深入分析了资源型经济的绿色转型, 以及制度保障在绿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为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在绿色经济的新发展部分, 本书进一步展望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探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绿色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及新发展理念中的其他重要理念。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绿色发展在经济学领域的理论深度, 也体现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广度。 袁婷, 于诗濛, 聂平莉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F124.5 88 0 荐购
793 中国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书首先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构建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2006-2015年3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其次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等维度全面分析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的变化规律及空间效应。再次利用面板VAR模型研究中国绿色发展系统内部的动态关系, 并测算30个省区市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最后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估计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等因素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 郝淑双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5 58 0 荐购
794 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机理与治理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这一“给定条件”, 以新时代背景条件下的创新实践为指针, 在对流行的均衡理论范式框架方法的审视前提下, 进行范式框架方法的重构。通过对异质主体的非均等性分权、非对等性分利及非效率性分化的微观机制进行非均衡分析, 在对契约政府及其分权制衡分利的政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异质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将自然人, 厂商、市场、政府等差异性主体纳入逆向转移机制的整体性框架中来, 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及相应的地区、城乡差距的形成机制, 构建旨在推动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和理论实践辩证统一的研究体系。 王现林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F124.7 98 0 荐购
795 普惠金融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普惠金融注重资金的投入效率以及资金的风险防控, 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部分问题, 如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成本高、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金融扶贫对象识别有偏差, 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不高; 普惠金融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相关法律不健全; 普惠金融组织风险防范不够, 资金融资渠道狭窄, 可持续发展面临制度约束; 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不足等。基于此,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 对善普惠金融相关领域的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 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构建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风险防范机制, 瞄准扶贫攻坚的关键领域, 精准发力; 选择适合中国的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陈银娥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4.7 96 0 荐购
796 完善我国政府再分配调节机制研究 本研究突出以下特色: (1) 以“初次分配+再分配=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为分析框架, 提高对再分配重要性的认识。(2) 以“税收调节+收入转移+均等化公共服务+政府间转移支付”为再分配工具体系, 提高对再分配机制的理论认识, 为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供理论指导。(3) 深入分析我国政府再分配制度, 强化分析方法, 深化对我国政府再分配调节机制和再分配效应的认识。本书研究坚持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 取得了关于我国政府再分配调节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的研究成果, 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梳理再分配调节工具及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原理, 构建再分配调节制度和调节工具框架, 阐述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政府再分配调节理论系统化。第二, 研究了我国财政再分配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尤其分析了再分配调节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国外经验, 对标国家政策要求,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和未来趋势, 对我国财政再分配成效和不足做出判断, 深化了关于我国政府再分配制度及其效果的认识。第三, 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再分配机制的对策, 能够为国家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 曹桂全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4.7 95 0 荐购
79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评估研究 本书从基本概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评判标准、底线思维等视角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站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短板主要概括为“一个主要矛盾、三大攻坚问题、五个发展短板”九个方面。 任海平, 沈家文等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7 98 0 荐购
798 产业集聚的国民收入增长效应研究 本书应用新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三个经济学分支学科的相关理论, 沿着产业集聚职工工资、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增长的链条关系, 构建适应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论模型来系统研究产业集聚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体系中三大经济主体收入的影响效应, 其中三个环节的机制效应分析构成了本书的核心支点, 分别是产业集聚的职工工资效应、政府税收效应和企业发展效应, 产业集聚与三大经济主体的互动作用机理和三种效应的正负大小情况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王珍珍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124.7 69 0 荐购
799 共同富裕的探索历程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本书系统梳理了社会主义中国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 明晰了新时代发展共同富裕的独特价值和可行性; 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全面认识中国区域、行业、群体间发展差距现状, 进一步剖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阐明发展共同富裕要避免的错误方式; 在客观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探究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发展路径; 在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中, 要关照社会各阶层人民, 有针对性地解决全社会各阶层全面、均衡发展的问题。 韩伟娟著 华龄出版社 F124.7 68 0 荐购
800 经济周期和债务周期 本书基于商业周期和债务周期理论, 分析中国经济金融结构所处的历史阶段, 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 判断央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每一轮经济周期或者商业周期, 都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而当以上这四类周期在时间上重叠时出现周期共振现象, 此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幅度将更为显著。然而2015年以来, 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大类资产配置的观察发现存在两个突出的现象: 一是宽松货币政策对促进增长的作用边际递减, 一是商业周期在复苏、繁荣和萧条间来回切换。雷·达里奥所著《经济如何运行》详尽分析债务周期, 指出去杠杆的方式决定债务周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债务货币化导致宽货币紧信贷, 实际经济增速下行, 利率期限结构曲线陡峭化, 货币政策失效后, 政府必然选择破产、重组的方式降低私人部门债务率。 朱一平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F124.8 49 0 荐购
页码:40/289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