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1 |
|
金融新业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金融新业态,从新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艺术金融等方向多维展望金融未来发展方向,第二部分为金融支持湾区发展,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支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金融合作。 |
雍和明主编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832-53 |
78 |
0 |
荐购
|
| 942 |
|
非标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创新与风控实务 |
本书聚焦于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从事的非标资产管理业务,力图兼顾理论创新和实务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9篇文章:上篇“非标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创新实践及热点问题探讨”,侧重从理论层面探讨非标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实践和相关热点问题的理论探讨;下篇“非标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难点问题解析”,则是着眼于非标资产管理业务中涉及的各类实务操作问题。 |
李爱民,王巍主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53 |
128 |
0 |
荐购
|
| 943 |
|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分层监管问题研究 |
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是推动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特殊区域的金融监管问题成为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从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特殊区域的金融创新出发,探究金融创新潜在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区域金融监管实践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特殊区域金融监管模式的思路与路径,并以天津自由贸易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为例,提出完善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为自由贸易区金融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董微微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1 |
78 |
0 |
荐购
|
| 944 |
|
中国道路下的金融改革与创新 |
本书为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法治金融论坛最新一期的精选内容,主编为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蓟门法治金融论坛定位于向学生及大众读者介绍和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监管人、企业家的实践经验,并将现场讲座的精华内容集结成册,目前本系列图书已出版七本,本书为第八辑。本辑内容不仅邀请的嘉宾重磅,如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等,而且主题更加精彩,如肖钢总结“2015年股市危机的教训”,郑永年概述“中国模式”。每位主讲者将宏观背景、理论知识和实践结论高度浓缩在每一篇文章之中,而且整体风格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对于读者来说,可以快速且流畅地综观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
刘纪鹏主编 |
东方出版社 |
F832.1 |
59 |
0 |
荐购
|
| 945 |
|
金融管理与工业供给侧改革 |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对政策提供的理论基础和造成的影响,对当前背景下金融支持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着重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措施,希望给推进工业领域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借鉴作用。 |
温毅娴,陈玉,郑蕾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F832.1 |
95 |
0 |
荐购
|
| 946 |
|
普惠金融发展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失衡调整 |
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速度,以GDP增长率为例,2003年是10%,2004年是10.1%,2005年11.4%,2006年12.7%,2007年14.2%,2008年9.7%,2009年9.4%,2010年10.6%,2011年9.5%,2012年7.9%,2013年7.8%,2014年7.3%,2015年6.9%,我们可以发现,2003-2011年经济增长维持了较高的速度,但进入2012年以后,经济增长进入了7%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就是:“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以前,国家统计局没有对外公布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值。2013年国家统计局才正式对外公布了2003年以来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值,分别是2003年是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 |
胡志军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1 |
98 |
0 |
荐购
|
| 947 |
|
金融监管权“三维配置”体系研究 |
本书从传统金融监管学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出发,以权力配置为核心,创造性提出金融监管权“三维配置”体系,全面分析国际经验教训,并总结归纳发展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金融监管权配置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现实约束,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权“三维配置”体系本土化模式,并以该模式为核心应用到当前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结论包括:一是金融监管权力配置体制没有最优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二是基本原则,即寻求“防范国内金融风险与保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平衡。三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三维”循环方向彼此相反。四是我国体系设计的关键点。横向维度上,关键在于平衡四大关系,即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监管体系内外四大横向权力关系。纵向维度上,关键在于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监管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两大分权。空间维度上,关键在于实现一个逆转,即如何破解三大劣势引发的内向型循环困局。金融监管演进史显示,权力配置体系设计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历次改革都伴随着金融监管权的重新界定和配置。 |
钟震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1 |
98 |
0 |
荐购
|
| 948 |
|
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 |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部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2003-2009年期间写的主要论文。作者在书稿中,将这些论文归纳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二部分,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第三部分,汇率与利率;第四部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逻辑;第五部分,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第六部分,研究方法论。 |
易纲著 |
商务印书馆 |
F832.1-53 |
79 |
0 |
荐购
|
| 949 |
|
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理论创新与云南实践 |
本书结合十三五期间发展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研究,一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二是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本书分为“上篇 理论篇”和“下篇 实践篇”。在“理论篇”中,关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国际视野下,我国普惠金融指数排名在样本国家中处于前列,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险市场的发展还有待加强;在我国国内,普惠金融发展较好,同时体现出区域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格局、交通便利程度、居民文化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关于普惠金融的减贫作用,一方面,普惠金融会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另一方面,普惠金融还通过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在“实践篇”中,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金融资源匮乏,八个边疆州、市拥有云南省占比51%的国土面积、40%的总人口,却只有31%的生产总值、24%和19%的存款和贷款余额。本书基于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调研,提出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以减缓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提高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三是改善普惠金融使用情况,四是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五是提升弱势群体金融素养。 |
马彧菲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3 |
98 |
0 |
荐购
|
| 950 |
|
中小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 |
从国际实践来看,中小银行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中小银行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防范化解风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有特殊的现实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风险相继爆发,我国中小银行风险逐渐浮出水面,除了自身问题以外,监管体系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法治化制度建设,完善中小银行监管体系可以作为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抓手,也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必战之役。从理论看,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小银行监管理论分析框架,而是其他类型的银行监管混为一谈。事实上,中小银行有其特殊性,既有别于大银行,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需要结合其特点,重构理论分析框架。从实践看,中小银行监管问题研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连续七次会议聚焦中小银行。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中小银行监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理论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
钟震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33 |
98 |
0 |
荐购
|
| 951 |
|
西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规制研究 |
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有关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提出我国西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规制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历史分析与制度分析的方法,对西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与演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全面分析了西部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水平、规模和利率。本书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考察,并对西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表现、原因和风险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就西部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法律制度以及政策框架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
邱新国著 |
商务印书馆 |
F832.35 |
128 |
0 |
荐购
|
| 952 |
|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本书是基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现实背景而开展研究的,核心是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支持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从农村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角度回答如何有效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本书对金融学、农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考察了国外利用农村金融和农业技术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农村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了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考察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农村金融支持不足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滞后等问题,检验了农村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揭示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要素供给与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及其二者配合三个方面设计了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的长效机制,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李晓龙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35 |
68 |
0 |
荐购
|
| 953 |
|
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村人口金融能力提升研究 |
本书通过研究农村人口金融能力提升问题,促使农村人口金融能力可持续提升,可以帮助农村人口更准确地表达金融服务需求、更精准地识别与理解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更科学做出更优的金融决策和行为,提高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并通过金融方式来实现其家庭收入提高和家庭财富积累增加,让更多农村人口家庭分享到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也可以促使普惠金融机构开发与创新适应农村人口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指导等,促使普惠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破解农村人口金融排斥和金融约束难题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建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罗荷花,李明贤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35 |
88 |
0 |
荐购
|
| 954 |
|
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基于MtF模型的 |
首先介绍了村镇银行既要承受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又要面临加快发展和深化管理的双重任务的背景下,探索持续稳健经营所必需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塑造风险为本的企业文化,促进村镇银行审慎、稳健、持续经营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村镇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方法,建构独特的风险识别方案,提升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接着描述了村镇银行的风险特性及村镇银行风险的量化管理背景,以及论述了村镇银行风险量化与管理的关系:通过经济资本分配来确定各类业务量化限额,通过各类量化限额对具体业务进行管理,通过业务风险的计算实现经济与监管资本的计量和调整。然后论证了适合村镇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MtF模型,以及运用MtF模型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还论述了应用MtF模型解决村镇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设计方案,并参具体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情景模拟、数据收集与处理程序进行了方案设计。最后以安徽长存科源村镇银行作为案例应用MtF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分析,并形成量化管理的文字报告。 |
吴玉宇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35 |
78 |
0 |
荐购
|
| 955 |
|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研究 |
本书共分为七章进行研究,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壁垒入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我国银行业监管在民营银行准入一退出监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考察与借鉴,继而对建设我国市场化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一退出机制提出构想。 |
高菲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39 |
58 |
0 |
荐购
|
| 956 |
|
中国信贷资源配置的所有制差异 |
本书针对我国信贷资源配置中的所有制差异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与融资情况、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关注,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我国信贷资源配置是否存在所有制差异?二是货币政策作为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外生冲击,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信贷资源配置所有制差异产生怎样的影响?三是制度对经济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是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变量,那么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制度环境会对信贷资源配置所有制差异产生何种影响?。 |
王莉娜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4 |
68 |
0 |
荐购
|
| 957 |
|
家庭结构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 |
在中国,由于历史与地域文化等原因,家庭的重要性超过了西方国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家文化”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人们很多行为选择的标准并不只在于个人的喜怒哀乐、利得利失,还会考虑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在近现代的中国,伴随着各个方面剧烈的变化,在不长的时间里,中国这几代人经历的变迁已不能用一般的时代发展速度来衡量。中国本身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观念衍变以及其他国家文化的不断渗透,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发酵下,井喷式地涌到了中国人的脑海中,不同观念的冲撞不再只是社会不同群体间的问题,而是在每个小家庭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书运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在遵循反映家庭成员关系为准则的分类基础上,着眼于代际共居对家庭金融行为带来的影响,将中国居民家庭分为独代居住家庭、与父母同住家庭、与子女同住家庭以及三代同堂四种家庭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与子女同住家庭是近年来在我国占比较高的家庭,本书对与子女同住家庭进一步分类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家庭储蓄、风险资产投资、负债和商业保险投保四种家庭金融行为。 |
李雅君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4 |
98 |
0 |
荐购
|
| 958 |
|
小额信货机构绩效评价研究 |
本书通过建立小额信贷机构绩效相关模型检验以及实证评价体系,得出第三方评级,有助于小额信贷机构绩效改善,评级不仅影响机构的财务绩效,对机构的社会绩效也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大力推进小额信贷评级市场的发展,力求将小额信贷评级事业准确化和规范化,促使我国小额信贷机构蓬勃发展,提升小额信贷机构绩效。 |
周筱蕊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4 |
69 |
0 |
荐购
|
| 959 |
|
金融扶贫的实践与成效:以内蒙古农村牧区扶贫小额信贷为例 |
本研究围绕理论、实证、结论三部分展开。理论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并对本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与理论进行了描述;从贫困旗县、贫困人口、贫困户三方面分析了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现状;梳理了内蒙古金融扶贫发展历程与概况;探讨了五种典型模式。实证部分主要围绕“贫困户是否具有贷款需求”,“能否获得扶贫贷款”,“获得后能否按期还款”三个问题展开,对贫困户贷款需求、减贫效果、还贷信用进行研究。结论部分总结了国外金融扶贫的实践与经验,提出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户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给出政策建议,概括出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提出展望。 |
祁晓慧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4 |
78 |
0 |
荐购
|
| 960 |
|
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识别与控制 |
本书揭示林权抵押贷款及其信用风险的本质,从理论层面揭示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及其形成机理;提出应基于抵押林权视角识别与控制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林权抵押贷款信用综合评估模型。认为政府作为主体构建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控制体系,更具现实性与可行性。指出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目标在于提升抵押林权“价值公充性”“安全性”“变现性”。提出完善林权登记管理制度、培育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体、构建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与完善林业收储模式等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现实性与可行性进行理论与实证论证。 |
张兰花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832.43 |
8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