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1 |
|
舞蹈艺术教学与实践 |
本书共六章, 内容包括: 舞蹈与舞蹈艺术教学概论、舞蹈艺术教学模式、美学视域下的舞蹈艺术教学、新媒介视域下的舞蹈艺术教学、舞蹈编创理论与实践、舞蹈艺术教学在健身行业中的应用。 |
李继东 ... [等] 主编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J7-4 |
58 |
0 |
荐购
|
| 982 |
|
动作的意义 |
本书是动作分析的经典著作,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舞蹈科学专业核心教材。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动作的科学运动和意义, 对舞蹈表演和舞蹈科学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具有广泛应用性。适用于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戏剧表演、动作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老师和学生, 以及其他学习者。本书旨在介绍凯氏动作侧写 (KMP), 这是一个用于记录、分类和分析个体动作模式的多层次体系。 |
(美) 珍妮特·凯斯腾伯格·亚米基, 苏珊·洛曼, K. 马克·索辛著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J712.2 |
98 |
0 |
荐购
|
| 983 |
|
身体与隐义:土家族摆手祭象征人类学研究 |
本书以湘西龙山县土家族摆手祭为研究对象, 在象征人类学理论观照下, 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象征阐释。以整体性视角, 对土家族摆手祭存续的自然、人文与历史发生进行爬梳, 将仪式系统内的重要质素时间、地点与类型予以统略, 以传统民族志方式书写摆手祭典仪式, 并对摆手察展开三个层面的象征分析。本书重点关注了仪式主体的行为与身体, 对舞蹈语汇的象征意蕴结构进行分析, 揭示了舞蹈象征的社会文化建构过程及其意义。 |
王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J722.227.3 |
89 |
0 |
荐购
|
| 984 |
|
新时期以来云南舞剧创作研究 |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学术专著。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是中国思想解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在中国当代舞剧发展70年的历程中, 新时期是中国舞剧“从开放格局”到“开创新域”的重要时期。新时期以来云南舞剧、舞蹈诗的创作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发展规律, 在中国区域舞剧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云南舞剧”广义上是一个地域划分的概念, 狭义特指表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风情文化的少数民族舞剧。 |
唐白晶著 |
学林出版社 |
J723.1 |
88 |
0 |
荐购
|
| 985 |
|
中国古典戏曲体制叙事研究 |
本书立足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语境, 对“戏文传奇”、“元杂剧”、“明清南杂剧”、“京戏”和“折子戏”的体制叙事进行专题系统研究, 以期揭示中国古典戏曲叙事的民族特性, 为当下讲好中国故事、建构民族叙事理论体系提供启示与助益。 |
何萃著 |
中华书局 |
J809.22 |
68 |
0 |
荐购
|
| 986 |
|
沈福存京剧表演艺术研究 |
本书分“理论与美学”“经典‘三出半’”“对话与访谈”3部分收入傅谨、吴新苗、赵建新、张之薇、刘叙武等专家学者的十余篇研究文章, 对沈福存这位“京剧史的遗珍”的表演艺术进行了深入阐释与充分探讨。 |
傅谨主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J821.2 |
98 |
0 |
荐购
|
| 987 |
|
说不尽的沈福存: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研究文集 |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成就与价值, 收录了十几位戏曲理论、表演艺术家对沈福存戏曲艺术的评价。他们肯定了沈先生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中的创新精神, 被他的献身精神感动。第二部分是研究与赏析。重点分析了沈氏“三出半”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尤其是他对于苏三这一传统人物的突破与创新,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三部分是追忆与怀念。收录有沈福存的亲朋好友, 以及家属对他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部分论述, 让我们对沈先生的为人有了更为立体的了解。 |
尚长荣主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J821.2-53 |
158 |
0 |
荐购
|
| 988 |
|
奔月 |
本书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英雄关爱天下苍生的博爱之心, 恪尽职守、勇于牺牲的社会责任担当, 在面对社会责任与家人亲情需要的情感冲突中, 刻画了英雄舍命为民斩妖除魔、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该剧于2018年上演, 在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掀起了对歌剧创作各方面深入的思考与争论, 获得了非常有益的社会效果与影响。本书为中英对照, 旨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宝玉作曲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J822 |
280 |
0 |
荐购
|
| 989 |
|
交融与互鉴:跨文化戏剧《朱丽小姐》评论集 |
本书讲述了大家闺秀朱莉在元宵节勾引仆人项强, 并失身于他。两人决定在这一晚私奔, 摆脱旧的生活, 追求新的、更美好的生活。面对将来, 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打算, 而生活却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归宿。 |
王绍军主编 |
学苑出版社 |
J825.61-53 |
89 |
0 |
荐购
|
| 990 |
|
巴渝傩面具艺术与现代设计 |
本书内容: 巴蜀傩艺蕴涵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 是人们为了实用和装点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创作的, 通过各种美术形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和感受, 具有原发性 (原生态) 的特点, 巴蜀傩艺的形成经过世代相传、传承并修改无数次, 凝聚着众多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因而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巴蜀傩艺的乡土气息, 表现出人民生活的朴素美、身心的健康美、精神的淳厚美, 这是它又一个艺术性魅力的显著特征。巴蜀傩艺具有深刻的审美寓意。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
温耀龙, 赵瑞峰著 |
九州出版社 |
J825.719 |
95 |
0 |
荐购
|
| 991 |
|
暗黑英雄的旅程:英雄叙事的原型与变形及其在电影中的应用 |
本书为电影专业理论著作, 从当代电影中原型英雄叙事的变形现象角度切入, 对这一业已出现、渐成趋势却不能为原型批评理论所解释, 因而未能得到统一定义的叙事现象予以关注。专著从原型理论出发, 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手段、后结构主义理论为补充, 对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展开研究, 尝试突破原型理论的边界, 增添概念工具, 拓展阐释范畴, 从而对当代电影中由原型英雄叙事变异而成的变形英雄叙事的内在心理及外在形态的运作机制进行描述, 再通过变形英雄叙事电影作品分析, 对其叙事策略、修辞手法等进行归纳总结。 |
安莹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05 |
76 |
0 |
荐购
|
| 992 |
|
中国影视艺术的传统之美 |
本书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华传统审美特性入手, 分析了中国电视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艺术态, 提出了中国电视剧“情感生命体”艺术本体特征, 从传统文化精神、传统审美心理、传统娱乐精神及影视艺术审美的当代走向等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 并从“礼乐文化”等层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从而为当代各类艺术在中西互鉴中进行美学建构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路, 可以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审美的内涵性特征和生成规律, 有效地推动文化自信的建立。 |
夏中南著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J905.2 |
38 |
0 |
荐购
|
| 993 |
|
走向中国式电影美学: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研究 |
本书稿全面论析新世纪以来, 中国西部电影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文本的精神性特征、风格的类型化探索、创作的纪实性倾向及其内蕴的数字化含量, 同时挖掘其未来创作领域的可能性, 以期为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术资源。 |
王贵禄著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J905.2 |
98 |
0 |
荐购
|
| 994 |
|
克里斯·马克“论文电影”创作研究 |
本书以“克里斯·马克的‘论文电影’”作为研究主题, 以外语 (法语和英语) 权威文献作为主要根据, 以概念分析、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作为研究方法, 以厘清克里斯·马克“论文电影”创作的历史与逻辑之线索作为研究目的, 围绕论文题目中的三个面向进行系统考察: 一是“克里斯·马克”, 即对于这位难以归类的艺术家和电影人进行多维介绍; 二是“论文电影”, 即对于这类在国内尚未得到整体研究的电影形式进行梳理和界定; 三是“创作”, 即对于克里斯·马克的“论文电影”创作特征进行挖掘和反思。 |
钱进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J905.565 |
78 |
0 |
荐购
|
| 995 |
|
流浪艺人的歌:滕文骥画传 |
本书是滕文骥导演对自己执导的影视作品的总结性著作, 包括其从1979年到2012年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锅碗瓢盆交响曲》《棋王》《黄河谣》《血色浪漫》等28部影视作品。书稿以影片或剧目为单元, 汇集了作品创作时的导演阐述、总结评述, 媒体评论文章、回顾文章等, 并附有大量剧照、分镜头图、场景设计图、工作照等图片。不仅记录了这些作品的产生创作过程, 导演的创作经验、方法与思想, 充满导演的个人特色, 同时也充满时代印记, 是一个时代影视作品的代表。 |
滕文骥等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11-64 |
298 |
0 |
荐购
|
| 996 |
|
哪吒电影的密码:全球票房奇迹“哪吒”之味觉盛宴 |
本书是资深电影评论家以“味道”为独特视角, 对创造了全球票房奇迹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进行深度剖析的一部全新力作。作者以味觉盛宴为视角, 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深刻挖掘电影中隐藏的神秘隐喻与文化密码的创新探索, 旨在为读者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影片的内容, 揭密电影背后的另一种魅力提供研究方向。研究这些元素, 也为推动中国动画电影文化艺术全面走向世界, 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提升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 增进人类文明互鉴提供了重要契机, 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全新尝试。 |
李松著 |
国文出版社 |
J954 |
58 |
0 |
荐购
|
| 997 |
|
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与全球电影发展 |
本书为2023年度由河北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艺术》杂志社共襄举办的“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与全球电影发展研究--第一届全球电影年会”的论文合集, 包括38篇论文, 共分理论观照、区域观察、国别电影、类型研究、中影聚焦、影史新探、移民专题等七个部分。全书站在全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 以文明互鉴的新命题和包容性、时代性、文化超越性为依归, 对全球电影的影像文本、基础理论、审美价值、产业发展以及跨区域传播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电影演化展开多维度评论, 对全球电影进行了历史回溯、现状研究与未来展望。 |
李锦云, 周星, 张燕主编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J991 |
128 |
0 |
荐购
|
| 998 |
|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
本书全面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具体内容, 以及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实践。首先, 本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 包括其类型、特点、精神与价值, 并强调了汉字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其次, 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内容, 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 本书聚焦于高校历史教学, 从教学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模式, 到历史文献与专业教学改革, 再到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以及传统文化与高校历史教学的相互融合, 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
江涛著 |
九州出版社 |
K-4 |
88 |
0 |
荐购
|
| 999 |
|
历史学考研思维导图 |
本书系统梳理整合了历史学考研的核心知识点, 通过清晰简明的层级结构, 帮助考生快速构建历史知识的宏观框架,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助力考生快速理解和记忆, 极大提高复习效率, 让备考更轻松高效。在内容上, 本书以历年考研真题为导向, 精心挑选重点内容, 让考生明确复习方向。同时追踪学术动态, 使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提升学术素养, 更好地应对考研中的各种题型, 实现高分突破。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考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记忆和复习历史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减少遗漏和混淆。 |
范无聊主编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K0 |
36 |
0 |
荐购
|
| 1000 |
|
南雍史学丛稿:东南大学历史学系复建五周年志庆论文集 |
本书为东南大学历史学科复兴进程中的学术结晶之作, 荟萃三代学人研究成果, 共收录专题论文21篇。全书既承继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史学之厚重文脉, 亦彰显当代东大历史学系重建二十载以来的探索与突破。作者群体涵盖学科复建先驱、中坚骨干及新生代菁英, 以代际学术接力之姿, 贯通古今、融汇中西, 研究领域广涉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近现代思想嬗变、东亚文明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元议题。书中既有立足文献考辨的传统功力, 亦见跨学科方法之创新尝试; 既有对宏观历史脉络的思辨重构, 亦不乏微观个案的深耕细作。 |
王华宝主编 |
凤凰出版社 |
K0-53 |
8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