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5期19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861 我开始理解公鸡每天早起, 然后尖叫 本书以“用荒诞对抗荒诞”为核, 将百年前的犀利哲思与当代青年困境巧妙勾连, 表达对青年迷茫与困惑的理解, 也给予他们思想的指引。本书采用人气插画师抽象又好玩的视觉语言重构经典, 趣味十足。这不仅是一本关乎人生哲学的读物, 更是Z世代 (95后) 的“精神弹幕本”--翻开本书, 萧伯纳的“毒舌”会化作最锋利的情绪手术刀, 剖开生活的伪装, 让被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 给读者带来最痛快的精神慰藉。 (英) 萧伯纳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561.065 58 0 荐购
862 维多利亚主义视角下的威廉·萨克雷研究 本书希图借助维多利亚主义视角探寻萨克雷思想的丰富复杂性及其价值意义, 努力探索萨克雷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这些研究领域, 国内外学界均未能重点关注, 却是全面深入理解萨克雷创作思想与艺术风格的重要路径。 黄青青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561.074 128 0 荐购
863 莎士比亚全集 本书以朱生豪先生译本为主, 收录了莎士比亚全部作品, 包括44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在校、译中吸收借鉴多个译本, 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英) 威廉·莎士比亚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561.13 680 0 荐购
864 我可否把你比作一个夏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本书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诗歌总集, 将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收录莎士比亚的全部154首诗作。抒情是这些诗作最重要的主题, 莎士比亚的情诗如同一朵盛开的玫瑰, 散发着甜蜜的芬芳。但除了赞美爱情外, 莎士比亚也不忘在诗歌中给人提出一些忠告, 劝人领悟生命, 享受生活中除了爱情之外的其他美好部分。本书还以插图的形式收录阿尔冯斯·穆夏的一百余幅画作, 这些插画笔触梦幻, 用色华丽, 极好地诠释了莎士比亚的诗作的浪漫想象与华丽风格。 (英) 莎士比亚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561.23 98 0 荐购
865 风雨灯:余海岁诗选 本书是诗人余海岁的第一部现代诗集, 收录了诗人七年来 (2018-2024) 创作的诗歌一百五十余首。诗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学创作过程, 也是在文学创作中探寻精神故乡的过程。诗人在诗歌中一方面深入探讨科学, 一方面承接中国传统文化, 表现为其独特的思维转折、语言意外, 及其对世界和自我的发现。诗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中西之间、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他自己的位置, 其作品着重对个人生命经验的直接书写, 深入对世界和人类思想问题的叩问和探讨, 展现了独立的批判精神和自我内省意识。 (英) 余海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561.25 49 0 荐购
866 维洛那二绅士 本书收录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维洛那二绅士》《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第一部以爱情和友谊为主题的浪漫喜剧。这部剧是莎士比亚抛弃传统闹剧的模式转向注重人物性格塑造和心理描写的标志。剧作主要通过意大利维洛那城二绅士的故事, 反映爱情和友谊的主题, 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渗透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的浓厚气息, 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主要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古代史上有名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二是在特洛伊战争背景下展开的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爱情故事。 (英) 威廉·莎士比亚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I561.33 68 0 荐购
867 我是一座岛 本书讲述了一个女人寻找归属感的故事。当塔姆辛·卡利达斯第一次来到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的一个偏远岛屿时, 感觉就像回到了家。尽管完全没有耕种和在岛上生活的经验, 她和丈夫对伦敦不再抱有幻想, 毅然离开了那座城市, 放弃了雄心勃勃的事业, 搬到了偏远小岛上生活。有过一段时间, 这里的生活仿佛田园诗般的美好。但很长时间过去, 她渴望已久的孩子并没有诞生, 婚姻关系也破裂了, 塔姆辛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她受了伤, 还生了病, 身无分文, 没有朋友, 简直一无所有, 成了这幅粗糙风景画的原始元素。 (英) 塔姆辛·卡利达斯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561.55 68 0 荐购
868 活下去的理由 本书中, 马特一面以文学手法精确再现那些不被理解、无法言说又撕心裂肺的精神痛苦, 代抑郁症患者发出那些不曾被世界听到的呼喊; 一面又用举重若轻的笔调, 讲述他在爱的陪伴下一次次击退黑暗的经历, 向读者分享了一场绝望与希望并存、黑暗和温暖交织的生命之旅。著名演员乔安娜·林莉称这本书“甚至能救活几条人命”, 亚马逊读者称“想把这本书拿给所有人看, 因为它说出了自己无法表达的心声”。 (英) 马特·海格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561.55 49.8 0 荐购
869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本书基于两篇讲稿,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 伍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 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 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 一九二九年三月, 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 以《女性与小说》为题, 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 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 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 并在这里, 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 写出了《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书。伍尔夫通过梳理女性在文学史上的缺席, 剖析了父权制对女性创造力的压抑, 并呼吁女性“照亮自己的灵魂, 真正活好”。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 作家出版社 I561.65 38 0 荐购
870 如果一切重来 本书是马克·李维创作的一部悬疑小说,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千回百转, 将时空旅行、爱情、悬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悬念层层推进, 情节惊心动魄。 (法) 马克·李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I565.45 49 0 荐购
871 黛莱丝的一生 本书中除了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于1927年首次出版的《黛莱丝·戴克茹》, 更全新收录了作者于1932年起, 为黛莱丝续写的三个短篇续集, 即《黛莱丝就医记》《黛莱丝在旅馆》和《黑夜的终止》。主人公黛莱丝原本自负聪明且兴趣广泛, 在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却毫无共同语言的男人后, 从此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消耗自己。为了挣脱生活的牢笼, 压制内心的不安, 她决定毒杀丈夫。小说塑造了一个在无爱的婚姻中备受折磨的女人, 通过一个女人的觉醒与思考, 探讨了女性的生存状况。 (法)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I565.45 48 0 荐购
872 契阔几何:孔欣伟中短篇科幻小说集 本书系科幻作家孔欣伟的首部个人作品集, 精选了其文学生涯伊始至今所创作的十三篇代表作,其中包括获奖作品《大地的年轮》与《看不见的云》, 广受欢迎的《契阔几何》与《橙色倒数》, 以及“爱情瘟疫”三部曲等。孔欣伟在小说创作中巧妙地融入哲学元素, 赋予作品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充分展现了其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这些作品平中见奇, 作者不追求主流科幻的宏大与惊奇, 而是追问在“永生”“虚拟现实”等特定科幻情境下, 人该如何应对生活方式的演变, 并力图对自由、爱情、生命的意义等命题给出充满意蕴的独特解答。 (加) 孔欣伟著 天地出版社 I711.45 56 0 荐购
873 从此之后:当深爱之人离去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 作者的写作非常有小说质感, 笔触诗意、细腻、哀伤, 它讲述的是当我们至亲至爱之人死亡, 离我们而去之后, 作为剩下的人, 我们该怎样处理我们哀伤, 怎样哀悼并接受我们的失去, 怎样继续生活。作者艾米·林以第一视角, 记录了在丈夫意外去世后一年里的时光。丈夫柯蒂斯去世时, 她只有31岁, 两人才刚刚开启一起共度未来的喜悦, 一切却突然四分五裂。“当他离去时, 我对一切感到麻木。”艾米从未期望能够找到一位像柯蒂斯这样会让自己深爱, 并适合与他共度一生的人。柯蒂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建筑师, 他带给她快乐、冒险, 让她能够更加接纳自我。 (加) 艾米·林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711.55 59 0 荐购
874 文学世界里的触摸与感知:吕红研究资料汇编 本书是海外华文文学代表性作家吕红的研究资料集。吕红是美华文学的佼佼者, 在华人文学圈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吕红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呈现, 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驻足回望和阶段性总结, 又为以后吕红研究者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本书以“访谈录”“评论集”二种“批评文体”编排。“访谈录”收录了江少川、王红旗、于文涛、木愉、陈富瑞、晓薇等人以及中经在线、人民日报海外网对吕红创作的访谈。从涉及作品的广度和话题的深度来看, 这些访谈都是很有价值的, 它们反映了访谈者的问题意识和受访者的创作思考。“评论集”精选了几十篇学术论文。 程国君, 周健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I712.06 98 0 荐购
875 走出“影响的焦虑”:艾德里安娜·里奇的诗歌与批评研究 本选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艾德里安娜·里奇: 性别诗学和文学建构”的结项成果, 研究了里奇近70年的创作, 以其早、中、后期代表性诗歌与批评作品为重点研究对象。首先重返里奇创作的个人、历史与理论语境,考察其创作的多维“影响的焦虑”, 然后分三个主要阶段探讨里奇不同时期的诗歌主题和艺术策略,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里奇的诗学批评, 聚焦其文学批评中的政治观、语言观以及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特质。本选题的基本观点是: 里奇整个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蜕变、从“影响的焦虑”到走出焦虑的过程。 许庆红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 I712.072 69.9 0 荐购
876 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研究 本书运用叙事学、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以及物质文化批评等文艺理论和批评方法, 在宏观理论指导与微观文本分析相补充、文化参证与历史寻绎相结合的研究视域下, 从南方特性、神话模式、空间诗学、母题形态、历史意识和物质书写六个方面, 整合研究作品的叙事内容、叙事策略、主题思想、艺术创新、文化价值, 把主题思想阐释与社会历史分析相结合, 揭示作品的家族观、历史观、种族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高红霞, 王晓梅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I712.074 98 0 荐购
877 记逝录 本书内容: 母亲离世, 诗人拒绝写挽歌, 而是在悲痛又焦灼的两个星期里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写起了讣告。悲伤在讣告中升华。在这本获得诸多奖项和提名的诗集里, 诗人写道: “人死后, 记忆醒来, 迈开了双腿。”诗以报纸讣告的形式命名已经逝去的事物 (如礼节、语言、未来、母亲的蓝裙子) 以及死亡对生者的影响。挽歌吟诵使死者不朽, 讣告表现了逝去的人和事, 而对死者的爱则成了表达方式。这本诗集勇敢而温暖, 诗人直面悲痛, 展现了生命的坚强。 (美) 张明皚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712.25 78 0 荐购
878 你的沉默让我胆战心惊:杰克·斯派赛诗选 本书为杰克·斯派赛作品精选集, 包括《“诗如魔法”工作坊》、《仿洛尔迦》、《比利小子》、《高达上苍的镇长们》、《阿尔蒂尔·兰波的虚构传记》等斯派赛经典作品。斯派赛为“垮掉派”及“后垮掉派”的先驱, 作诗不拘一格, 独具开创性, 诗作里包括信件、极短小说, 甚至调查表格等各类文体。且斯派赛有着鲜明的语言意识, 其诗歌有着特别的韵律。他的诗歌选材多样而细腻, 不光写时代, 也写爱情、诗歌观念等等。 (美) 杰克·斯派赛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712.25 59 0 荐购
879 死前留言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临终遗言类中篇小说、现场演绎推理中的疑难问题、奎因调查局、猜迷俱乐部和历史题材探案故事。其中“临终遗言类中篇小说”部分仅有一篇《缉凶线索--Mum》, 该篇也是本书中篇幅最长、诡计最为复杂的故事。这个故事中, 一位声称败光家产的老人遇害, 生前最重要的财产被锁在了一个保险箱里。临终时 留下了“Mum”这一关键线索。最终, 奎因利用Mum这个词的“双重性”找出了打开保险箱的密码, 为死者家属找到了珍贵的遗产, 同时通过在场人的反常反应推导出了凶案的凶手。 (美) 埃勒里·奎因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I712.45 59.9 0 荐购
880 绿湾古树 本书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围绕着谢恩家族展开, 通过家族成员间的复杂关系和各自的经历, 展现了时代变迁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这部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包括人性的挣扎、道德的抉择、社会阶层的差异与碰撞等, 跨越时空, 与当下依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强烈的共鸣。书中人物在追求财富、地位和情感满足过程中的种种经历, 能够引发读者对于现代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深入思考, 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启示和反思,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符合当下读者对于文学作品深度内涵的追求。 (美) 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I712.45 66 0 荐购
页码:44/86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