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1 |
|
时代答卷 |
该书是信阳市光山县脱贫攻坚纪实。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信阳市光山县全力以赴,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扶贫协作,确保早日摘掉贫困县帽子,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信阳市光山县全体党员干部付出了极大地热情与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梁庆才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I25 |
78 |
0 |
荐购
|
| 1182 |
|
杜月笙与孟小冬 |
本书记录了杜、孟二人相识前各自的生活。对杜月笙,描写了他的出身、在上海滩由落魄而发达、荣耀返乡、待人接物的风格,等等;对孟小冬,叙述了她的学艺、演出、走红、拜师等经历,以及与梅兰芳的分分合合。然后重点描画了他们互相交错的人生轨迹,例如二人如何从相识到走到一起,杜对孟的赏识和帮助,孟对杜的感激与照顾。一直到杜列后,孟的最后日子。书中记录了不少京剧史上的掌故和趣闻,尤其是孟小冬如何走红、怎样拜师、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用了不少第一手材料,翔实可信。对于杜月笙,作者没有将他做脸谱化的刻画,而是贬恶亦能扬善,写出了这个人的复杂各面。 |
许锦文著 |
台海出版社 |
I25 |
56 |
0 |
荐购
|
| 1183 |
|
鹤鸣九皋闻于天:一份来自通榆县的脱贫报告 |
作为吉林省内唯二的国家贫困县,通榆县的脱贫历程可以说是吉林地区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农业大省在摆脱贫困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书稿由通榆县委宣传部组织采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挖掘了脱贫攻坚过程中小人物、小故事,全景反映了吉林省通榆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呈现了扶贫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凸显了通榆脱贫攻坚在中国脱贫史上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在艺术形式上,书稿既保持了传统章回体中定场诗的传统,赋予作品文化自信的内涵;还以浓重的东北语言习惯,体现了强烈的地域风格,通读下来,极富特色。此外,书稿还采用了图片、二维码等形式,以融合出版的方式,将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视频新闻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黑土地乡村百姓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为我国伟大的脱贫事业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形象史。 |
中共通榆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 |
人民出版社 |
I25 |
60 |
0 |
荐购
|
| 1184 |
|
8090正青春:湖南日报《青春8090》专栏2015年度作品精选 |
《湖南日报》自2015年1月1日推出新专栏——《青春8090》,采用人物通讯、人物漫画、人物名片的新颖形式,聚焦80后、90后年轻人,记录他们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故事,至今已累计发稿180篇,赢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共鸣,以及团中央、中宣部、中国记协的肯定。本书是从这180篇作品中选取的优秀作品集萃。书中讲述的都是平凡人物的青春故事。他们中,有创业者、大学生、护士、教师、打工妹、淘宝店主、血性战士、文学青年、环保志愿者、有志的残疾青年、画家、艺术工作者、农民、孝亲青年、发明达人、私营业主、模特、编剧、记者、公务员等等。这些人物大多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但都是当下有故事的青年人。他们的生存状态、内心追求、不懈奋斗,构筑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
蒋祖烜主编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I25 |
35 |
0 |
荐购
|
| 1185 |
|
一颗红心向党:好人“关工爷爷”高广勋风采录 |
高广勋生于1931年3月10日,1953年1月参加工作,1991年4月退休。2013年先后当选“铜陵好人”“铜陵市道德模范”“铜陵市优秀志愿者”“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其事迹见载于《安徽高级专家人名词典》《当代中国统计人物志》等。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评价他:“立足身边小事,甘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执着追求,平凡之中见伟大、质朴之中见崇高。这样的现身给青少年宣讲,使人可感、可敬、可亲,朴素无华之中散发着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本书稿是一部讲述铜陵好人高广勋事迹的报告文学,分为《苦难中破茧》《报恩记》《遇险记》《奋进记》等四篇九章,分两个阶段进行讲述。第一阶段讲述1952年以前,主人公除协助家中务农外,求知识,发奋苦读,为谋生计,出卖苦力。第二阶段讲述1953年以后,主人公参加工作以来,抱定了“翻身不忘共产党,奋斗终身报党恩”的坚定信念,为党和人民干实事、做好事,受到单位、市、省和中央主管部门近百次表彰奖励,从统计员逐步成长为当代中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统计专家,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主人公的全部经历,充满了快乐、痛苦、辛酸、浪漫、惊险乃至常人很难碰到的传奇色彩。在他耄 |
孙长江著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25 |
38 |
0 |
荐购
|
| 1186 |
|
龚鹏程述学 |
1996年,作者40岁时写作了《四十自述》一书,20年后,作者又写作了《述学》,借以回顾就学的内容与经历,进而回顾生命的历程。龚鹏程的述学,不仅是谈学问,谈的更是生命史。然而反过来,《述学》一书以述学的方式讲作者的生命经历,重点又在学问而不在作者。因此,本书是以作者生命为线索来叙述当代学术史(虽然仅是它的一小片剪影)。由此,本书以孔门六艺作为全书框架:第一卷 诗;第二卷 书;第三卷 礼;第四卷 乐;第五卷 易;第六卷 春秋内容上从古至今,中西兼顾,既讲述自己的师承渊源,又叙述学问在与传统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中产生怎样的发展,起到何种社会作用。 |
龚鹏程著 |
商务印书馆 |
I251 |
92 |
0 |
荐购
|
| 1187 |
|
柒拾回眸:大工红色基因代代传 |
本书共收录了75篇文章,内容包括:初心、怀念、发展、成长、奉献。书中作者有大连理工大学原校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和教职工,他们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文章不仅抒发了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的情怀,还记录了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也为学校的校史扩展了搜索范围,提供了鲜活的事例。 |
张文翰主编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251 |
98 |
0 |
荐购
|
| 1188 |
|
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 |
本书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I253 |
128 |
0 |
荐购
|
| 1189 |
|
百廿华章: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新闻报道精选 |
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近两年来,新闻媒体高度关注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西迁壮举与精神文化,以及学校扎根西部办学60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及陕西的省市媒体,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了高密度的、持续深入的新闻报道,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与成就。本书精选其中的重要报道,图文并茂地展示西安交通大学双甲子校庆媒体报道盛况,打造一部双甲子校庆文化精品。 |
刘谦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253 |
158 |
0 |
荐购
|
| 1190 |
|
太原散文选 |
本书共2册,分别是《现当代卷》《古代卷》。 |
张体仁主编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I26 |
98 |
0 |
荐购
|
| 1191 |
|
罗家伦文萃 |
本书共收录罗家伦的散文随笔约37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其对五四运动和抗战时期办学经历的回忆,以及人生、文化、历史的等方面的思想性随笔,下编为其对辜鸿铭、蔡元培、吴稚晖、蒋梦麟、胡适、戴季陶、朱骝先、徐志摩等人物的回忆性散文。 |
罗家伦著 |
商务印书馆 |
I266 |
49 |
0 |
荐购
|
| 1192 |
|
击鼓行吟 |
本书为柏杨张香华夫妇的散文随笔类合集。柏杨部分,精选其文史类杂文近10篇,爱情生活类随笔10篇,以及与女儿于1972-1976年期间的通信。张香华部分,精选其怀人忆旧的散文,尤其收录了近几年来刊发的《台静农老师的两幅字》《人去,楼有余音》等新作。 |
柏杨,张香华[著] |
商务印书馆 |
I267 |
58 |
0 |
荐购
|
| 1193 |
|
泊湖的密码 |
本书分《帆影摇曳》、《在水一方》、《临水荡漾》和《水声汩汩》四辑。主要内容包括:渡守泊湖、黑旗帜、水草像炊烟一样摇曳、荡漾、湖水是一面镜子等。 |
刘鹏程著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267 |
38 |
0 |
荐购
|
| 1194 |
|
沉墨幻彩 |
本书为黄苗子和郁风夫妇的散文合集,主要收录了描写他们夫妇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王世襄、叶浅予等艺坛人物交往的回忆性文字,以及郁风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此外,黄苗子的小品文也颇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选取了黄苗子谈美食、历史掌故和人物的一些文章。 |
黄苗子,郁风著 |
商务印书馆 |
I267 |
62 |
0 |
荐购
|
| 1195 |
|
新苗芳草绿阴与大竹岚 |
全书分为五辑:新苗青青、芳草遍地、绿阴婆娑、大竹岚啊大竹岚和写作缘起,共二十万字。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收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福建写的作品及之前之后的一些著作,如记事随感《绿阴婆娑》以及人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山林笔记《大竹岚啊大竹岚》等。 |
陈佐洱著 |
作家出版社 |
I267 |
26 |
0 |
荐购
|
| 1196 |
|
砚田内外 |
本书为萧乾文洁若夫妇的合集,主要选取了他们的忆人怀旧之作和萧乾家书,其中萧乾收录了17篇,文洁若收录了19篇,并包含文洁若近年创作的部分作品。主要包括:我这两辈子、八十自省、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等作品。 |
萧乾,文洁若[著] |
商务印书馆 |
I267 |
62 |
0 |
荐购
|
| 1197 |
|
一别两乡关 |
以地域为主题,精选叶广芩的30篇优秀散文,共20万字。采用水彩、水粉风格的插画方式,以乡情为情感线索,分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以叶广芩的出生地——老北京城的地域风景的散文主题为主,如《平淡豆汁》《颐和园的寂寞》等,表现叶广芩对于老北京城和本家族的眷恋之情;下编以叶广芩由京调入陕西之后的多年生活经历为内容,辑录以西北地区的地域风景的散文主题为主,如《翻越唐古拉》《又进青木川》《秦岭无闲草》《傥骆道》。 |
叶广芩著 |
西安出版社 |
I267 |
58 |
0 |
荐购
|
| 1198 |
|
安知时节好:山东大学二十四节气 |
本书是作者长年观察校园草木风物后的集结而成的散文作品。每章节以二十节气定名,文中多引当个时令的古诗词,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了整个校园中一年四季的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山大草木作为山大品位的独特表述,承载着山东大学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书以原创图文生动解读山东大学植物的节气物候、较为全面地描画了山东大学草木志,是一本兼具博物观的生活化散文读物。 |
纪红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267 |
168 |
0 |
荐购
|
| 1199 |
|
大湖之旅:环巢湖旅游文化大探访 |
本书是随笔集。2011年8月,安徽省部分地区进行区划调整后,原巢湖市的庐江县、居巢区并入合肥市,作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的巢湖由此成为了合肥市的“内湖”。本书即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由合肥市旅游局和合肥晚报社组织记者以实地亲历探访的方式,并结合对相关文化部门、原住居民,专家的访谈,对环巢湖地带的人文历史、自然风景、文物景观及民俗风情等进行了一次整体的、全景式的梳理和展现,撰写了大量生动优美的文章,并配有拍摄精美的图片。 |
张向东,桑林兵编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267.1 |
58 |
0 |
荐购
|
| 1200 |
|
白·夜 |
本书共分为:专题;记录;人物;影像;文本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犹太音乐家和哈尔滨音乐城、论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哈埠马迭尔旅馆上演音乐传奇、哈尔滨交响乐园等。 |
三石主编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267.1 |
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