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 |
|
民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修订本 |
《民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修订本)》在作者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上、中、下三编,分别为“民间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原型·民间想象·民间记忆”“民间审美的多样化表达”,阐述内容包括“民间”的现代价值,大众化与民间,“十七年”小说中的民间形态及美学意义,民间大地的苏醒,民间原型与新时期小说创作,等等。作者试图以“民间”与“潜在写作”的概念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将中国近百年的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以“民间”的视角串联成一个整体,为我们所熟识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读方式,具体到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乡村民间与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成、文学追求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等,作者进而阐释现代知识分子对民间意义的发现,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方面,这是与启蒙文学密切相关的另一种传统。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丰富的文学价值。 |
王光东著 |
商务印书馆 |
I206.6 |
86 |
0 |
荐购
|
| 1102 |
|
龙山 |
这是一本诗歌评论,本书主要对《龙山》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构成、创作技巧、艺术特色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本书也是一首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雄伟诗篇,内容丰富、辞采华丽,具有很多非同一般的文学、文化的内涵。《龙山》对中国诗歌史上诗骚汉唐等各个时代的传统诗歌的创作技法几乎都有运用,而它还吸收了戏剧等的创作方法,它具有如多维诗境、气象、意象等古代诗歌中比较典型的特质,同时它又完美融合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内涵、博大的民族精神、多元的创作技法、多达数十种的修辞手法……这一切复杂的构成都是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绘而表达出来的。它是一个讲解中国诗歌特质的上佳案例,同时也是讲解诗歌创作技法的上佳案例、讲解中国古诗艺术技巧和各种修辞运用的上佳案例。 |
温雅著 |
台海出版社 |
I207.2 |
49.8 |
0 |
荐购
|
| 1103 |
|
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 |
这是中国古诗评论与鉴赏。本书为《王子居诗词》的再版,针对第一版中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和增补,加大了赏析力度,并主要针对一些以比兴、比喻、暗喻、隐喻等与比喻相关的诗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中国古诗创作中的两大源流《离骚》的比喻和《诗经》的比兴进行了鲜明的讲解。本书对从明喻到隐喻到整体为喻、后世成喻等现象进行了探讨,对比喻的多维、气与性在比喻和象中的多维贯通等诗歌艺术现象和创作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子居的诗风多样,对各种诗体都进行了尝试,从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到楚辞古风,到四言词曲,他为了追求艺术都进行了刻苦的尝试。他的诗格调健康、内容丰富。从亲情爱情,到国学文化,到宇宙人生,作者都运用诚挚的感情、优美的文笔进行了抒发。而这些创作大多数都是运用了比兴、比喻的形式,从而在艺术构成上更加丰富,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更加创新,对比喻修辞运用的方法、形式都有各种突破,对比喻这一修辞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
温雅著 |
台海出版社 |
I207.2 |
49.8 |
0 |
荐购
|
| 1104 |
|
诗和远方:江南诗性文化的多元解读 |
我国的江南地区,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温山软水的环境不仅最宜人居,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江南文化是在吴越文化基础上,经长期吸纳融合、取舍扬弃而逐渐形成的诗性特色极为鲜明的区域文化。这种诗性特质超越了束缚人性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成为中华民族舒解心灵、追求诗意栖居的内在动力,使人的生活更人性化,也更具情调、趣味和意义。本书从十个不同的向度和层面,对江南文化的诗性特质进行了解读,并力图揭示出这种文化对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刻影响。 |
庄若江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207.22 |
93 |
0 |
荐购
|
| 1105 |
|
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 |
本书着重考察乐府诗本事、主旨、人物、模式化意象和情节等是在怎样的民俗环境中被创造出来的,又是怎样随着民俗文化的变迁而发展变化的,乐府诗在民俗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
刘航编 |
商务印书馆 |
I207.22 |
46 |
0 |
荐购
|
| 1106 |
|
金元诗学理论研究 |
金元诗学是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中国诗学史上,金、元诗学理论无疑是由两宋到明代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横向的角度看,金、元两代的诗学批评家们所讨论的问题有诗的传统、本体、功用、体裁、风格、创作、欣赏、宗派等。从纵向的角度看,金代诗学上承北宋而有所变异,主导倾向是扬苏抑黄,其中元好问论诗越过“苏黄”而上溯汉魏、晋、唐以至风雅正音。元代前期承宋、金诗风,诗学流派众多,其中方回对江西诗法作了系统总结;后期围绕对宋、金诗学流弊的反思,形成了“师古”与“师心”两派,师古派成为明代复古派的前身,师心派开启了明代性灵派的先河。元人推尊唐诗,重视对诗格、诗法的探讨,对明代“格调”论有直接影响。 |
文师华著 |
商务印书馆 |
I207.22 |
60 |
0 |
荐购
|
| 1107 |
|
乐府歌诗论集 |
本书共分为:乐府编;歌诗篇;诗史篇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建构乐府学的思考、论唐代古题乐府入乐问题、论李白乐府诗、论王维乐府诗等。 |
吴相洲著 |
商务印书馆 |
I207.226 |
65 |
0 |
荐购
|
| 1108 |
|
经典诗文名篇诵读 |
本教材共分为八编,主要内容包括:音韵铿锵爱国诗、浪漫唯美爱情诗、大气磅礴边塞诗、情真意挚送别诗等。 |
李艳敏主编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207.227.2 |
29.5 |
0 |
荐购
|
| 1109 |
|
浙东唐诗之路论文集:渔浦卷 |
本书是研究萧山渔浦浙东唐诗文化的论文集。渔浦位于萧山区义桥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历代有谢灵运、贺知章、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在此留下诗篇,有着厚重的诗词文化遗产。本书主要由古代渔浦诗词研究专题、萧山渔浦诗词补辑、当代渔浦诗词研究专题与渔浦文化研究专题四部分组成。这些研究成果在推动萧山渔浦诗词与文化研究的同时,扩大了研究浙东唐诗文化、浙东唐诗之路的对象与视野,为更多学人关注萧山渔浦及渔浦文化研究提供帮助。 |
田伟栋,姚翔主编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I207.227.42-53 |
168 |
0 |
荐购
|
| 1110 |
|
人间词话 |
本书是近人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作者接受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来审视本土文化,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内容包括:词以境界为最上;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写实家与理想家;气象等。 |
顾豫葭选编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I207.23 |
49.8 |
0 |
荐购
|
| 1111 |
|
词谱辨正 |
从清代万树《词律》到今人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古今著名词谱对于相关词调格律和体式的考索,往往疏漏百出,不胜俯拾。本书根据词律的结构、言数、句数、用韵、叠字、句法、对仗和平仄等八个要素,全面而细致地考察了《荷叶杯》、《定西番》、《醉太平》、《昭君怨》、《锦帐春》、《人月圆》、《桃源忆故人》、《乌夜啼》、小令《应天长》、《太常引》、《醉花阴》、《天仙子》、《河满子》、《暗香》等十四个重要词调的格律和体式。书中所用方法、所得结论,于今日之词谱编制、研究,或不无可取之处。 |
张培阳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07.23 |
68 |
0 |
荐购
|
| 1112 |
|
东瀛论西厢:《西厢记》流变丛考 |
本书从《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宏观视野出发,以及从各种《西厢记》作品(尤其是前人关注较少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特征这一微观角度考证,注重介绍日本汉学界《西厢记》研究的成果,以及日藏《西厢记》孤本等珍贵资料,分十章对《西厢记》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
黄冬柏著 |
商务印书馆 |
I207.37 |
80 |
0 |
荐购
|
| 1113 |
|
古代小说与戏曲:2版 |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按朝代分析每个时期的小说戏曲的发展、思想内容、特点、经典作品评析。 |
沈新林编著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207.37 |
48 |
0 |
荐购
|
| 1114 |
|
元明戏曲小说研究 |
本书是作者闵永军步入戏曲小说研究以来陆续完成的研究成果,撰写时间达十年之久。其内容归为两个部分,即元明戏曲研究和小说研究。具体篇章中,作者围绕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进行了一系列戏曲方面的研究,论述了朱权的曲学观,“杂剧十二科”的分类特征,《太和正音谱》曲评的得失及审美范畴,元明散曲“对式”论的演变,明代前期戏曲理论教化特征等元明戏曲、散曲的系列问题,从而较为系统地呈现了元至明初杂剧演变、散曲演变的简要历程。在小说研究方面,研究了史实意识、因果报应模式对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三言二拍”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特征,明代文言小说家李昌祺《剪灯余话》创作思想等相关问题。 |
闵永军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07.41 |
49 |
0 |
荐购
|
| 1115 |
|
《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 |
本书是作者运用“借音字法”破译“四大名著”文字密码的首部作品,相信会引起国人对中国文字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
曹雪芹著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207.411 |
52 |
0 |
荐购
|
| 1116 |
|
漫品红楼 |
本书以人物为经、时间为纬,通过轻松诙谐的笔触,不仅将“红学”研究成果以通俗化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而且融入了作者长期研究《红楼梦》的诸多心得。在作者的笔下,很多原本在曹雪芹笔下看似不起眼的角色,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面目,令人深思;很多原本已经形成某种“公论”的看法,却突然显得不再那么理所当然了……概而言之,本书不仅推翻了很多陈旧的定论,而且提出了若干值得深思的见解,而这恰恰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更不要说其文字的老辣与精炼! |
蕙馨斋著 |
北京出版社 |
I207.411 |
86 |
0 |
荐购
|
| 1117 |
|
当代儿童文学 |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内涵、特点、分类、发展概况及其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散文、戏剧、图画书等各种文体的起源、发展、特征、作用、分类、创作、改编等,每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阅读赏析、目标检测四部分。 |
陈振桂编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207.8 |
45 |
0 |
荐购
|
| 1118 |
|
中国文学史导论:2版 |
罗庸从1932年至1950年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有20年的历史。他与胡适、傅斯年一起把当时陆侃如、冯沅君研究中国文学思潮变迁的阶段推进到文体发生、演化的研究阶段。进而罗庸又在《中国文学史导论》中,提出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 |
罗庸著 |
北京出版社 |
I209 |
36 |
0 |
荐购
|
| 1119 |
|
河洛文学概论 |
本教材绪论部分是对河洛文化与河洛文学的概述。第一章至第六章,介绍先秦到20世纪以来河洛文学发展简史。每章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对这一时期河洛风貌的概述;二是介绍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群体活动及文学现象;三是对河洛代表性作家的专题解读与研究。选取作家有贾谊、曹植、杜甫、李贺、白居易、李商隐、邵雍、二程、王铎、李绿园、李準等。有别于中国文学史的叙述,本教材着重揭示河洛作家作品对地域风情的书写以及地域文化对其文学生成的内在影响。 |
刘保亮主编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09.961 |
49 |
0 |
荐购
|
| 1120 |
|
鲁迅作品中的“家” |
本书对鲁迅作品中的“家”的情绪与意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阐释,通过多个章节的阐述,作者认为,无论从微观的小家、中观的家族、宏观的国家都显现出衰败、破碎、令人绝望的氛围,表现出鲁迅对于家国的焦虑情怀,一言以蔽之,可以说:家国,就是鲁迅的失乐园与寻乐园。 |
苏克军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210.97 |
9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