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 |
|
晋南地区史前环境与文明 |
本书通过对晋南地区全新世遗址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以及考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并结合气候环境变化特征, 探讨晋南地区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对古文明演化的影响, 探寻不同时期自然环境演化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文化的影响及人类文化的反馈机制, 重建人地关系历史, 试图从理论上建立人地相互作用的机制, 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 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当今的人地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与借鉴。 |
田庆春著 |
气象出版社 |
P532 |
48 |
0 |
荐购
|
| 1202 |
|
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分析 |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大气、陆地、淡水水体和海洋等系统中的微生物和化学过程; 第二部分包括一系列短章节, 用于解释第一部分章节涉及的相关机理及大尺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美) W.H. 施莱辛格, E.S. 伯恩哈特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P593 |
228 |
0 |
荐购
|
| 1203 |
|
深层盆地勘探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
本书基于地质过程约束的“沉积-成岩-成藏”一体化盆地数值模拟方法, 能充分考虑沉积、成岩过程及非均质性, 为深层油气勘探盆地尺度油气成藏过程和有利聚集区优选提供定量参考。相较于传统盆地模拟方法, 一体化盆地模拟方法能更充分体现地质体的沉积和成岩非均质性, 油气分布定量预测结果更合理。本书将介绍“基于地质过程约束的沉积-成岩-成藏一体化正-反演数值模拟平台”, 选取塔里木和四川盆地深层探区进行新方法应用, 综合评价深层油气的分布规律, 为下一步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提供研究方向。 |
刘可禹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P618.130.208 |
198 |
0 |
荐购
|
| 1204 |
|
黔西南烂泥沟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 |
本书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石英的矿物学及原位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含砷黄铁矿原位地球化学特征, 第六章矿床成因模式, 第七章结论与后续工作展望。 |
颜军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P618.510.1 |
68 |
0 |
荐购
|
| 1205 |
|
水利工程地质:第6版 |
本书共分8章, 分别系统地讲述了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及区域构造稳定性、水流的地质作用与库坝区渗漏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坝基岩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
朱济祥主编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P642 |
49 |
0 |
荐购
|
| 1206 |
|
青海省多年冻土区热融地质灾害调查研究 |
本书通过了解掌握青海省多年冻土资源状况, 掌握了冻土退化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 分析了基于遥感和自动化监测站点的冻土监测网络数据; 研究了多年冻土区热融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海省多年冻土地温带分布、活动层厚度分布及其变化趋势、青海省多年冻土区地下冰含量分布及冻土热融灾害敏感性。 |
魏刚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P694 |
178 |
0 |
荐购
|
| 1207 |
|
希腊想象中的海洋 |
希腊文化和文学研究是海洋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六个案例系统地探索了真实的海洋与文学想象中的海洋之间的意义互动, 在诸多主题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的洞见。把海洋作为边界来研究希腊人眼中的大海, 来考察希腊文化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海洋文明和海上航行。于一系列仪式、艺术和诗歌研究之中探索希腊人对海洋的看法。本书堪称该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的专著。海洋领域的学者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 称其研究方法“创新”, 研究视角“令人叹服”。 |
(美) 玛丽-克莱尔·博利厄著 |
海洋出版社 |
P7-05 |
88 |
0 |
荐购
|
| 1208 |
|
海洋的变迁:历史化的海洋 |
本书内容: 海洋不仅是国际交往的通道, 也是值得深度文化研究的历史理据。该书借鉴历史学、人类学以及文化学和文学的研究方法, 秉持动态的历史观和海洋观, 深入阐述了海洋的历史化进程。编者摒弃了以历史时间顺序来编写的惯例, 以问题为导向, 相关论文聚焦某一海洋地理区域问题, 从太平洋开篇, 依次延续到大西洋。所选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真实的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海洋变迁, 体现人们对船舶、海洋及航海人的历史认知, 强调不同海洋空间生成的具体文化模式, 特别关注因海洋接触而产生的文化融合问题。该书融海洋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等理论为一炉, 把持辩证的历史观, 深刻地阐述了“历史化的海洋”这一命题。 |
(英) 伯恩哈德·克莱因, (德) 格萨·麦肯萨恩编 |
海洋出版社 |
P7-091 |
88 |
0 |
荐购
|
| 1209 |
|
海洋的历史与身份:现代世界的海洋与文化 |
本书探讨了海洋对个体、群体及国家文化特性形成过程的影响, 侧重考察了商业航海与海军对民族身份的塑造产生的影响。作者以英国海军为例, 阐述了如何塑造了其身份的历史, 英国的文学、艺术又如何构建了航海家和海军的形象。该书还考察了意大利和德国等具有海上军事实力和悠久航海传统国家的海洋历史与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作者从海洋文化与国家身份的角度切入, 角度新颖, 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研究成果值得海洋史和海军史研究者借鉴。 |
(英) 邓肯·雷德福编 |
海洋出版社 |
P7-091 |
88 |
0 |
荐购
|
| 1210 |
|
帝国、大海与全球史:1763-1840年前后不列颠的海洋世界 |
本书是世界海洋文化与历史研究译丛, 其中的一本, 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卫·坎纳丁, 他编著的《帝国、大海与全球史: 1763-1840年前后不列颠的海洋世界》就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一系列英国与海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考察, 1807年废止奴隶贸易及1833年大英帝国内部全面废除奴隶制等问题。可以说, 这一时期海洋成为连接英国与世界的纽带, 收录于该书的8篇论文均以海洋为线索对上述复杂的历史事件进行探讨, 视野独特新颖。 |
(英) 大卫·坎纳丁 |
海洋出版社 |
P7-095.61 |
88 |
0 |
荐购
|
| 1211 |
|
业务化海洋监测预报系统构建 |
本书介绍了业务化海洋监测和预报系统的完整链条, 包括海洋预报的目的和国际背景、海洋预报系统的定义、海洋监测和预报系统的结构、不同变量的海洋预报系统、大气-波浪-海洋综合预报、从数据到产品的下游应用、海洋预测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展望, 阐述了建立海洋监测和预报系统的国际标准和最佳做法, 有助于促进全球海洋预报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形成能够应用于决策过程的信息, 进而与广阔的海洋建立更加和谐和可持续化发展的关系。 |
(西) 恩里克·阿尔瓦雷斯·范胡尔主编 |
气象出版社 |
P71-62 |
260 |
0 |
荐购
|
| 1212 |
|
太平洋历史:海洋、陆地与人 |
本书被海洋学者高度评价为“一部太平洋研究的编年史”。全书分为4个部分:太平洋时代、纽带、文化与身份,“描绘了一个四维的太平洋,即岛屿和沿岸,大洋与航海”。对太平洋历史及其内涵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和探讨,清晰地勾勒出了太平洋数千年的历史脉络,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不同的学者以各自独特的学术视野,解析了太平洋宏观的历史进程,阐释了太平洋历史进程中,环境、经济、科学、法律、性别等要素的作用和动态的发展与演变。 |
(美) 大卫·阿米蒂奇, (澳) 艾利森·巴希福特编 |
海洋出版社 |
P721 |
98 |
0 |
荐购
|
| 1213 |
|
世界历史中的印度洋 |
本书多视角、多方位地阐述了印度洋在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印度洋地区处于世界重要贸易带中心, 是地球上拥有可利用财富的最大的单一地区。这些财富历史上先后吸引了多个国家来到这里, 成为印度洋的开拓者。本书在研究各历史时期各国家和地区在印度洋和印度洋地区的贸易情况, 同时也研究其他的相关因素对印度洋的兴衰、创新能力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中国人在打通东印度洋地区通往世界贸易过程中的贡献, 细述了中国从元代到明朝的几个世纪中对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印度洋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它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辉煌的时期。 |
(美) 米洛·卡尼著 |
海洋出版社 |
P724 |
88 |
0 |
荐购
|
| 1214 |
|
冰川保护措施研究与应用 |
本书旨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山地冰川退缩和冰川可持续存在三者的关系, 系统分析整理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冰川消融趋势, 以及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不同部门的影响。同时,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不同人工干预措施对冰川消融的具体保护效果及干预消融措施之间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 以国内四川达古冰川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典型山地冰川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试验客观分析典型山地冰川在人工干预措施下对气候的响应。 |
王飞腾 ... [等] 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P931.4 |
118 |
0 |
荐购
|
| 1215 |
|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视角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管控研究 |
本书以山水林田湖草整体视角研究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健康, 强调生态要素的协同与权衡, 这是国内外同类书籍中较为少见的创新点。此外, 本书采用VORS、SC评价体系, 提供了科学的生态健康诊断和管理工具, 深入分析了喀斯特流域生态健康的诊断方法和趋势变化, 特别是对红枫湖流域的具体研究, 展示了生态健康评价与管理的具体应用案例, 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同时, 通过系统分析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 为生态管理分区及措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能够指导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实施, 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吕思思著 |
气象出版社 |
P931.5 |
70 |
0 |
荐购
|
| 1216 |
|
荒漠化生态系统应对气候水文变化的关键技术 |
本书以内蒙古为研究区, 基于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因子等数据及野外调查与测试, 应用多元耦合、数值模拟等方法, 分析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因子时空变异规律; 揭示气候水文变化对荒漠化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与响应机制; 建立气候水文变化对荒漠化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和标准, 形成影响评估关键技术; 建立气候水文变化模拟预测模型, 构建气候水文变化影响下的荒漠化生态系统风险预估标准体系及模拟模型, 模拟预估生态系统风险, 形成风险预估关键技术, 提出内蒙古荒漠化生态系统应对气候水文变化方案。 |
刘廷玺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P941.73 |
190 |
0 |
荐购
|
| 1217 |
|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教程:青藏高原北缘及河西走廊地区 |
本书是一本针对青藏高原北缘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实习指导教材, 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概述和青藏高原北缘及祁连山河西走廊概况、实习区划分与实习指导、实习设计与实习分区、实习信息化四个部分, 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习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 还提供了大量的监测和观测案例,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流程。 |
主编朱国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P942-45 |
45 |
0 |
荐购
|
| 1218 |
|
湿地遥感监测 |
本书旨在系统性地介绍湿地遥感监测的理论基础、技术手段及其应用实践, 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本书首先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整体视角出发, 探讨了湿地资源的定义、类型、分布及其在全球及中国的重要地位。同时, 描述了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进一步介绍了湿地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并通过多个具体的湿地资源调查、生态监测和保护管理案例, 展现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强大优势。 |
吕烨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P942.078 |
59 |
0 |
荐购
|
| 1219 |
|
黄河下游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修复技术研究 |
本书内容: 土壤盐分是黄河下游湿地植被建设的关键因子, 它对盐碱地利用、植物选择和植被建设有较大的影响。作为土壤盐分的载体, 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变化与土壤盐分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基于黄河下游湿地小区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存在时空变异的特性, 针对盐碱地治理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认知需要, 从国内外时空变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出发, 在进行野外采样的基础上, 结合GIS技术、经典统计、地统计学, 对黄河下游湿地小范围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土壤水分、盐分的时间稳定性、采样间距对空间变异分析的影响等。 |
郭少磊, 韩素波著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P942.207.8 |
68 |
0 |
荐购
|
| 1220 |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及生态功能评估 |
本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二章介绍湿地资源调查方法, 从第三章至第十四章分别介绍了三江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 湿地植物资源、水资源、浮游动植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类, 哺乳动物及鸟类多样性; 第十五章主要介绍了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相关建议。 |
姜明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P942.350.78 |
1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