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 |
|
储能导论 |
本书内容包括储能技术概论、热质储能、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氢能、电力系统储能、信息技术助力储能技术发展、能源转型背景下储能政策及经济分析等, 系统介绍了各种主要储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工程应用、前沿热点, 以及储能整个行业轮廓和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等。本书采用“原理介绍+案例展示/分析+习题”的方式, 结合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及多媒体技术手段, 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在讲述多种储能技术的同时, 聚焦典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前沿与工程案例, 力图使学生了解并构建起储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及内涵,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深入学习储能领域相关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相关科研、产业工作奠定基础。 |
何雅玲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TK02 |
68 |
0 |
荐购
|
| 1202 |
|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工程热力学, 包含了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水蒸气的性质与热力过程、湿空气等6章内容; 第二部分为传热学, 包含了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数值模拟方法与软件介绍等6章内容; 包括绪论, 全书共十三章内容, 围绕热功转换、热能的合理利用和热量传递阐述了基本定律、热工问题分析计算基本方法等基础理论及相关工程应用。 |
王丽主编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TK123 |
68 |
0 |
荐购
|
| 1203 |
|
内燃机原理 |
本书系统阐述了车用内燃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 内容涵盖发动机工作原理、核心系统结构与现代技术发展。第一章从内燃机优缺点、分类切入, 对比分析四冲程与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并详解发动机组成结构和型号命名规则。第二章聚焦热力学循环过程, 分述燃料特性、换气、压缩、燃烧、膨胀等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机制, 结合示功图与功率、油耗等性能指标, 讲解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理论基础。第三至四章深入核心机械结构--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 讲解两大机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第五至六章对比讲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工作原理与差异。第七章解析汽油机点火系统等关键子系统。第八至十章覆盖辅助系统, 冷却、润滑、起动三大辅助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十一至十三章提升至综合应用层面, 分析发动机特性曲线、增压技术及排放污染控制策略, 呼应现代环保与高效能需求。 |
赵振峰编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TK401 |
78 |
0 |
荐购
|
| 1204 |
|
生物质高密度燃料:催化合成与性能 |
本书围绕生物质高密度燃料的催化合成与性能展开, 系统介绍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密度燃料的化学组成与催化转化原理, 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分析了不同分子结构燃料对性能的影响。作者希望本书内容涉及的研究为生物基高密度航空燃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为松节油、植物油等生物质原料催化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
徐娟, 陕绍云, 朱平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TK63 |
138 |
0 |
荐购
|
| 1205 |
|
氢能源动力实验原理与指导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氢能源动力系统相关的测量基础与实验技术, 帮助学生和科研人员深入理解氢能源动力实验的基本测量原理和具体操作。本书分为实验原理和实验指导两部分: 实验原理部分包含了测量和仪表的基本知识, 介绍了与氢能源动力相关的几类测量, 如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流量测量、气体成分分析、电化学测量等; 实验指导部分包含了交流阻抗法测试电极过程参数、合金储氢材料 (LaNi5) 的吸放氢性能实验、氢气的制备与纯化、双极板的制备与测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装与性能测试、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搭建与测试、电解槽的拆装实验等7个关键实验。 |
廖高良, 张峰, 陈敬炜等编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K91-33 |
60 |
0 |
荐购
|
| 1206 |
|
核反应堆安全概率分析 |
本书以压水堆、快堆、高温气冷堆和重水堆型核电厂为研究对象 (以压水堆型为主), 着重论述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发生后20多年来, 核安全与反应堆事故分析辨陵套驼中的主要课题与重大进展。全书分谅纸抹为两篇共12章。第一篇是压水堆安全分析, 在介绍核反应堆安全基本原则、安全功能基础上, 用确定论安全评价法, 对压水堆各类设计基准事故进行分析, 介绍了事故计算的建模和典型计算程序; 分析了严重事故 (即超设计基准事故) 宙故物理过程与处置对策, 进一步阐述了核安全评价中新的系统工程安全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法。第二篇是快堆、高温气冷堆和重水堆的安全分析。 |
杨红义主编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TL364 |
69 |
0 |
荐购
|
| 1207 |
|
电工电子学:第4版 |
本书沿用模块化的教材体系, 共分两篇, 即基础篇和应用篇。基础篇含电工电子元器件、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四大部分共7章内容; 应用篇含信号测量、直流稳压电源、变压器与电动机, 电气控制技术、Multisim的电路仿真与应用五大部分共5章内容, 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选择其中的章节与基础篇匹配, 实现个性化教学需求。 |
张冬至, 刘润华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TM |
53 |
0 |
荐购
|
| 1208 |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本书以历史、应用、系统、半导体产业、元件与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为主线展开,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此外, 注意引入前沿技术和先进的半导体器件。本教材通过对几个现代典型电子系统案例的方案选择、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实验器材和仪器、实验方法等的深入讲解, 使读者能够掌握关键内容, 并举一反三, 以便将来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适的电子系统, 从而能够学以致用。 |
叶朝辉, 华成英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TM13 |
42.6 |
0 |
荐购
|
| 1209 |
|
电工材料及其测试技术 |
本书稿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传统电工材料, 包括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以及电介质材料的基本电学性能以及相关理论, 并与现实需求相结合, 介绍了其典型应用场景, 以便读者能够从宏观上对传统电工材料的分类、性能以及应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并掌握其在电场中的相应理论; 介绍了典型的材料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相应仪器, 以及测试时的注意事项和实际案例等几方面, 包括显微组织形貌分析测试技术、化学结构分析测试技术、电学性能分析测试技术以及热分析技术等方法, 以便读者能够细致地掌握多种实际中常用的材料测试方法和基本原理, 自主地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判断; 另外, 简洁全面介绍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以及电介质材料在内的传统电工材料的电学性能、特征以及应用, 让读者初步了解新兴超导电材料, 同时较为系统地学习材料成分以及结构的测量表征技术。 |
成立, 赵学童, 杨丽君编著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TM2 |
56 |
0 |
荐购
|
| 1210 |
|
控制电机及其应用:第3版 |
本书共7章, 包括直流伺服电动机、永磁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旋转变压器、自整角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直线电动机。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精简了电动机的理论内容, 适当增加了部分电动机的DSP控制程序。同时,各章的后面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 |
赵强松等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M383 |
56 |
0 |
荐购
|
| 1211 |
|
数字化电力设备应用 |
本书内容包括四章: 第一章介绍数字化电力设备的概念与应用前景; 第二-四章分配电、输电、变电三大专业, , 结合实例, 对数字化电力设备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解释说明。 |
汪泽州, 张泰山, 王许琴主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4-39 |
70 |
0 |
荐购
|
| 1212 |
|
电气控制与驱动 |
本书通过5个项目、18个任务的实施与完成, 使学生学习电气控制线路的识图、安装与调试, PLC控制系统的构建、编程与调试, 变频驱动调速系统的构建与调试, 步进驱动系统的构建与调试, 以及伺服驱动系统的构建与调试等工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及变频、步进、同服驱动技术等。 |
杜学文, 陈德生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M571.2 |
42 |
0 |
荐购
|
| 1213 |
|
PLC控制技术:三菱机型:第3版 |
本书以国内广泛使用的三菱PLC主流型号为FX3U、FX5U, 采用GXWords编程软件, 按照基础知识、应用提高的结构体系,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三菱PLC的结构原理及硬件知识、常见指令与应用案例等。 |
李方园, 周庆红主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571.61 |
46 |
0 |
荐购
|
| 1214 |
|
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频域模式分析与安全域构建 |
本书从高维系统建模、振荡稳定性分析与振荡安全域构建三方面入手, 提出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主要介绍了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次/超同步动态的阻抗网络模型、可以量化振荡空间分布特征和设备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频域模式分析方法、基于聚合阻抗模型和预测-校正技术的风电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构建方法, 以及为实际复杂系统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分析开发的高效工具--次/超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软件。 |
占颖, 谢小荣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TM614 |
69 |
0 |
荐购
|
| 1215 |
|
风力发电新技术:2024年上:综合篇 |
本书分为《综合篇》《技术篇》《实践篇》, 并每一篇分为上下册。本书为《风力发电技术 (2024年上) 综合篇》, 主要介绍风力发电机组发展和建设内容, 涉及风力发电与新能源重大工程的最新进展、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信息。 |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风电运营技术研发 (实验) 中心组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614 |
40 |
0 |
荐购
|
| 1216 |
|
风力发电新技术:2024年:实践篇 |
本书内容: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风力发电因其成熟的技术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成为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重要支撑, 我国风电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本书紧扣风电机组技术核心, 覆盖运维创新、安全强化、材料升级、故障化解等多元范畴。剖析云数智运维模式、攻克机组故障、挖掘材料潜能、完善维保架构、优创光伏体系、实施减排规划。 |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风电运营技术研发 (实验) 中心组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614 |
40 |
0 |
荐购
|
| 1217 |
|
变电站带电作业典型方法与实践 |
本书内容讲述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电网中的结点, 承担着电网安全运行和负荷分配的重要任务, 变电站一次设备停电检修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很大。由于变电站内带电作业空间环境相对于输电线路更为复杂, 设备繁多, 为了减少占地, 设计基本上没有考虑带电检修作业要求, 在保证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尽量压缩空间, 以致安全距离没有考虑人员带电作业所占有的空间, 尤其是三相设备之间的相间距, 仅按安全运行设计, 没有带电作业人员作业活动空间间隙, 安全距离不满足常规带电作业标准要求, 给带电作业人员的操作和安全防护增加了很大难度。但由于变电站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停电检修越来越困难, 所以变电站设备带电检修作业逐步受到了各级电力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重视, 陆续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变电站带电作业检修方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尝试, 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 研究出很多新的作业方法和相应的作业装置。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分公司组织编写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TM63 |
78 |
0 |
荐购
|
| 1218 |
|
电网输变电工程大数据三维数字沙盘构建及应用 |
本书阐述了电网输变电工程大数据三维数字沙盘的构建及应用, 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 分别为概述、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大数据三维数字沙盘构建、工程应用、结论与展望。全面展现了输变电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模式的标杆经验, 聚焦高质量精益化管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这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分公司组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7 |
80 |
0 |
荐购
|
| 1219 |
|
电网基建项目全景后评价 |
本书全面回顾了电网基建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现状, 论述了开展全景后评价的必要性; 基于各层面的后评价管理制度、内容深度规定, 系统梳理了效率效益评价要素, 据此分类提出基于效率效益的电网基建项目全景后评价指标、数据集和综合评价模型; 并以近年投产项目为例, 系统性开展了基于模型的全量数据分析挖掘, 形成提升投资效率效益策略机制, 从而系统性构建了现状问题分析-理论和实践依据梳理-理论研究-理论实证分析完善-成果应用的闭环工作机制。 |
王静怡主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7 |
38 |
0 |
荐购
|
| 1220 |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2025版 |
本书主要对2024年所发布的公司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筛选、梳理和分类, 对技术标准体系表内作废标准信息进行更新代替。本次修订后, 技术标准体系表共收录公司企业标准2686项、团体标准408项、行业标准4800项、国家标准4889项和国际标准646项。技术标准体系采用了分层结构。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 (公司技术标准体系框图见图1)。第一层是技术基础标准, 第二层是以生产过程为排列顺序的企业技术标准。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组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M7-65 |
21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