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0916(3067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301 群英会 借东风 《群英会借东风》京剧传统剧目。本剧剧情:三国时,孙、曹对峙于赤壁,孙、刘联合抗曹,刘派诸葛亮到吴营出谋划策。曹令蒋干过江劝降,吴大都督周瑜略施小计,借蒋之手盗去假书,使曹被骗杀死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东吴缺箭,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用苦肉计责黄盖、黄诈降曹操。庞统又献连环计,使曹军自锁战船,以利火攻。最后导致曹军大败。本剧系生、净、丑角合作戏,历史上以马连良、谭富英、萧长华、叶盛兰等合作演出最为精采。 “京剧电影工程”丛书编委会主编 人民出版社 J905.2 60 0 荐购
1302 中国影视艺术的传统之美 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华传统审美特性入手,分析了中国电视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艺术形态,提出了中国电视剧“情感生命体”艺术本体特征,从传统文化精神、传统审美心理、传统娱乐精神及影视艺术审美的当代走向等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从“礼乐文化”等层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为当代各类艺术在中西互鉴中进行美学建构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路,可以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审美的内涵性特征和生成规律,有效地推动文化自信的建立。 夏中南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J905.2 38 0 荐购
1303 粤影流金:新中国广东电影艺术史 本书以时间为轴,深入探析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期间中国电影和广东电影的整体发展态势,并选取不同时段有代表性的影片进行个案解读,在对作品的解读中,勾连起影片创作者、时代语境、受众心理三个维度,形成一部“以电影作品为主型的电影史”,填补了“广东电影史”的空白。全书重点解读近50部广东出品的优秀电影,在作者的分析与解读中重现擦亮这些曾熠熠生辉的电影杰作,以期达成为既往做传,为将来前瞻之目的。 郝朝帅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J909.2 48 0 荐购
1304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评论与回响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我国代表性的主流纪录片作品个案评论和对创作现象与趋势的观察思考。文艺评论与纪录片主创的创作阐述视角互补,彼此呼应和共鸣,引导中国纪录片创作和评论生态。评论集分上下两部分:上篇“个案解读”,收录30余个不同类型的新近代表性主流纪录片作品,并邀请了魏克然、柯文思、夏蒙、祖光、陈宏等海内外知名纪录片导演为他们的代表作品撰写创作阐述和评论回应;下篇“发展前瞻”,从“类型拓展”和“趋势把脉”两个方面,聚焦和讨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若干热点话题,前瞻发展趋势。 韩飞等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有限公司 J952 98 0 荐购
1305 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设定集 本书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官方艺术设定集,记录了电影主创团队五年多的创作点滴。这本设定集不仅揭秘了动画电影在不同创作阶段的成果和故事,而且通过丰富的视觉资料,全方位展现了电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细节。书中收录了大量的道具服饰设计、场景设计、氛围设计以及分镜图等珍贵资料等,全方位展现了电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细节。本书还重点展示了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设计,讲述了角色诞生的幕后故事,包括角色的性格塑造、外观设计的演变过程。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幕后制作的珍贵资料。 可可豆动画,彩条屋影业著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J954 198 0 荐购
1306 史学要论 本书收录李大钊《史学要论》等文章,为其在北大讲授“唯物主义史观”课程时所写,集中展现其唯物史学观点。书中围绕“什么是历史”等六个专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阐述唯物史观、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及现代史学价值功能。作为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专著,它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史学诞生。 李大钊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0 25 0 荐购
1307 中国史学通论 本书为朱希祖在北大讲授“中国史学史”的讲义,原分《中国史学之起源》《中国史学之派别》两卷,探讨“史”字本义、史官制度、史书体裁(如编年、传记等)及记事规则。1943年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初版,附录《太史公解》等;1979年台湾九思版《朱希祖先生文集》收入此书,附录新增六篇,是研究中国史学史的重要文献。 朱希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092 22 0 荐购
1308 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本书是学界首部全面探讨以柳诒徵为首的南高史学工作者,以及其学生张其昀、陈训慈、缪凤林、郑鹤声等的治史观点、方法的研究著作。作者在20世纪初“新史学”分途发展的演进背景下,以及与北大史学相比较的视野下,以南高史学部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代表的其中一种史学发展方向为线索,指出柳诒徵及其学生在史地研究方面的成就。基于对以北大为代表的“新文化”的反思,南高史学更注重以学术研究的眼光来建构和解释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色;在“发扬中国固有之文化”之余亦“昌明世界最新之学术”,成为“学衡派”之主张在史学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表明南高史学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更多坚守。 区志坚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K092 89 0 荐购
1309 古希腊:生活在奥林匹斯山下 本书从古希腊历史背景出发,讲述普通人的生活,为读者展开一卷希腊人古代生活的画卷。在第一章中可以了解到古希腊的创世故事、希腊英雄的传说、神庙和祭祀仪式、节日盛典的情况。第二章详细描述了农业和农民生活、古希腊的渔业、餐桌上的美食、欢聚饮宴。第三章探讨了家庭生活特别是女性的地位、结婚与离婚、生育、教育特别是男孩教育、家居和服饰、各种匠人等。第四章讲述城邦中心的集市、银行业、贸易与交通,还有古希腊最富盛名的民主制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后一章介绍了古希腊的文化与科学,里面包括了古希腊的文学、哲学、医学、科学和戏剧。 (英)诺曼·班克罗夫特·亨特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K125 68 0 荐购
1310 古代马其顿:从起源到亚历山大帝国 本书聚焦于古代马其顿的起源、历史与文化演进,重新审视了这一在希腊史乃至世界史上意义深远的族群国家。作者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的土地、语言、信仰、风俗、政制等一系列问题,梳理了马其顿自肇基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漫长历程。在浓墨重彩的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篇章之余,马其顿社会中的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以全景式的面貌鲜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作者以希腊世界的整体视角探究马其顿民族,基于细致的碑铭解读与考古发现,明确地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点,并澄清了诸多历史争议,特别是马其顿身份认同中的“希腊性”问题。全书以马其顿的发展为线索,勾勒出一幅古代世界中文明互动与文化交融的图景,并对族群认同与国家构建间的微妙关系予以反思。 (希)米尔蒂阿季斯·瓦西莱伊奥斯·哈措普洛斯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K134 79.8 0 荐购
1311 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转化研究 本书的主题是考察文化传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化机制和创新路径,以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精神,从而重建现代中国的价值系统为理论线索。书稿分上、下两编,上编考察以潘光旦、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的儒家思想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开创及其思想史意义;下编考察中国现代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组观念,阐释作为“历史经验”和“文化记忆”的思想传统,如何通过转化而渗透、融入中国现代性之中。潘光旦、费孝通经由“生物学派”和“功能学派”的接引,达到对儒家思想传统的理解与认同,他们学术思想中的问题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阅历和经验,“进化”、“科学”、“公共文明”等观念源于西方,又在中国语境中获得了丰富的思想意涵。全书阐明的核心思想是:古典传统的现代转化、现代革命传统的语境化处理、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批判性汲取,以及中国发展经验的解读和总结,是构建现代中国文明秩序的基本途径,需要几代中国学人的持续努力以及亿万民众的生活实践。 曹丽,杨胜荣著 人民出版社 K203 88 0 荐购
131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本书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本质以及现实意义,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关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时代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最后,依据一定的原则、关系、规律提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董平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K203 68 0 荐购
1313 中国近世文化史 本书是20世纪上半叶较有影响的断代文化史著作,也是陈安仁文化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分为四章,分述宋、元、明、清四朝文化,叙列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文化形态,内容涉及政治、风俗、家族制度、商业、交通、币制、官制、军制、法制、宗教、美术、教育、文学等,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史的完整发展脉络及其价值。 陈安仁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203 52 0 荐购
1314 人间烟火:百姓生活里的传统文化 本册主要分为“我们的日常”“礼俗与节日”“俯仰天地”“艺术的世界”等四大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如衣食日用、礼俗节日、星宿历法、中医中药、文学艺术等。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武斌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K203-49 118 0 荐购
1315 中国辨伪学史 本书稿将中国辨伪学分为四个时期:(一)疑古思想的萌芽及辨伪学初起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二)辨伪学的发展时期(唐宋);(三)辨伪学的成熟时期(明清至近代);(四)辨伪学的再发展时期(现当代)。该书稿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从战国到现当代在考辨伪书、伪史、伪说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细致地分析总结了历代辨伪学家的辨伪思想和辨伪方法,并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杨绪敏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K207 98 0 荐购
1316 早期中国共同体:社会学视角的地缘血缘研究 本书填补了我国社会学界关于古代中国社会“共同体”、早期中国社区生活研究的空白。本书是社会学与考古学两大学科的结合。作者通过考古材料尝试建立共同体变迁的模型,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论述共同体变迁的基本框架,为早期共同体变迁机制提供了极其精彩的解释。 卢尧选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K207 88 0 荐购
1317 新青年的觉醒时刻:先生们的历史课 本书是一部有关历史题材的作品集。书中精选了曾执教于西南联大的四位先生——陈寅恪、雷海宗、吴晗和张荫麟的历史文章或者讲稿,根据各位大师的擅长领域,选择其中的精华文章组成本书。如雷海宗的《地理与史前时代》,张荫麟的《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吴晗的《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等。本书从史前时代讲起,到清末封建社会结束为止,全面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所选篇目多短小精悍,但内容颇丰,且时代串联,一气呵成。 雷海宗等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K207-53 78 0 荐购
1318 有温度的中国史 本书承袭了史记“纪传体”史书的传统,以人物为主体、以时间朝代为轴线,以简洁而生动的笔法叙述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灭亡,透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纷乱时代的政权更迭、兴盛衰亡,掌权者如何变成权力的奴隶,看到曾经血战沙场的英雄迟暮,看到才子佳人如何在时代动荡中找到归宿……历史,本是由鲜活个体书写而成的,她有血、有肉、有温度。本书旨在带领读者共同体察历史的温度与人类的命运,读懂中国历史。 奇墨历史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K209 52 0 荐购
1319 中国上古中古文化史 本书是20世纪上半叶较有影响的断代文化史著作,也是陈安仁文化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包括两编,分别探讨中国的上古及中古文化,叙列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文化形态,书中涉及政治、风俗、家族制度、商业、交通、币制、官制、军制、法制、宗教、美术、教育、文学等,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史的完整发展脉络及其价值。 陈安仁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210.3 62 0 荐购
1320 《尚书》译注 本书对《尚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注释和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译注过程中,严格遵循原文的意思,力求译文的准确无误。对于古代文献中的生僻字、难解词,都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含义。 杨红泉译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K221.04 68 0 荐购
页码:66/113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