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1 |
|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价值解读及活化研究 |
本书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如:遗产展示僵化、缺乏吸引力、商业化或工具化、文化断裂等问题),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作为衡量标尺,对文化遗产地“物(Object)—场(Field)—人(Experience)”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由此搭建文化遗产“二元三维”价值体系模型,进而通过实证方法检验文化遗产旅游中旅游者的体验度和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从而改变和纠正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不当行为及错误做法,有效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活化,将遗产所蕴含的特色文化有效而全面的展示出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 |
王毅菲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K203 |
78 |
0 |
荐购
|
| 1302 |
|
中国隐逸文化论 |
本书分为隐逸文化背景论、隐逸文化史论、隐逸文化心态论、隐逸类型论、隐逸与古代艺术论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隐逸与人之自然属性、隐逸与社会之治乱、隐逸与人生之进退等。 |
李巍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203 |
68 |
0 |
荐购
|
| 1303 |
|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本书收入的是2001-2009年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9项世界遗产项目,本书分三部分系统介绍和深入剖析这些遗产的发展历程、内涵牲和传承保护措施。 |
于海广主编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K203 |
35 |
0 |
荐购
|
| 1304 |
|
文化与社会通识教育读本:第一辑 |
《文化与社会通识教育读本》属于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教材和科研教辅书籍,可作高等院校通识课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MOOC等在线课程建设的脚本。同时,还可作为通识课教师或研究人员的科研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社科院、社会组织等进行决策的参考文献。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从公益慈善与社会发展、美术欣赏与情智提升、中国诗词艺术及当代美育、《离骚》——卓绝一世的千古绝唱、文化映像: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展映,以及健康心理与幸福人生六个方面来解读文化与社会的通识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读者)的美育教育。 |
彭小兵,贺双艳,常晓薇主编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K203 |
39 |
0 |
荐购
|
| 1305 |
|
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与思想政治教学 |
本书讲的传统文化价值传承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加强化文化育人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作者从传统文化的价值入手,寻求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结合初中政治教育的现状,将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期达到鼓舞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
齐爱军主编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K203 |
85 |
0 |
荐购
|
| 1306 |
|
九州:第五辑:纪念禹贡学会八十年 |
本书内容包括:真实的、想象的和抽象的过去时代的世界——历史地理学的三个领域(摘要)、史前期的环境、地理学与生态学、姬周之勃兴与地缘政治及农业经济、陕北笔记、上党访古记、出土文献《地典》、《盖庐》的研究等。 |
唐晓峰,田天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203-53 |
69 |
0 |
荐购
|
| 1307 |
|
史记 |
本套书分为《史记一》至《史记六》共六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本套书译文精准、通俗易懂,旨在使读者轻松地阅读史学著作并收获知识。 |
(西汉)司马迁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K204.2 |
298 |
0 |
荐购
|
| 1308 |
|
白话资治通鉴:插图本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本书是根据精良版本翻译的白话文,译文准确,更适合读者阅读。 |
李伯钦选译 |
万卷出版公司 |
K204.3 |
75 |
0 |
荐购
|
| 1309 |
|
中国历史评论:第四辑 |
《中国历史评论》由山东大学主办,主要刊发有关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研究成果,设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学术话题集成、史家与著述、研究与观察、优秀学位论文选登、新著新译评介等栏目,“偏重于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偏重中国史、外国史,或古代史、当代史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共同话题”、“原创、转载与观点集成并重”等是其基本学术追求。它面向高端受众的系列历史读物,力求丰富、生动如实地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既有别于传统学术著作的沉闷、晦涩难懂,又不同于一些大众读物的流俗、浅薄的现状。判定学术上的高与下和是与非,不是来自权威的评判,不是来自行政部门的鉴定,它只能通过学术共同体的切磋和对话达成。《中国历史评论》就是这样一个学术评论百家争鸣的平台。 |
王育济主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207 |
58 |
0 |
荐购
|
| 1310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二集 |
本书选收了二十篇文章。即《商代玉石人像的服饰形态》、《蜀都考》、《侯景江北防线的研究》、《杂传与人物品评》等。 |
陈祖武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207 |
52 |
0 |
荐购
|
| 1311 |
|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卷 |
本书收有“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造”、“清代江南非政府性人口社会管理”、“明代史学发展的普及性潮流”等中国社会历史评论文章。 |
张国刚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207 |
53 |
0 |
荐购
|
| 1312 |
|
海外中国学评论:第6辑 |
《海外中国学评论》主要刊载有关海外中国学家、海外中国学名著、海外中国学研究思潮、海外中国学发展史、海外中国学档案、海外中国学文献、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的论文、译文及其书评等。本书为第6辑,共设有专题论文、书评、文章评论等专栏,汇集了不少海内外名家的文章,是一部富有特色特色、内容翔实的海外中国学研究论著,值得期许和关注。 |
刘昶主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207.8-53 |
78 |
0 |
荐购
|
| 1313 |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把丰富多样的、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详细记录下来的书籍。它是从大量的历史文化书籍中精心选编而成,内容由九个篇章组成,包括:远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等。 |
高山编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K209 |
680 |
0 |
荐购
|
| 1314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6集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花东子组卜辞中的人名看其时代;汤祷传说的文本系统;《诅楚文》真伪与版本问题新研;渤海与新罗关系述考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编委会编辑 |
商务印书馆 |
K220.7 |
80 |
0 |
荐购
|
| 1315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8集 |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编委会的学术文丛,每年出版一集。以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为主,并收入部分重要古代典籍整理。研究的范围上起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下至晚清学术,资料翔实,多有创见。所收文章均经过相关领域专家的评审,学术水平有充分保证。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编委会编 |
商务印书馆 |
K220.7-55 |
75 |
0 |
荐购
|
| 1316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十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术刊物,所收录的论文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历史所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学术意义突出。本集收录了《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与共同体》《先秦两汉刺绣论考》《韩非“存韩”事迹考》《秦东门琐议》《汉代菜蔬志》《晋宋之际的王权与僧权——以沙门不敬王者之争爲中心》《孙绰〈喻道论〉的儒佛一致论》《敦煌文书〈张淮深碑〉及其卷背诗文重校补注》《唐代中书省翻书译语直官辑考》《中古举哀仪溯源》《也说澶渊之盟》《〈马可·波罗游记〉海路部分译注(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浙江舆图〉初步研究》《道教圣地——崆峒山考》,学术论文14篇,涉及中国古代史研究各个领域。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编委会编 |
商务印书馆 |
K220.7-55 |
100 |
0 |
荐购
|
| 1317 |
|
沧桑分合:乱世中的演进 |
本书即从政治、经济、宗教、法制等方面,勾画了这四百年的沧桑分合,力图揭示隐藏在纷繁芜杂的历史表象之下的诸多王朝兴衰成败的教训,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教益。 |
郭建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K235.07 |
58 |
0 |
荐购
|
| 1318 |
|
南朝大争霸:1:刘宋崛起 |
本书为历史类图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纵深讲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异彩纷呈的历史,对南朝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铁马金戈的战争场景、波谲云诡的宫廷阴谋、离散破碎的皇权亲情、无边泛滥的情色欲望等方面都有全面的描述与评论。帝国争霸兴衰史在轻松幽默的叙述中娓娓而出,是一部了解南朝的上佳读本。本书为系列书的第一册,讲述了南朝第一个政权——刘宋,从建立到走向繁盛的过程。 |
草军书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K239.109 |
35 |
0 |
荐购
|
| 1319 |
|
盛唐气象:封建社会的鼎盛 |
本书从隋唐历史长河中选取了若干节点,通过对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的重点介绍,对“贞观之治”“元和中兴”等封建治世的精当评述,以及对“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对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等典章制度发展沿革的全面探讨,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盛唐气象”的画卷,为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的切入点,同时希望读者皆能够从中有所获益。 |
宋昌斌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K241.07 |
58 |
0 |
荐购
|
| 1320 |
|
文盛武衰:宋朝历史一瞥 |
本书着力论述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政策的推行等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层面重新审视两宋的历史,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徐洪兴,姚荣涛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K244.07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