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1 |
|
出梁庄记:全新增订版 |
本书书写了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 做什么样的工作? 如何流转? 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他们怎样思考梁庄, 是否想回去? 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 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历史形象, 他们的身份, 是如何被规定, 被约束, 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 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 长期远离土地, 长期寄居城市, 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 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 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 构成完整的中国。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 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 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当代中国最细节的观察。 |
梁鸿著 |
中信出版集团 |
I25 |
69 |
0 |
荐购
|
| 1342 |
|
没有尽头的旅程:非洲十年 |
本书共8章记录作者在非洲8国的纪实游历, 深度书写跋扈命运中坚韧生长的非洲女性群像。十年来, 梁子八次独身闯荡非洲, 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 并非广阔壮美的风光, 而是那些坚强豁达, 乐观阳光的女人。在莱索托, 跟着大酋长挺进村庄, 竟被诸多男人“爱”上了; 在塞拉利昂, 和神一样的女大酋长拉家常; 在喀麦隆, 与尸体同车, 跟坟墓住在一个院子里; 在布隆迪, 婚礼上竟被邀请吸“大粪”……她用镜头捕捉到非洲女性在贫瘠土地上的生命光芒--那些与坟墓为邻仍乐观歌唱的村妇、以果敢撑起部落的女酋长, 皆在书中绽放鲜活力量。全书以极具张力的图文, 解码非洲大陆的野性与温柔, 以全新视角呈现大陆深处的生存史诗, 是一本纪实佳作。 |
梁子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25 |
65 |
0 |
荐购
|
| 1343 |
|
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 |
本书是一部以杜立特行动为主题的纪实文学作品。1942年美国派出由16架B-25轰炸机组成的突袭队, 对日本本土实施了第一次空袭。15架轰炸机 (1架迫降于海参崴) 均在浙赣皖闽等地迫降或坠毁, 包括总指挥杜立特在内的67名突袭队员被中国军民营救, 并安全转移到重庆。作者通过大量实地考察、采访、结合历史资料, 第一次把参与营救美国空军的中国军民作为主角, 更多地展示中国场景, 讲述中国故事。2023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高度赞扬了杜立特突袭者和中国营救者, 并充分肯定了由此而产生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本书讲述了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肩战斗的故事,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周立文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25 |
78 |
0 |
荐购
|
| 1344 |
|
师傅 |
本书作者八十年代初曾在天津某工厂工作了四年, 通过对铆工组众师傅们的回忆, 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师傅形象。铆工匠杨伟东、“白胖李”李光明、“卷毛孙”孙在庭、“贾淄博”贾建章等。每一位师傅都身怀绝技, 他们各自身份背景、年龄籍贯不同, 却都把青春热血洒在热火朝天的厂房里。天津的工业历史长河就是由无数个师傅们这样的小人物汇聚起来的。本书展现了一幅热血朝天、阵仗庞大、细致入微的工厂图景, 是八十年代天津工人乃至全国工人的缩影。 |
武歆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I25 |
58 |
0 |
荐购
|
| 1345 |
|
人生之路 |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作者用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祖籍家世, 回忆了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 记录了自15岁参加工作以来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奋斗岁月, 以及退休之后依然心系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分别为早年岁月、峥嵘岁月、奋斗岁月、退休岁月和生活札记。在每一个部分中都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成长历史, 还可以看到当年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可以看到作者个人学习工作的成长进步, 还可以看到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的与时俱进。 |
任克礼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I25 |
150 |
0 |
荐购
|
| 1346 |
|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 |
本书通过对抗战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抗战遗址等的书写, 再现发生在太原的抗战史实, 歌颂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讴歌太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现太原人民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的民族气节和抗战精神, 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本书编委会编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I25 |
78 |
0 |
荐购
|
| 1347 |
|
共产党员服务队 |
本书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萌芽、发展、壮大历程为主线, 采用纪实文学的写法, 将具有代表性的服务队、标志性事件、典型人物等的生动故事串联起来, 点面结合、上下结合, 全景展现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景、针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实践。 |
《共产党员服务队》编写组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I25 |
98 |
0 |
荐购
|
| 1348 |
|
水流岸绿 |
本书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作者从山村孩子到大学教授、从教书育人到党政工作的历程, 既展示了勇毅前行的人生, 又体现了所在单位和事业的发展; 既述说了老师、同事和亲友们的帮助及情谊, 也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一些社会阶段及事件提供了“个案”和“特写镜头”。 |
李以章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25 |
51 |
0 |
荐购
|
| 1349 |
|
我与食物的爱恨纠葛:一个进食障碍女孩的康复之路 |
本书从孤独的童年讲起, 讲述自己跌入进食障碍的泥潭后挣扎求生, 最终回归正常生活的全过程。作者用第一人称的真实经历, 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 将自己与进食障碍斗争的经历活生生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她从自身家庭入手, 深入探讨了缺失父母关心的背景因素; 之后又进入深刻的自我剖析, 讲述了坠入厌食症深渊的经过; 她在黑暗中反复挣扎, 因为进食障碍, 她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 这时的她却获得了来自父母久违的关心。为了抓住来之不易的关心, 为了让父母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她, 她开始变本加厉, 直到身体再难以承受……在亲历进食障碍的过程中, 她遇到了很多与她情况类似的伙伴, 父母的转变、心理咨询也让她开始意识到她真正获得了父母的爱, 不再需要利用暴食、厌食来求得关注, 她渐渐走出了阴霾。 |
Sweet甜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25 |
68 |
0 |
荐购
|
| 1350 |
|
种金子的人 |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 讲述了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胡兵在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防沙治沙、造林致富的事迹。胡兵带领一群追梦人克服恶劣天气及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困难, 风餐露宿、攻坚克难, 历经11年在戈壁沙漠的锋线地带植绿种草, 换来了沙海变绿洲, 造林面积达53万亩, 林下经济18万亩。这群植绿人坚定地守在沙漠边缘, 做阻击风沙的绿色屏障, 将个人的创业梦想与为家乡植树增绿紧密融合在一起, 走出了一条从防沙治沙到“沙里生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
陈玉福著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I25 |
62 |
0 |
荐购
|
| 1351 |
|
南京上空的孤鹰 |
本书稿为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中国首个王牌飞行员乐以琴热血报国、为国牺牲的英勇事迹。乐以琴是雅安芦山人, 1937年的夏天, 23岁的飞行员乐以琴在杭州、上海一带, 以7天击落6架日军飞机的惊人战绩, 成为中国空军史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后在南京保卫战中血洒长空, 不幸殉国, 年仅23周岁。2014年9月1日,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发出公告, 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乐以琴(1914-1937), 空军第4航空大队22中队分队长名列其中。 |
高富华著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I25 |
68 |
0 |
荐购
|
| 1352 |
|
跟名记者学写作:经典新闻作品背后的故事 |
本书精选中国新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30余篇作品, 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等。作者通过挖掘每一篇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选题的策划、采访, 到稿件的撰写与编辑过程, 全方位展现新闻生产的全过程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优良作风。本书以独特视角, 让读者在新闻名篇与故事讲述中, 感受新闻力量, 领悟新闻价值。 |
朱建华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I253 |
52 |
0 |
荐购
|
| 1353 |
|
天路惊鸿:航天发射场一线见闻回眸 |
本书由在航天领域从业多年的高级记者写作完成。跨过二三十年, 作者的采访足迹无数次到达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文昌以及航天科研院所所覆盖的地北天南。航天人、航天事, 感人的故事、精彩的瞬间、生动的细节, 一一被记载、被记录、被传播, 最终印刷在纸上, 凝固在报端。把当年的一线采访独家秘闻, 按时间轨迹结集成册, 是纪念也是回望。中国航天人在奔赴广袤苍穹征途上留下的一段印记, 前行的道路上, 处处有风景, 时时有惊鸿。 |
冯春萍著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I253 |
80 |
0 |
荐购
|
| 1354 |
|
味水轩日记校注 |
本书通过为日记作注的形式呈现工于书画、词旨清隽的明代文学家李日华笔端的文人生活日常, 突出晚明小品文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的特点, 在展现晚明文人生活风貌及趣味的同时, 也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因此可作为美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资料, 亦可作为生活美学研究的导读作品。 |
(明) 李日华著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I264.8 |
78 |
0 |
荐购
|
| 1355 |
|
有一天我决定去买花 |
本书精选了《孤勇的人》《人山人海》《有一天我决定去买花》《大风吹起》《金牛星座》等作者近年来发表的17篇散文, 多以故乡风物为主题, 描写了作者离开家乡, 奋力拼搏, 以融入城市发展空间, 却不免回望家园故土、拥抱亲情的乡愁。作者将大笔写意与细致入微的白描相结合, 通过少年成长记忆、乡村民风民俗等, 揭示了庄稼、老房子、黄酒、砖瓦等乡村风物所隐藏的生命密码。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行文清新自然, 既有女性散文的特质, 又不乏人生思考。 |
王倩茜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I267 |
69.8 |
0 |
荐购
|
| 1356 |
|
水润梦泽 |
本书中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利用零碎时间创作的散文随笔, 这些文字, 源于生活, 发自内心, 多数已发表在各报刊, 文中充满了人文色彩和乡土气息。全书从一个“故乡人”的立场和视角, 分别从“我与一座城”、“小城的微光”、“时光里的絮语”、“品人间烟火”四个方面以饱含真情的笔调, 在对故园的眺望、回想中, 描摹故乡生活的剪影, 捕捉土地的声音, 讴歌伟大的时代。 |
张艳霞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I267 |
78 |
0 |
荐购
|
| 1357 |
|
惊蛰 |
本书收录了当代散文作家王剑冰在20多年间撰写的动物散文, 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作者以深情的笔触, 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温情与奇迹的自然世界。在他的作品中, 动物不仅仅是生物, 更是人类情感和思考的载体。此书不仅展现了动物的美丽和神秘, 更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散文不仅让我们对动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也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 不要忘记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与宁静。 |
王剑冰著 |
泰山出版社 |
I267 |
48 |
0 |
荐购
|
| 1358 |
|
藏在地名里的深圳 |
本书中讲述了15个深圳地名的故事, 既讲地名本身的来龙去脉, 也讲这片地域上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揭示地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地名覆盖的地方, 包括海湾、河流、街区、乡村、古镇等, 都毗邻香港, 与香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地名故事皆独立成篇, 全书亦构成一个整体。作者以其长期驻港工作的特别视角, 解读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成长密码, 追寻深港两地的山水文脉, 展望深港合作的广阔前景。 |
木木著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I267 |
68 |
0 |
荐购
|
| 1359 |
|
田野间的自然史 |
本书共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25篇, 共计13万字。本书立足西北地区独有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 聚焦生态散文的物性书写, 以诗意的视角去看大自然, 理解生态意识, 表达生命在大自然的生长、凋谢的轮回过程, 格调明快, 富含哲理。主要内容包括对山川草木、自然风物的欣赏和敬畏, 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对世间万象的宽容等。每一篇都蕴含一个积极的主题, 情感温暖而真挚, 语言流畅而婉约, 亲切而自然,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篇章有: 《沙漠里古老的誓约》《冬窝子, 马鹿, 牧人》和《黑鹰飞过祁连山》等。 |
刘梅花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I267 |
69.8 |
0 |
荐购
|
| 1360 |
|
尘事如潮人如水 |
本书是作家祝勇的人物散文随笔集。记录了从作家沈从文、张爱玲、张洁、雷达、刘恒, 到诗人灰娃, 从画家黄永玉、黄永厚、张仃到翻译家高莽等多位中国文坛和艺术界著名的人物。有些是根据第三者的回忆, 多数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各个角度回忆了作者与这些人物交往的故事和细节, 很多篇章非常真实、感人, 内容翔实、珍贵, 让我们能够感受这些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和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 堪称中国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也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
祝勇著 |
作家出版社 |
I267 |
6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