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0期171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21 数据主权规制下的数据产权制度基础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据主权规制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18CFX068) 研究成果。数据主权规制与数据产权建构是数据基础制度的基本内容。因此, 本书从两个维度展开研究: 第一, 着眼于维护国家数据主权, 在数据安全、数据事权与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分别总结目前相关形势动态、规范构成、理论拓展与规则完善; 第二, 以保障数据收益合理分配和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为目标, 探索数据产权的保护方案与制度路径, 并为限制数据权利滥用、规范数据市场利用秩序提出框架建议。 瞿昊晖, 杨依楠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D912.174 98 0 荐购
122 利益法学:第4辑 本书围绕中外利益法学的传承与发展, 立足但不局限于本土视野, 集中呈现各类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具有代表性、开创性和新颖性。其中所辑录的文稿, 建立在域内外理论与实务的丰富经验和资料之上, 尝试多方位展现以利益衡量与利益分析为代表的法律方法所具备的思维力量。书稿意在对中国利益法学思想的集成和巩固、利益法学理论的研习和应用有所贡献与启发, 并通过此后的持续出版, 成为中国利益法学与域外发展并肩而立, 互动交流的思想平台。 梁上上主编 法律出版社 D912.5 88 0 荐购
123 环境法学 本书以环境法学为核心主题, 系统梳理了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制度构建与实践应用, 全面、及时地呈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生态环境立法在目的、原则、制度体系等方面全面完善, 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 相关法律领域立法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流域和领域性环境保护立法进展较快, 立法协同性增强, 本书均有体现以上特点和内容。第一编“总论”部分阐释了环境法学的基本范畴, 这些内容是环境法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第二编和第三编分别是“污染防治法”和“生态保护法”。这两编构成了环境法学的“分论”部分。 于文轩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912.604 56 0 荐购
124 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研究 本书以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为要旨, 首先以信任论、风险社会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问题, 明确当前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后果。其次, 对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适用场域进行科学划定, 即决策期、建设期、运行期和终止期, 并结合相关场域选取了相对应的典型案例,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再次, 明确了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主体定位, 提出要合理配置政府、企业、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等主体的权利 (力) 和义务 (责任)。最后, 明确了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程序保障机制和实体保障机制。希望通过法律机制的完善, 不断地修复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 使之形成社会资本, 不仅可服务于环境风险项目的实施, 更能助力于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吴勇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D912.604 78 0 荐购
125 气候法专题研究 本书从国际、国内和外国三个方面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国际层面, 书中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以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努力。在国内层面, 作者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成果, 以及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外国方面, 书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 如美国、欧盟、印度等, 分析了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教训。 马亮, 郭俊, 谢泳等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D912.604 69 0 荐购
126 契约选择论 本书提供了首个合同法的连贯的、自由主义的阐述。契约选择论回答了本领域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契约自由”中的“自由”指什么? 哪些核心价值为合同法注入了活力以及这些价值如何相互关联? 国家在塑造合同法时必须如何行动? 哈诺克·达甘和迈克尔·海勒-两位世界领先的私法理论家--精准地展示了自由为何以及如何对合同法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始于现代自由主义最吸引人的原则, 并终于这些原则对合同法的影响。这本可读性强且引人入胜的书, 为合同学者、教师和学生理解典范案例、完善关键教义及解决法律中长期存在的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规范表达。 (美) 哈诺克·达甘, 迈克尔·海勒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913.04 49 0 荐购
127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关系新论 本书主要聚焦于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关系的研究。传统观点认为,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严格分立、不可转换和替代的, 即刑事责任不能为民事责任所替代, 而民事责任也不能转化为刑事责任。但是, 近年来一些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 均明确规定民事责任的承担不仅可以影响量刑, 还可以影响定罪。显然, 仍然坚持传统刑、民事责任严格分立、不可转换的理论, 既无法对这些新的立法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也无法指导司法实践。 李会彬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D914.04 98 0 荐购
128 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及司法证明研究 本书从证据法入手, 逐步深入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的证据规则, 进而探讨司法证明的构成与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司法证明的阶段, 同时对证据证明力的审查与判断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这些内容涵盖了证据法的核心内容与司法证明的关键环节。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注重理论阐述的严谨性, 又强调实践应用的实用性。 李建军著 九州出版社 D915.130.1 60 0 荐购
129 涉外法律文书常用体裁 本书分为十二讲, 每讲包括知识讲解、上期作业评讲、阅读材料、本期作业等部分, 书后配有语法练习题。本书详细介绍了撰写各类法律文书的技巧, 选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判决、演讲作为阅读材料, 作业场景改编自真实案例。 林伟成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D916.13 55 0 荐购
130 人体损伤司法鉴定影像学理论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各类常见及复杂人体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如骨折、软组织损伤、内脏器官损害等, 结合大量案例, 详细解析了如何运用X射线、CT、MRI等多种影像学手段进行精准鉴定, 具体案例列举有致伤物及致伤方式的法医学推断案例、数字化颅脑损伤模型、颅脑损伤案例、脊柱和脊髓损伤案例、颈胸部损伤案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案例、腹部损伤案例、盆部及会阴部损伤案例、四肢损伤案例、周围神经损伤案例等。 主编林丹丹, 崔少华, 冯时 郑州大学出版社 D919.4 69 0 荐购
13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与案例 本书以行政诉讼实务的核心问题, 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为主线, 分四编。其中, 第一编为“行政法绪论”, 包括第一至三章, 即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行政法的法源理论; 第二编为“行政组织法”, 包括第四至六章, 即第四章行政主体、第五章公务员、第六章公物; 第三编为“行政行为法”, 包括第七至十三章, 即第七章行政行为概述、第八章行政决定原理、第九章行政处罚、第十章行政强制、第十一章行政许可、第十二章政府信息公开、第十三章行政复议; 第四编为“行政救济编”, 包括第十四至十八章, 即第十四章行政诉讼概述、第十五章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第十六章行政诉讼受理和审理、第十七章行政诉讼判决与执行、第十八章行政赔偿。 高俊杰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922.1 86 0 荐购
132 行政不作为治理研究 本书拟在结项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完善, 围绕行政不作为的体系化治理, 按照“理论定位--类型分析--事后救济--事前防范”的基本思路, 主要研究行政不作为及其治理的基本理论、行政不作为的类型化分析、行政不作为的事前规制与预防制度研究、行政不作为的事后救济与责任机制研究等内容。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 有利于借鉴西方先进的公法理论与行政不作为理论研究成果; 有利于完善我国行政行为的整个理论体系; 有利于推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和成熟。 尚海龙著 法律出版社 D922.104 96 0 荐购
133 重大行政决策法治保障研究 本书紧扣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这一核心命题, 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证为支撑, 构建起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体系。全书突破传统研究范式, 以行政过程论为视角, 整合行政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方法, 结合详实的调查问卷、访谈数据等, 分析重大行政决策法治保障的构成要素和核心制度, 挖掘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良好运行的法治场域, 对支撑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运行的各项制度进行系统规范构建, 不仅从理论上创新行政法学研究视角, 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操指引。 王红建等著 法律出版社 D922.112.4 85 0 荐购
134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本书对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相关内容作出了规定。该条例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打通研发与转化之间的机制壁垒, 加快一批前沿生物医药技术惠及群众, 更通过明确科研单位、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责任, 强化风险预警和应急管控, 为创新活动划定清晰“红线”和“底线”, 是实现该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本书收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全文, 便于读者学习查阅。 中国法治出版社编 中国法治出版社 D922.16 5 0 荐购
135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损害救济的正义原理与机制构建 本书将“正义”概念引入医疗损害救济领域, 希望能为研究该领域的问题提供基本的共识和框架。从医疗正义的视角进行审视, 现有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存在的最突出的不足在于价值错位, 即坚守矫正正义的理念基础将“自由”价值置于首要位置, 而忽视了医疗损害与一般民事损害在发生背景、存在情形及损害后果等方面存在的质的差别, 把损害赔偿作为医疗损害救济的唯一机制, 重过错轻风险, 重自由轻安全, 重责任追究轻权利保护, 重个体正义轻社会公平, 重制度设计轻价值完善, 重单一化的赔偿轻多元化的救济, 导致了医患的信任危机和社会的正义“损伤”。 赵菊敏著 法律出版社 D922.164 68 0 荐购
136 体育法学案例研习 本书以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础, 精选有代表性的生效裁判, 创新性地采用全景式方法展现体育领域纠纷的案件事实、裁判逻辑和理论要点。每个案例分析包括: 案例名称、关键词、案情、裁判要旨、裁判理由与论证、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后续影响。在案情的陈述上, 采用法院查明的事实, 避免过长论述。在裁判理由与论证部分则完整地展示了法院裁判的论证过程, 方便读者理解。在重要理论问题的论述上, 围绕理论渊源、裁判背景和关联裁判展开论述, 有效结合体育法学原理、规范和实践。 徐伟康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D922.165 78 0 荐购
137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本书为单行本, 收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的全部法条内容。《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共7章58条, 对临床研究备案、临床研究实施、临床转化应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规定。该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 是指以对健康状态作出判断或者预防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 运用生物学原理, 作用于人体细胞、分子水平, 在我国境内尚未应用于临床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该条例于2025年9月28日由国务院令第818号予以公布, 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出版社 D922.17 4 0 荐购
138 网络和数据犯罪的刑法教义学 本书立足于网络和数据时代, 穿梭于规范与事实之间, 致力于理论与事实的融合, 追求于刑法总论与分论的教义学融贯。总论部分的研究包括网络和数据犯罪的解释方法、法益构造、犯罪参与等理论前沿问题。分论部分的研究包括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反思与重构、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著作权侵权的刑事归责、非法言论的刑法规制边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刑法应对等实务争议问题。 欧阳本祺著 法律出版社 D922.174 88 0 荐购
139 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第二辑 本书旨在整合私法视阈与公法视阈的研究, 做到“公私交融”而不偏废公法抑或私法, 以全面反映科技法学发展之全貌。刊载著述、大家文章、新锐作品。基于前述“公私交融”的定位, 本刊广采博收, 不限主题, 例如可涉及科技史与科技法史、科技发展与科技政策、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科技安全与科技伦理、成果管理/转化与技术转移、技术转移与区域发展和国际关系、数据/数字化与信息权法、前沿科技与法如人工智能法学, 以及法理学研究尤其是科技法一般理论、知识产权法一般理论等。 易继明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D922.174-53 98 0 荐购
140 业主委员会法律实务研究 本书聚焦业主委员会法律实务, 构建“理论指引+案例解析”体系。上编系统阐述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运作、换届及物业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 结合《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解析操作流程与风险。下编以案释法, 精选115个典型案例, 覆盖合规化、换届、公共收益等纠纷, 揭示法律适用要点, 突出法律实践, 结合地方条例与创新机制, 指导实务操作。 戚全锋 ... [等] 编著 中国法治出版社 D922.181.4 72 0 荐购
页码:7/67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