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5期19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自然辩证法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 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他在书中首次系统论述了自然界的辩证法, 推动了自然观的深刻变革; 深入探讨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推动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逻辑等理论工具。《自然辩证法》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反思, 更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阐释。深入学习这部著作, 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更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A124 125 0 荐购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精学导读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 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经典著作进行细致地解说和导读。主要内容包括: 该文献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光辉地位, 该文献的写作背景与形成过程, 文献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框架, 文献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精髓、该经典文献的影响和发展, 该经典文献对建设新时代的启示与意义等。 王公龙著 科学出版社 A811.24 58 0 荐购
3 东吴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24年 第1期 总第12期 本书主要栏目包括: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吴地文化研究。3.国家治理哲学研究。4.新科技革命与未来哲学研究。5.城市哲学研究等等。 任平, 桑明旭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811.63 78 0 荐购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研究 本书基于对“问题意识”这一核心概念及其相关术语进行必要界定和梳理基础上,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这一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对全景的研究, 深入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何以生成的理论根基和历史渊源, 厘清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生成的独特时代境遇和多维事理逻辑; 从“言”与“行”结合角度, 较为系统地解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核心主张、主要诉求、现实重大指向和成功践履, 深入挖掘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深层次普遍性逻辑和方法论意义, 是国内一部专门研究和系统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专著。 关锋著 科学出版社 A811.63 198 0 荐购
5 恩格斯与现代社会及政治理论 本书深刻探讨恩格斯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理论的贡献,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通过仔细考察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十九世纪下半期对这一世界观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展, 布莱克里奇对恩格斯思想进行了严密的论证与评估。恩格斯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其思想至今仍引起人类共鸣。他以自身的独特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做出重大且独到的贡献, 通过普及马克思主义方法, 恩格斯赢得了数代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英) 保罗·布莱克里奇著 中译出版社 A811.64 99 0 荐购
6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历史阶段的划分, 以及每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典型特点, 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深化, 并阐释了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创造, 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历程的研究。 郭斌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A811.66 78 0 荐购
7 马克思与自然:一个红与绿的视角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保罗·伯克特, 他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与社会生态学四原则的一致性为理论基础, 以“劳动生产”概念为线索, 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自然的基础地位、资本主义与自然的冲突关系以及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否具有生态内涵研究的具体分析, 驳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马克思陷入“普罗米修斯”的错误观点, 试图通过建立共产主义,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本书试图回到马克思, 并揭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通过重构马克思的生态观来反驳第一阶段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批判, 以及当时绿色理论过于强调唯心论、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局限性, 并且提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破坏生态的紧迫任务。 (美) 保罗·伯克特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A811.693 89 0 荐购
8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精学导读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 约请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 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本经典著作进行细致地解说和导读。主要内容包括: 该文献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光辉地位, 该文献的写作背景与形成过程, 文献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框架, 文献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精髓、该经典文献的影响和发展, 该经典文献对建设新时代的启示与意义等。 林绪武著 科学出版社 A841.22 58 0 荐购
9 领悟“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道 本书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系统阐述了其在治国理政、理论创新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 不仅强调求实、辩证、实践、社会结构与过程、人本等核心思维, 还鲜明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与最新成果, 揭示了其学理化与哲理化精髓。同时, 本书还将其作为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 展现了其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人类情怀。 韩庆祥, 张健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0-0 68 0 荐购
10 唤醒与成全:广义生命教育论 本书主要为作者近年来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科学》《中国德育》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基本观点包括: 教育是一项成全生命的事业, 教育学是一门成全生命的学问; 教育必须面向人的身体, 面向人的心智, 面向人的灵魂; 教育必须育体、育智、育魂, 必须成全人的体力、脑力、心力; 学校必须教会学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享受生命的每一阶段、每一时刻, 让幸福之花自由绽放。 张荣伟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B083 68 0 荐购
11 批判理论·成都评论:2 本书主要研究领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批判理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21世纪批判理论前沿研究。 傅其林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B085-53 36 0 荐购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理论批判研究 本书从代表性理论家的文化政治理论出发来反思文化、政治、意识形态、诗学和美学问题, 集中呈现文化政治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历史情境之中的话语质态和文化意义。本书对不同理论家的文化政治理论展开研究, 同时重视不同文化理论家之间的理论联系、突破和变异的关系。在进行个案研究时, 重点从不同理论家的话语建构中发掘其对文化、政治与意识形态、话语、生活、身份等问题的理论思考。 李艳丰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B089.1 128 0 荐购
13 中西方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出发, 对中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和研究。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系统梳理了中西方不同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理论观点。书内容极为丰富, 涉及中西哲学思想比较, 涉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近百位,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历史事实, 尊重原著原论, 注重版本考证, 在表述方式上又严谨活泼生动, 对哲学观点的把握也极为准确。 宋一夫, 李星良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B2 148 0 荐购
14 阴阳: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天地之道 本书作者认为, “阴阳”概念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 融贯于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许多流派的思想之中。然而,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矛盾的二元概念是如何构成中国古代宇宙论、本体论、伦理学之基础的呢? 阴阳又是如何作为一种修身之法、行事策略,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呢? 于是,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和文本资料, 考察了“阴阳”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范围和作用、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以及它与中国哲学众多流派和传统的关系, 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对“阴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术探讨。 (美) 王蓉蓉著 九州出版社 B2 76 0 荐购
15 中国思想史二十一讲 中国文化史十五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十三讲 《中国思想史二十一讲》以中国思想的普及为出发点, 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 通过解读神权、宗法、宗教等古代重要思想话题, 将5000年中国思想史串连起来, 叙述了我国各历史时期思想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过程, 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读者对中国思想史的了解需求。《中国政治制度史十三讲》详细介绍了历史上政治权力的变迁及演进, 中枢政权的推移, 历代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地方自治、参政制度、监政制度的变迁, 田赋、杂税、社会政策与民生等财政情况的演变, 以及司法、教育、军事制度的演进等。 常乃惪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B2 58 0 荐购
16 天道:中国传统哲学思想33讲 本书深入而系统地阐释了天道思想从产生到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不仅详细讲述了天道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还深刻剖析了天道思想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和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书中首先引领我们追溯天道思想的起源, 讲述了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天道观。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 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宇宙的和谐; 庄子则进一步发扬了这种思想, 倡导逍遥自在、超脱世俗束缚的精神境界。 宋一夫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B21 148 0 荐购
17 先秦治道论 本书以先秦诸子儒、道、墨、法四家治理思想为代表, 参照治理本体、治理伦理、治理秩序、治理机制四大维度, 逐个疏解各家治理思想的生成机制与维护措施, 并分判各家治理思想体系之异同与优劣。本书提出儒家推崇天道和德性, 强调人的内在超越性, 倡导礼乐制度以维持社会秩序。墨家则主张天志具有超越性, 以兼爱为核心, 追求人人平等, 强调团体公共责任。道家则认为道生万物, 人性自然无为, 主张顺应自然, 反对严酷的治理机制。法家则强调法治和名分, 以人的动物本能为基础, 主张加强的社会控制管理。 朱光磊著 商务印书馆 B220.5 85 0 荐购
18 周易义证类纂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所著《周易义证类纂》和《易林琼枝》的合辑。其中以《周易义证类纂》为主, 由于《易林琼枝》篇幅较少, 附《周易义证类纂》之后。1945年, 《周易义证类纂》成书, 闻一多序文如是说: “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 不主象数, 不涉义理, 计可补苴旧注者百数十事。删汰芜杂, 仅得九十。即以社会史料性质, 分类录出, 幸并世通人匡其不逮云。”闻一多的“小序”惜墨如金, 寥寥数语, 便道明原由。即《义证》以社会史料性质的卦爻辞为研究目标, 补苴罅漏、去繁从简, 并匡正注家们的不妥之处。 闻一多著 九州出版社 B221.5 48 0 荐购
19 《中庸》导读 本教材的主体部分包括四章, 主要介绍《中庸》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中庸》章句之学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 以及《中庸》的基本思想。附以经典目录书籍《经义考》和《千顷堂书目》所载《中庸》注本目录, 及郑玄、孔颖达、张载、吕大临和朱熹等关于《中庸》的注解。相较于市场上流行的各类《中庸》书籍而言, 本教材首次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中庸》的章句之学, 并在“《中庸》的基本思想”一章, 对《中庸》的主旨做出了全新的解读。 曹树明编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B222.1-49 69 0 荐购
20 四书纂疏 本书是书先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全文, 再备引朱子文集、语录等, 以及朱子高弟讲解有可发明注意者十三家 (黄榦、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泳、陈植、潘柄、黄士毅、真德秀、蔡模), 间亦附己见, 精纯专门不旁涉。此次整理四书纂疏, 点校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陈静, 首次以元刊本为底本, 通校源出汲古宋本的通志堂经解本, 参校荟要本、文渊阁四库本、复性书院本, 他校成化本朱子语类等相关文献, 最大限度逼近宋本原貌, 全式标点, 校勘精审, 极便利学者使用, 学术意义重大。 (宋) 赵顺孙撰 福建人民出版社 B222.15 358 0 荐购
页码:1/8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