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7期1905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毛泽东与广西 本书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广西工作、生活的重要经历, 工作调研的实践活动, 以及与广西建立的密切联系和深厚的历史情缘。时值202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再对1993年出版的《毛泽东与广西》一书进行修订和补充, 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 并重新撰写了前言而最终成书。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A752 28 0 荐购
2 实录毛泽东:精装典藏版 本书作者利用全面、客观、翔实的史料, 凝聚豪情热血, 书写毛泽东的浮沉命运, 讲透他这段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和重要事件, 精选了毛泽东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 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毛泽东的一生。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 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 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 细节回忆, 寓意深远。全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举世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战略家、诗人毛泽东充满传奇色彩和辉煌灿烂的一生, 书中按人物传记的结构谋篇布局,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设章分节, 精选了大里回忆资料和研究成果, 采用集录和评述的方式, 对毛泽东的生平活动作了详细介绍。 李捷, 于俊道主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A752 598 0 荐购
3 国际马克思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010-2023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在国内做的讲座, 讲座的主题可分为: 马克思恩格斯遗著总的出版和接受史以及《资本论》和马克思留下的研究材料 (摘录笔记) 的专项出版和接受史。近几十年来, 作者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莫斯科俄罗斯社会政治史档案馆以及德国档案馆中找到了大量新的档案资料。通过这些资料, 我们可以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各种版本、对编辑人员及其编辑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 了解这段历史将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新中文版的基础和背景更加鲜活生动。 (德) 罗尔夫·黑克尔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A811-53 128 0 荐购
4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贯彻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立足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 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历史逻辑、现实基础等进行全面梳理和考察, 借鉴国内外研究资料, 在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视域下, 分析探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义、基本原则和构建机制, 旨在推进和建设言有理、行有效、传有权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态话语权, 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坚定文化自信,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本书引用资料翔实, 体系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流畅, 逻辑严谨, 见解独到, 有很强的时代感、紧迫感和现实针对性, 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雷艳妮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A811.63 69 0 荐购
5 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研究 本书从启发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产生的古希腊哲学、法国大革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黑格尔国家观切入, 追溯了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理论来源, 探寻科学权威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勾勒出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诞生的时代图景; 以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到晚年的理论著述和实践斗争为基础, 按照时间线索论述其权威思想从萌芽、发展, 走向成型、成熟的历史过程, 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演进历程; 详细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权威概念和性质的解读, 全面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权威四种形态的分析论述, 揭示科学权威的运行原则, 构建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主体内容; 厘清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历史传承脉络, 展现出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价值, 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旺盛生命力; 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及对新时代的启示意义。 蔺奥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A811.64 42 0 荐购
6 抗战旗帜毛泽东 本书从毛泽东对中国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毫不妥协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和坚持实行持久战略、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敌后战场抗战并收复大片失地、支持并赞画正面战场抗战、重视建立以民主为核心的抗战精神等多个方面, 展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 凸显了毛泽东抗战思想的全国性、世界性和历史性影响。 杨冬权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A841.65 88 0 荐购
7 哲学之旅:一种互动性探究:第8版 本书是一部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通俗哲学导论, 始终围绕哲学上的大问题和关键概念展开, 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的哲学概念“活”起来, 引导读者充分理解概念在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 并结合事实, 不断引导读者走向系统性思考。作者激励读者沉思、探索并主动参与到哲学学习过程中, 使哲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的沉思之旅。作者劳海德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荣休教授, 著名通俗哲学作家。 (美) 威廉·F. 劳海德著 东方出版中心 B0 149.8 0 荐购
8 拒斥与重建:中国近现代形而上学思潮研究 本书提供了一种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的“观念思潮的叙事视角”, 通过详尽梳理近代汉语语境中的“形而上学”概念的内涵演化, 详尽梳理汉语语境中“形而上学合法性”观念的发展演变, 揭示“形而上学”与近现代中国哲学全新的“宇宙观”、“本体观”、“人生观”、“知识观”、“方法观”、“价值观”、“境界观”等重塑的内在关联, 呈现出中国近现代哲学视域中的“形而上学思潮”的问题意识、整体面向、具体框架、基本内容、主要影响。同时, 通过揭示此思潮对近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关涉论域、思想框架、理论方法、体系建构的“观念引导”、“思想型构”作用, 提供整体审视中国哲学在西学东渐以来自身转型发展的“观念性前提”。 韩立坤著 人民出版社 B081.1 149 0 荐购
9 焦循易学研究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明清之际至乾嘉时期的学术演变。多重因素作用下, 清初儒学不可避免地转向了乾嘉朴学, 且日益暴露出拘执汉说、不问义理等弊病, 焦循针对此提出了“求通”“求义”“自得性灵”的治经原则, 其易学体系即奠基于此。第二章分析焦循的治学历程。治《易》起于其父焦葱的《易》辞重出之问, 求索数十年, 最终“实测而得”旁通、当位失道、时行、相错、比例五大象数义例。第三章讨论焦循的注经理路。 张沛著 人民出版社 B221.5 96 0 荐购
10 《易经》中的证据法文化 本书修正部分证据法观点由于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制度和法治观念的断裂以及先秦史料的匮乏, 往往容易得出中国古代似乎什么都没有的结论。但是通过解读《易经》的卦爻辞以及西周金文可知, 西周时期, 我国已有证据裁判思想、自由心证思想的萌芽。这一结论修正了长期以来以为证据思想起源于西方的观点。丰富易经法律文化的研究目前, 《易经》法律文化的研究仅限于法制史、诉讼法、刑法、民商法、犯罪学、法哲学等学科, 尚无证据法视角的专门梳理, 此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易经法律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入, 也为易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 曹艳琼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B221.5 68 0 荐购
11 三代文化与儒学的形成 本书经过研究分析, 指出认识中国儒学可以从先秦、秦汉以至清朝、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段入手, 从“原始儒学阶段”到“儒学发展阶段”, 再到“儒学反省阶段”, 放眼儒学的全部历程, 直到今天, 反思依然在路上。作者从三代的儒学文化形成进行反思和分析, 有助于更充分地认识儒学的价值。如今人们仍然需要立足于儒学所确立阐述的那些价值观念, 这样的认识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和认同。该书从三代文化与儒学形成的关系入手, 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儒学在当代社会的境遇, 从而更好地认识儒学。 杨朝明著 孔学堂书局 B222.05 88 0 荐购
12 论语明意 本书通过译、解、意三重导读的形式, 参考古今大多数《论语》注本和译本, 包括英译本以及大量研究著作来解读《论语》的哲学思想, 重建儒家哲学。全书基于《论语》哲学的本意, 深入系统地建构《论语》以“仁人之意”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并力图论证其跨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全书综合各家观点, 并以仁人之意为核心, 在义理解释和哲学建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加深和推进了目前哲学界基于《论语》的儒家哲学研究。 温海明著 孔学堂书局 B222.25 148 0 荐购
13 庄子内篇讲读 本书主要选取《庄子》内篇七篇, 依次进行文本细读, 同时结合日常生命中的体悟, 结合古今中外的其他经典文本, 结合越地传统文化, 呈现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贴近人生的庄子讲读文本。 渠晓云著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B223.55 62 0 荐购
14 达命与逍遥:庄子哲学研究 本书稿以庄子的“命”之问题为研究主题。提出庄子所谓“命”, 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而是同时包含天命、生命、性命和运命四层深刻哲学意义的综合范畴; 并且“命”之四义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故庄子的“达命”哲学体系实是一以天命论为基础, 涵盖生命论、性命论、运命论三方面内容, 并内在包含严密逻辑结构的整体思想体系。 罗祥相著 人民出版社 B223.55 169 0 荐购
15 止学 本书是一部以“知止”思想为核心, 从智卷、利卷、辩卷、誉卷、情卷、释怨卷、心卷、修身卷等方论述如何在进退之间保持平衡的处世谋略典籍, 对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大智知止, 小智惟谍”“众逐利而富寡, 贤让功而名高”“势极无让者疑, 位尊弗恭者忌”“人无誉堪存, 誉非正当灭”“情之不敛, 运无幸耳”等真知灼见, 从根本上解开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成败谜因; 道破了在“止”与“不止”之间, 实是一道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 也是成大事者与平庸者的分界线。面所谓“知止”, 就是要适可而止, 过度的追求可能会导致灾难, 而适度的追求则可能带来成功。 (隋) 王通著 古吴轩出版社 B241.1 56 0 荐购
16 和雨 本书以明朝大儒王阳明生平事迹为经, 以作者治学行迹为纬, 佐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 通过散文笔法, 古今对照, 参差辉映, 将作者这些年研究王阳明的心得成果融汇在每篇文章, 于笔记中见创新, 本书分为三辑, 分别是“阳明丝雨”“闽地心雨”“和邑风雨”, 共三十篇文章。作者现在已是王阳明研究的专家, 在业内具备一定的学术地位, 其作品文笔流畅, 行文简洁, 且辅以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 具备了可读性与学术性并存的价值。本书图文并茂, 其田野调查较多以图片形式呈现, 有较为直观的说服力。 张山梁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B248.2 29 0 荐购
17 王阳明与白鹿洞书院 本书以《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武宗实录》《明嘉靖实录》等史籍为编写依据, 系统阐述王阳明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播心学、刻《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中庸》, 以及阳明后学与白鹿洞书院的关系、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 揭示白鹿洞书院在阳明心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周建华, 王修权编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B248.25 62 0 荐购
18 清代学术概论:外一种 本书由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组成。《清代学术概论》本为梁启超为奖方震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所写长序, 按照启蒙、全盛、蜕分、衰落四个阶段, 叙述清朝一代学术演变过程, 分析各学派的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原因, 论断颇有独到之处, 是近代较早的简明清代学术史著作。其书系统地概述了从明末到20世纪初200多年间中国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为《清代学术概论》序中所言写于十八年前刊于《新民丛报》之旧作, 原拟对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历史有一从古至今的详密梳理, 惜后未完成, 以到清代的概略综述为结束, 原计划的联系地理等对思想形成影响的论述都阙如。 (清) 梁启超著 九州出版社 B249 46 0 荐购
19 严复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系统阐释了近代中国哲学家严复的哲学思想, 作者从严复的学术经历和心路历程入手, 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严复的哲学思想。与此同时, 将严复的哲学置于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双重视域之下, 立足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审视、评价严复哲学的意义价值和与其他近代哲学家的思想之间的异同关系。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并翻译了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 创办了《国闻报》, 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文化启蒙做出了贡献。 魏义霞著 人民出版社 B256.5 129 0 荐购
20 冯契讲金岳霖哲学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冯契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解读与评价, 以纪念冯契诞辰110周年与金岳霖诞辰130周年, 同时为学术界提供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冯契视角和深刻理解。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1、“金岳霖《知识论》讲课提纲”与“金岳霖《论道》讲演录”, 这部分内容集中展现了冯契对金岳霖在知识论领域的深入分析和讲解。2、“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 是冯契评价金岳霖如何将经验应用于哲学思考。3、“金岳霖先生在认识论上的贡献”与“忆金岳霖先生以及他对超名言之域问题的探讨”, 回顾金岳霖在认识论上的贡献, 探讨他对哲学中超越语言表述领域的见解。 冯契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B261.5 69.8 0 荐购
页码:1/8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