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特价250910(303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2021 菇民戏寻踪 菇民戏又称“二都戏”,源于浙西庆元县,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地方戏曲。本书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其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表演内容、表演程式、唱腔、伴奏乐器、与其他剧种的异同、自身特色、在历史上所产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菇民戏现已被浙江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抢救发掘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保护闽、浙、徽三地民间戏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张敏桦,周林妹,李莉著 江苏大学出版社 J825.55 85 0 荐购
2022 说唱、唱本与票房:北京民间说唱研究 本书主要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唱本为中心来研究北京民间说唱的种类、渊源及其地方文化特点。从历史渊源看,北京地区的说唱发展于金元,转变于明,至有清一代遂成大观。满族皇室的重视、整体文化生态的鲜活均促进了北京说唱文艺的繁荣。其次,从艺术而言,北京地区说唱在情感表达、文体创新、诗体创新等三方面颇有新意。说唱本质上是民间艺术,是流转千年的口传文化,拥有众口腾播的传承形态,此外,当一种说唱艺术传唱市井、口传心授之际,坊间刻本、抄本亦会随之盛行。这些泛黄的民间小册纤薄汗漫,却承载了本地民众的人文意涵与生命形式。最后,本书从文献记载及田野调查两个层面分别探讨子弟票房的历史状态与当代状态。 崔蕴华著 商务印书馆 J826 70 0 荐购
2023 瓯腔越韵唱古今: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是以温州瑞安的城关话为标准音,以演员自弹牛筋琴伴奏为表演形式,以板腔体为唱腔音乐,以“吟调”为基本曲调的颇具特色的说唱艺术,为华东地区和浙江省的主要曲艺种类之一。在演唱时,艺人登上一个小高台,坐在凳椅上,左手执三粒板,左手拿琴槌,前置放鼓、琴扥乐器,自奏自唱,或白或演,生旦净末丑独具一身,唱尽历史更迭,王朝兴衰,风花雪月,儿女情长。 包媛媛编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J826.2 21 0 荐购
2024 金戈铁马:晚清以来苏州评话研究 苏州评话的主题是金戈铁马,苏州评话遭逢的时代风云也是“金戈铁马”。本书将苏州评话的命运置于晚清以来的大历史之中,着重考察其构造、改造和再造的过程,分析艺术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对苏州评话进行线性梳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苏州评话与社会、政治的关联进行研究,考察传统评话的生命力。通过本书,可以了解苏州评话的内在特点,较为全面地把握它在近代以来社会变迁中的得与失,对于当今有针对性地传承保护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启发意义。 解军著 商务印书馆 J826.8 40 0 荐购
2025 传递与表达:电影艺术的符号语言研究 本书内容主要对电影艺术的符号语言进行研究,阐述电影符号学中的核心议题,如电影影像符号、电影叙述学等;分析电影作为一种包括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语言符号等在内的符号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分析中外经典电影是如何从符号学中获得灵感,又是如何通过符号语言来讲述故事的。 汤旭坤著 中国商务出版社 J90-05 60 0 荐购
2026 雕刻岁月:艺术电影与民族经典 《雕刻岁月:艺术电影与民族经典》集中探讨欧洲(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日本、俄国、拉丁美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影片,如《四百击》《绿光》《莉莉玛莲》《谁在那儿唱歌》等,不仅介绍影片的内容和主旨,更进一步评述电影导演的师承和风格,尤其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新浪潮电影运动中以及之后的表现。这些影评倾注了作者对电影极大的热忱,也可以看出其观看、研究电影的观念与轨迹。 焦雄屏著 商务印书馆 J905.1 42 0 荐购
2027 “鲁剧”传播与艺术鉴赏 本书是一部探讨“鲁剧”传播与鉴赏的著作。全书约有23万字,分“传播篇”与“鉴赏篇”两部分。在“传播篇”,作者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对“鲁剧”的研究现状、“鲁剧”的发展演变史。另外,从受众、艺术的逻辑性和现实基础等研究分析了“鲁剧”传播的创新路径。在“鉴赏篇”,作者对“鲁剧”进行了全面的艺术与审美分析。从悲壮美学、性别视野、镜像奇观和地域文化对“鲁剧”的生成逻辑进行了美学解码;从艺术构成分析了“鲁剧”的创作特点;从导演的代际风格、梯次延伸分析了其推动作用;并选取了几部经典“鲁剧”进行了个案分析。 高森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J905.2 85 0 荐购
2028 电视系列剧:形式、意识形态和制片模式 本书分为两部分,综合了专题研究和宏观视角。第一部分,作者将电视系列剧作为商业形式进行研究,从其源起至现在,解析它的形式及制作模式;第二部分,作者将其视作意识形态形式。深度分析了三部美国电视剧,并将它们置于共同的历史情境中。 (法)大卫·比克斯东著 商务印书馆 J905.712 39 0 荐购
2029 影视技术概论 本书对影视技术中的基础理论、技术设备、基本方法和最新成果作了集中介绍,涵盖影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中影影像活动原理,照明技术与光线处理,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像机,影像的记录,电影、电视的制作流程,电影、电视中的声音,影片的洗印加工工艺及设备,数字技术及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放映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设备,影视中的特技,影视技术的新发展等13章内容。 杨光平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J91 24.5 0 荐购
2030 影视照明技术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影视灯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通过大量实例对影视灯光技术与艺术各方面、各环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书分别对光的基本单位、光的照度、色温、光源、光的结构等基础理论、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影视灯具、影视照明系统工艺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述;用实例就如何对人物进行布光,如何对综合文艺节目进行布光,以及对灯光设计中的构成艺术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外还就电视新闻照明、虚拟演播室、外景拍摄时光应如何运用等进行了介绍。 夏光富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J914 38 0 荐购
2031 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内容包括:初识定格动画;中国传统造型在定格设计中的继承;现代时尚造型在定格设计中的借鉴;平面设计软件在定格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偶的制作;定格场景的设计与制作等。 矫强主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J954 49 0 荐购
2032 数字娱乐与动画设计基础 本书以学习动画设计专业为主要教学目的,突出研究建筑的动画实景演示,从研究建筑动画漫步观看的电脑制作特点入手,归纳出建筑动画演示动画的意义、特点,并以建筑动画设计、制作的技法为主要讲授内容,研究建筑动画如何与建筑设计相连接,如何才能将建筑设计的要点用动画漫步的形式表现出来。 邵兵等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J954-39 64 0 荐购
2033 动画分镜头设计 本书内容简明易懂,以深入浅出的理论并辅以大量的实例作品,指导学生掌握分镜头设计的理论和技法,通过学习会对握分镜头语言和画面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何谦,高桐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J954.1 39 0 荐购
2034 电视剧繁荣发展研究 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集,以“电视剧繁荣发展研究”为主题,收录了武汉广电杯主题征文中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围绕中国影视剧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走出去”,如何进行影视剧的品牌运营,如何创新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传播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武汉广播电视台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J992-53 75 0 荐购
2035 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本书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与预测。 王伟中主编 商务印书馆 K 11.2 0 荐购
2036 地方可持续发展导论 本书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脉络和国内外实施地方21世纪议程的进展状况,分别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地方21世纪议程的概念和进展状况、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战略的实施与管理手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与融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途径。 王伟中等编著 商务印书馆 K 11.8 0 荐购
2037 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本书深入研究了我国民国时期著名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何炳松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较为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何炳松从历史的功效出发,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有:“帮助明白现状”,将历史教育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培养人的智慧”,将历史教育与人之素质的全面培养结合起来;“推进民族复兴”,将历史教育与爱国救国、振兴中华结合起来。何炳松所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以进化总体史观为指导思想;在选材上遵循三原则,即“综合眼光”标准:反对“欧洲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主张关注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历史教育的学科体系;其历史教育思想较为直接地为当时的国家课程标准所吸收;他所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影响广泛而深远。 张天明著 商务印书馆 K-4 48 0 荐购
2038 史学丛考:增订本 本书收录了柴德赓先生在1931至1956年三十年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将近三十篇史学论著。作者多年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为陈垣先生所深许,长于考据,对中国历史多所钻研,本文集中所涉研究范围从五代史、宋史、清史一直到辛亥革命史,对所研究问题多所发明。此外,文集中还包括一些地方史志的研究以及作者对自己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及其著作的的评介文章。 柴德赓著 商务印书馆 K0-53 68 0 荐购
2039 丽泽论史集 刘家和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从事史学研究近70年,在历史学的多个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深受学界敬仰。刘先生中国史与世界史兼修,中西学术皆入堂奥,在古代希腊史、古代印度史和中国先秦秦汉史、中外古代历史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史学理论等领域,各为精深而融会别裁,多有创新,成一家之言。特别是在建立包括中国史在内并给中国史以应有地位的世界历史知识体系上,作出突出成绩,有力地回应和批驳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西欧中心论以及对中国的偏见和曲解,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为了总结刘家和先生的学术成就,为新时代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成功典范和理论指导,为相关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北京师范大学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精选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相关研究论文和有分量的书评以及访谈文章25篇,结集出版。本书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史学科和中外比较史学科走过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对古代中西历史及文明的认识和研究,为日后的发展指明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编 商务印书馆 K0-53 98 0 荐购
2040 求知集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斯多德在其《形而上学》的一开头就明确地写道:“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在各门科学中,那为着自身,为知而选择的科学比那为后果的科学,更加智慧。……不论现在,还是最初,人们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 龚缨晏著 商务印书馆 K0-53 25 0 荐购
页码:102/128页  每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