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1 |
|
中国政治局势的重大转变:纪念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文集 |
本书收入的大部分文章既有讲述父辈在东北军、十七路军开展统战工作,也有讲述西安事变中的宣传工作,还有党史专家金冲及、范硕的文章。本书以人物为主线,通过后辈记叙或父辈遗稿,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爱国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的万般无奈和艰难抉择,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
百年潮杂志社编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K264.807-53 |
49 |
0 |
荐购
|
| 2102 |
|
山西抗日战争史 |
本书以详实的档案资料为依据,从中华民族抗战的视角,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发生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引用了近年来公布的抗战史料和公开出版的著述,从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全面记述山西八年抗战的历史。既有历史发展的叙述,也有理论的分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资料翔实,叙述客观,读者通过这些史料能真实地看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山西人民积极参军参战、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 |
杨建中著 |
三晋出版社 |
K265 |
110 |
0 |
荐购
|
| 2103 |
|
山西抗战纪事 |
一本全面介绍山西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体社会面貌的著作。全书采用纪事体的形式,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生态、文学、教育等八个方面,一事一篇,按时间先后集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发生的影响山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揭示了全面抗战的具体过程和历史事实,全面评述了山西抗日战争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价值。全书在思想观点的鲜明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搜集整理的系统性,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等方面做了长足的努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史料性,又有思想性和学术性。在多个方面填补了山西乃至中国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在表达上详于记事,便于阅读,简括精练、清晰连贯。在纪念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出版,旨在教育民众,振奋民族精神,以史鉴今,以史育人。 |
杨茂林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265.06 |
168 |
0 |
荐购
|
| 2104 |
|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山东卷 |
全书共分为九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一寸山河一寸血;游军之形,势无常定;不破楼兰誓不还等。 |
张树军主编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K265.06 |
58 |
0 |
荐购
|
| 2105 |
|
何谓中日战争? |
通常所谓中日战争,是指自满洲事变为起点直至日本战败为止的战争,又将其特指为“中日15年战争”。但是为了从整体上掌握日本以及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本书中所指的,是从台湾出兵(1874年,牡丹社事件)开始一直到日本战败为止、连续不断的中日之间的战争。过去以至今日摆在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依然阻碍着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作者认为其根本在于有关中日战争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的课题还未得到解决。中日之间的分歧实际上是以中日战争为事端而引发的。近代日本国家所孕育的国家体制以及国民的对外认识,特別是在对中国的认识方面,事实上潜藏了支持发动战争这一国家暴力的原因。可以说战争的原因和失败即归结于这样的对外认识,尤其是对中国抱有的偏见和误解。这也是贯穿本书的主题。 |
(日)纐纈厚著 |
商务印书馆 |
K265.307 |
20 |
0 |
荐购
|
| 2106 |
|
南梁革命根据地史 |
本书全面、详尽地记述了南梁革命根据地自创建以来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了南梁精神的科学内涵。全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意新颖,史料翔实,史论公允,是一部对深入拓展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和南梁精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题研究著作。 |
欧阳坚主编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K269.506 |
66 |
0 |
荐购
|
| 2107 |
|
国史读本 |
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科技、教育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和不走弯路,顺利实现我们事业的发展目标。 |
中国当代史研究组编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K27 |
58 |
0 |
荐购
|
| 2108 |
|
甘肃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本书是甘肃省2012年社科规划项目《防灾减灾视域下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结项成果,是一部研究甘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著。本书在全球保护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实际情况,第一次系统地梳理、总结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存数量和保护现状,第一次从灾害学的角度审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并提出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雒庆娇著 |
商务印书馆 |
K280.42 |
55 |
0 |
荐购
|
| 2109 |
|
撒拉族土族民间文化研究 |
本书为“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成果丛书”之一。全书分“建筑篇”“体育篇”“婚俗篇”“刺绣篇”4部分,共计11章。其中,“刺绣篇”专门研究土族刺绣的发展及分类、造型艺术、传承与保护等内容。 |
宋瑞萍等著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K283.1 |
58 |
0 |
荐购
|
| 2110 |
|
丝绸之路与吐蕃文明 |
本书以作者多年研究的吐蕃统治敦煌西域历史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内容和生动的图片,描述吐蕃进出敦煌、统治敦煌的历史,着重突出吐蕃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在敦煌宝库中留下的精华部分,以及历史影响。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 吐蕃崛起与挺进出敦煌;第二章 划分部落与计口授田;第三章 蕃汉交织的官吏系统;第四章 虔诚浩大的抄经运动;第五章 形制多变的洞窟壁画;第六章 流出国门的吐蕃写本,共计约10万字,图片50余张。 |
杨铭,李锋著 |
商务印书馆 |
K289 |
42 |
0 |
荐购
|
| 2111 |
|
吐蕃统治敦煌西域研究 |
“吐蕃”是汉文史籍记载的7至9世纪古代藏族及其政权的名称,敦煌汉文写本作“大蕃”、“大番”,古藏文写本记为Bod.7世纪初,雅隆悉补野部落联盟的松赞干布承袭赞普位,征服苏毗、羊同等,统一了吐蕃全境,建立起以赞普为中心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吐蕃王朝。吐蕃逐渐强盛起来以后,开始向外拓展疆域。7世纪70年代前后,吐蕃征服吐谷浑、党项等族,占有今青海省黄河以南、青海湖以西的地区;与此同时又进入西域,联合西突厥贵族争夺唐安西四镇。8世纪初,唐朝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赞普赤德祖赞,双方关系出现和好局面。后因议界不成,吐蕃进扰唐陇右、河西州县,双方战争主要集中于今青海东北的黄河一带。 |
杨铭著 |
商务印书馆 |
K289 |
85 |
0 |
荐购
|
| 2112 |
|
丝路烽烟:汉与匈奴在西域的较量 |
匈奴在与北方各草原民族的斗争中崛起,迫使大月氏、乌孙等民族西迁。匈奴的崛起阻碍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克服匈奴的阻挠,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围绕西域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通绝,汉朝与匈奴展开了长期的军事斗争。汉朝在与匈奴的斗争中先后夺取了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控制权,但这种斗争出现过许多反复。东汉时汉朝终于击溃了这个长期称霸北方草原的民族,解除了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地区的威胁,保证了丝绸之路的通畅。在这一过程中,汉与匈奴以及西域各国曾发生大大小小地无数次战争。本书将按照匈奴崛起、汉与匈奴的对抗、汉与匈奴对西域争夺以及汉朝最终击溃匈奴这一历史进程,生动讲述汉与匈奴间的战争,并特别强调这些军事斗争与丝绸之路发展的关系以及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
石云涛著 |
商务印书馆 |
K289 |
38 |
0 |
荐购
|
| 2113 |
|
上帝之鞭 |
本书主要讲诉“号称上帝之鞭”的匈人历史,分十章,主要有匈人进入欧洲的故事,阿提拉王朝的盛衰,普利斯库斯出使的故事,匈人帝国的瓦解和匈人的历史文化形象等。文笔流畅,史实丰富,故事性强。作者希望强调,虽然匈人和阿提拉是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和“西方中心论”的重要历史形象,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但对于认识和理解历史真相却要秉持考实的立场。 |
刘衍钢著 |
商务印书馆 |
K289-49 |
46 |
0 |
荐购
|
| 2114 |
|
契丹学研究:第一辑 |
契丹是中古时代生活于北方的古代少数民族。907年建立辽朝,1125年被金朝灭亡后,又越过戈壁,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一直存在到1218年被蒙古灭亡为止。契丹积极吸取中原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契丹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文物、遗址,对中华民族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围绕对契丹历史文化的研究,形成一门学问,即契丹学。《契丹学研究》是坐落在契丹故地上的赤峰学院主办的,旨在为契丹学研究开辟学术交流渠道的学术辑刊。本辑即为第一辑。本辑分为“历史与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献资料研究”、“语言文字”、“学术动态”等栏目,收录了23篇论文,涵盖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这些论文从多种专题或视角,运用丰富的史料,探讨契丹学领域中的多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展示了契丹学不断向纵深拓展的学术前景。 |
任爱君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289-53 |
78 |
0 |
荐购
|
| 2115 |
|
智临潞城 |
本书由北京市通州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和通州区潞城镇人民政府共同编辑,其主要内容是反映北京市通州区潞城地区大量文史资料,书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对文物、遗迹、事件、风貌等描写,展现了通州区潞城地区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该书主要分为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民风民俗、俊彦名流、经典故事,民间艺术、农耕遗风、俊彦名流、古迹遗存等十一个章节,从历史的资料中,探寻潞城的传统文化,感受知识的力量。践行凭德立身,守道义,行忠信,爱家国,尚清廉的文化价值。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 |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人民政府编 |
团结出版社 |
K291.5 |
86 |
0 |
荐购
|
| 2116 |
|
三晋文明十三讲 |
本书作为山西省协同育人中心的重要项目成果,既是一本具有学术性的梳理三晋文明的专著,同时也可作为一本高校通识课程教材。山西作为古中国文明重要发源地,四千年间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民族,还是思想、学术、文化,皆有出众表现。三代而下,经春秋战国,直至明清,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优胜,在华夏文明史上也自有地位可彰显。本书结构上分为4大板块13个专题,突出体现了山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1)政治文明,从尧舜禅让到晋国霸业,依德据仁,敬天明德,确立了后世对中国影响至巨的德政传统。(2)经济文明,与山西贯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位置有关,明清晋商崛起便是得益于这样的地利之便。(3)思想文化,开端于子夏西河设教,明中叶以降,又有河东薛瑄,身入文庙配享,学成河东一脉,经傅青主、阎若璩而至徐继畬、张穆,开边疆史地之风,彰三晋务实精神。(4)社会生活,是社会文明的物质体现,山西现存文物之多居全国之首,举凡衣食住行,无不自成体系,风格独特。 |
张焕君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292.5 |
66 |
0 |
荐购
|
| 2117 |
|
兵火春城 |
全书完整、详细地重现了长春从光复到解放的阶段性过程,在系统地论述这一时期历史变革的同时,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专论,对这段历史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在长春这个作为东北战略要地的城市中,从1945年8月19日到1948年10月21日,国共两党的争夺正以不寻常的速度交替出现。长春,这座美丽的名城,饱经血与火的考验,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作者在垂幕之年出版这部书,就是要人们铭记这段特殊历史的进程,不要忘却那战火纷飞、饥饿、恐惧、苦难的岁月,不要忘却血与火的考验,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建设美好的家园。 |
崔国玺著 |
燕山大学出版社 |
K293.41 |
38 |
0 |
荐购
|
| 2118 |
|
长安学术:第七辑 |
本书所收录论文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文学人类学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此次会议共收到学者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近30篇,大致分为四个方面:1.从人类学视野的引入,涉及神话文本、经典文本、史诗文本等;2.文学人类学方法的提出与思辨,对学科建制方法论的分析;3.多元文本的诠释和解读,包括图像文本、玉、彩陶等器物文本、传世文献中的故事文本的再度诠释等;4.活态文本的阅读以及功能的阐发,如歌谣、文学治疗等。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编 |
商务印书馆 |
K294.11-53 |
80 |
0 |
荐购
|
| 2119 |
|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 |
本书共分上、下两册,主要内容包括:《史记·太宛列传》要注、《汉书·西域传上》要注、《汉书·西域传下》要注、《后汉书·西域传》要注、《魏略·西戎传》要注等。 |
余太山著 |
商务印书馆 |
K294.5 |
68 |
0 |
荐购
|
| 2120 |
|
乌鲁木齐的史前时代 |
本书讲述乌鲁木齐地区数万年前石器时代到汉代的历史,或者说是乌鲁木齐的史前史。该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文风活泼。该书讲的乌鲁木齐地区,包括市区和附近所辖山沟谷地,另外,天山阿拉沟也是乌鲁木齐曾经管辖的重要区域。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史前墓葬和遗址和岩画的详细考察,内涵介绍,并以此为线索,结合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梳理数万年前开始旧石器时代、公元前2千年前开始的青铜时代、公元前1千年以后开始的乌鲁木齐地区史,特别关注乌鲁木齐史前史与欧亚史前史的关系。该书利用最新的考古材料,综合最新的国内外学术成果,是具学术的前沿性的科普著作。全书文字10万,配图60幅。 |
刘学堂著 |
商务印书馆 |
K294.51 |
68 |
0 |
荐购
|